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这个军阀臭名昭著,晚年却说“就是每天喝粥,也不为日本人做事”

这个军阀臭名昭著,晚年却说“就是每天喝粥,也不为日本人做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83 更新时间:2024/1/16 2:08:30

曹锟,因为人憨厚,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被人起了个外号叫曹三傻子。在群魔乱舞的北洋军阀里,曹锟虽称不上臭名昭著,但也是劣迹斑斑,基本上是一个反面人物。

是他,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在北京放火闹事,纵兵哗变,使得袁世凯借口不去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顺利在北京就职。是他,策划了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搞得战火纷飞,民不聊生。而曹锟最为人诟病的便是贿选总统,明码标价,每票最低5000元,完全践踏和破坏了民国议会和共和制度。

然而,正如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一样,曹锟也有他的可爱可敬之处。

首先,曹锟爱才,而且能够大胆使用人才。

顾维钧可以说是民国时期最优秀的外交人才,曹锟贿选总统后任命他为外交总长,对他很是信任。有一次,曹锟的亲信陆军总长陆锦和交通总长吴毓麟等人就驻英公使的人选问题和顾维钧发生了矛盾,双方争执不下,吴毓麟就搬出自家主子曹锟来,企图压制顾维钧。谁知,曹锟竟然不向着自己人,反倒替顾维钧说话:“正因为我们不懂外交,才请顾先生来当外交总长。顾先生对外交有经验,你们凭什么干预?对不起,这件事我得听顾先生的,正像你们分管的领域,别人不能插手一样。”

后来顾维钧回忆此事,对曹锟很是推崇。顾维钧认为,曹锟虽然出身草莽,没什么文化,却胸襟博大,明理识体,是个天才的领袖人物。当然,顾维钧给曹锟如此高的评价,不排除夹杂了个人的感情色彩,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锟的优点:爱才,且懂得使用人才。

众所周知,直系军阀之所以能横行中国,其中流砥柱并不是曹锟,而是曹锟之下的二号人物,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称为“中国最强者”的“秀才军阀”吴佩孚。然而,纵然吴佩孚再有才,倘若曹锟不重用他,或者不敢放手用他,那么他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而直系军阀也不会两次大败段祺瑞的皖系军阀,最后再大败张作霖的奉系军阀。

曹锟不但爱才,更难能可贵的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1919年,曹锟在自己的大本营保定创办了一所综合性大学——河北大学。他经常对手下人说,自己就是一个贩布的大老粗,没什么文化,办大学一定得靠教授。为此,曹锟专门聘请了很多知名教授,自己以师礼待之。

这还不算,曹锟给教授们发的工资竟然高过他军队里的师长。就是这样,曹锟还感觉做得不够,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授课的教授们。他曾经非常内疚地说:“哎呀,你们这样用脑子,每月那点钱,还抵不上你们的血汗呢。”这话听来,虽非教授,仍然让人很是感动。在那时的中国,能够这样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人真是太少了。

吴晗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曹锟虽然是个军阀,但他的骨气也是非常硬的。抗战爆发后,日本人在武力进攻的同时还积极扶持在华代理人,组建傀儡政府,充当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当时,在南京,有梁鸿志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北京,有克敏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梁鸿志和王克敏都曾担任过北洋政府的总长,但这二人的声望远远比不上曹锟,日本人觉得不够分量,便将目光盯住了已经退隐的“前总统”曹锟,企图拉他出山,组建汉奸政权。

但是,曹锟却完全不吃这一套,断然拒绝道:“我就是每天喝粥,也不会为日本人做事!”日本人派已经“下水”担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的曹锟的好友齐燮元前去劝说,结果被曹锟拒之门外。日本人又派高凌蔚前去,结果被曹锟骂了个狗血喷头:“你给我滚出去!以后不许你登曹家的门!”

曹锟不但骨头硬,很有民族气节,而且还有着非常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曹锟晚年坚持阅读《大公报》,密切关注中国的抗战时局。后来他的双眼如盲,看不见了,就让女儿为他读报。当他听到李宗仁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时,激动得一跃而起,兴奋地说道:“我就不相信,咱们还打不过那小日本!”此后,曹锟索性改变了晚饭后听报的习惯,让女儿饭前就给他读报,为了最快地了解时局,他连一顿饭的时间都等不及了。

1938年5月16日,曹锟因感冒引发肺炎,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中华民国的一代枭雄终于合上了双眼,享年76岁。临终前,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后之事,而是中国的抗战局势。他握着女儿曹士英的手说:“台儿庄大捷之后,希望国军能乘势恢复失地,余虽不得见,亦可瞑目。”

曹锟虽没有看到中国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但他始终坚信中国军队一定能打败小日本,赢得战争最后的胜利。后来,重庆国民政府鉴于曹锟在沦陷期间忠贞不屈,英勇无畏的表现,特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并颁赠“华胄忠良”的匾额一方,以示褒奖。(历史客栈合作作者:江州司马)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不是文盲?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文/沧溟道人(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在明朝,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少年登基,面临内忧外患,却一心沉迷于做木匠活,像什么“沉香假山”、“灯屏”之类,做的都非常精巧,令人啧啧称奇,被后人起了个外号——“木匠皇帝”。这位性格独特的皇帝,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因为这个与帝王身份不太符合的爱好,加上他忙于做木匠

  • 如果按清朝这个法律,今天的色狼99%都得判死刑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今天的人动不动就喜欢穿越,好像回到古代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其实,古代远不是电视剧里演绎的那样,而是有非常多的禁忌,如果现代人以现代的思维方式穿越回去,可能不出三天就要被斩首示众了。比如在今天已经司空见惯的性骚扰,不管是办公室里,还是公交车上,都成了重灾区,好像也没多少人因此而被判刑,更没有人被处

  • 血洗大清的开始,一个农村落榜生的末路幻象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文/刀背藏身1837年,广州城府试放榜,一个来自于山区农村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他已经是第三次来到省城广州,参加秀才一级的考试了。虽然在本县的选拔中名列前茅,可在省城榜单中依然没有他的名字。这是千人考生科举生涯的第一步,而他未曾料想,这一步迈得如此艰难。按照清代科举选拔的规定,最初级的秀才需要经

  • 历史揭秘: 杨贵妃有可能去日本定居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杨贵妃在中国是“红颜祸水”,在日本却颇有人缘,上世纪20年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长恨歌》的评论文章中就指出,杨贵妃可能并没死在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日本人和俞平伯一样,可能也是受了《长恨歌》的暗示:所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昭阳殿里恩

  • 揭秘爱尔兰发现4000年前神秘沼泽人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具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木乃伊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沼泽人”。这具发掘于2011年的木乃伊比著名的古埃及法老图坦卡门还要古老700年。这个4000年历史的年轻成年男子遗骸发现于爱尔兰莱伊什郡,考古学家认为他是仪式祭祀的受害者,这在铁器时代晚期是非常常见的。这具木乃伊最早是2

  • 五千年悬案:揭秘李莲英身首异处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1966年的时候,人们曾经打开过李莲英的坟墓,令人吃惊的是,他的棺材里除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外,没有尸身……李莲英原名李英泰,字灵杰。祖籍浙江绍兴,明末清初其先人流落山东,后来移居直隶河间府大城县。道光二十八年(1846年)李英泰出生。父名李玉,是个修鞋匠,家境极为贫困,在家乡无以为生,全家辗转进京

  • 洪兵起义的背景介绍:天灾人患国力下降导致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洪兵起义在清朝年间算是一次比较大型的起义活动,这次活动开始的时候只是以广州为中心,在周围展开反清活动的,但是随着他们的节节胜利,不久之后参与的人员就达到了一百万人以上,尽管这次的起义活动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意义。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规模和重要的意义,还是和洪兵起义背景有着

  • 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为什么自毁英名?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在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背后,一直有几个人默默支持着他,石守信便是其中一位。史书记载,赵匡胤黄袍加身,石守信是六位“翊戴功臣”之首。这位年轻的开国元勋,接下来的政治生涯会怎样呢?开国元勋赵匡胤能当皇帝,石守信堪称首功石守信是北宋开国将领,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仝相卿说,《宋史》

  • 历史谜团:孙权为什么把妹妹嫁给刘备?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孙权的妹妹是青春年少如花似玉,刘备是入土半截漂泊半生,两人怎样相遇都是一段错误。如此不和谐的画面大家想都不敢想象,孙权是个英雄,连曹操都非常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既然如此,雄才大略的江东碧眼儿为何要如此打掉牙齿自己吞,为何要把自己心爱的妹妹嫁给刘备。孙权当时很厉害,是不怕刘备:其一,手下文武人才

  • 晚清几次外敌侵略 为什么能打下北方却打不下南方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从晚清道光年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民国以来,国家一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下。尤其是在晚清时期,列强可以肆意的侵略刮分我国的领土,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晚清时期,虽然列强对我国侵略很严重,但是主要是北方的土地和城市被侵略,被攻占,而南方城市相对来说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