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项羽自刎而死后为什么尸体仍被肢解?

揭秘:项羽自刎而死后为什么尸体仍被肢解?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10 更新时间:2024/1/5 14:10:05

在汉四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了,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支持不下去了,却是刘邦要主动求和呢?按照史书记载,原因很简单,项羽手上有刘邦需要的人,这就是吕太公和吕雉。在以前的战争岁月,刘邦曾两次去沛县接家里人,但只把儿女找到了,老爹和老婆都被项羽抓了。现在刘邦要把两人换回来。刘邦在自己取得巨大战略优势的情况下,愿意以鸿沟为分界线,和项羽平分天下。这也许再一次说明,刘邦其实是一个很看重家人、亲情的人。

从这个约定看,项羽独霸天下是不可能了。虽然表面上看,是刘邦主动找项羽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实际上,是项羽签下了城下之盟。项羽和刘邦签完约,把刘太公和吕雉还给刘邦,他就撤兵了。虽然他撤兵了,但也没逃过刘邦的追杀。在张良的怂恿下,刘邦率领大军,尾随项羽而来。汉六年(公元前202年)十月,项羽沿着鸿沟向荥阳的东南方向撤军。这时候,彭城已经被刘邦的部队占领,他不可能再向东回彭城了,只能向着江东的方向奔命。

当到达阳夏这个地方,项羽的大军被汉军追上。在《樊哙列传》中,记载了“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汉军取得了一个小胜利。楚军继续南撤,到达固陵后,楚军反击,汉军则被打得大败。按照史书记载,刘邦被打败的原因是,韩信和彭越的援兵没有到达。当然,更可能的原因是,楚军急了,搞了一个绝地反击。

汉军无法打败楚军,没办法,只能筑起高垒,和楚军对峙。这时候,张良对刘邦说,“就这么对峙也不是办法,你应该赶快给韩信和彭越分封土地,让他们死心塌地地和你一起打项羽”。当时,彭越名义上还是魏国的国相,韩信虽然是齐王了,但以前我们说了,韩信这个齐王的封地还没有确定。为了让这两个大佬出兵帮助自己,刘邦封彭越为梁王,并明确了他们的封地。

韩信和彭越这两人看到真实的好处送上门了。大概是因为他们缺乏可以用来造反的基本团队,所控制的嫡系也不多。此时,项羽败势已现,以前还希望用项羽牵制刘邦的可能性不存在了。如果这时候,不跟着刘邦与其看着刘邦灭掉项羽,刘邦打败项羽,必然不会放过他们,想到此,这两人接到封王的文书后,马上带兵,前来支援刘邦。

之后,项羽的楚军继续向南到达陈县,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淮阳县。在这里,刘邦汇集各路大军,进攻项羽。具体地点,史书说是在陈下,也就是陈县城墙以外。按常理推断,应该是在陈县以东,因为鸿沟是在陈县的以东,项羽是沿着鸿沟以东南下的。

垓下之战拉开序幕。可是,至今,我们对这么著名的战役,究竟发生在哪里,却众说纷纭。

《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黥布列传》、《彭越列传》均是是在垓下会攻项羽。可是,根据《靳歙列传》的记载是,“还击项籍陈下,破之”。《樊哙列传》记载,“围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滕公列传》记载,“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灌婴列传》记载,“从击项籍军于陈下”。对这些一线的战将记载,从未提到过垓下这个地方。

按照传统的看法是,垓下在安徽省灵璧县境内。既然如此,那么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各路人马会攻项羽的时候,打了两次大战,第一次是陈下之战,最后的决定性战役是垓下之战。这么说,表面上是可以讲的通的,但如果细分析,却好像也说不过去。

第一原因是,刘邦等统帅级人物不可能和一线作战将领分别打两次战役。既然说打了两次大战,为什么在在刘邦、项羽、韩信、黥布、彭越的列传中都未提到“陈下”,难道说,在陈下和项羽作战的仅仅是樊哙、靳歙、夏侯婴等将领么?刘邦、韩信等统帅们都没来么?显然,说在陈下之战中,没有统帅,只有将领,是完全讲不通的。更何况,《史记》记载中级将领的作战,很多都是从战功簿上摘抄的,可信度可能更高一些。

第二原因是,项羽很难突破在陈下的汉军包围圈。学者辛德勇认为,当时项羽实际上已经被汉军包围在了陈县附近。英布以前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后来叛变,投靠刘邦。早在汉四年七月,刘邦立英布为淮南王,之后,英布利用自己在九江国的旧势力,一直在搞一些策反和瓦解工作。汉六年十一月,刘贾渡过淮河,围困了寿春,派人诱降了在那里镇守的楚国大司马周殷,英布大概同时也来到这里,周殷带着英布原来的部署,和英布、刘贾北上围攻项羽,在路上屠灭了城父(在今天涡阳县以北)。这么看,从地图上看,项羽如果从陈下之战结束后,向西南跑到灵璧县的垓下,要经过城父这个地方。显然,这里已经是汉军的地盘,如果从这里经过,应该有人阻击,但《史记》里并没有记载在这条路上发生过阻击战。也就是说,项羽很难从陈下这个地方率领大军撤出了。

如果项羽率领小部队从这里杀出去还是有可能的,毕竟人少,汉军即使想阻击,也不容易找到他们的行军路线。可是带领10万之众,向西南撤军,不发生激战是很说得通的。因此,也许所谓的陈下之战就是垓下之战了,或许可以理解,垓下就是在陈县附近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

当刘邦大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或者说陈下,项羽在这里上演了霸王别姬,至今让人喟叹。大家非常熟悉“霸王别姬”。根据《项羽本纪》的记载,在被围困后,一天晚上,项羽听到外面到处都在唱楚歌,大吃一惊,就问,“汉军已经把楚地都攻占了么,为什么汉军中有这么多楚人呢?。当时,项羽脑子里已经充满了绝望,身心疲惫,听见楚歌,就认为刘邦尽占楚地,有点惊魂失魄的意思。其实,刘邦军队中有很多楚军,也没啥奇怪的,刘邦本人就是楚国人,南征北战期间,他的基本班底里楚国人肯定不少,再说了,这么多年征战,从项羽那里投降过去的人也不会少。项羽应该知道这些,听到楚歌就吃惊,有点小题大做。

大概是因为受到楚歌的影响,他的心情极为苦闷,夜里起来,就让虞姬跳舞,自己在一旁唱了一首短歌,大家都会背的。《项羽本纪》是这样记载虞姬的,“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从字面上理解,这个女人叫虞,姓什么不知道,《史记集解》认为,有人说她就姓“虞”,但名字叫什么不知道。按照传统理解,他应该姓虞,后世那些叫“美人”的姬妾是君王身边那些被宠幸女人的名号,性质和“贵妃”类似。那么,这个女人应该叫虞美人是比较合适的。

大家知道,在一天夜里,他趁着夜晚,率领800骑兵,向南,渡过淮河,向江东逃跑了。过淮河后,所率领的人马减少到了100多人。但走到阴陵县这个地方,他迷路了,问一个老汉,老汉给他指的路,让他往西走,使他陷入泥沼之中。等他折回来向东时,在东城被汉军数千人包围。按照常规理解,东城就在今天安徽定远县境内。我们理解项羽在东城被包围,可不是在东城的县城里,应该是在东城县域某个地方,也许是偏南距离长江比较近的某个地域。

项羽晚上突围的时候,汉军不知道,天明后,才发觉有一支骑兵向南跑了。刘邦派灌婴带着5000骑兵追击。等到了东城,把项羽围在了一个小山包上了。《汉书》记载,这个小山包就是溃山。这名字大概也和项羽从这里突围有关系。当时,他派身边的只剩下的28个骑兵,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突围。按照《史记》记载,项羽这么做之前,还说要斩将夺旗,发誓必杀汉军一个将领,以证明自己失败不是自己无能,而是老天亡他。后来还真成功了。有些研究者,比如学者冯其庸认为,项羽在东城就没走成,最后在这里自杀。有些人认为,他这次突围还是成功了,到了长江边,准备过江。

按照《史记》记载是这样的。可是,《史记》对项羽在江边说的话,记录得真真切切,一个疑问出来,谁在当场做了记录呢?按照正常理解,汉军围上来后,项羽自刎,其他部署也都应该被杀,既然被杀,项羽临死前说了什么,谁知道呢?是不是后世人按照项羽的性格和当时的处境杜撰的呢?大概这个可能是有的。

最后,项羽走投无路,自刎而死,汉将王翳得了项羽的头颅,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到项羽身体的一部分,这些人拿着项羽尸身的一部分,回去后为此都被封了侯。也就是说,项羽虽然是自刎而死,但他的尸体是被肢解了。

大英雄项羽谢幕了,留给我们千年的想象、遗憾和话题。

标签:

更多文章

  • 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杜暹为官到底有多廉洁?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杜暹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史书中详细记载了有关杜暹简介。通过杜暹简介得知,杜暹是河南濮阳人。虽然,不知道杜暹的出生年月,但是史料明确记载了杜暹卒于公元740年。杜暹年轻时因考中明经而进入朝廷为官。杜暹初入唐朝廷时,先后担任过婺州参军、郑县县尉等职。杜暹杜暹为人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杜暹因为

  • 柴进出生名门贵族却为什么当不了梁山老大?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柴进出生名门贵族,家世显赫,在梁山中也是资历深厚。按理说,柴进比宋江更有资格去做梁山泊老大的位置。那么,为何柴进当不了梁山老大呢?柴进的祖上很显赫啊!周世宗柴荣那是他的老祖宗,想当初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还是人家的手下呢。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柴家的小皇帝倒也知趣,被迫主动让出了江山。赵匡胤为人比较厚道,

  • 为梁山肝脑涂地的李逵为什么最大的理想就是离开梁山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在《水浒传》中,可能因为李逵的外表太过彪悍和不修边幅,使很多读者想当然地认为他有蛮力没智商,就是一个头脑简单,说话粗鲁,脾气火爆的莽夫蛮汉。但其实,这是一个很深的误会。李逵不仅于日常小事中自有一套逻辑思维,而且在他的心底,还有着更大、更坚持的打算。初见乍识,他从宋江那里得了十两银子就急忙去赌,一心想

  • 揭秘贞顺皇后与杨玉环之间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揭秘贞顺皇后与杨玉环之间有什么关系贞顺皇后与杨玉环有什么关系呢?贞顺皇后与杨玉环的关系从辈分上说是婆婆与儿媳的关系。贞顺皇后是唐玄宗年轻时最为宠爱的妃子,贞顺皇后与唐玄宗育有一子,即李瑁世人称其为寿王。杨玉环17岁入宫,被册封为寿王妃嫁给了李瑁,贞顺皇后自然成了杨的婆婆。按理说这对婆媳关系就该如此平

  • 秦始皇陵墓之谜 秦陵地宫设三重防盗门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一,秦始皇陵惊现地下“国库”中国第一代封建君王秦始皇与其地下“国库”埋葬在一起,这一消息咋一听匪夷所思。

  • 没羽箭张清能连打16位梁山好汉都不带喘气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张清生在宋时的彰德府,上梁山之前是为东昌府勇猛守将。后在宋江、卢俊义攻打东昌府之时,被智多星吴用设计生擒,最终在宋江的力挺之中上山,排在第十六位,对应星号为天捷星。图片来源于网络张清武功高强,这在其有力阻挡了当时声势浩大的梁山好汉对东昌府的进攻中可见一斑。张清惯用的武器是出白梨花枪,但是大显其威的当

  • 赵惠文王为什么要逼死自己最喜欢的剑士?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赵惠文王是赵国的一个君主,他的统治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据说赵惠文王是一个很喜欢剑士的君王,喜欢到每天都要观看剑士们比拼剑法。因为他实在是太喜欢看人用剑法比武了,就在赵国王宫里面专门留了一处地方来,供给这些剑士们居住,这些常年养在王宫的剑士,竟然高达三千多人。每个人都会有爱好,

  • 项羽背了千年的黑锅 并未火烧阿房宫?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关于阿房宫记载,首见于太史公《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这段记述,说的是阿房宫确乎存在。关于项羽焚烧秦宫室的文字,一个出现在《史记

  • 秦始皇建造阿房宫的真相 从未建成何谈烧毁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一座绝世宫殿建筑,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的悲伤,以及文人墨客说不尽的激情与梦想。如今,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它的确切所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太多的谜题还是等这座宫殿完全露出地面才能找到答案。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阿房宫建于二千多年前的秦代。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绘制该国宫室图,在秦国

  • 打金枝是怎么来的:郭暖为什么醉打升平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有一出京剧名本叫《打金枝》,讲的是驸马爷郭暖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的争吵,一气之下,出手痛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在帝王时代,打皇帝的女儿可是犯了杀头抄家之罪,甚至可以株连九族,然而郭暖并没有获罪,反而使升平公主成了个温顺贤淑的妻子,事情怎么会如此蹊跷呢!(壹)郭子仪在唐玄宗时代是驻守河北的领兵大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