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隋炀帝的千古骂名,竟然是因为造福后世的巨大工程

隋炀帝的千古骂名,竟然是因为造福后世的巨大工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17 更新时间:2024/1/16 4:59:20

说起隋炀帝,我们可能都认为他是个暴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很多政策都给后世带来了实在的好处,那么他的暴君名号是怎么得来的呢?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到的诸公更有知名度的大个昏君,这个人就是隋炀帝杨广

杨广之聪明多才,恐怕放到中国历史上所有明君行列中也不会逊色。他自己也认为,就算是跟士大夫们比才学,他也应该做皇帝的。话虽有点浮夸,但此公才学确实有,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跟士大夫诗赋唱和。从流传下来的诗作来看,多少有点意思,至少不像现在名气很大的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那么俗气。《隋书》上说他“好学,善属,深沉严重,朝野属望”,应当说有点道理。杨广文才不错,武功也有那么点,隋平南陈,他是行军元帅,北却突厥,他还是出征的主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至少没有给将士们添乱。即使是痛贬他的史家,也不得不承认他“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可是,造化就是这样弄人,被聪明所误的人,在聪明人中十有八九,炀帝杨广就是一个典型。

如果不聪明而且多才,恐怕杨广不会有那么多的大手笔的动作,后来让唐朝占了那么多年便宜。独享制度之利的制度创制,多半出于这个被后人骂为“炀”的皇帝,特别著名的是科举制度。正是这个制度,让中国的帝制有了世界上最完备和发达的官僚结构,被后世史学家许倬云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原色之一,让法国著名的史学家布罗代尔惊叹,怎么中国那么原始的帝制,却有了一个现代化的官僚制相伴。当然,调动几百万民工修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以及兴百万大军屡次征伐辽东,也是他的大手笔。只是这样的大手笔,最终让他丢掉了江山社稷。

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像他那样,做了如此多的遗惠后世的大动作,却因此身死名裂的。不仅科举制让后来的皇帝把天下英雄尽数纳入彀中,而且大运河也让后来的朝尽享漕运之利,然而他得到的只有千古的骂名。毋庸讳言,在当时,这些大手笔的施展对于社会生活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中国虽然有着发达的商业,但却从来没有形成过统一的市场,发展出成型的商业社会,国家也没有对应的制度和税收策略;中国也不完全是一个内陆国家,但海洋经济由于受到商业发展的限制,更是进不了国家战略的视线。所以,历代王朝都只能以小农经济作为立国的基础,而小农经济是经不起国家大手笔动作的。修建东都和大运河,成百万人耽误农时,消耗储备,一已为甚,何况再乎?

农业民族,从本质上讲是不宜扩张的,对外战争,最高的限度是防卫性的。以秦始皇这样的雄才大略,挟灭六国之势,击走匈奴之后尚且得修长城,可见进攻态势之不可取。百万兵上阵远征,百万人沿途馈粮,幸而战胜,尚且难以预后,何况战败!说到底,中国不是一个商业国度,可以方便地集中资源,也需要靠武力维持商路的畅通;中国也不是一个海洋国家,无视海洋的运输之利,也想不到出海谋取更多的资源。在自己限定的框架里,只能量体裁衣,量入为出,否则就要出大麻烦。

当然,在史家眼里,这个亡国之君跟他的同类一样,有着雪崩式的道德败坏的经历,矫情做假、荒淫无耻、挥霍无度、任用奸佞,等等。野史小说更是把杨广说得像恶魔一般:弑父杀兄,淫母奸嫂,杀人取乐,甚至还近乎色情地描写他坐着羊车在众多宫姬住处之间游走,为了能得到他的临幸,宫姬们竞相在门口堆满羊爱吃的食物。尽管后者荒诞得有点像后现代先锋派小说,但实际上两者都是暗示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就在于隋炀帝的品质和道德的败坏。事实上,隋炀帝的奢费并没有耗尽国家的储备,而使隋朝从仓储之粮满赢,到饿殍满眼的转换,恰是因为他动机看起来还不算坏的大手笔。

标签: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到底叫啥?其真名已经成为千古之迷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一代传奇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女皇,但是在她的真实姓名几乎无人知晓,她曾经使用过的名字有很多,有关她出生时候最早的名字并没有被史书记下来,到最后也只留下武则天一个响亮的名号了。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好像有很多名字,但实际上她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她最真实的名字。武则天是大唐开国功臣武士彠的二女

  • 郅都是谁,为什么西汉时期郅都被后世称为苍鹰?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西汉的郅都,曾以郎官的身份服侍孝文帝。景帝时拜为济南太守,针对豪强目无国法、肆无忌惮的情况,郅都未遵行汉初定下的轻刑原则,而决定采取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下令捕杀了瞯(jian)氏首领,用严刑峻法打击豪强,远近震动,人人侧目。后景帝将其升任为中尉,专管京师治安,亲领北军。郅都依然按照济南时的方法行事,

  • 秦始皇宫殿的壁画,彰显了一代帝王的威仪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壁画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艺术形式,常被用来描写各种神话故事,皇帝的宫殿墙壁上也常见壁画,下面我们就通过秦始皇的壁画,来领略一下一代雄主的风采。秦代的绘画是什么样的?秦始皇生活起居休憩时面对的画作是什么样的?陕西省咸阳市区以东15公里的窑店镇秦都城遗址内,保存有三座秦代咸阳宫遗址。其中第三号宫殿遗址内

  • 只知道蜀汉和东吴是亲家,曹魏和东吴也是亲家你知道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孙刘两家从此结为亲家,但是你知道吗,东吴其实与曹魏也是亲家,这是怎么回事呢?三国群雄并起,后来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在战场上,曹魏和孙吴在战场上厮杀多年,后人却惊奇的发现他们两家竟是亲家,还是双向的,真是相煎何太急啊。曹氏和孙氏的最早接触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三年,那年,孙策为

  •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玉玺,最终流落何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我国历史上政权的更替往往喜欢强调自己的正统性,因此传国玉玺就成了一个完美的象征,那么在历史上,这块由和氏璧雕琢的传国玉玺下落何处了呢?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块玉石,为“天下所共传之宝”。迄今为止,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传国玉玺依然下落不明。“和氏璧”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完全是为了纪念它的发现

  • 鸿门宴最终的赢家竟然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鸿门宴中,项羽本要除掉刘邦,但刘邦却提前得知了消息,因此得以逃脱,这么看来刘邦是鸿门宴最大的赢家,毕竟捡了条命回来,但实际上最大的赢家竟然是他。三国时期可谓是群雄纷起,战乱不断。在这个时期出了许多奇才与枭雄。虽然这一时期比较混乱,但是依然备受人们喜爱。其中最有名的一幕要属鸿门宴,关于这一顿饭局,历史

  • 一桩狸猫换太子案,揭开宋仁宗身世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其实是有真实原型的,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的身世就牵扯到这样一个复杂的案件,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仁宗赵祯,真宗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升王,立为太子。乾兴元年(1022)即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太后死,始亲政。仁宗在

  •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是武则天亲手杀死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安定公主,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长女,对于比较了解武则天的人都听说过,武则天亲手杀死了自己的长女,究竟真的是武则天亲手所谓吗?宋代成书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均有详细记载,称武昭仪藏匿起身形,等王皇后逗弄完小公主后悄悄地扼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佯装欢笑地迎接高宗,发现死婴后由宫人指证惟有王皇后探视过小公

  • 历史揭秘:大唐宰相上朝路上被刺杀?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宰相是我国封建社会朝廷最高官职的职称,唐朝有位宰相在回家的途中被杀,皇帝左右为难,不知凶手该不该抓,这是怎么回事呢?815年(唐元和十年)6月3日早晨,天还未亮,当朝宰相武元衡从靖安里的宅邸出来,像往常一样乘轿前去上朝。当车轿走到靖安坊东门时,突然从路边闪出一群黑衣蒙面人,他们先是一箭射中武元衡的肩

  • 雍正皇帝没有葬在清东陵,是否是乾隆的指示?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雍正的突然暴毙,本来就是一件疑点重重的事情,而他死后竟然没有埋葬进清东陵,更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那么他为什么没有葬在清东陵呢?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十三日戌刻(晚十点左右),康熙皇帝驾崩。经过隆科多、年羹尧等文臣武将一连七天的秘密筹划与鼎力相助,皇四子正式登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