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嘉庆帝为什么能在半月内铲除和珅

揭秘:嘉庆帝为什么能在半月内铲除和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41 更新时间:2023/12/24 7:57:58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首先,和珅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用自己的人。嘉庆即位后,他的老师时任广东巡抚的朱珪进颂册,本来很正常,和珅却在乾隆面前告了朱珪一状,大加指摘,乾隆未予理睬。不久,乾隆准备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学士,和珅感到这是对自己的极大威胁。当嘉庆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时,和珅便迫不及待地拿着尚未写完的诗稿,向乾隆告嘉庆的状,诬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这一次,乾隆生气了,问身旁的军机大臣董诰:“这在法律上属于什么行为?”幸亏董诰跪谏:“圣主无过言”,乾隆才作罢。但是,朱珪内召升用一事终于寝命未发,而且和珅随即又找了个借口鼓动乾隆把已任两广总督的朱珪降调为安徽巡抚。后来,朱珪先后升授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本应回京供职,但和珅始终不简放新任安徽巡抚,使朱珪只得继续署任,不能交卸。同时,和珅又将其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义上是帮助嘉庆整理诗稿,实则监视嘉庆的言行。

嘉庆皇帝城府很深,他知道只要太上皇乾隆还活着,就动不了和珅,而且和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乾隆的旨意,弄不好反而于己不利,所以他韬光养晦,事事顺从太上皇,不发表自己的见解,政事不做任何更张,实际上就是容忍和珅继续专权,只把和珅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却丝毫不动声色。当有人向他说和珅不好时,他反而批评说,我正要依靠和珅来治理国家,你们为什么要反对他呢?甚至有事要奏明乾隆,嘉庆也有意托和珅代奏,表示对和珅充分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试探,嘉庆终于将和珅麻痹了。

嘉庆二年(1797),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病故,和珅顺理成章地成了领班军机大臣。这时,大学士王杰因看不惯和珅已称病告退,董诰丁忧回了老家,和珅在军机处说一不二,可以任意呼风唤雨了。加之,乾隆日益老迈,记忆力下降,“昨日之事,今日辄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和珅出纳帝命,口衔天宪,颐指气使,为所欲为,“封擅甚于前日,人皆侧目,莫敢谁何”。

但是,盛极而衰,和珅的好运已经到头了。一进入嘉庆朝,和珅就接二连三地遭受家庭的不幸。嘉庆元年七月,被和珅视若掌上明珠的次子才两岁就夭折了。一个月后,其情同手足的弟弟和琳在贵州军营染受瘴气身亡,使和珅如失臂膀,打击很大。次年,和珅又添新痛,他唯一的孙子又夭折了。到了嘉庆三年二月,结发妻子冯氏也撒手而去,和珅虽姬妾如云,但与冯氏感情很深,他曾写下多首诗悼念亡妻,其中有“今日我哭伊,他年谁送我”之句。斯言如谶,在连续三年家中死去四个亲人后,和珅本人的死期也不远了。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八十九岁高龄的乾隆寿终正寝,和珅的靠山顷刻间倒下了,嘉庆已经无所顾忌了。但是,嘉庆没有马上对和珅动手,当天还任命和珅与睿亲王淳颖等一起总理丧仪大事。不过,也就在同一天,嘉庆在悲痛忙乱之中仍不忘传旨召他的老师朱珪即速回京,就已经发出信号了。

初四日,嘉庆专门发了一道上谕,谴责前方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惟思玩兵养寇,藉以冒功升赏”,矛头已直指后台的和珅。当天,即突然解除了和珅、福长安的军机大臣之职,命其昼夜在大内守灵,不许出入,隔断二人与外界的联系,将其软禁在宫中。

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纷纷上疏,弹劾和珅种种不法情状,这可能是经嘉庆特别授意的。

初八日,在公布太上皇乾隆遗诏的同时,嘉庆宣布革除和珅、福长安的一切职务,交由刑部收监,并命成亲王永、仪亲王永璇、额附拉旺多尔济、定亲王绵恩及大学士刘墉、董诰,兵部尚书庆桂等负责查抄其家产,会同审讯。

十一日,在初步查抄、审讯后,嘉庆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主要有欺君罔上、压搁军报、任用私人、僭越制度、贪婪聚敛等,并通报各省督抚,命其讨论定罪,也就是要他们都表个态。嘉庆在上谕中处处谴责和珅获罪于先皇乾隆,那么在大丧期间处置这位先皇的宠臣也就名正言顺了。

正月十六日,直隶总督胡季堂议覆奏折首先上达,折中称“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真一无耻小人”,请皇上“特颁谕旨,立将和珅照大逆律押赴市曹,凌迟处死”。嘉庆御批:“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并翰詹科道悉心妥议具奏”,若有不同意见,“自行封奏亦可”。实际上,就是以此折定下了基调。同时,嘉庆又发布了一道上谕,重申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并有所补充。

正月十八日(1799年2月22日),在京文武大臣会议,奏请将“和珅照大逆律凌迟处死,福长安照朋党拟斩,请即行正法。”嘉庆表示,和珅罪有应得,怎么处治都不过分,但考虑到他曾任首辅大臣,为国体起见,于万无可贷之中引入议亲议贵之条,免其肆市,加恩赐令自尽。福长安改为斩监候,但要让他在牢房里跪视和珅自尽。就这样,刚刚亲政的嘉庆,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把和珅这位盘踞庙堂数十年的先朝宠臣收拾掉了。

首恶既除,嘉庆马上收兵。除和珅的亲信伊江阿、吴省钦等人受到处分外,嘉庆下令对其余由和珅保举升迁或曾对和珅贿赂奉迎者均不予追究株连,免兴大狱,保证了政局的稳定。

处决和珅以后,各地督抚议覆的奏折才陆续到达。这些督抚大员不论平日与和珅关系亲疏,都知道和珅已难逃一死,因此除两广总督吉庆、云南巡抚江兰稍涉含混外,其余都称和珅罪大恶极,应立正典刑。嘉庆在对这些奏折的御批中多次表白自己处置和珅乃迫不得已,“朕不得已之苦衷,天下臣民当共知耳”,“此事实不容已。知我非我,自有公论”。其中,在江西巡抚张诚基奏折上的批示最为明白不过:“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嘉庆感到,和珅对神圣的君权构成了威胁,就只有毫不留情地铲除他。

但是,和珅贪名太甚,后世谈论更多的则是他的财富。那么,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呢?对此传说不一。有人说其抄没家产估计值银二亿二千万两,此说影响最大,甚至被一些学者在研究中采用。《清稗类钞》竟称“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即八亿两以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当时全国的财政收入每年也只有七千万两左右,和珅再贪,也不可能在二十余年里聚敛到相当于全国十几年财政收入总和的财富。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南唐后主李煜离奇去世之谜:为什么被毒死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叫“乐不思蜀”,说当年蜀国被晋国灭掉后,在接见亡国之君刘禅时,司马昭故意在这酒宴之上演奏蜀国的音乐,并跳蜀国的舞蹈。当看见这幅画面后,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低头痛哭,唯独刘禅怡然自若、嬉笑不断。司马昭就问他:“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后来

  • 揭秘:宋江最后封的到底是什么官?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水浒传的结局大家众所周知,宋江接受了招安,那么,朝廷到底给他封了什么官呢?加入他不接受招安会出现什么是呢?宋江最后封的什么官,在四大名著当中,大多数的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气势压人的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他们的热忱和赤胆忠心让很多的人觉得特别有激情,可是一个招安让梁山走向了一条不归的路,可是究竟招安给人们带

  • 千古之谜:杨贵妃真的逃往日本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在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着实令许多人痴迷,更令许多人想入非非,有些好事者就此诗而断言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坡。事实情况真如此吗?历史告诉我们

  • 考古发现中国在3500年前就开始烧煤了?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中国现在的煤炭消耗量几乎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总消耗量相当。也许这个地方向来如此:貌似3500年前,在当今中国的这块土地上,燃煤就已经是常规活动了——这是人们掌握的最早的燃煤证据。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4月4日报道,悉尼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的约翰·多德森携手中国的同行在研究中国北方青铜铸件的远古证据时,

  • 项羽乌江自刎是不是因为自尊心受到打击?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项羽鸿门宴是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宴会。项羽鸿门宴的有名之处不在于它有多么的排场,或是参与的人的名气有多么的大,而是在于项羽鸿门宴上,发生了能够改变历史的故事转折。图片来源于网络要说项羽鸿门宴,还要从这场宴会发生的历史背景开始说起。那个时候,刘邦隐隐成为了项氏一族称霸世界的绊脚石,所以项羽的谋士就想

  • 乾隆皇帝的生母身份为什么一再遭质疑?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乾隆是清朝中期的皇帝,他自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关于乾隆的身世一直众说纷纭,他生母的身份一直遭受怀疑。有人说乾隆的生母是甄嬛,然而据正史记载,乾隆帝的生母为“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传说也是各种版本,甚至有傻大姐之说。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这在清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 揭秘一代佳人杨贵妃 离奇身死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各有千秋,杨贵妃则是其中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美女的代言人,对于杨贵妃的如何死的至今是个未解之谜。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骚客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

  • 清朝大臣阮元为什么会被道光帝称为完人?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阮元是清朝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大臣,他历经乾隆爷、嘉庆帝、道光帝三朝皇帝,地位却屹立不倒。最为重要的是,这三朝的皇帝都非常地欣赏和重视他。在阮元生平简介中可以看到,阮元的一生几乎是平步青云,仕途非常的通畅。阮元画像阮元生平简介中提到阮元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拿到今天来说也就是阮元本身就是一个高干子弟,他

  • 古代的快马加鞭究竟有多快:日行500里可信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驿站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在

  • 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为什么雍正帝很少出巡?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社会发展最繁荣的时期。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康熙皇帝也有六次,而雍正皇帝却很少出巡。雍正担心自己出巡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包括出巡本身的大笔支出,是雍正帝不出巡的重要甚至是根本的原因。武陟油茶是河南有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外包装上多有介绍油茶历史的文字。笔者见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