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万历皇帝北斗七星葬式:万历帝古怪葬式

揭秘万历皇帝北斗七星葬式:万历帝古怪葬式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05 更新时间:2023/12/26 15:04:05

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第十座陵墓,埋葬的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明定陵1956年5月开始挖掘,1957年打开地下玄宫,至今已过了半个世纪,但是万历皇帝的葬式为何采用“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颊”的怪异姿势,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北京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王秀玲女士的一篇论文,首次揭开了万历皇帝的葬式之谜,并大胆推断出明代帝王均为身体侧卧,双腿微曲如睡眠状的“北斗七星”葬式。

定陵地宫图片

万历皇帝尸体的姿势不同寻常,挖掘出来时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颊。

定陵在明十三陵中规模较大,与永陵相差无几,仅次于长陵,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发掘的第一座皇陵,由此揭开了明代帝王陵墓的秘密。

据考古资料记录,定陵地宫是由前、中、后、左、右五座高大宽敞的殿堂连接组成的,全部为石结构。后殿(玄堂)的正面棺床上停放着三口棺椁,中间的特别大,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棺椁。另两口分别是皇后孝端和孝靖的棺椁。

据王秀玲介绍,当时定陵发掘时,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主人的尸体保存情况。万历皇帝尸体放置在一条锦被上,锦被两边上折,盖住尸体。尸体头西脚东仰卧,肌肉已经腐烂,仅剩骨架。面向上,头顶微向右偏,右臂向上弯曲,手放在头右侧,左臂下垂,略向内弯,手放在腹部。手中持念珠一串。右腿稍弯曲,左腿直伸,两脚向外撇开。

孝端和孝靖两位皇后的葬式也与一般葬式不一样,她们都是向右侧卧,孝端后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下直伸,足部交叠,左足在上,右足在下。孝靖后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上弯曲,手放在头下,下肢曲。

王秀玲认为万历帝的原葬式应为侧卧式,因为尸体如果平放,一般晃动也不会有大变动,只有侧卧式,碰撞时易变动。

关于帝后葬式,目前尚无史料记载。王秀玲在论文中分析,孝靖后骨架情况应与原葬式相似。而万历帝与孝端后则有出入。因为人死后入葬,不可能故意摆成一腿弯曲一腿直伸状。显然,万历帝的葬式不是原状,而应该是向右侧卧,这样出现晃动尸体必然倒向左侧,所以万历帝左腿直伸。

而且根据棺椁入葬情况分析,万历帝的棺椁确实有过碰撞的记载。因为棺椁是从百里之遥的京城靠人工抬运到山陵,沿途颠簸。据《泰昌实录》记载:葬神宗皇帝及孝端皇后时(孝靖皇后比万历皇帝早逝九年,已入葬于天寿山东井平岗地)仅抬杠军夫多达八千六百人。一路上绳索常有损坏,不断更换。棺椁到巩华城时(今沙河),抬棺椁的木杠有断裂声,右边一角曾坠地。这样完全有可能使尸体姿式发生改变。

陵墓的位置、地面布局、地下玄宫布局都与天象有关,皇帝的葬式当然也要源于天象了。

据王秀玲考证,古人以紫薇星垣比喻皇帝的居处。“北斗七星”在古代被认为是极星,指向正北,位于天空中心,在星宿中属紫微垣。古代常以星象变化预测人事吉凶,紫微垣对应的是人间帝王,是帝星所在。所以极星北斗又被认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封建皇帝认为自己是上天派到人间的主宰。自称“真龙天子”,信奉“君权天授”、“天人合一”的思想,视皇位为“天位”,并时刻把自己的行为与天联系在一起,每当天空有变化时,他们便“自省”,认为是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基于这种思想观念,他们将死视为“升天”,所以皇帝升天也就意味着到北斗七星上去住了。

在十三陵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孝陵,主要建筑走向就呈北斗七星布局。孝陵反映的是陵寝地面布局(因地宫未发掘),已发掘的明定陵地宫的布局即是仿生前皇宫模式,也是源于天象。在古代,基于原始的宗教迷信思想,大多以为人死后灵魂还在,并且和活人一样,有饮食起居等各种要求。基于此因,历朝帝王的陵墓大多反映着其生前所居宫室的某些形式和特点。

除此之外,在陵墓选址上也与天象有关,陵址的前后左右要有山,象征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以山象征天上的星座,而皇帝的陵则位于星座之间,自然皇帝也置于天宫之上了。

从古代风水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北斗七星”式的S形葬式最能够“聚气”。

王秀玲说古代科学还不发达,古人对天体有一种神秘感,认为北斗七星具有避邪功效。如河南西水坡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就发现墓主人东西两侧和脚下分别塑龙、虎和北斗天象图。古人还把它刻在避邪剑上。其奥秘在于北斗七星的形状恰为一个巨大的聚气的S形。

皇帝选陵址,要选能“聚气藏风”的地方,选择标准是山环水抱,因山环水抱必有气。在风水学中,用“曲则有情”来形容水和路的吉祥。山脉的起伏呈S形,河流则更明显,总是蜿蜒曲折。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的选址及设计是与古代的风水理论相合的。

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去分析,皇帝死后,也需要生气,“北斗七星”式这种S形葬式能够“聚气”,有了生气,就有了万物,预示着子孙万代繁衍旺盛。如果依此而论,帝、后的葬式源于天象是有一定道理的。

朱元璋采用天象来设计皇宫、帝陵。他的思想肯定要影响到他的子孙后代。明十三陵所葬都是朱元璋后代,在陵墓选址和规制上均效仿明孝陵。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又身为皇帝的朱翊钧的葬式“源于天象”也就不奇怪了。

目前明代帝王只有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被发掘出来了,其他的陵还未发掘。但王秀玲据此推断,从朱元璋开始明代的帝王可能都采取“北斗七星”葬式。

1572年的一个凌晨,万历的父亲、明朝的第十二代皇帝突然病逝,当时年仅10岁的万历继承皇位。

万历在枯燥而乏味的生活中长大成年,在他开始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处理朝政的时候,又处处受到大臣们的牵制,皇帝更像是一个被长期囚禁在紫禁城中的囚徒。

压抑的宫廷生活中,一个聪明伶俐的女人给万历带来惟一的乐趣,这就是万历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

万历一直想把皇位传给郑贵妃所生的儿子,遭到了全体大臣的反对,因为这个儿子不是他的长子。

这是万历遭遇的一个重大的失败,他无力改变,便采取了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进行对抗。

万历在位48年,其中3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隐居在紫禁城的后宫,最后20年,他几乎拒绝和所有的大臣见面,成为一个真正的隐身的皇帝。年仅21岁就他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

定陵的建造历时6年,花费白银800多万量,相当于明朝当时两年在农业上征得的全部税收。当定陵即将竣工的时候,万历最后一次亲自到这里视察,然后默然返回北京,从此就再也没有走出过紫禁城。

标签:

更多文章

  • 骨干大臣尔朱荣为什么要策划和实施河阴之变?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的生活也常常得不到安宁,在那个时期总是会发生一些朝廷上的政变事件,但是在这些事件当中河阴之变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重大事件了。如果要说河阴之变那么尔朱荣是完全不可以避免的,那么尔朱荣河阴之变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河阴之变地图其实尔朱荣在河阴之变之前已经是朝廷中的重要的骨干大臣了,但是在

  • 三国演义里射箭最厉害的竟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箭是六艺之一,因此那时候的文人估计都会,武将更需要“弓马娴熟”。三国演义中表现过高明弓术的有如下人物:1、吕布。辕门射戟。2、太史慈。城门射手。3、赵云。江上射帆索。4、黄忠。射关羽帽子。5、曹休、曹洪、文聘、夏侯渊、张、徐晃。射箭比赛,前五人射箭垛,徐晃是射的柳条。下面我就来“客观”的分析下。先看

  • 究竟是如何的师父,才能教出诸葛亮这样优秀的学生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我国古代人都很看重师徒关系,师出名门往往会更加受人尊敬,那么三国时期的优秀人才诸葛亮,他的师父是谁呢?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凭借自己高超的军事才能,为刘备想出很多谋略,最后帮助刘备在乱世三国中取得了一分天下。但是没有与生俱来的才能,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又是师从何处呢?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

  • 张公瑾有何才能,为什么被称为大唐第一奇才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张公瑾的名字我们听来可能会比较陌生,他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被称为大唐第一奇才,这是为什么呢?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今河北魏县边马一带)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来是张公谨简介。张公谨是唐初的政治和军事将领,开始在王世充的唐代皇帝李

  • 西汉名将霍去病英年早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西汉时期匈奴猖獗,因此诞生了很多名将,霍去病就是其中非常骁勇善战,功勋卓著的一位。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怎么死的?霍去病为什么24岁就死了?如

  • 在慈禧掌权的几十年间,她攫取了多少财富?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慈禧对权力有着极大的渴望,但她并不是一个有能力治理国家的领导人,因此她除了祸害国家,可谓没有任何作为,但是她死后留给后代的遗产倒是不少。慈禧太后由一个宫女一跃成为大清太后,在同治初年,就与东太后一起同帘处听政。光绪初年,她又再次垂帘听政,直到乙丑年归政。但到了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太后又再次垂帘听政。慈

  • 韦后毒死唐中宗后,大唐的核心权力是如何变化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韦后是唐朝武则天之后想要效仿她登基的一位颇有权势的女性,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可怜被她毒杀的皇帝李显,虽然两次登上皇帝位,却一生都没有什么作为。唐中宗李显是唐王朝的第四个皇帝,他在历史上不太有名,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不过他却是中国历史上两位能两次登基做皇帝的人之一(另一个是明朝的明英宗)。这说明

  • 秦始皇斥巨资修建的十二个铜人像,到底是为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秦朝的大兴土木是导致国库空虚的重要原因,国库空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横征暴敛,秦始皇的各种大手笔,最终将秦朝带向了灭亡。秦代一石约折合现今三十七点五公斤,以此推算,十二个大铜人就重达四十五万公斤。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个如此巨大的铜人?秦灭六国以后,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个重千石的铜人,立于咸阳阿房

  • 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外,守陵的石像为什么都没有头?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乾陵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合葬墓,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埋葬了两个皇帝的陵墓,在这里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陵墓外面的守陵石像大都没有头部,这是为什么呢?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北乾县城郊的梁山上。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还有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石刻群雕中有神秘的无字碑,也有

  • 弹幕这玩意儿,乾隆早就玩剩下了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弹幕文化是现在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不过早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就已经采用类似的形式对字画进行批注了,不得不说会玩还是富二代乾隆会玩啊。《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局部,几乎所有的空白处都被乾隆题了字。弹幕这一玩意儿从液晶屏火到了银幕,可有网友说这一现代科技的产物其实是“乾隆皇帝玩剩下的”。在只有字字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