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西汉国库曾有500吨黄金,为什么西汉国库的黄金突然消失了?

西汉国库曾有500吨黄金,为什么西汉国库的黄金突然消失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70 更新时间:2024/1/17 2:47:10

金银自古就是财富的象征。比起流通货币白银,黄金就更加珍贵了,而西汉也是一个多金的王朝。西汉国库最丰裕的时候,库存量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但是这些库存达到500吨的黄金为什么竟然神秘消失了?

著名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在他的著作《中国货币史》一书中曾做过统计,仅以西汉各位皇帝在位时所赏赐给臣下的黄金数量就达百万斤之多,折合成今天的重量就是250吨黄金,据中国黄金协会的统计显示,截止2015年底,我国黄金储备是1700多吨,这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光是帝后用于赏赐的黄金就已经接近我们现代国库黄金储备的15%,这个数字确实让人震惊,翻开史书西汉时期动辄万斤、几十万斤赏赐黄金的例子举不胜举,最早的记载是在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最关键时刻,当时的汉王刘邦听从谋士陈平的计策,派陈平带着4万斤黄金去楚国贿赂高管实施反间计,结果收到奇效,最终致使楚国项羽离间了最重要的谋士亚父范增,才有了后来的霸王乌江自刎,汉王刘邦入主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在西汉大量的黄金还被用于赏赐给有功的将士,汉武帝时期派遣霍去病卫青发动了多次反击匈奴的战争,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对汉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因为在抗击匈奴过程中的卓越战功,汉武帝除了给霍去病、卫青加官进爵之外还赏赐给有功将士大量的黄金,据《史记.平准书》记载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可见西汉时朝廷的黄金有多少了,仅仅是一次战争的胜利就奖赏了这么多黄金。在当时除了国库储备有大量的黄金以外,在西汉民间尤其是王公贵族家里的黄金储藏量也是十分惊人的,据记载,刘武西汉梁国的诸侯王,他是汉景帝的同胞弟弟,同时他在七国之乱时力挺汉景帝,给周亚夫局的胜利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并且他的梁国位于今河南商丘一代,为当时全国最富庶地区之一,在刘武死后他的钱库中藏有惊人的40多万斤黄金。

直到西汉末期国库中的黄金储量依然很多,在《汉书.王莽传》中记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要知道在西汉时一匮相当于一万斤,仅按60匮来计算,黄金的储藏量就多大60万斤,折合成现在就是150吨左右,可见在西汉后期黄金的储藏量依然很多。有学者统计过西汉有记载的能确定是黄金的记录大概有500吨左右,要知道这些黄金相当于现在我们国家金库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储藏量,要知道在2000多年前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曾经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西汉时期国库中的黄金储藏量可谓惊人,在当时黄金不仅作为可以流通的货币来使用之外,也是皇帝作为赏赐、赠礼的重要物品,动辄就是成千上万的赏赐,黄金之多令后世十分惊奇,但是奇怪的是在西汉之后的东汉黄金突然退出了流通领域,不但在商品交换中难觅踪影,而且皇帝赏赐黄金之事也很少发生,那么西汉的海量黄金到底去向何方了,两千多年来后世的学者一直试图弄清西汉这些黄金的去向,种种猜测和解释随之产生。

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先生认为东汉黄金数量的减少,是由于黄金的外流所致即赏赐外人。经济史学家傅筑夫认为,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主要是因为汉朝用于向西域地区购买汗血宝马和珍贵琉璃珠宝所致,不过这样的观点也遭到了学者们的质疑,因为西汉的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奢侈需要,用黄金向西域和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这并不常见黄金用量不会消耗很大,更主要的是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是商品的净输出国应该换回大量的黄金才是,有数据显示在当时的对外贸易中中国向罗马帝国输出了大量的丝绸,而罗马帝国则用大量的黄金支付,从这一点来看这样的解释很难令人信服。

还有人认为东汉之后佛教传入中国,各地大兴佛寺大量黄金被用来图贴佛像、泥金写经,自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造像作为宣扬佛法和信徒们供奉、祈祷的对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佛像贴金更是代表着信徒们的无上崇敬,正是由于这种对黄金的喜爱,僧人们用泥金抄写经书,用金粉和金箔装扮佛像,大量黄金因此被迅速消耗,然而这一观点同样遭到了部分史学家的质疑,有学者提出佛事勃兴不在东汉而是在南北朝,因为在东汉时期佛教刚传入中原不久还不存在大兴寺庙塑像涂金的问题,即使有一些寺庙使用黄金,用量也不会太大,他不能成为海量黄金消失的主要原因。

更有人从字面上考证,认为史书中所说的“金”其实有两个意思,一是专指黄金,二是泛指各种金属,故西汉所谓的“黄金”实际上是黄铜,理由是从西汉的黄金开采量和西汉的对外贸易上看,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黄金,人们习惯用“金”来称呼钱财,很可能把当时流通的铜钱称作黄金了。然而这样的说法同样不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因为在汉代金和铜的区别非常严格,黄金和铜钱同是流通的两种货币根本不可能混淆,汉代并没有把铜称为金的例子,也从无黄铜之称,并且黄金和铜钱的重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西汉黄金以“斤”、“镒”为计算单位,而铜钱则成为“铢”,此外西汉时期的金矿和铜矿各有不同的出产地,且有“金官”、“铜官”之分,比如豫章出黄金丹阳郡有铜山等,他们的作用特不一样,黄金价值很高它主要是用于馈赠、赏赐还有贿赂,而铜钱主要是用于日常的小额交易使用,所以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人不可能把他们混淆一称,这样看开这个解释也是不通的。

那么如果说汉代的黄金既不是黄铜又没有大量消耗于国内和输出于国外,从生产、销售、交换上都不能确切的解开它的消失之谜,那么数量如此庞大的黄金,在进入东汉以后,就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其原因何在呢?

有学者认为大量的黄金消失,是有的富人为了避免财物被偷盗,把大量黄金作为窖藏埋于地下,后因为战乱、天灾等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取出被人遗忘,北京师范大学唐任伍教授在他的《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一文中提到,西汉海量黄金突然消失的原因是一部分黄金作为金器随墓主人陪葬,另一部分则以金币的形式被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窖藏。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秦汉时期的丧葬风格极具“慎终追远,灵魂不死”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事死如事生”的特有丧葬礼制,人们通过给死者埋葬器物和丧葬仪式来追求死后彼岸世界的享乐和灵魂的永生,一次对于墓葬从选址、规模、结构到随葬品的选择都十分重视,同时也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体现和财富的象征。

随着近些年来的考古发掘尤其是1999年11月,在陕西西安发现的219枚金饼重达50千克的窖藏以及2016年10月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478枚重达120千克的随葬黄金,1982年在江苏盱眙县,农民在挖水渠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铜壶,在壶内装满了黄金,一共出土了金饼、马蹄金、金版等37件金器,黄金总重量超过了20千克(40斤)。1999年12月在西安东北郊十里铺村,出土了219枚西汉金饼,和以往不同的是,这219枚金饼不是发现于墓葬,而是深埋在泥土中被发现的,分别出土于相距3.5米距离地面5米的两处窖藏中,总重量超过了54千克(108斤),这些考古发现都印证了黄金窖藏地下的观点。

东汉的黄金逐渐散落民间也是黄金减少的重要原因,王莽死后在长安几次战乱之际,国库中的黄金被起义军夺走散入民间,东汉以后宦官挣权政局动荡,官私均乐于窖藏黄金,致使流通中的黄金就越来越少了,黄金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随之减退,而作为宝藏手段的职能却有所增加。东汉开始史书中已经出现了平民百姓接触黄金的记录,黄金从此不再是王室贵胄的专属之物,成为很多普通百姓的首饰用品。无论怎样解释都有些学者提出质疑,但是墓葬说和窖藏说无疑是现在比较令大多数人所信服的观点!

如此大量的黄金突然消失实在是不可思议,相信随着历史的发现不断增加,或许会有更多的西汉黄金被挖掘出来。

标签:

更多文章

  • 原来伍子胥逃脱楚国追杀的秘诀竟然是一夜白头?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当年楚国被吴国一路攻到都城,伍子胥功不可没,进而还引出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复仇大戏。这一连串的变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因转折点,那就是当年楚国没能抓住出逃的伍子胥。楚国当时为了抓住伍子胥可以说是布下了天罗地网,那么伍子胥到底是怎么逃出去的呢?据说伍子胥为了逃离楚国竟然一夜愁白了头是真的吗?要问伍子胥是谁

  • 武则天也是李世民的妃子为什么没给他生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虽然武则天和李治才是夫妻关系,但是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曾经是李世民的妃子,而且武则天在做李世民的妃子时还一直想用实际行动来打动他,希望可以在后宫众多新人之中脱颖而出。武则天做到了,她确实让李世民注意到了她,那么她也和李世民是夫妻关系,为何却没留下后代呢?迷恋迎合李世民武则天很早就对李世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

  •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 贞观之治的表现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所谓的贞观之治,其实就是指唐朝出现的太平盛世,因为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还采取一系列的农耕措施,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因此,贞观之治就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唐太宗画像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代仁君,他的一

  • 参加考试零录取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参加考试后还会遭遇无人生还?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有人把古代科举制度跟今天的高考类比其实是不对的,古代的科举更像是公务员考试。寒门子弟想出头,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所以在这种真真正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下,确实涌现出了不少的人才。但是历史上中有那么几次奇葩的考试在历史上让人印象深刻,但是要说一场千军万马的考试到最后没有人被录取也就罢了,为什么参加

  • 为什么前苏联女兵不穿裤子而穿裙子,不会行动不便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观看俄国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前苏联女兵不穿裤子而穿裙子。看到这里,你不禁会问为什么前苏联女兵不穿裤子而穿裙子?这在战场上不会行动不便吗?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要求的是迅速、快捷的行动方式,裙子是优雅的代表,穿裙子时常担心裸露问题就会造成反应迟钝,这在战场上可是大大的不便。其实

  • 做齐桓公的孙子有多惨,为什么齐桓公的孙子七年不让吃酒肉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有名的霸主,而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孙子。我们都知道齐桓公死后齐国就陷入了混乱,因为齐桓公的晚年并没有把国政的交接处理好,于是传了一手烂摊子给后人。齐顷公秉承了齐桓公的霸气,立志要重振祖父雄风,在晋、楚争霸中夺得一席之地,为此他还七年不喝酒、不吃肉,付出诸多艰辛。在那个年代表决心似乎都比较

  • 武松脖子上挂的108颗头骨念珠是怎么来的?难道武松杀了108个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中,最熟悉的人莫过于武松了。毕竟武松打虎已经成为教科书的范文,嫂子潘金莲、大哥武大郎以及西门庆的恩怨纠葛我们也是耳熟能详。虽然武松打虎中武松是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但是武松也是有武器的,那就是雪花镔铁戒刀,还有一串挂在他脖子上的头骨念珠,是用108颗头盖骨串成的。这些头骨念珠是怎么

  • 秦始皇被骂暴君为什么却从未杀过功臣,如何正确评论秦始皇?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话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流传下来了。那个时候的君主就已经进场出现了很多诛杀功臣的情况,这样的君主往往被骂暴君。然而秦始皇被骂暴君,但是纵观他的一生却从未见过他杀功臣,那么我们对秦始皇的评价真的客观吗?虽然勾践也有杀功臣的事迹,但是和他比起来,很多人都认为杀功臣的习惯是从汉高祖刘邦开

  • 古代人经常食不果腹为什么感觉却比现代人体力更好?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在古代以粮食为国家储备的时候,经常一个灾荒就能让普通百姓食不果腹了。吃上饭可以说一直是千年以来的民生大计,可是经常吃不上饭的古代人为什么感觉比现代人体力更好呢?古代人要么就要种地,要么就要服徭役,读书人虽然多,但也没有今天这样普遍了读书的规模,那么古代人为什么有这么多力气五干体力活呢?从小说和文献里

  • 揭秘明长城和秦长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秦长城修筑于秦朝,距今已跨越了二十多个世纪了,千年岁月的风霜足以摧毁地面的一切痕迹,即使是坚固的城墙也不例外。那么,秦长城还在吗?据考证,秦长城至今还有能见到,只不过由于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如今残存的秦长城已经不多了。长城由于某些原因,人们以为秦长城都是嬴政修建的,其实不然,第一段秦长城是秦昭王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