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鸿章:清国的编辑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

李鸿章:清国的编辑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34 更新时间:2024/1/7 17:58:51

与西方相比,尽管中国的传媒起步晚,规模小,发展慢,但我们一点都不必自卑,因为一百多年来,在新闻方面中国偏不乏大师级人物,就是随便从大街上请出一个人来,哪怕极普通,也会对新闻侃侃而谈议论风生甚至妙语连珠。这就难怪为什么我们身边许多没学过新闻写作的人会写出极好的新闻,没学过新闻管理的人会极好地管理新闻了。

清末名臣李鸿章便是如此。李大人饱读圣贤之书,有学问,但若论起新闻来,怕是一个外行。但是,在中国,若论起看问题之尖锐之深刻,外行往往要略胜内行一筹,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跳出“山”外,当一个外行,才能不被假象所惑,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当李鸿章这位连报纸都没读过几份的外行,论起新闻来,其精彩程度真的让你瞠目。前不久,我偶然在《读者》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标题是《1896年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录》,文章记述了1896年8月28日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赴美访问,9月2日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的情况,其中涉及新闻的一段谈话真是精妙绝伦。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将美国的或欧洲的报纸介绍到贵国吗?”

李鸿章:“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为更好地理解李大人的这段论述,我们不妨把他的谈话分解一下,看看他都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2.西方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3.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有时只讲部分真实;4.由于不讲真话,中国的报纸没有西方的报纸发行量大;5.因为不真实,中国的报纸便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6.因为不真实,所以中国的报纸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李大人的精彩论述,除了使我们了解到中国的报纸不讲真话而西方的报纸只讲真话外,至少还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示:1.新闻必须真实;2.真实是报纸高贵价值的体现;3.新闻是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4.报纸的发行量和新闻的真实性成正比。

一个封建朝的中堂大人有如此发人深省的新闻理念,真让人拍案叫绝。只是让人愤恨的是,中国的编辑们糊涂至极,不愿自己的报纸实现“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不愿自己的报纸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害怕自己的报纸一旦讲了真话,报纸的发行量会一路飙升,以至洛阳纸贵。所以“不愿把真相告诉读者”,顶多“只讲部分真实”,搞得李鸿章这位满清重臣忧心忡忡。

不过李大人也有他的不足之处,对中国刚刚起步且相当稚嫩的新闻事业,理应多多理解扶持而不是横加指责才是,尤其应该内外有别,否则人们会以为这位李大人犯了资产阶级自由化,不然,为什么面对一个西方记者,对自己国家方兴未艾的新闻事业进行全盘否定,对西方资产阶级标榜的而且是虚伪的新闻真实全盘肯定呢?他去了美国才几天,凭什么就一口咬定西方的报纸讲真话,而且只讲真话,如此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的不负责任的议论,使得中国的编辑们百多年来,一直不能扬眉吐气。

但是,让人不解的是,一贯以穷追猛打专捅人家肺管子的西方记者,为什么就没有追问一下李鸿章大人,中国的编辑们为什么不愿意讲真话?为什么不愿将事情的真相告诉读者呢?记者没有问,所以李大人也就没有说。不过,据我所知,当时在中国出现的一些报纸,也是很希望自己能够真实一些的。比如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其口号就是“新人新闻,真实无妄,明白易晓。”还有1893年创刊的《新闻报》,其宗旨是“无党无偏”。还有一些报纸也是如此,恕不赘述。但问题是,中国的编辑们理解的真实和李鸿章大人要求的真实是有相当的距离的,难怪李大人要发脾气了。看来,加强对新闻的管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否则,那些“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只讲部分真实”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那些煞有介事的关于“真实无妄”“无党无偏”的标榜就只能是标榜了。

所以,愚以为,把不愿讲真话的责任简单地推给中国的编辑们,是有欠公允的,那位李大人就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他完全可以通过制定出严格的新闻管理制度来,比如新闻检查制度,新闻通气会制度等等,强令报纸只讲真话,以及“不得缓报、漏报、瞒报”等等。要对不讲真话的文章进行删改,对屡教不改的报纸提出警告,令其整改,甚至停刊。把那些不听招呼,自以为是,“不愿把真相告诉读者”的编辑们清除新闻队伍,直到关进监狱,甚至送上断头台。

遗憾的是当时的李大人们除了对康有为的一会三报(即强学会、《万国公报》、《中外记闻》、《强学报》)进行查禁外,对那些“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的报纸似乎还没有采取哪些强有力的措施,依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倒是辛亥革命之后,远见卓识的大总统袁世凯,冲破重重阻力,不顾千古骂名,对新闻来了一番严厉整顿。据陈力丹先生的《世界新闻史纲》介绍,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用刺刀把中国的报纸引上“讲真话”的轨道,宁缺勿滥,致使“当时全国的报纸减少了三分之二,有71家报馆被封闭,49家受到审讯,25位新闻工作者被杀害,60位新闻工作者被捕入狱。”

不过,袁大总统的整顿也并不十分彻底,许多报纸不久之后,便又旧病复发,重蹈覆辙,只要一有机会就又不讲真话了,以至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得不花费许多力气去整顿报刊市场,做袁世凯曾经做过的事情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华佗开了剖腹手术的先河吗 开腹手术的首创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他深入民间,在内,外,妇、儿科的临症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行剖腹术闻名于世。按以上所说推理,华佗首创了开腹手术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是有一些人认为,史书上有关华佗进行剖腹手术的记载不足为信。华佗一生精通内科、妇科、

  • 揭密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会暴毙在北征契丹途中?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离奇去世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50岁,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四月二十五,葬于永昌陵(位于郑州巩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上尊谥曰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的死大家肯定

  • 汉朝的大宛国是指哪个地方,有什么相关记载?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大宛(dàyuān),在中国汉朝时,泛指在中亚费尔干区域,居住该地区的各国度的国家和居民。大宛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当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大宛(dàyuān),古代中亚国名,是中国汉代时,泛指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居住大宛附近各国图的国家和居民,大宛

  • 明末清初为什么要用砒霜作春药,真相吓死人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砒霜,是一种为人所熟知的烈性毒物,口服少量便会死亡。汉质帝刘缵便是被梁冀用下了砒霜的饼毒杀的;在《水浒传》中,潘金莲谋杀亲夫武大郎,所用的也是砒霜。然而,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张亭栋教授却因为在用砒霜治白血病上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而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之前,南京也有医院用砒霜治疗过晚期肝癌病人,并

  • 李清照晚年到底有没有改嫁?存在争议的晚年改嫁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关于李清照晚年再嫁真假的事,历史上一直都存在争议。那么学者们各持什么样的观点呢?清人俞正燮在《癸已类稿》中说:“其时无学者,不甚易安讥诮,改易安与綦学士启,以张飞卿为张汝舟,以玉壶为玉台,谓官文书使易安嫁汝舟,后结讼,又诏离之,有文案,宋方扰离,不纠言妖也。”这段文字说明了两点:一、李易安再嫁的传说

  • 他是初唐名臣 却为什么一生都谨慎小心!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岑文本是唐太宗手下最为赏识的几位重臣之一,其才智在初唐名臣中数一数二。岑文本幼有才智,十四岁那年,其父岑之象遭陷害入狱。为了救父,他只身前往司隶鸣冤,堂上据理力争。司隶只好重审此案,并释放了他的父亲。李世民登基之后。岑文本被授予秘书郎职位,兼任中书省。有一次李世民大宴群臣。岑文本的文章在群臣中是最好

  • 三国武力大比拼:张飞与赵云谁更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张飞和赵云在三国演义中都是非常厉害的武将,如果是要排名的话,张飞与赵云进入前十名是毫无疑问的。张飞成名于虎牢关,赵云则扬威于长坂坡。无论是群殴或是单挑,两人都没输过。那么,结合各自战绩来看谁更厉害一点呢?那么,张飞和赵云两个人的功夫谁高谁低呢?在小说中,两人没有直接较量过。如果按照通常的大交叉数据对

  • 乾隆皇帝为什么六次下江南 下江南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原因有很多,那都有哪些原因呢?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巡幸了浙江的海宁,并且都住在陈家的安澜园,传说他是为了探望自己的亲生父母,陈世倌夫妇,这是真的吗?这海宁陈家指的是浙江海宁的陈世倌陈家,人们俗称他为陈阁老。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与当时的雍亲王胤禛关系十分密切。康熙五十年(171

  • 慈禧死后尸体为什么不腐 慈禧死因才是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慈禧死后尸体为何不腐,慈禧死因才是真相!慈禧晚年生活极其奢侈,死后更是在自己的陵墓中放置大量金银珠宝作为陪葬,就连慈禧的嘴里都放上了夜明珠,有传言称,慈禧尸体不腐就是因为嘴里的这颗夜明珠,然而,近日有学家证实,慈禧的真正死因才是尸体不腐真相!慈禧死后十几年,穷凶极恶的军阀孙殿英便串通惯匪马福田等人,

  • ​赵飞燕​和杨玉环被皇帝夜夜宠幸,为什么没有诞下子嗣?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位女子至今都被人们所铭记,她们就是环肥燕瘦的主角,杨玉环和赵飞燕,这两位女子虽然在后宫尽享皇帝的宠爱,却终身为留下一位子嗣,在那样以传宗接代为女子存在意义的时代,可想而知女子从未诞下一位孩子的延伸意义。人人都说杨贵妃是我国古代美人届,肥胖的典型代表,有史书描述过,杨贵妃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