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雍正对年妃宠爱有加是基于何种目的

揭秘:雍正对年妃宠爱有加是基于何种目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12 更新时间:2024/1/2 9:43:07

敦肃皇贵妃年氏,湖北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之妹也。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慧。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十二月,册封贵妃。三年乙巳十一月,病亟,晋皇贵妃。旋于是月二十三日。

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入雍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被封为贵妃。年龄最小,地位仅次于皇后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并肩的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龄也比她大,却只封了齐妃。这么看来,年妃似乎很受宠。不过雍正三年十月,雍正为皇后举行了册后大典,皇妃公主及命妇们要向皇后朝贺。本来按照惯例,向皇后朝贺后,还要向贵妃也祝贺一下。但雍正却取消了向贵妃祝贺行礼,他以此表示在这个国家里只有一位皇帝,一位皇后,他不愿意让女人们来左右他。年妃本来身体就很虚弱,雍正就说过她“体素羸弱”。她在怀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的大丧。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以她怀孕之身,不免动了胎气。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或者就是一个死胎。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落千丈。雍正三年十一月,年妃到了弥留之际,从宫里搬到圆明园。雍正看望她后又匆匆回宫。他给礼部下了一到上谕:晋封贵妃年氏为皇贵妃,但是年妃没等到加封之礼就死了。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雍正在册书中还是充分的肯定了年妃的品性。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并且也暂时缓和了对年羹尧的处分。年妃死后,留下皇子福惠。雍正对此子十分宠爱,甚过别的皇子。雍正六年,8岁的福惠也夭折了。雍正十分伤心,下令“照亲王例殡葬”。年过18的弘历和弘昼连贝子都还不是,而8岁的福惠就以亲王的规格礼葬,可见雍正对他的喜爱。乾隆帝登基后,追封弘晖(雍正嫡子,亦早夭)和福惠为亲王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证明了雍正宠爱福惠是弘历等兄弟所深知的。

雍正最初盛宠的是李氏,因其貌美,故李氏在年氏入妇之前怀孕和生育逾5-6次之多。而且,长大子女甚盛。有二子一女至多。年氏以羸弱之体,竟怀孕生育达8-9次之多,刨除李氏怀孕时间,钮钴禄氏怀孕时间,耿氏怀孕时间,以及其他妾侍怀孕时间。也就是说,年氏至少在她嫁给雍正这十几二十年里,就没停过怀孕生孩子。怀孕——十个月,这期间是雍正跟别的妻妾生孩子的时间,生孩子以及小产、流产,静养时间。年氏自己养病时间。雍正陪着康熙出行时间。雍正的工作时间,以及睡觉时间。令我不得不惊讶的是,年氏跟雍正,基本上应该是没啥交流,进屋就办事,而且,办完事儿,她就怀孕啊。胤禛之于年氏,可真的是百发百中啊。

可是,我们又不能忽略,这年氏体弱多病啊,这么个体弱多病的人儿,作为男人,丈夫。让自己最爱的女人,不顾身体,一而再再而三的频繁怀孕生孩子,是何想法的驱使呢?要知道,这女人怀孕,即使不生下来,是小产,那也是要伤及筋骨,要做月子的。这古人,尤其是这位雍正帝,可是最讲究佛呀,命理啥什么的,他肯定是不会在这些日子里见年氏的,因为女人小产和生产后坐月子,之于男人是最污秽的事情。男人都是要回避的。若此,这雍正,到底是爱年氏,还是不爱年氏啊。细想下来,他这是在SM年氏啊。除非年氏或者雍正其中有一人性趣独特。否则,怎么受得了这番折腾。可反观雍正其他妻妾,至少可以明了,这雍正性趣上应该还算正常。刨除年轻时候的精明强干,越大还是懂得节制的。毕竟,除了年氏在雍正中青年时期怀孕颇多,其他妻妾还是挺正常的。李氏的怀孕生子时间都在雍正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可以理解。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他是个明君而非仁君,明君指的是治理国家能力很强,但在某个地方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总的来说是七三开的,即成绩七分,过错三分。

可以这样说,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

年羹尧的妹妹,雍正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入雍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被封为贵妃。年妃的一生,多少还是受了年羹尧的影响。但以雍正对她的评价和对她所生儿子的喜爱,还是能看出他对年妃是很有感情的,这是其一,其二就是看年羹尧大权在握,还是是觊觎几分的;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标签:

更多文章

  • 尤氏与王熙凤之间的关系 尤氏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一部古典名著,在书成之后的两百年以来,引得无数人沉迷不已,甚至还因为研究这部著作,而独出了一个学派“红学”。这部小说以其庞大的故事背景,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架构,拥有极大的艺术性和历史性。而故事里人物之间的各种矛盾,也给了观众极大的可读性。尤氏和王熙凤两人作为玉字辈的

  • 三国之中,为什么蜀汉是最先灭亡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三国晚期蜀汉缺乏人才可用,虽然凭借川蜀天险能防守,但是还是被第一个灭国,那么导致蜀汉灭国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三国时期,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三国分立,涌出了很多英雄豪杰。如果你要在这些阵营中评出个高低好坏,还真是有些困难。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在三国时期,蜀汉竟是第一个灭亡的,这是为什么呢

  • 太监也能娶妻?细数高力士迎娶国花的经过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太监并没有性能力,因此传统观念上是不能娶妻的,而且谁会将自己家女儿嫁给一个太监呢,但是大唐的这位宦官就娶了一个妻子,还是非常漂亮的女人。高力士迎娶了瀛洲刀笔吏吕玄晤之女为妻。这女子虽出身平平,但她可不是一个平凡女子。《旧唐书》中说:“女有姿色,力士娶之为妇。”意思是说,吕玄晤之女长得漂亮。《新唐书》

  • 戊戌变法七人,慈禧为什么留一个徐致靖不杀?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戊戌变法是我国的一次改革尝试,可惜的是最终失败了,慈禧太后重新掌权,并对变法人士进行了疯狂的清洗。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等6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慷慨就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慈禧最初要处斩的不是6个人,而是7个人。那第七位君子,就是当时官至二品的礼部右侍郎徐致靖。徐致靖(1844—1918)字子静,

  • 皇帝的生日是如何过的,极尽奢华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过生日是我们现代大多数人的一种庆祝方式,在自己生日这一天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祝,那么古时候的皇帝是怎样过生日的呢?中国人过生日始于何时不好说,《颜氏家训·风操篇》中提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人们已经流行在生日这天大吃一顿。老百姓要过生日,皇帝也要过生日。中国古代皇帝过生日,每个朝代都不同,但

  • 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将会面临如何的命运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以上帝视角来看,对于蜀汉功劳最大的就是诸葛亮了,那么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总是被称为三姓家奴,如果要将投靠一位诸侯作为一姓的话,刘备就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N姓家奴了。自从刘备在黄巾起义之后,起兵救国开始,到汉灵帝去世之前,刘备先是投靠了老同学公孙瓒,与袁绍、曹

  • 刘备不重用赵云,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赵云是蜀汉的大将,真实的历史中赵云并无小说中那般神勇,虽然勇猛也有战功,但是却未曾得到刘备重用,这是为什么呢?三国之所以能为人津津乐道,多多得益于半真半假的名著《三国演义》。众人咸云:要破除演义迷信,拉诸葛亮下神坛,其实演义中神化的何止诸葛一人,神化最著者为诸葛;次者为不曾温酒斩华雄,斩颜良却未诛文

  • 李治爱上武则天,只因为她是父皇的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李治和武则天的爱情,应该算是禁忌之恋了,毕竟武则天是李治父亲李世民的妃子,那么为何李治还要将她娶进门,还立为皇后呢?探究李治的心态,个人以为颇有恋母情结之嫌,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恋母反父的俄狄浦斯情结。据说过早失去母爱而又对此有深刻印象的男孩,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位母亲式的可以照顾他、安慰他的女子,

  • 细数三国十大未解之谜,第一名竟如此恐怖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三国故事中,给后人留下的谜团实在是太多了,有些解释根本不符合逻辑,有些则是根本没有交待,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故事中的十大谜团。第10名荀彧之死之谜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荀彧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的贡献,曹操曾经称他为“张良”三国志上关于他的

  • 千年未结的悬案,为什么体现在这一句成语中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斧声烛影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件事扑朔迷离没有头绪,而它背后隐含的故事,却是一个千古都没有解开的悬案。公元976年十月的一个夜晚,大病中的宋太祖赵匡胤,召弟弟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都退开了。不一会,有人遥见烛光下赵光义起身离席,像在躲避什么,接着听到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并大喝:“好为之”。第二天清早,赵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