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多尔衮真正的死因,绝非“坠马”二字这么简单

多尔衮真正的死因,绝非“坠马”二字这么简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71 更新时间:2024/1/15 21:42:35

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的死都没有交代清楚前因后果,清朝的皇帝尤其严重,很多皇帝的死都是简单几句话几个字就恕我按了,多尔衮的死更是充满了蹊跷。

多尔衮的死亡在史书中记载的十分简洁,仅仅就一个词:坠马,没有前因和后果。那么事情有这么简单吗?作为权倾朝野的人,他的死有没有猫腻?一起看看吧。

不过,清朝官方史料,对于多尔衮具体死亡的前因后果和过程都语焉不详。介于多尔衮突然死亡的微妙时间,身后遭遇清算的倒霉结局,我认为这件事的表相之下,也许有着深层的,不可被人知晓的秘密。来说历史故事网对这个秘密颇感兴趣,结合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人物关系,利益关系等等,以及史料中不被人所注意的片段和细节,做出了一个详尽且多方面的分析,以供大家参考:目前,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根据明末清初谈迁的《北游录》记载而来的:顺治七年十一月,他出猎古北口外,可能堕马受伤,膝受重创,涂以凉膏,太医傅胤祖认为用错了药。至十二月初九日卒于喀喇城(在旧热河境)。

注意了,太医这一段并非当时清朝的官方正史记载的,因为这个疑窦实在不小。倒是当时在北京的谈迁听到了“内部消息”,所以记载于《北游录》之中。个人认为这个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当时很多内幕,都不会记载于官方史料的,就譬如多尔衮死后被扬灰,也是卫匡国的《鞑靼战记》里面记载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看起来健壮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感冒几次,却会突然猝死;而病病歪歪半辈子的人,却多半能长寿。多尔衮也许就属于后者。他从20多岁之后就老是生病,光他自己叙述,旁人议论,史料记载都很多次。他那些体壮如牛的兄弟侄子们很多都是二三十岁就突然病死,而多尔衮健康状况一向不佳,却能够一直拖延到三十九岁,而且在死前几天还能正常地行猎,可见他当时并没有什么极其严重的病症,甚至绝症之类。

这样的人,似乎不会“理所当然”地挂掉,而且还在顺治即将大婚亲政的前夕,未免微妙了些。再看多尔衮生前最后一次出猎的全过程记录,就让人觉得有些奇怪。

根据《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摄政王身体欠安,居家烦闷,欲出口外野游。”这一次出游,多尔衮带上了清王朝绝大部分政治核心人物。其中有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巴图鲁亲王阿济格、和硕豫亲王多尼、巽亲王满达海、多罗承泽郡王硕塞、多罗端重郡王博洛、多罗谦郡王瓦克达,以及诸贝勒、贝子、公、固山额真等人。

在这些随行的亲、郡王中,既有多尔衮的政敌,也有多尔衮在朝中的亲信重臣。多而国内把他们带在身边,一方面是为了处理政事方便,同时也是为了使自己虽然身在塞外,仍能控制朝政。与多尔衮一同出行的这些王公贵族们,自京师齐化门外出行。一路之上边走边行猎。经过七日之后,十一月十八日多尔衮一行到达遵化境内,当天住宿汤泉。这一天,摄政王还赐给郑亲王济尔哈朗、英亲王即巴图鲁王阿济格备有鞍辔的马各一匹,未备鞍辔的散马各一匹;赏满达海、多尼、博洛马匹各一。多尔衮所带领的这些王公贵族们,在汤泉沐浴之后,于次日离开汤泉,“十九日,宿遵化。二十日,宿三屯营。”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五日,宿刘汉河。初七日,宿喀喇城。是日,皇父摄政王病重歇息。初九日,戊子,戌时,皇父摄政王猝崩。”

仔细看上面的记载,再结合我们所知的资料,会发现,多尔衮应该是在刘汉河驻扎狩猎的时候受伤的,所以转移到附近的喀喇城休养。按照《清世祖实录》里面的记载,当时喀喇城刚刚开始动工,根本连间房子都没有,大家都是扎营下来,宿于营帐之中的。既然条件如此简陋,如果多尔衮在来喀喇城之前就已经病重,那么又如何会在这个时候动身去另外一个荒芜之地呢?不怕病体承受不了折腾?

而再次细读《清世祖实录》,有这样一句“又于初八日,英王知摄政王病剧,乃于初九日早,遣人往取葛丹之女”。可见,多尔衮初七到喀喇城之前身体还不坏,然而健康状况却在到达喀喇城的第二天(初八)一早就形势急转直下,甚至到了病危的地步,这其中就有很大的猫腻了。

这样一计算,多尔衮从单单的膝盖受伤这样的小创,到突然病重死亡,实在是非常短暂的。而从病重到死亡,也不过是30多个小时的时间,也难过这本原始史料中会用“猝崩”这个词汇了。

如果说他因为病重而自然死亡,那么怎么解释他在出猎过程中健康状况都不错,心情一直很愉快呢?如果他真的是因为坠马而加重的病情,似乎膝盖受伤不至于这么严重吧。值得注意的是,这本史料明显是当时同步的,类似于《起居注》的记录,否则不会一直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而且还用“崩”这个皇帝死亡才能用的字眼。所以说,这本史料的真实性无疑是最强的,可以作为我们推测多尔衮真正死亡原因的一个重要证据。

所有的诸多疑点表明,多尔衮的死亡有着很大的内幕。但是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探查的难度十分之高。

标签:

更多文章

  •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逃命前为什么要杀掉珍妃?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后,皇族尽数出逃,慈禧太后在逃走之前,亲自下令将光绪的妃子珍妃赐死,这是为什么呢?珍妃被贬或与变法无关庚子年间八国联军逼近京城,慈禧研究西逃路线,到了乐寿堂后边。商议中,她让太监的二总管上东北三所,把打入冷宫的珍妃提出来。珍妃怎么被打入冷宫的呢?众说纷纭。常见说法是在“戊戌变法”中坚

  • 他是历史上唯一被皇帝诛十族的大臣,他犯了什么罪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古代最为严重的刑罚,莫过于株连之罪了,其中诛九族是最为严重的刑罚,几乎将一个人的直系旁系亲属全部杀光,但是还有比这个更夸张的诛十族,而这个被诛十族的人是谁呢?他又是犯下了什么罪行呢?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一般都把犯了罪的大臣诛九族,历史上被诛九族的人不少,但是明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却被诛了十族。他就是方

  • 杨贵妃是如何死的,她是死于乱军之中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马嵬坡下一代佳人杨玉环香消玉殒,这是现在流传最广的版本,但这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真实的历史中,杨玉环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

  • 为什么朱元璋要送给开国元勋徐达一只美味的鹅?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朱元璋能够完成创建大明的壮举,与一众开国元勋有着很大关系,而作为功勋最为卓著的徐达,为何会被朱元璋赏赐一只烧鹅呢?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军事统帅,为淮西二十四将之首。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至正二十

  • 据说曹操设立七十二疑冢这个主意,是郭嘉给出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设置疑冢是一个很好的防盗墓贼的方法,曹操的设置了七十二个疑冢,结果直到今天他的墓都没找到,估计连曹操自己都找不着了。曹操生性多疑,自然做事十分小心谨慎。曹操的身边有一个著名的鬼才郭嘉,据说建造72疑冢来蛊惑盗墓贼的主意,就是这个鬼才郭嘉给曹操想出来的。据说曹操生前经常通过盗墓来赚取金钱,而美其名曰“

  • 三国时期的二乔都是美女,她们父亲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铜雀春深锁二乔,说的就是传闻曹操将大乔小乔虏来自己的铜雀台的故事,不得不说二乔却是是两位大美女,那么历史上的二乔有什么故事呢?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美女很多,大乔小乔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关于二人的美貌,已经不用多说了。而关于二人的出生地,史料上大多概括是三国东吴地区人士,可是东吴很大,这样的叙述并不详细。

  • 李自成在北京登基,为什么一天之后就撤走了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直接导致了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明朝覆灭,那么李自成登基之后,为何只做了一天皇帝就撤离北京了呢?从来没有如此明亮的火焰照亮过这座帝都,它在行将毁灭的时刻被历史的追光照亮,每一个巧夺天工的细节都清晰毕现,而闯王的面孔,则隐在黑暗里。所有人都看清了北京,但没有人看见闯王的脸——那张疲惫

  • 揭秘嘉庆年间的一次农民起义,天理教起义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农民起义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是经常发生的,清嘉庆年间就发生过一次著名的天理教起义,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嘉庆年间,清王朝的衰败迹象逐渐显现出来。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各地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呼声日益高涨。民间秘密组织相继行动起来发动群众,进行起义,天理教起义就是在这时出现的。接下来进行天理教起义简介

  • 上古时期炎帝黄帝和蚩尤三个势力为什么不共戴天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盐在我国上古时期到封建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资,它不仅是烹饪的调味品,在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上古时期的炎黄二帝和蚩尤之间的大乱斗,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争夺盐的归属。鲜为人知,或者说长期被大陆学者、读者忽视的,是盐在整个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进程的关键作用。盐,在中国古人眼里是无所不能的“天藏之物”

  • 开皇之治是谁制定的政策,主要措施有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隋朝二位皇帝的功绩都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的开皇之治时期,国家有了长足的发展。隋文帝的开皇之治是隋朝初期经济复苏的一个盛世。在这之前的几百年动荡成功地结束在隋文帝手中。很多读者好奇,为什么开皇之治会出现在隋朝这个极其短暂的朝代。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很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