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始皇为什么要通过暴政手段治理国家?

秦始皇为什么要通过暴政手段治理国家?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6 更新时间:2024/1/18 16:00:12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刑罚极为严苛,同时秦始皇的横征暴敛和大兴土木也使得百姓怨声载道,因此秦始皇也被人冠上了暴君的名号。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政以恶为善,指凶为德,混非为是,颠黑称白,极大的残害了中国人的民智。让可怜的中国泥陷于与文明背道而驰的暴政千余年,这是国人应该补上的重要一课。

汉代时,有个超级聪明的大学问家,叫贾谊。他写了篇文章《过秦论》,标题的意思是说:讨论一下大秦帝国所犯的严重错误——之所以研究已经灭亡的王朝治政得失,是以史为鉴,警示来者,避免重蹈覆辙而已

古史理论学者告诉我们,就是秦帝国的政策没有依据时代变化而调整。以前,征伐天下时,难免要役使民众,劳力天下。但等到六合尽扫,四海归一时,就应该相应的调整政策,由战时管制向民生经济转变。

秦帝国至少有两次大的时机,可以调整政策,稳定民心。一次是六国灭、四海一的始皇帝时代。另一次是始皇死,二世继的时候。

但遗憾的是,秦帝国却放弃了这两次机会。

何以如此呢?

答案说出来会吓你跳起来——就是因为,秦帝国太讲究以德治国了!

在老早以前的史学研究中,对秦帝国的治政风格,评论起来就一个字:暴!

所谓暴秦是也。

但这是史学家的观点,不是秦始皇的。

秦始皇认为,他德性深厚,恩泽天下。证据就是——秦始皇平灭六国之后,就成了一名勤快的好驴友,他行经天下,巡游四方。每到一处,就征召石匠,为他刻碑。碑文上,往往开头就称:诵功德、诵皇帝功德、称成功圣德,又或是立石刻颂秦德……总之,在秦始皇所下令刻的碑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儿,就是个德字。如秦始皇琅邪刻石,德字就出现了四次。

也就是说,秦始皇对自己的评价,与史学家完全相反。史学家称其暴,而秦始皇则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才是圣帝大德。

双方观点完全相反,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再研析秦国的暴政思想史,就会惊讶的发现:实际上秦国人比东方六国更关注于对“德”的研究,秦国历史上绝不会少于三次,进行过大规模的“德学”理论基础创建。

第一个下功夫研究并塑造秦国德政观念的,是商鞅

商鞅制订残暴的法令,限制秦国百姓随意迁陟,实行连坐政策,十户人家合用一把菜刀,一人犯法,全家诛连,一家犯法,十户诛连。一时之间秦国风声鹤唳,血光弥天。

在《商君书》第四篇去强中,商鞅掷地有声的曰: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国用《诗》《书》礼乐孝弟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不用八者治,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取,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必富。

在这里,商鞅淳淳告诫统治者,一个国家,如果用善良的人,治理邪恶的人,这国家就完了,没救了,非得灭亡不可。相反,如果这个国家用邪恶的人,整治善良的人,OK,这个国家就充满了希望,人民群众就会心花怒放喜大普奔。用善良人治国,战争时会打败仗,和平时经济衰退。用邪恶的人治国,敌人来了会主动撤退,你打出去就会赢,会获得大批战利品。坏人当道的国家,国家就会富得淌油。

——商鞅这个说法,不仅在逻辑上不成立,人类历史证明的也是反例。但商鞅既然说出来这话,邪恶者却一下子找到了“理论依据”。更可怕的是,商鞅不只是这么说,他也要这样做。史载:商鞅曾在渭水河边亲自动手,一日杀人七百,河水被染得血红,尸体堵塞了河道。绝望的百姓嚎哭之声,惊天动地。

做个屠杀善良百姓的坏人,滋味有多爽?

很快商鞅落入到他亲手打造的、由坏人用来整治好人的天罗地网,被五马分尸,从此留下个成语:做法自毙。

商鞅,是秦国对德政文化塑造的开始,认为国家必须要由坏人来管理,德政要不得!

但下一个德政文化塑造者吕不韦,对商鞅的做法,颇不以为然。

吕不韦和商鞅的观点一致,都认为削弱民权,是强大君权的不二法门。但商鞅话说得太恶心了,他居然声称国家必须要由坏人来治理,好人必须要被奴役被践踏。做人可以这样不要脸吗?吕不韦认为不可以。

坏事要干,脸还想要,如何才能两全齐美呢?

吕不韦也走了商鞅的路子,聚天下会写字的坏人,扎堆凑在一起,弄出本《吕氏春秋》。在书中《仲秋纪第八》中,吕不韦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举凶器,行凶德,犹不得已也。举凶器必杀,杀,所以生之也;行凶德必威,威,所以慑之也。敌慑民生,此义兵之所以隆也。

在这里,吕不韦创造出一个新词:凶德。

吕不韦的意思是说:德这个东西,不是绝对的,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国情来决定。东方六国之所谓的德,是虚伪的,欺骗劳动人民的。唯有秦国的凶德,才是真的德。真的德就是杀人放火,杀人放火就是最大的德政。

要把德彻底扭曲成杀人放火,是很花费时间的。等吕不韦完成这个理论颠覆工作,秦始皇也长大了,看完这本书,秦始皇大喜:不韦同志,你费这么大劲颠倒黑白是非,真的太辛苦了,我替天下坏人谢谢你。现在请你接受组织调查,想想怎么弄死你最解气。按你的逻辑,这是帝王对你最大的凶德。

卧槽……吕不韦傻眼了:我跟商鞅一样,只顾一门心思害人了,没想到把自己装进去了。

吕不韦替自己调制了杯毒酒,饮下死之。

吕不韦死掉,韩非子来了。

韩非子是李斯的学弟,也是当时最了不起的整人专家。只有他,才有可能把吕不韦的凶德落地,把一个理念实体化,制度化。

而韩非果然不负秦始皇所望,他提交了人类史上最黑暗的思想力作:《韩非子》。这部书,也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思想史学家一致认为,此书的精华就在于《五蠹第四十九》。在这个章节里,韩非子严肃的指出:

天下有五种人,要先杀掉,甭管有罪没罪,先杀了再说。

这五种人是: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侠客和识字的知识分子,杀掉。第三种是议论家,也就是纵横家,杀掉。第四种是拒绝替君王去死的人,杀掉。第五种是工商业者,什么银行家大老板小摊贩剁手族,统统杀掉。

为什么要杀掉这五种人呢?

因为这五种人,都妨碍了帝王专权独裁,杀掉他们,世界上只剩下不识字农夫,唯命是从的士兵,最多再加上工匠及官吏,以及皇帝老倌一个。农夫替皇帝种粮,士兵替皇帝抢女人,工匠替皇帝盖监狱和宫殿,官吏替皇帝役使农夫、士兵和工匠,就OK了。

李斯忌恨韩非,诬其谋反关入监狱。然后李斯拿了碗毒酒过来:亲爱的学弟,你的书写得太好了。来来来,学长敬你杯毒酒,这是陛下给你的稿费。

接过毒酒,韩非哭道:人说防火防盗防师兄,此言诚不我欺也。

欺你妹!李斯笑道:你跑这么老远来坑人害人,就没想过你自己也会被人坑?求坑得坑,你无怨无悔。

韩非饮下毒酒,卒。

仔细检索秦帝国德政建设史,我们就会惊讶的发现,早年间,秦国人对于德政的看法,跟地球人没有区别的。但在经过商鞅、吕不韦及韩非子三个重量级的历史人物,倾注于对秦国德政观念的塑造与变革,最终导致了秦始皇对于德政的理解,与地球人完全相反。

中国思想史,始终重演着这个令人发指的过程。每当人类的政治文明向前推进,有全新的文明观念出现,中国坏人先是象商鞅一样对抗,过段时间就会把这个文明观念拿过来,头前或尾后添加个语义完全相反的词,于是“凶德”之类的怪异术语,在中国大行其道,让民众脑壳越来越秀逗,彻底陷入混乱虚妄。

标签:

更多文章

  • 西施被溺死在江底,是弃子的最终归宿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越国向吴国复仇的计划中,西施是一个重要的棋子,她也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那么她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吴国首都姑苏城被奔袭而来的越国大军攻破。吴国灭亡。春秋时期的大美女、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似乎随着灰飞烟灭的吴国没入了黑暗的历史之中。吴国灭亡了,西施到什么地方

  • 赤壁之战中,东风真的是诸葛亮“借”来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诸葛亮在小说中是能呼风唤雨的神仙人物,尤其是赤壁之战借东风,利用火攻击败曹军,那么诸葛亮真的有这么神奇的能力吗?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惨败而收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

  • 孝庄曾经嫁给多尔衮,二人为什么没有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清朝初期,孝庄皇太后是皇太极的正室,皇太极死后,他的弟弟多尔衮为摄政王,同时娶了孝庄皇后为妻,那么二人为何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呢?清朝的孝庄文皇太后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贤后,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就是他曾下嫁多尔衮。那么孝庄下嫁多尔衮为何没有留下后嗣呢?1643年皇太极去世的

  • 他是三国第一谋士,他如果不死,诸葛亮不敢出山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说起三国历史的真实的奇才,个人觉得郭嘉应该算是一个,他不仅有着非凡的判断力和谋略,预言更是神准无比,是曹操集团的第一谋士。郭嘉这位功勋卓著的战略家,年仅38岁,便离开了人世,随之带走的,还有曹操一去不复返的辉煌!一郭嘉是三国时期才华横溢的战略家,但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仅活了38岁。但他贡献巨大,跟随曹

  • 古代男子逛青楼都是如何的流程,有没有攻略?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不同于现代的妓院,古代的青楼并不只是单纯的钱色交易的场所,还是才子吟诗作对交流学术的风雅场所。青楼在中国历史上可算是一大特色了,但是这些年一谈到青楼便想到那些风流史事,还要那些羞羞事情,其实青楼是汉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那些以肉体谋取利益的地方叫做妓院,妓院的顾客大多数都是隔壁老王光顾的,而我们的青

  • 石达开功成名就之后到底藏匿了多少财宝?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寻宝类型的电影现在有很多,面对着巨额的宝藏,展开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十分刺激,然而在清朝太平天国起义军中,石达开也将他私藏的财宝埋藏了起来,至今仍无人发现。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不仅是个军事家还是个守财奴。家里藏宝无数,只可惜都已经失踪了。尽管在后世人们也发动不少资源去查找,都是一无所获。他究竟藏了多少宝

  • 夫妻房事没有经验,清朝的格格们是这样做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封建社会人们婚嫁之后,夫妻生活大都是一张白纸,也没有人教,入洞房之后该怎么做,新婚小两口往往一脸懵逼,这个时候就需要适当进行一些教导了,皇室成员也不例外。格格,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定称谓,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逐步按照汉人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

  • 武大郎娶潘金莲,真的是因为美貌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武大郎和潘金莲这样的搭配,在现实中是非常难见到的,估计很少有女人愿意嫁给武大郎这样的男人,那么武大郎娶潘金莲,真的是因为美貌吗?看过水浒,好多人为武大郎叫屈,娶了那么好的一个老婆,偏偏没过多久,就因为老婆偷汉子,被毒死了。一辈子没几天的风流快活日子,岂不可惜可叹?其实要按照水浒里的故事来看,武大郎本

  • 慈禧生活之奢靡,半个月竟然花去了一条巡洋舰的造价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作为我国晚清时期的领导人,慈禧的生活可谓奢靡之极,相传她半个月的生活费,就能够抵得上当时一艘巡洋舰的造价,令人咋舌。慈禧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清朝中后期大清皇权的掌权人。光绪皇帝不过成为一个傀儡政权,可以说全完有慈禧“垂帘听政”。这里要说的不是她的政坛活动,而是关于她奢靡的后宫私人生活。中国人在吃上是

  • 朱元璋的杀了很多开国功臣,为什么放过了刘伯温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对开国功臣进行了一系列的残忍大清洗,很多功高盖主的元勋都被杀,但是刘伯温为何却能逃过一劫呢?刘伯温是浙西南地区历史上最著名的高官,于元末的1311年出生于处州府青田县南田(今文成县境内)。他自幼聪颖异常,29岁考中进士,后辞官回故乡隐居。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