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处女膜即是贞操,它决定了古代女性婚姻的幸福

处女膜即是贞操,它决定了古代女性婚姻的幸福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298 更新时间:2024/1/21 13:40:36

近日,江西九江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上,演讲者丁璇提及“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言论在微博上引发热议。一时间,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妖魔化让企图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颇为恼火。当然,大部分网友还是能够理智看待这个所谓“女德讲座”宣扬的和现代中国所要弘扬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区别。

丁璇不仅在讲座中提到:“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还在记者采访时回应,“女孩子守住贞洁,才能保证婚姻的福报”,这些雷人的传统文化她是从哪里继承过来的?在古代,难道贞操观就一直是保守的、灭绝人性的、甚至比生命都重要的吗?咱们来一探究竟!

最近,“女德”专家丁璇的言论让“女德”重回公众视野。为什么这样的言论能够大行其道?

原始社会,人都没开化,温饱也成问题,这个时候谈文明、谈贞操都是扯淡。《列子·汤问》中说:“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也就是说,在当时不分什么长幼、亲戚、兄弟姐妹和夫妇,大家“聚生群处”,男女关系是“不媒不聘”的“杂游”,也就是“杂交”。本文为讲历史原创,未经讲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到了战国时期,私有制已经形成。按照当时的社会风气,“婚”或“娶”是要“告父母”。孔子作为儒家代表之一,更是对婚姻、礼法、道德看的相当之重。从所著《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中不难发现孔子信奉婚姻为“人伦之始“,并制定了严格的婚娶礼法,婚前是严禁有试爱行为。当然,要休妻,也要严格遵守女子是否有”七出“之过。若无,不许随便解除婚约。同样,孟子作为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却使用圣人舜不告其父,娶蛾皇和女英的事情来说明“不告而娶”的罪恶是低于“无后”。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以基因延续为目的,婚前行房也是可以的。所以,在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思想还比较混乱,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来定义让女子要遵守从一而终的贞操观。

秦朝建立后,此时“贞节”的涵义是指女子在婚前不失身,婚后不改嫁的一种道德行为,一开始只针对已婚妇女,而未对未婚女子和寡妇未做出具体要求。

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受到很多伦理道德的限制,贞洁观便是贯穿整个古代历史的最为落后、对女子坑害最大的观念。

继秦朝之后,西汉初期,社会风气较为宽松。然而随着儒学的复兴,到了东汉中期,女子的社会地位逐渐降低,并且社会对于女子改嫁等行为日趋严厉。典型表现在班昭的《女诫》,书中提到“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意思是男的可以再娶,女人却没有再嫁的道理。这种女性“贞节”观念便以书本的形式流传下来,成为历朝历代女性必备的洗脑小红书。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以小农经济为主题的的耕种并不发达,子女众多的家庭多半希望女子赶紧出嫁,一方面是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是社会法制不健全,动荡的环境让女子早日出嫁,身份的确定,在婚后的生活中更有保障。生存才是硬道理!所以,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一般不会纠结对方是否有婚前性行为,改嫁改娶的现象十分多见。

盛唐时期,想必无需多言,妇女地位高,性观念开放。武则天太平公主等公开的在皇宫养起面首,这社会风气自由,女性不至约束,公主和和尚私通的事都是有的,那包养小白脸啊、婚前性行为啊都已经不能称之为事。及时行乐的观念更是与当代都市色情男女有一拼!本文为讲历史原创,未经讲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然而宋以后,开了中国近一千多年女性性压抑的大门。以朱熹为代表的一大批宋朝文人,大放厥词:唐代”闺门不肃““礼教不兴”。从此,中国广大女性同胞被灌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贞洁也被看得无比重要,这新娘在洞房花烛夜有没有落红,作为判定是否为第一次的最显著标准,也是夫家确保后代是不是自己的种,这三从四德也日趋成为古代女子的标榜准则,她们更视贞洁为生命。

到了元明清时期,“贞节”的概念终于转换成“贞洁”,此时对“贞洁”的要求更为具体:女子未嫁之前,不得接触除父亲之外的任何男性,以保证处女的纯洁;女子出嫁后不得与丈夫之外的任何男性有任何接触尤其是性关系,直至生命终结。这些对女子严苛的要求,便在那个时候发生了许多我们今天看来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说,有一女子被男子偶然碰一下就自杀的。还有女性不爱自己夫君,但还是为丈夫死了殉节的。一言不合就自杀,吞金、绝食、跳水等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方式。而且周围人对于守节的女性都是持支持态度的,全民狂热,如果有人夸你贞节,你都不好意思活下来。由此可见当时扭曲的贞洁观念已经深入到她们的骨髓。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的发展,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深远,社会总是以男性为主导,造就了种种严重压抑女性性能力和性表现的文化体系。久而久之,女性个体也被逐渐地被主流培养和训练成“无性人”,浑然不自觉,还以为女人天生如此。反观丁璇所宣扬的“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的价值观,笔者不敢苟同,远的来讲封建的传统文化在伦理关系上强调绝对化、等级制度至高无上,甚至达到排他性的程度!压抑人的个性,漠视个体的性格发展,主要的意图是实现思想大一统。社会发展,终究被淘汰!近的来讲,没有哪个女子生性放荡,因为一张膜而提出分手的直男癌,姑娘,睁大眼睛,他爱的是一张膜不是你!本文为讲历史原创,未经讲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更多文章

  • 归根结底,关羽和吕布的死因是一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同样是信义,为何说关二爷的死,和吕布的死,本质上是一样的呢?我们知道关羽死于孙权之手,吕布死于曹操之手,先不说那些政治利益,就历史记载中他们就是被这两个人所杀的,而且再杀这两个人的时候,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犹豫不决,不知该杀不该杀,而这个时候,周围总是有谋臣会告诉他们,这种人该杀。首先,在关羽被擒住

  • 唐朝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对唐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不仅君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权力争夺,大臣的派系之间斗争更为激烈,唐朝时期的牛李党争,就是唐朝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牛李党争发生在唐朝,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为领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得以结束,这场斗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

  • 大都督陆逊对孙权说的这句预言真的在夷陵之战应验了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夷陵之战是刘备打光家底的一战,自己也险些命丧战场,为什么东吴大都督陆逊在战前如此胸有成竹,即使面对的是蜀汉大军呢?在关羽兵败荆州后不久,刚刚称帝的刘备,急欲通过一场战争,尤其是大胜的战争来证明自己,不顾群臣的反对,尽起蜀汉精锐东征孙权,声势浩大,大有一举吞并吴国之意。在这场战争中,东吴军队的统帅陆逊

  • 东吴大都督周瑜是如何死的,周瑜死的时候多大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小说中的周瑜岁颇有才干,但是心胸狭窄,最终甚至被诸葛亮气死,但是历史上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之人,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我们先看看不同的史书及野史,对周瑜之死的不同说法。第一种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这是最家喻户晓的一种说法。毛宗岗曾说用“美人陪衬大美人”是演义很高明的创作手法,《三国演义》里周瑜生来就是为了

  • 光绪生父醇亲王奕譞的墓为什么会被慈禧挖开?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众所周知,慈禧与光绪帝并不是亲生母子关系,有传言慈禧甚至还曾经挖开了光绪帝生父的墓,真有这回事吗,这是为什么呢?在北京西郊的妙高峰下,有一座俗称“七王坟”的园寝,这是清朝醇亲王奕譞的茔地。据说奕譞死后多年,园寝上的一棵古树竟被慈禧太后下令砍去。关于此事起因,要从奕譞亲选园寝谈起。奕譞选定这块风水宝地

  • 一代文豪李白真的是喝酒喝死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李白是我国唐朝的诗人,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李白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飘逸自由,豪放不羁的一代大诗人李白,一生都和“仙”字有关联。他不仅因脍炙人口的诗赋被人誉为“诗仙”;因“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被人昵为“酒仙”或“醉仙”;还因其惊世才华被同时代的

  • 光绪帝正当壮年,为什么突然暴毙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光绪是大清的倒数第二位皇帝,他也是没有任何征兆突然死亡,并且死因不明,这就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猜测。和同治帝一样,光绪帝正当盛年时却突然死去,成为慈禧垂帘听政之下的第二个牺牲品,而且他的死与慈禧的死仅相差一天。因而,关于他的死因也就引起了世人的种种猜测。第一种观点认为光绪是患重病而死。在废立风波中,光绪

  • 揭秘:皇太极为什么两次招降叛将祖大寿?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公元1631年,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实施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打大凌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16000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祖大寿弹尽粮绝。为了城中16000名将士与三万百姓的安危,祖大寿投降了。皇太极对祖大寿给予礼遇,还接受了祖大寿的智取锦

  • 贾政与贾赦谁的地位更高,贾赦更喜欢黛玉还是宝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贾政与贾赦,皆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他们是两兄弟,都是贾母的儿子。其中贾赦是哥哥,贾政是弟弟。问出“贾政与贾赦谁的地位更高”这样的问题,若是放在其他书中,应该会有些不妥。毕竟自古以来,以长为尊,贾赦既然是哥哥,那么从各个方面来说,在荣国府自然是贾赦当家,地位更高。可是《红楼梦》

  • 揭秘:雍正对年妃宠爱有加是基于何种目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敦肃皇贵妃年氏,湖北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之妹也。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慧。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十二月,册封贵妃。三年乙巳十一月,病亟,晋皇贵妃。旋于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