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后代今何在?

揭秘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后代今何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61 更新时间:2024/1/16 9:43:10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明太祖朱元璋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开国功臣徐达

“我们是徐达的后人,我们徐氏家谱从明朝开编,目前已经编到第22代了。”近日,77岁的如东人徐永德致电现代快报,称他耗时10年,跋山涉水大半个中国,终于修缮成了一套《徐氏宗谱》。

徐达的后人为何会来到如东?他们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近日,在如东县苴镇棉花原种场,已年过七旬却精神矍铄的徐老,向现代快报记者娓娓道来。

现代快报记者陈莹

严君臣胡涓文/摄(除署名外)

老家谱中找到祖父名字,

得知自己为徐达后人

丝瓜藤缠绕着院落篱笆,徐永德家一派田园风光。一进门,是两张木质八斗橱,橱上整齐地排列着上百本书籍。《宋史演绎》《本草纲目》……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徐永德,是如东县新光初中的一名退休教师。他从小家贫,一家十口依靠父母烧盐、卖盐为生。尽管家中经济拮据,但作为一家之主的徐可如还是咬咬牙下定决心,将当时年仅5岁的长子徐永德送到私塾老师家中读书。因从小习得“六学”,徐永德的文学水平高出了同龄人一筹,17岁被沿堤乡的一名书记推荐为扫盲教师。在这期间,他第一次从村里同氏徐永泉家中见到了一本清版家谱。在家谱中,徐永德找到了自己的祖父徐先芝以及父亲徐可如的名字。

“小时候,我就常听老一辈的人讲,我们的老祖宗叫徐达,是个骁勇善战的大将军!”这一点,徐永德在这本家谱中得到了印证。经研读,徐永德得知自己这一支所尊先祖为“贵八公”,明朝年间人。“贵八公”何许人也?徐永德在宗谱序中看到,其为明朝开国功臣徐达之孙,曾任建文帝朱允炆手下武官,但因首修家谱时已至清朝,他的诸多具体信息已不可考。

为避靖难

徐达孙辈逃亡隐居至如东

据《明史》等史料记载,徐达,字天德,濠人(今安徽凤阳附近),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元至正十三年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战乱中,徐达跟随朱元璋屡败陈友谅张士诚军。

元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大军攻陷平江(今苏州)灭吴,俘张士诚及其将士二十五万,还师后封徐达为信国公。明洪武三年,徐达率兵出潼关,前往定西(今属甘肃)进剿元将扩廓贴木儿,经激战大败元军,擒郯王、济王以下文武官员一千八百余人,士兵八万六千余人。徐达论功升中书省右丞相参理国事,晋封魏国公。

据史料记载,徐达有4子3女,孙9人。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幼子徐增寿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被明成祖追封为定国公。一门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达一家。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夺权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

徐永泉所持家谱中记载的贵八公,究竟是徐达4个儿子中哪一个的后代?遗憾的是,家谱中并未对此详细记载。当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及子孙的统治,将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因太子朱标不幸早薨,洪武三十一年,其嫡子朱允炆即帝位,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皇族内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朝廷,三年后攻破应天,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大肆杀戮曾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在此期间,作为建文帝手下的文武部将,徐达其中一位孙子贵八公和他的两个兄弟开始了漫长的逃难。

中华民国十八年,贵八公十五世孙重修家谱,其所撰《徐氏四修宗谱序》中有记载:“吾徐氏自贵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难兵,由姑苏昆山,迁至如皋东掘港场西北乡银杏村,而卜居为传十有余。”徐永德说,家族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贵八公兄弟三人从南京一路向东,途经苏州阊门、昆山,最后到达如东。来到如东后,兄弟三人分别散落在滨山(现如东县掘港镇)、丰利及栟茶。如今,徐氏成为如东的一个大姓,其中属栟茶一带最为密集。

清朝顺治年间首修家谱

至今已是第六次修订

徐永德说,自从贵八公这一支定居如东后,子孙经过几代奋斗终建成一定基业,开始着手准备修订家谱。清朝顺治八年,时任扬州府文官的徐俐奉贵八公为先祖,在徐家首修家谱。中华民国十八年,贵八公的数十名后人聚集起来四修家谱,并交由如皋新明后印社承刊,目前原本收藏于如东县档案馆。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前往该馆,看到了这本经过80余年历史洗练的家谱。尽管部分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整体保存情况尚完好,封面上遒劲有力的“徐氏家乘”清晰可见。

这本以毛笔字手写的家谱,为贵八公十五世孙徐承绶主修编及采访,收录了《如皋苴镇徐氏宗谱序》《四修家乘序》《徐氏续谱原序》《重修徐氏家谱原序》《重修徐氏宗谱序》《观音祠记》等。此外,还包含了族训、族戒、族约等内容。

“以前不少人家里都保存有家谱,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被烧毁了很多。当时徐永泉家庭成分被划成贫农,又是搞教育出身,留了本还算完整的。”上世纪50年代,刚参加工作的徐永德从同氏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家谱,“如痴如狂”地开始了对自己本家的研究。有趣的是,徐永德有个与他同名的堂哥,足足比他大了23岁,也曾试图重修徐氏家谱,并从四处搜集了一些零散的家谱残件进行整合,但最终未能完成这项耗时耗力的大工程。

16年前,徐永德从教师岗位退休,拥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年逾六旬的他,开始着手重修家谱的准备工作。为了获得充分的资金,徐永德通过介绍前往江南一家毛纺厂打工。与此同时,在老板的善意支持下,从2002年开始,徐永德利用工作之便前往甘肃、安徽等地档案馆搜集资料,并登记同氏相关信息。这项堪称浩大的工作,他直到离开该工厂还未完成,6年来他攒下了30万元钱,他带上这些积蓄继续踏上旅程。

“最辛苦的倒不是舟车劳顿,顶风冒雨是赶路途中经常的事情,但要调查清楚同氏祖辈的来龙去脉,往往很艰难。”徐永德掰着手指头数道,要加进世表,必须要问清他父亲、祖父乃至曾祖父是哪一支传人,其名字、生辰(月、日、时)及职业等。很多时候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信息往往已不可考。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间,经他的努力新录入的人数已达数千。

徐氏可追溯至夏朝

伯益之子建徐国开始

“徐氏源于东夷族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夏禹时期因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为诸侯,建立徐国(今江苏西北部安徽东北部以泗县为中心)。若木的后代历经夏、商、周三朝共传三十二世为徐国国君。”翻开《徐氏宗谱》卷之一,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徐永德编写的《六修宗谱序》,已经将徐氏的历史一直追溯到了夏朝。

与重修于民国的《徐氏家乘》相比,徐永德此次重修的《徐氏宗谱》涵盖内容较之更为完备,从乾隆年间的《一修徐氏宗谱原序》至徐永德所撰的《六修家谱序》,均记载完全。这部总计12卷的家谱中,包括了序、字表、传、家训、祠图、世表等多项内容,以清晰的脉络,展现了这700年间徐姓这一大氏族的繁衍与变迁。

1946年,在时代的剧烈变革中,曾供奉过历代徐氏先人的祠堂被拆除,曾被改建为小学使用,近年撤并后也不复存在,现在只剩了一片破旧校舍。但直到现在,贵八公的后裔还是以位于刘埠村的祠堂原址为中心,居住在如东县的苴镇和掘港,目前人数为三四千人。

“时代变了,人也变了,我们徐家出过人才,现在也有很多不孝子弟,不敬父母,不仰先人,实在可惜。”为了将先人的智慧绵延至后代,徐永德在总结祖辈族训的基础上,撰写了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徐氏家训》,并把原本排到三十八世的字派延长到了一百零二世。“重修家谱,除了能分清支脉,沟通感情,最重要的是教育后代要规规矩矩办事,本本分分做人。”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徐永德将《徐氏宗谱》定稿印刷了500册,分发给有需要的同氏人,对于经济上存在困难的人家进行直接赠送,并于去年将其中一册送至如东县档案馆进行收藏。

历经近60年,徐永德在家谱上投注的心血,最终汇聚成了这累积起来极为厚重的12卷,散发着跨越时代的油墨清香。“这应该是家谱最后一次修订了。”抚摸着《徐氏宗谱》的封面,徐永德充满感慨。

标签:

更多文章

  • 南昌六朝古墓揭:千年海昏古城消失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导读: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些尘封的古国逐渐被人们挖掘出来。一段段特色文明,也拉开了帷幕。近期江西考古团队就发现了海昏古城的遗址,这一发现再一次完善了中国的历史。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在省会南昌青云谱区一处工地上发现了该省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墓,专家初步鉴定为六朝时期的古墓。墓中发现的“豫

  • 盛极一时的蒙古帝国为什么会突然毁灭?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导读:蒙古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没有之一,他们征服着世界最辽阔的土地,奴役这数以亿计的人民,在中原他们建立元朝,在北亚、中亚、他们建立了四大汗国。可以说这个帝国是空前强大的,然而,元朝在中原却只有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久灭亡了。那么这个盛极一时的帝国为何会顷刻毁灭?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

  • 女皇武则天沉迷男色 墓内竟有3000面首?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武则天在晚年时沉迷男色,风流成性,男宠无数,与历届的男皇帝有过之无不及,近日,考古学家发现武则天墓中竟然隐藏三千面首,这三千面首是陪葬的吗?下面小编带你看,武则天墓惊现3000面首。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现在说起武则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她的男宠,武则天晚年的男宠无数,私生活糜烂不堪是

  • 隋炀帝杨广明明是“千古圣君” 为什么总被抹黑?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导读:“千古圣君”隋炀帝为何被扭曲?在小编看来,那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隋炀帝做过的丰功伟绩,而是被他种种的劣迹所掩盖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的真相,揭秘:“千古圣君”隋炀帝为何被扭曲?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即位之后,他对于国

  • 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是真的存在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说起曹操来,一生都是谜团。有人说他是最早的摸金校尉,盗墓无数,所以死后他十分害怕自己的坟墓有朝一日也会被盗。所以造了72疑冢,那么此事是真是假?《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狡猾奸诈、自私残酷被罗贯中描绘的淋漓尽致,即使在曹操临死之前,罗贯中都不忘给曹操的奸诈形象再添上重重的

  • 刘备为什么要借荆州?荆州到底该归谁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导读:荆州一直是蜀汉与东吴的矛盾焦点,这种矛盾在关羽被杀、荆州失去以后得到进一步激化,从而加速了三国时代的结束,那么孙权为什么看中荆州并志在必得,荆州的归属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隐情呢?一,荆州到底归谁董卓乱政时,各地纷纷起兵讨伐,此时的荆州刺史为王叡。据《三国志·孙坚传》及注引,孙坚当时拜长沙太守与刺史

  • 揭秘远古时代的人类为什么崇拜太阳鸟?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笔者终于见到了那只期盼已久的“太阳鸟”。在鸟巢顿见腾飞的“太阳鸟”,禁不住让人想起那只远古时代环飞地球的太阳神鸟,而这只太阳鸟,曾经是远古人类共同的图腾。太阳崇拜与鸟灵崇拜,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崇拜,而且太阳崇拜几乎跟鸟灵崇拜融为一体。因为,在人类的原始思维中,太阳便是天空中飞翔

  • 后赵建立者石勒为什么能从一个奴隶变为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石勒是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是一个羯族人,羯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石勒的父亲是羯族人的一个小头目,石勒在少年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很好的管理才能,总是帮助父亲管理部族,并且获得了部族的认同,后来石勒被卖为奴隶,这个时期石勒二十岁左右,后来石勒骑上了战马去打天下了,这一打几乎就是一生。石勒画像在石勒少年

  • 揭秘历史上酷吏为什么下场都很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中有一个“酷吏列传”,何为酷吏?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抛弃。酷吏的好处: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当突出,尤其是善于强化治安。但酷吏的下场,往往都

  • 考古发现:山西发现四朝古墓172座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为期一年的汾西郝家沟金元、明清时期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考古工作者比较完整地清理了172座墓葬,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套),其中三座金元时期的砖雕壁画墓是重要的收获。郝家沟金元、明清时期墓地位于山西省汾西县永安镇郝家沟村北山梁上。2015年7月,山西其亚铝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