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戚继光抗倭战争中的主要武器

揭秘戚继光抗倭战争中的主要武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01 更新时间:2024/1/16 6:53:29

明朝时期的倭寇作乱十分猖獗,这与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不无关系,面对猖獗的倭寇,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在在抗倭的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戚继光的故事有很多,这里简要的说几个。戚继光是名将的后代,他的名字就是父亲对他的厚望,希望能够继承先祖的遗志,保护大明江山,将戚家发扬光大。受家族影响,从小就学习武艺和兵法,父亲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他的武兼修为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戚继光十七岁时,继承父亲的职位,当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登州就在今天的山东。二十二岁的时候考中武举,到京城会试,到京城正好遇到蒙古兵来进攻,他临时被安排去守卫京城九门,还皇帝上书守城的方略,他的军事才能初步展现。二十六岁是被任命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的范围扩大,主要职责是抗击山东的倭寇,从此以后,戚继光和倭寇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斗,从山东到浙江再到福建,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沿海地区。他抗击倭寇的过程中,训练了专门的军队对抗倭寇,人称戚家军,还创立了鸳鸯阵对付倭寇,十几年的时间几乎将沿海的倭寇荡平干净,他被称为抗倭英雄。

抗倭结束,戚继光的故事还没结束,他被派去驻守明朝的北边,他到蓟州后,先做好防御工事,加厚城墙,然后再积极训练军队,严肃军纪、增强军队实力,创立车阵,保卫了明朝北边的安全和稳定。

从抗击倭寇到镇守蓟州,戚继光工作都很出色。公元1583年,他受党派之争被调往关东,两年后被罢免官职,公元1588年因病去世。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大英雄,那戚继光到底是怎么抗倭的呢?

先说说“倭”是什么意思,倭是我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明朝时期之前日本人在我国东南沿海出没,他们分成不同的小分队对沿海百姓进行烧杀抢掠,他们擅长水战,人人都很凶恶,杀人如麻,普通百姓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有时一个村子或几个村子都被他们洗劫一空,手法狠毒。

戚继光最开始是抗击山东一带的倭寇,他到山东以后,训练士兵、加强海防,使山东一带的倭寇得到有效的控制。

后来戚继光被调到倭寇最严重的浙江一带,浙江的经济很发达,这成为倭寇不顾一切侵犯浙江的原因,当地的百姓提到倭寇就恨得牙痒痒。他带领当地的士兵抗击倭寇,取得了多次胜利,比较出名的有岑港之战和龙山所之战。

戚继光抗倭越久,就越发现倭寇分成小队作战,看似闲散,其实是有组织的庞大队伍,要想消灭他们必须要建立专门的军队。他多次向上级提出练兵请求,终于得到批准。他在义乌召集了四千人进行特殊训练,这四千人被人们称为戚家军,他针对倭寇的出没习惯,创立了鸳鸯阵。公元1561年,倭寇大部队进攻浙江的台州,倭寇多达两万人,船只上百艘,声势浩大。戚继光亲自迎战,创造了十三战十三捷的神话,基本荡平浙江的倭寇。

之后戚继光被调往福建抗倭,经历横屿之战、平海卫之战、仙游之战、南澳岛之战,基本扫平福建的倭寇。

戚继光的诗

戚继光在诗歌领域也有不俗的建树,至今仍有诗篇在世间流传。比如《马上作》、《望阙台》、《行边》等都是戚继光的诗的代表作。诗歌《望阙台》是戚继光所作的一首励志诗歌,全诗以豪迈的诗句展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信心。

《望阙台》全诗内容为:“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诗歌开头一句,戚继光用“十年”一词总结出了自己征战岁月,从中体现了诗人常年抗击倭寇的经历。“海色”两字表现了诗人在沿海一带驻扎,对抗倭寇来袭,保卫明朝海域安全的事情。第一句诗歌间接地交代了诗人的地点和工作,具有承上下作用。第二句中,诗人用“孤臣”两字展现了自己身处的状态,即孤单和孤立无援。孤单体现在戚继光在东南沿海驻扎,远离了朝廷和家人。孤立无援体现在诗人只身一人在东南一带抗击倭寇,当年和自己一同抗倭的将领汪道昆遭遇了朝中官员的弹劾,最终被圣上免官。这件事情引发可戚继光的伤感之情,他以“孤”字概括了自己的心境和环境。后两句诗句中,戚继光以“血”和“红叶”两个意象展现了自己对抗击倭寇的信心和决心。后两句诗歌也成为了经典励志语句,深得后人传唱。

除此之外,诗句“蓟门桃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是戚继光所写诗歌作品《行边》中的两句,也是戚继光的诗代表作品之一。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朝稳固统治中国300年时间的根本原因竟然是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统治政权,但是满族的人口比汉人少了何止百倍,他们是如何做到长达三百年的时间里实现稳固统治的呢?少数的清朝满族人如何牢牢控制比他们人口多百倍的汉族居民,我们总结了以前几种手段:1。物资控制。对待统治下大多数普通民众,满清贵族懂得一个古老的经验,“

  • 一代才子皇帝李煜最后竟然被毒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李煜无疑是一个悲情的皇帝,他有着万丈的才情,却生在了帝王之家,空有匡扶志愿却力不从心,是在是可悲。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叫“乐不思蜀”,说当年蜀国被晋国灭掉后,在接见亡国之君刘禅时,司马昭故意在这酒宴之上演奏蜀国的音乐,并跳蜀国的舞蹈。当看见这幅画面后,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低头痛哭,唯独

  • 清朝的八旗制度起源是如何的,对清朝有什么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特色,当年皇太极就是依靠剽悍的八旗军击败明朝和李自成的军队,最终入主中原,那么八旗制度是谁创立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满人靠着自己的八旗军,打败了明朝的军队,建立了自己的满清王朝。那么八旗制度是谁首创的呢?说到八旗制度是谁首创,就不得不提清朝的“太祖”努尔哈赤。公元1559年努尔哈赤出

  • 吕雉对张良的拉拢说明了什么,她是帮着刘氏还是吕氏?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在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女性政治家中,吕后应该算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个,虽然她将戚夫人制成人彘的事件给她留下了千古骂名,但不能否认的是她的功绩。吕雉,字娥姁,大家通常都称呼她为汉高后、吕后、吕太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优秀的女政治家。由于吕后卓越的政治贡献,她还被太史公司马迁记载到了《史记·吕后本纪》之中

  • 精绝古城有什么历史渊源,精绝古城是如何被废弃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精绝古城是汉朝时期精绝国的遗址,这里曾经有着发达的文明,在西汉时期,它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但是它一夜之间被废弃,还是留下了非常多的谜团。有人说,可能是因为尼雅的急剧衰落。理由是,它在汉朝之后就不成其为国家了。但曾经的尼雅并不缺少辉煌。今尼雅遗址中发现的诸多文物证明,精绝国民和邻近的小宛、戎卢一样

  • 没有了诸葛亮,蜀汉江山维持三十年的仰仗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对于蜀汉来说,诸葛亮的重要性就相当于顶梁柱,那么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政权还坚持了三十年才灭亡,靠的是什么呢?公元234年的秋天,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三国。对于诸葛亮来说,自从跟随刘备后,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每况愈下。公元

  • 唐宪宗未册立任何一位皇后,竟然因为一个歌姬?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历史上没有立皇后的皇帝并不多见,唐朝时期的唐宪宗就是这样一位,相传他不立皇后是因为一个歌女,是真的吗?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皇帝和皇后基本都是标配!但是,有的皇帝不喜欢要皇后,比如短命的、亡国的、特倒霉的都不再少数!可是,有一位唐朝皇帝居然为了歌姬不册立皇后,你知道她是谁吗?唐朝,贞元年间,当时的李纯成

  • 清末太监总管李莲英,为什么墓葬中只有一个颅骨?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我国传统观念中,死者为大,尸身完完整整下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清末得宠的太监总管李莲英的墓葬之中为何只有一个透露下葬呢?李莲英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太监总管,与慈禧太后关系密切。据现存史料记载,李莲英1911年因病而终。1966年,李莲英的坟墓被“造反派”们砸开。令人吃惊的是,打开棺材,里面除一颗骷髅头颅

  • 赵惠文王生父是谁?为什么父亲要与儿子争夺王位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战国时期的赵国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出了很多优秀的君王和武将,在那么他们的君王中,谁对赵国的影响是最大的呢?赵何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惠文王,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是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的赵王,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尤其是军事上,赵武灵王有着非常敏感和先进的意识。赵武灵王,赢姓,赵氏,名

  • 盘点三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六个人,第一你绝对猜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人口断崖式下跌的一个时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灭绝式的灾难,那么在小说中,死的最惨的人都有哪些呢?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群雄纷争,诸侯割据,为了地盘,为了利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战争,战争就会有人死去,今天来说说三国中死的最悲惨的六个人。第六、魏延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