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还珠格格的原型是顺治帝的情人?

还珠格格的原型是顺治帝的情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24 更新时间:2023/12/18 8:04:21

清朝是一个极为注重血统的王朝,在268年的历史里,凡王公重臣多为满族出身,八旗勋贵,所有的阿哥格格,都是满族血统,有人可能要说话了,不对!还珠格格就是汉族的格格。十年前,一部《还珠格格》红遍大江南北,列位看官想必都记忆犹新吧!那您知道当年琼瑶阿姨写《还珠格格》的灵感是从何而来的?据说,是去北京时路过了一个叫公主坟的地方,顿生感悟,便开始了《还珠格格》的创作,公主坟里葬的是谁?有不少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说法就是,此处所葬的,乃是大清王朝唯一的一位汉族和硕格格孔四贞

按大清律例,和硕格格只能满族皇亲才可受封,而孔四贞是汉族人,那么她又是如何受封的呢?主要是为了表彰她的父亲定南王孔有德的功绩,方才破例加封,清朝初年,为笼络人心,曾加封了五个汉族降将,孔有德便是其中之一,其余四位为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以及义王孙可望(孔吴耿尚四位均为明朝降将,孔早死,后三位即为“三藩”,孙则是大西皇帝张献忠的义子,后投降清朝),封王时曾许诺诸人地位与满蒙亲王等同,并允许其继续掌握手中军队,条件可以说相当优厚。可见,清朝为了笼络各方势力,下了不小的本钱啊!

清军入关后,孔有德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南明武装力量,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其功劳大概只有吴三桂可以相比,孔有德与吴三桂都属叛将封王,二人交情不错。因此,孔四贞幼时,曾是吴三桂的养女。

顺治四年会同清军破桂林,守将瞿式耜、张同敞在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被杀,其中张同敞即为明朝万历年间名相张居正的曾孙。顺治九年,李定国攻破桂林,孔有德自杀,只有孔四贞一人逃出,孝庄皇太后感其父忠勇,收为养女。《清史稿》曾言:“孝庄皇后育之宫中,赐白金万,岁俸视郡主。”

孝庄皇太后收养孔四贞,更重要的还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因为这几位藩王手中都有自己的军队,对于刚刚入关的大清,实在是巨大的潜在威胁,而且孔四贞生于将门,性情刚烈,为维系实力雄厚,忠于孔有德的定南王旧部,善待孔四贞实在是上上之策,于是才下旨“封四贞为和硕格格,掌定南王事,遥制广西军”。本文由讲历史网原创,请勿转载!

后来,为了进一步笼络孔氏部将,孝庄皇太后再次下旨:“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翊壸范,宜立为东宫皇妃,尔部即照例备办仪物,候旨行册封礼。”显然孝庄皇太后想通过册妃这一方式,更直接地控制无主之定藩,而非以弱女掌藩府。那么,孔四贞究竟成为了皇妃吗?

清人叶梦珠在他的笔记《续编绥寇纪略》言道:“世祖怜之,将册立为妃,知先许孙延龄(其父部将孙龙之子),乃止。”由于顺治知道了孔有德已将孔四贞许配给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方才作罢。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孝庄皇太后提议立孔四贞为东宫皇妃,除了笼络定南王部将,还有一层目的,那就是此时顺治皇帝正与董鄂氏处于热恋之中,董鄂氏是顺治皇帝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王妃,孝庄皇太后非常不满,她希望孔四贞的出现能让顺治皇帝避免这场“乱伦恋”。不可否认,孔四贞与顺治皇帝是有感情的,而且还是很深的感情,毕竟相处了好几年,可能有点朦胧的,青涩的感觉,但应该还没有上升到男女之情的程度,所以迷恋董鄂氏的顺治皇帝一听说孔四贞早已许配给孙延龄,册妃一事便不了了之。

孔四贞与孙延龄成婚后其实并不幸福,孔四贞是和硕格格,孙延龄被授以“和硕额驸”的称号,被赐予世袭侯爵,并成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但这一切都是沾了妻子的光,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他一直生活在妻子的阴影之下,他感到矛盾,但无力反抗。本文由讲历史网原创,请勿转载!

康熙二年,孔四贞和孙延龄回到广西,在路途中,接到封孔四贞为“一品夫人”的旨意,这分明是想架空孔四贞嘛!孔四贞早已是和硕格格,比一品夫人高贵许多,果然,回到广西以后,定南王旧部并不买孙延龄的账,缺少自知之明的孙延龄却不思谨慎从事,竟然想像尚之信、耿精忠那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少东家,甚至效法吴三桂任意安置亲信,于是夫妻关系越来越紧张。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造反,孙延龄感觉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响应吴三桂一同谋反,得知孙延龄的反谋,孔四贞立即出兵征讨,孙延龄无力抵抗只得投降,吴三桂察觉到孙延龄反覆,马上攻打桂林,最终。孙延龄死于吴三桂侄孙吴世琮的刀下。

当吴三桂见到孔四贞时,吴三桂并没有杀了她,而是将她软禁起来,也许是看着干女儿落得如今这番地步,心有不忍吧!如果这样想,那就太小看吴三桂了,对于像吴三桂这样的政治投机专家而言,他可不会念着这二十年不见的父女之情,更重要的,他也同孝庄皇太后一样的想法,想通过孔四贞笼络定南王旧部。然而,孔四贞唯一的儿子死在在战乱中,这让她悲痛欲绝。

康熙二十一年,三藩平定,孔四贞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北京,她交出一直隶属于父亲的军队,此时她已孑然一身,“更筹响尽烛凝灰,报道将军奏凯回,一纸捷书新凑罢,小车还载美人来。”用明史专家孟森的话说,孔四贞虽回到京师,但夫死子亡,只不过是孙家的一个老寡妇,既没有什么政治利用价值,亦不复当年英姿飒爽的霸主形象。

孔四贞的一生虽说富贵之至,但其人生道路上布满坎坷荆棘,更为多方政治势力所利用,唯一可贵的就是她能在各种历史关键时刻认清形势,不投机,不攀附,坚持自我实属难得。本文为讲历史原创,未经讲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精绝古城 奇珍异宝被慈禧拱手让人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说起一部小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鬼吹灯》。这部探险类悬疑小说写得非常好,可以说是我写作的启蒙之作。记得高中时代,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这部书就占据了作为一个学渣的我的很多个晚自习。里面的很多故事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比如今天我说的“精绝古城”,就是真实存在的。它就是现在的“尼雅遗址”,

  • 米家崖遗址考古发现 5千年前就有酿啤酒技术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中美研究人员23日报告说,他们在西安市米家崖遗址发现了5000年前酿制啤酒的证据,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酿酒证据,说明中国古人可能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享受喝啤酒的乐趣。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负责该项研究的斯坦福大学考古专业博士生王佳静说,现在的啤酒大多是由大麦或小麦等原料

  • 永乐皇帝朱棣为什么建造大报恩寺塔?真的是为了报恩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永乐皇帝朱棣建造的大报恩寺塔曾在秦淮河畔雄踞了四百余年,是明代南京呈献给世界的“天下奇观”。但这座“中国之大古董”也让后人质疑朱棣建塔的目的,并不是他说的要报答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养育之恩,而是一些有识之士所说的“忏恶”。朱棣之残暴胜过朱元璋历史上,朱元璋以残暴著称,他的残暴很大程度上是严惩腐败的一种手

  • 秦始皇陵墓五大未解之谜:地宫究竟多深?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导读:秦始皇作为中国首次大一统的皇帝,一生留下了诸多传奇故事,而他死后,留给后人的谜团更多了,其中最负有盛名的是他的始皇陵。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

  • 满清令妃「遗体放百年不会烂」专家:看乾隆喂他吃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

    清朝宫中的爱恨情仇,就被改编成许多电视剧或电影,吸引不少影迷。其中,《延禧攻略》中乾隆与令妃的爱情,更是一大经典。日前,中国就有历史专栏,讨论为何令妃的遗体,经过百年仍不会烂掉的秘辛,这或许与她的身体状况有所关联。令妃是乾隆第三任皇后,更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在清朝皇室中,拥有相当程度的历史定位。出身贫

  • 请问什么是康雍干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盛世

    清的全盛时期满清的国运,从清世祖经过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到清高宗(乾隆)可称得上是鼎盛期。都非常可观,通称为“康雍干盛世”,共一百三十四年(西元1662-1795年),也恰好占清朝入主中国全部时间的一半。是清朝皇帝帝中政治作风较宽和的一位。在位计六十一年,除减人民赋税的负担外,又崇尚奖掖学

  • 尴尬!乾隆惨遭改名「弘历鲑鱼」 后裔气炸:你全家都鲑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鲑鱼

    日本回转寿司店推出谐音梗活动,掀起改名「鲑鱼」的热潮。「故宫精品」脸书粉专也跟风KUSO,将乾隆皇帝改名为「爱新觉罗.弘历鲑鱼」,让不少人会心一笑。不料,此举引发一名满族后裔的不满,甚至痛批「你才鲑鱼,你全家都鲑鱼」。日本回转寿司店推出谐音梗活动,「故宫精品」脸书粉专也搭上风潮,将乾隆的名字改为「爱

  • 李鸿章欲买机枪!为何听到每分钟连射600发马上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机枪

    众所周知,为推动清朝现代化,李鸿章(1823~1901年)在洋务推广上有着优异的表现,为了挽救军事薄弱的清朝,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远渡重洋购买先进武器;不过,当他第一次见到国外威力强大的机枪,本想大量购买,但却发现了清朝当下的「致命原因」,让他不得不放弃购买的想法。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可说是洋务运

  • 8岁小康熙借钱遭拒绝!怒喊:朕日后定要杀你大臣下场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臣

    康熙从8岁登基开始,他在龙椅上坐了61年。执政期间,他先是铲除了权臣鳌拜,树立自身威严,紧接着又铲除了吴三桂等藩王势力,种种迹象看来确实是一位有能力的好皇帝。但康熙小时候其实跟普通的孩子一样,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有一次,他找大臣借钱被拒绝,变生气的放话,6年后要砍了大臣的脑袋。这位敢不借钱给康熙

  • 惹毛慈禧下场超惨!他被斩首受尽折磨遭钝刀狂砍30多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

    清代谭嗣同慷慨赴义之前,写下这首《狱中题壁》,然而却惹的慈禧愤怒不已,甚至特意吩咐刽子手,斩首时将利刃换成钝刀,谭嗣同遭砍了30多刀才断气。光绪帝成年后,慈禧依旧不愿让权,而之后光绪实施「戊戌变法」,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不料慈禧身后的守旧派,发动了「戊戌政变」,趁机囚禁了光绪帝,戊戌变法的两大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