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永乐皇帝朱棣为什么建造大报恩寺塔?真的是为了报恩吗

永乐皇帝朱棣为什么建造大报恩寺塔?真的是为了报恩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646 更新时间:2024/1/16 13:50:49

永乐皇帝朱棣建造的大报恩寺塔曾在秦淮河畔雄踞了四百余年,是明代南京呈献给世界的“天下奇观”。但这座“中国之大古董”也让后人质疑朱棣建塔的目的,并不是他说的要报答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养育之恩,而是一些有识之士所说的“忏恶”。

朱棣之残暴胜过朱元璋

历史上,朱元璋以残暴著称,他的残暴很大程度上是严惩腐败的一种手段,而朱棣的残暴则完全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当他率“靖难”之师从北京打进南京城后,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极其恐怖的杀戮。其残暴之烈、用刑之酷超过其父。

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戴名世说:“明成祖之恶,极矣。创为刳、剔、割、剥之刑,施于忠臣义士。”(《忧庵集》)“刳”指剖膛挖心,“剔”为削肉刮骨,“割”指断舌抉齿,“剥”为剥皮楦草。如此种种,皆令人发指。

人称“天下读书种子”的方孝孺,因为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被灭“十族”。追随建文帝的忠臣义士没有一个能逃出朱棣的魔掌,甚至他的一些兄弟和皇亲国戚也难以幸免。朱棣还制造了“瓜蔓抄”这一历史奇冤。

景清是洪武十八年(1385)的榜眼。不少文章都说他的被杀是因为他身藏利刃上朝刺杀朱棣。但正德朝的宰相王鏊在《震泽纪闻》中记载不同:“文皇(指朱棣)渡江,驻金川门,百官出迎皆拜伏,独清植(直)立,骂不已……乃命左右抉其齿,且抉且骂。顷之,近前若有所,则含血直沁上衣。遂醢之。”

醢,是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但朱棣仍未解恨,“命籍其乡,转相攀染,至数百千人。谓之‘瓜蔓抄’,其村,今为墟焉。”因为景清不归顺,就将他剁成肉酱;又因为一个景清,便杀了全村人。说朱棣是恶魔不为过。

朱棣还将那些忠臣义士的妻妾女媳,押送军营供士兵轮奸;或发配到教坊(妓院),或赏给象奴(饲养大象的蛮人),任人蹂躏。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八就记载:“永乐初,发教坊及浣衣局,配象奴,送军营奸宿者,多黄子澄、练子宁、方孝孺、齐泰、卓敬(均为建文帝的忠臣)亲属。”

《告天文书》的内心流露

朱棣由于杀戮惨烈,负罪深重,常梦见景清等人追逐索命,因此惊恐而醒,寝不安席。明末张岱有这样的诗句:“文皇践祚数十年,未得一日安稳卧。”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有樵夫在紫霞湖附近的山顶挖出两块石碑,某中一块是明代朝天宫道士刘渊然(道教长春派的创始人)奉朱棣的圣旨,为其登基举行“祭天”大礼时,祷告天神祈求保佑的文书刻石,称“告天文书”。这两块石碑后被官府送到朝天宫,藏在玉皇大帝像座中。清道光年间重修朝天宫时又被发现,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还为两碑写了跋文。

朱棣的《告天文书》中有这样的话:“手足且伤于前后,情怀有恸于死生。骨肉相残,几致屏翰之倾替;腹心构讼,幸兹家国之安全。”这段告白可说是他对杀戮忠良、“骨肉相残”内心忏悔的流露。所以金陵乡贤甘熙说:“观其文词,知文皇当日亦深有负疚于心矣。”(《白下琐言》)

朱棣的“负疚于心”还有一事可说。永乐二十二年(1424)的殿试,照例由皇帝亲自决定状元、榜眼、探花。考官们把推荐的三份试卷先后念给朱棣听,朱棣觉得写得都很好,点头同意。考官们拆去试卷上的封条露出考生姓名,呈给朱棣过目,以便填榜,布告天下。第一名状元名叫孙曰恭,第二名榜眼名叫邢宽。

古时书写是从上到下直书。孙曰恭三字中的曰、恭两字写得靠近,加上朱棣老眼昏花,看成了“暴”字,孙曰恭成了“孙暴”;而邢宽的邢字又与刑字同音,听起来就是“刑宽”,其意即宽大用刑。这触动了朱棣的内心痛处,他大声说道:“本朝只许‘邢宽’岂宜‘孙暴’!”尽管大学士杨士奇及其他大臣一再解释,朱棣仍然认为“孙暴”不如“邢宽”名字好听,用朱笔点邢宽为第一名。(事见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藉佛力以忏除恶业

朱棣通过残暴的杀戮攫取最高权力后的第二年,便下令建大报恩寺;永乐十年,又建大报恩寺塔。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朱棣建塔名为“报恩”,实为“忏恶”,也就是欲借佛力消弭心中杀伐过重的罪恶感。

“寺名报恩,报何恩欤?昔人诗云:‘九级浮屠篡逆灯。’噫!难逃一字也。”(《金陵待】征录》)金陵乡贤金鳌说的这“一字”就是“篡”,而篡权、篡位必带来血腥的杀戮。

比甘熙、金鳌说得更直白的,是清中期的两位著名诗人程晋芳和陈文述。程晋芳有一首《报恩寺》诗,其中有两句:“杀运乍终宜忓悔,慈恩难报托虚无”。陈也有《登报恩寺浮屠》诗:“靖难师来孰闭门,孝陵云树黯消魂。忠臣已尽神孙死,却建浮屠说报恩”。

陈文述还在诗序中说:“永乐之为此,殆自知杀戮过重,藉佛力以忏除恶业耶。”先贤们的共识,应是对朱棣建大报恩寺塔的深层解读。

标签: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墓五大未解之谜:地宫究竟多深?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导读:秦始皇作为中国首次大一统的皇帝,一生留下了诸多传奇故事,而他死后,留给后人的谜团更多了,其中最负有盛名的是他的始皇陵。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

  • 满清令妃「遗体放百年不会烂」专家:看乾隆喂他吃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

    清朝宫中的爱恨情仇,就被改编成许多电视剧或电影,吸引不少影迷。其中,《延禧攻略》中乾隆与令妃的爱情,更是一大经典。日前,中国就有历史专栏,讨论为何令妃的遗体,经过百年仍不会烂掉的秘辛,这或许与她的身体状况有所关联。令妃是乾隆第三任皇后,更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在清朝皇室中,拥有相当程度的历史定位。出身贫

  • 请问什么是康雍干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盛世

    清的全盛时期满清的国运,从清世祖经过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到清高宗(乾隆)可称得上是鼎盛期。都非常可观,通称为“康雍干盛世”,共一百三十四年(西元1662-1795年),也恰好占清朝入主中国全部时间的一半。是清朝皇帝帝中政治作风较宽和的一位。在位计六十一年,除减人民赋税的负担外,又崇尚奖掖学

  • 尴尬!乾隆惨遭改名「弘历鲑鱼」 后裔气炸:你全家都鲑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鲑鱼

    日本回转寿司店推出谐音梗活动,掀起改名「鲑鱼」的热潮。「故宫精品」脸书粉专也跟风KUSO,将乾隆皇帝改名为「爱新觉罗.弘历鲑鱼」,让不少人会心一笑。不料,此举引发一名满族后裔的不满,甚至痛批「你才鲑鱼,你全家都鲑鱼」。日本回转寿司店推出谐音梗活动,「故宫精品」脸书粉专也搭上风潮,将乾隆的名字改为「爱

  • 李鸿章欲买机枪!为何听到每分钟连射600发马上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机枪

    众所周知,为推动清朝现代化,李鸿章(1823~1901年)在洋务推广上有着优异的表现,为了挽救军事薄弱的清朝,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远渡重洋购买先进武器;不过,当他第一次见到国外威力强大的机枪,本想大量购买,但却发现了清朝当下的「致命原因」,让他不得不放弃购买的想法。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可说是洋务运

  • 8岁小康熙借钱遭拒绝!怒喊:朕日后定要杀你大臣下场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臣

    康熙从8岁登基开始,他在龙椅上坐了61年。执政期间,他先是铲除了权臣鳌拜,树立自身威严,紧接着又铲除了吴三桂等藩王势力,种种迹象看来确实是一位有能力的好皇帝。但康熙小时候其实跟普通的孩子一样,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有一次,他找大臣借钱被拒绝,变生气的放话,6年后要砍了大臣的脑袋。这位敢不借钱给康熙

  • 惹毛慈禧下场超惨!他被斩首受尽折磨遭钝刀狂砍30多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

    清代谭嗣同慷慨赴义之前,写下这首《狱中题壁》,然而却惹的慈禧愤怒不已,甚至特意吩咐刽子手,斩首时将利刃换成钝刀,谭嗣同遭砍了30多刀才断气。光绪帝成年后,慈禧依旧不愿让权,而之后光绪实施「戊戌变法」,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不料慈禧身后的守旧派,发动了「戊戌政变」,趁机囚禁了光绪帝,戊戌变法的两大领

  • 清朝发明世界最早「机关枪」!康熙竟没珍惜流放了发明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发明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年代离我们比较近,清朝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总是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聊天的话题;众所周知,在清朝各皇帝中,康熙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干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但康熙虽是明君,却也发生了轻信谗言的错误,让中国军事武器因此大大落后西方国家。大家可能不相信,在

  • 不是袁世凯!李鸿章临终前举荐「他」 葬送了大清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帝国

    清末名臣李鸿章,,是历史课本里常出现的重要人物,他代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30多个条约,其中「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可说是他充满争议一生的两大污点,他在签了「辛丑条约」两个月后病逝,享寿78岁,而他在临终前,留下4百多字的遗折,内容举荐了庆亲王奕劻,但此人极度贪婪,贪的钱比和珅还多,甚至竟将国家拱手

  • 乾隆的一些生平事迹领导风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

    隆在位期间,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使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康干盛世”在此期间达到了顶峰。乾隆死后的庙号为高宗纯皇帝,史称乾隆帝。藩服星拱──乾隆皇帝与十全武功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国势达到颠峰。为保疆土靖安,他二平准噶尔,一定回部,再扫金川,一靖台湾,降缅甸、安南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