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兵马俑陪葬坑内的弓弩,射程竟然远强于热武器?

兵马俑陪葬坑内的弓弩,射程竟然远强于热武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65 更新时间:2023/12/30 20:16:04

弓弩是冷兵器时代的者,尤其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弓弩的威力远强于其他国家,在兵马俑中发现的弓弩,其威力竟然强于现代步枪?

据专家分析称,近来发现的弓弩射程竟是AK47的两倍?秦朝的兵力还是很强大的。2000多年前,战国七雄争霸,当时最先进的冷兵器就是比弩。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发掘,已经出现过上百件弓弩。但最近,考古专家们兴奋的是,一个保存最完整的弩的出现,尤其是弓弩上“檠”的发现,以前在各类史书上见过,现在终于出现实物,更是破解了历史之谜。

2009年,秦陵博物院开始对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每次成果的出现,都备受关注。近日,又一重大成果出现——最完整的弓弩亮相。

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考古领队申茂盛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弓弩是前几天刚清理出来的,位于一件陶俑的身上,应该是供该陶俑使用。他说,现已发现上百件弓弩,但这件保存最为完好,弓弦、弓背、弩机等均轮廓鲜明、保存较好。其中,弓背弯曲长度145厘米,弓弦长度130厘米左右,弓弦的直径0.8厘米,表面光滑圆润,非编织物。据推测,弓弦的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其中弩机是青铜所做,目前还埋在土里未清理完。

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对弓弩进行一点一滴的清理。考古人员根据出土的弓弩,绘制出弓弩的复原图,可以一睹弓弩的模样。

除发现最为完整的弓弩外,申茂盛说,价值最大的就是首次明确了弓弩上的“檠”(qíng),“檠”以前只在史书上记载过,从来没有明确过其实物到底是啥。而此次檠的发现,对研究当时弓弩的保护、运输等都有很大作用。

申茂盛说,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弓弩常有发现,但对其结构的认识,众说纷纭,尤其是“檠”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檠”是弩的辅助杆,但这样会把弓弩固定死,后来这种说法就不成立了,也有人说是“韬”(装弓弩的袋子)的撑木,但是韬比弓弩大很多,檠的作用不应该与韬有关。但檠到底是作用,在学术界一直是个谜团。

申茂盛告诉华商报记者,此次他们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在对弓弩进行清理时,惊喜地在每根檠木上都发现了三个等距离小孔,直径在0.6厘米,小孔应该是用来穿绳子的,这样檠的作用也就解开了。申茂盛说,打仗时弓弩是张开的,而在平时不用时,如果保护不好,弓弩则容易变形,会影响威力,而檠则起到保护弓弩的作用。不使用弓弩时,通过这三个小孔用绳将檠与弓绑缚在一起,再用一个短的撑木支撑,形成三角形,将弓固定,使弓在松弛的状态下不变形。

在打仗时,则把檠取下来。类似于现代人对皮鞋的保护,不用时在鞋子里放入鞋模,保持鞋子不变形。也就是说,秦代武士作战时,需要将弓弩上的“檠”取下来,弯弓射箭;平时则用“檠”将弓固定,防止变形。运输时,也用檠固定,方便运输。

申茂盛说,此次发现也证实了古代对檠作用的描述,比如:《说》:檠,榜也。……弛弓防损伤,以竹若木辅于里绳约之。朱熹《集传》:“以竹为闭,而以绳约之于弛弓之里,檠弓体使正也。”《淮南子·脩务》曰“需弓待檠而后能调”,第一次明确了檠木的使用方法和弓弩的保存方法。

据专家介绍,弓弩很早就发明了,战国时期广泛运用于军事。弓弩与弓箭相比,可以分解发射,先把弓弦拉到弩机上,之后再进行发射,这样就提高了准确性。

在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弓弩手拉弦、上箭、射击,之后密集的箭雨洒冲锋的敌人,敌人纷纷倒地的同时,秦军中的步兵和车兵开始冲锋,就是依靠着这样的战术,在兵马俑一号坑中,弓弩手一般分布在最外侧,充当先锋。

据介绍,当时的弓弩也分很多种,按照张弓方式,弓弩分为三种:蹶张(手足并用张弦),腰引(身体平坐地上,弓弩放平,双脚蹬弓干,腰上挂钩钩弦,靠腰和手足三种合力拉弦),擎张(主要是靠人的手力和臂力开弓)。

那么,在一号坑发现的百余件弓弩都属于哪种呢?申茂盛说,目前发现的弓弩大致都差不多,但是哪种张弓方式,目前还不清楚。

当时的弓弩射程有多远?秦俑博物馆原馆长、“秦俑之父”袁仲一曾告诉华商报记者,有的强弩最远能射七八百米。弱弩有效射程一般在百米左右。目前在兵马俑坑发现的只有这一种,但具体是哪一种弩目前还不清楚。史书上记载秦朝有连排弩,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袁仲一说,是不是强弩,主要看弓背的硬度,硬度越大射程越远。至于秦国弓弩是否在当时最先进,袁仲一说,当时各国的弓弩都差不多,秦国的胜利主要还是在于作战勇猛。

春秋时期,弓弩便开始在军事上使用,楚国是最早使用的,范围由弓的张力决定,弓的张力是指需要把弓弦拉钩到弓弩弩机弦钩齿力。据专家介绍,800米的弓弩范围,是苏制AK47步枪有效射程400米的两倍。

标签:

更多文章

  • 中毒和被害,是中国古代皇帝最常见的两种死法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职业之一了,我国历代皇帝高寿者并不多,而皇帝的死法有很多,其中中毒和被害是两种最常见的死法。中国皇帝为什么少有癌症?许多人都很关注这个问题。纵观数千年的帝王史,中国古代帝王很少有患上癌症的记载。难道古代帝王不容易患上癌症?难道癌症是近数百年的新发现,新出现的病症?其

  • 隋炀帝的千古骂名,竟然是因为造福后世的巨大工程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说起隋炀帝,我们可能都认为他是个暴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很多政策都给后世带来了实在的好处,那么他的暴君名号是怎么得来的呢?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

  • 武则天到底叫啥?其真名已经成为千古之迷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一代传奇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女皇,但是在她的真实姓名几乎无人知晓,她曾经使用过的名字有很多,有关她出生时候最早的名字并没有被史书记下来,到最后也只留下武则天一个响亮的名号了。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好像有很多名字,但实际上她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她最真实的名字。武则天是大唐开国功臣武士彠的二女

  • 郅都是谁,为什么西汉时期郅都被后世称为苍鹰?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西汉的郅都,曾以郎官的身份服侍孝文帝。景帝时拜为济南太守,针对豪强目无国法、肆无忌惮的情况,郅都未遵行汉初定下的轻刑原则,而决定采取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下令捕杀了瞯(jian)氏首领,用严刑峻法打击豪强,远近震动,人人侧目。后景帝将其升任为中尉,专管京师治安,亲领北军。郅都依然按照济南时的方法行事,

  • 秦始皇宫殿的壁画,彰显了一代帝王的威仪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壁画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艺术形式,常被用来描写各种神话故事,皇帝的宫殿墙壁上也常见壁画,下面我们就通过秦始皇的壁画,来领略一下一代雄主的风采。秦代的绘画是什么样的?秦始皇生活起居休憩时面对的画作是什么样的?陕西省咸阳市区以东15公里的窑店镇秦都城遗址内,保存有三座秦代咸阳宫遗址。其中第三号宫殿遗址内

  • 只知道蜀汉和东吴是亲家,曹魏和东吴也是亲家你知道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孙刘两家从此结为亲家,但是你知道吗,东吴其实与曹魏也是亲家,这是怎么回事呢?三国群雄并起,后来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在战场上,曹魏和孙吴在战场上厮杀多年,后人却惊奇的发现他们两家竟是亲家,还是双向的,真是相煎何太急啊。曹氏和孙氏的最早接触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三年,那年,孙策为

  •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玉玺,最终流落何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我国历史上政权的更替往往喜欢强调自己的正统性,因此传国玉玺就成了一个完美的象征,那么在历史上,这块由和氏璧雕琢的传国玉玺下落何处了呢?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块玉石,为“天下所共传之宝”。迄今为止,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传国玉玺依然下落不明。“和氏璧”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完全是为了纪念它的发现

  • 鸿门宴最终的赢家竟然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鸿门宴中,项羽本要除掉刘邦,但刘邦却提前得知了消息,因此得以逃脱,这么看来刘邦是鸿门宴最大的赢家,毕竟捡了条命回来,但实际上最大的赢家竟然是他。三国时期可谓是群雄纷起,战乱不断。在这个时期出了许多奇才与枭雄。虽然这一时期比较混乱,但是依然备受人们喜爱。其中最有名的一幕要属鸿门宴,关于这一顿饭局,历史

  • 一桩狸猫换太子案,揭开宋仁宗身世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其实是有真实原型的,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的身世就牵扯到这样一个复杂的案件,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仁宗赵祯,真宗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升王,立为太子。乾兴元年(1022)即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太后死,始亲政。仁宗在

  •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是武则天亲手杀死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安定公主,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长女,对于比较了解武则天的人都听说过,武则天亲手杀死了自己的长女,究竟真的是武则天亲手所谓吗?宋代成书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均有详细记载,称武昭仪藏匿起身形,等王皇后逗弄完小公主后悄悄地扼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佯装欢笑地迎接高宗,发现死婴后由宫人指证惟有王皇后探视过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