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吴三桂为什么投降李自成:只是权宜之计?

揭秘吴三桂为什么投降李自成:只是权宜之计?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69 更新时间:2024/1/16 16:49:05

吴三桂称帝像是小孩在玩过家家,自古成败寇,建国称帝之人必定在其势力顶峰之时,拥有宽广的领土,兵力财力鼎盛,才会顺应民意,建立政权,而吴三桂恰恰是在其势力急转而下之下,勉强称帝,更像是在晚年聊以安慰,随性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的割据势力日渐衰退,政治与军事实力也日益恶化,吴军统领吴三桂也已迈入晚年,时年六十七岁,起兵反清的第五个年头,起兵之初,吴三桂统领十几万将士,兵马强健,铁骑如云,反清计划指日可待;而如今却平添了一头白发,为反清大业日夜操劳,到时的踌躇满志早已消耗殆尽,清王朝竟然能如此之快的站稳根基是在吴三桂的意料之外的,如今的时局更是不在他的把控之内,接连不断的战败、逃兵、背叛始料不及,他眼眸中的那份自信不知是被岁月抹去了还是被挫败感抹去的。

当时吴三桂的心腹党羽仍为死忠之士,为消减统领心中的落寞,可以隐瞒实际情况,曲意奉承。为圆其统一大业的心愿,遂进谏登基皇位,以安抚军民之心你,鼓舞士气。一开始,吴三桂并无心考虑登基之事,但经不住其左右的反复进谏,又无奈已是暮年,在不称帝,恐怕这五年的混战割据最终化为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同年三月,吴三桂在衡阳继位,头戴珠冠,身着红袍,行至天坛,举行祭天大典,虽然准备仓促,礼制不全,仪仗简陋,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典礼最后下了场漂泼大雨,群臣扫兴,典制草草收场。

这场荒诞的登基大典,并未让吴军有多大起色,吴三桂对反清大业也不再抱有希望,晚年疾病缠身,郁郁而终。

吴三桂投降李自成

吴三桂在历史人物的评定上极为尴尬,因为你摸不清他行为作风的路数,也可以说他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他曾经为救父亲吴襄冒死杀入清军敌腹阵营,但当李自成以吴襄性命相威胁时,他却为救红颜置其父生死于不顾;他曾经与满清铁骑作战,奋勇杀敌,关内外皆赞颂其勇猛,当却在明清两国生死攸关之际,不战投降,全身而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摇摆不定之人,遇上了李自成,不知是不是因果报应。李自成数次招降吴三桂,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曾命令各个将领游说吴三桂,花费四万辆白银犒赏吴三桂的军队,并赏赐军队所需一年多的军饷,与此同时令其父亲吴襄撰写书信招降吴三桂。最终吴三桂同意招降,但是仍保持着高姿态,并试探其部下忠心,另其誓死效忠于自己,可见吴三桂投降于李自成仅为权宜之策,并非诚心,而崇祯皇帝被杀害后,吴三桂还命令将士全军缟素为崇祯举哀。

吴三桂反李堪比四月的天,说翻脸就翻脸,议和不久,因陈圆圆被夺一事,吴三桂成了跳脚兔子,翻脸不认人,心中的怒火促成了吴三桂莽撞行事,将清兵引入关内,借其兵力剿灭李自成势力,中国明末的历史大改。

吴三桂因红颜之祸投降满清招致千古骂名,李自成因贪图美色而丢了到嘴边的政权,此二人到底谁输的狼狈,结果一目了然。相比之下,李自成下如此大的血本才拉拢了吴三桂,最后却因意气用事,功亏一篑,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吴三桂是怎么样被消灭的

崇祯年间,吴三桂旗下的辽东兵团成为了明王朝的最后一口气,面对满清的强大攻势,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可谓腹背受敌,再加上与满洲铁骑的最后一战——松山之战,吴三桂的兵力遭受大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是继续为气数将尽的明王朝效忠,除了吴三桂本人留下千古忠名,对于出生入死的十几万将士来说是一个灾难,打着明朝的旗号驻守山海关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吴三桂出身武行,他并非死守礼制重典的文臣,更不甘心做崇祯的殉葬品。那么剩下的路该怎么走,一边是乱臣贼子,一边是异族鞑子,无论是哪一个选择都将留下千古骂名。

不得不说吴三桂降清的选择是明智的,他并未陷入狭隘的民族情怀中,而是选择当时更具活力与野性的满清,这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进步的,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比起同期的欧洲国家更甚一筹。

从历史的大角度上看,吴三桂的选择对得起中华民族,然而让他背负亡国叛军的骂名实在是太局限他了。再者说吴三桂降清后,并未给他带来安逸享乐的生活,康熙年间,清王朝颁布一道诏书,同撤三藩,将吴三桂世镇云南的美梦彻底粉碎,气急败坏的吴三桂打着“复明”的旗号,起兵反清,然而一个正在上升期的新王朝是容不得前朝叛将动摇的。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登基为大周皇帝,建都衡阳,改年号为昭武。同年在衡阳病逝。吴三桂所带领的势力不久被清王朝剿灭,三藩之乱也随即结束。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安?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由她随意处置。当时年纪轻轻的慈禧一看,吓得直接就瘫在了地上。

  • 康熙十五岁就擒拿住了鳌拜但为什么没有杀他仅仅只是终身监禁?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鳌拜可不是随便说擒拿就能擒拿得了的,但是康熙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冒着大风险抓住了他,至今都被传颂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功绩,既然这是一项伟业,为什么康熙抓了鳌拜却又没有杀他仅仅只是终身监禁呢?因为当时的康熙不敢这么做。首先我们来了解下鳌拜其人。鳌拜此人是三朝元老,自皇太极时,鳌拜就领军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公

  • 唐僧的亲生父亲是刘洪,唐僧成了杀父凶手?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幕揭露唐僧身世的戏:唐僧师徒四人来到江州,遇到死在河里的水鬼陈光蕊,陈光蕊讲述被害死的过程。唐僧为了帮助陈萼惩治恶贼,遇到陈光蕊之妻殷氏,得知自己的身世,原来自己是陈光蕊与殷氏之子。之后,唐僧为父母报仇,了却心愿,斩断世俗情缘。但是有人对“唐僧是陈光蕊的儿子”这个结论表示怀疑。

  • 大乔在孙策死后为啥就销声匿迹了,这对姐妹花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说到三国时期的美女,除了貂蝉,大乔和小乔一定算得上是美人了,而且这两位还是姐妹花,还一并嫁给了东吴最有权势的两个年轻人。但是历史对于女人总是残酷了,孙策和周瑜都没有什么好结局,那么伴随在他们身边的大乔和小乔呢?这对姐妹花的结局最后到底如何了?东汉末年,东吴世家乔玄,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丰实,

  • 汤若望和董鄂妃有牵扯,汤若望和董鄂妃是什么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电视剧中经常喜欢虚构一下历史人物的交集,以此来搭建一个全新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芈月传》中差了辈儿的芈月和黄歇,那么清朝时的顺治宠妃董鄂妃和八竿子打不着的汤若望有什么牵扯呢?其实啥牵扯也没有,纯属后人瞎联想的。那么汤若望和董鄂妃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董鄂妃,历史上称为孝献皇后,是清初时的将领鄂硕的女儿,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到底是什么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的出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我们常常都在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这段典故背后的历史到底是指的什么事件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是什么历史?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接过父亲的权杖,让少帝曹芳一点主权也没有。但是司马师并不满足这些,他先是逼死了张皇后,随后废了曹芳,降为齐王,改立曹髦为魏王。曹髦是曹丕的长孙,不过14

  • 这个国家是成吉思汗征服路上最难攻打的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成吉思汗带领他的蒙古军团一路南下征服不同的国家,在世界的版图上,征服了包括三十个国家和超过三十亿的人口,他是把我们中国的领土扩张到最大的一个皇帝,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的大军在欧洲所向披靡,但是在他们南下征服的时候却遇到了瓶颈。这个过程足足攻打了40年才攻破,成为成吉思汗征服路上最难

  • 靖康之耻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北宋靖康年间爆发的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国,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虏往金国,在终日的折磨中度过了余生岁月。宋徽宗是宋钦宗之父,钦宗子承父业后仅仅一年有余,即和宋徽宗一起被金兵俘虏,两人均在大金渡过残余岁月。公元1125年(宋钦宗靖康元年一月—),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

  • 诸葛亮对刘备和蜀汉如此忠心,竟是因为这个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现存的诗歌中很多都是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忠心耿耿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说的诸葛亮,那么他能够对蜀汉如此忠诚,是什么原因呢?相信有不少人都非常崇拜诸葛亮,因为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首先他在才华方面就足以撑起一片江山,其次,他的谋略与忠诚也让很多人折服。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生

  • 商鞅师承何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商鞅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代背景下,各诸侯国为了本国家的利益,纷纷展开利益保卫战,此时,法家思想深受统治者的认同。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也是以法家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让商鞅根据秦国的各方面展开变法运动。电视剧《大秦帝国》商鞅剧照纵观商鞅的变法措施,其中都融合了法家思想。商鞅鼓励百姓大量开垦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