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清之间的战争,为什么最终会以明廷灭亡为终结?

明清之间的战争,为什么最终会以明廷灭亡为终结?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30 更新时间:2024/1/17 0:15:08

明清之间的战争,是相当复杂的。而导致明军无法在野战中战胜清军,也是具有多方面因素的。

很多史学家都把发生在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作为明清战争之中的开端分水岭。而这一次战略决战,以明军完败为结局,清军,或者说后金八旗一战成名,自此野战明军再无胜绩。

而之所以形成这个的困顿局面,双方之间十年的政治军事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关联。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战争对决之间,决定胜负的因素之中,政治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后,他将所有女真人迁徙聚拢于一起,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而这种制度的优势有如下几点:

其一,全民皆兵。女真受限于人口的发展,不可能拥有独立的大规模的军队,所以为了形成一支保持优势的精锐,努尔哈赤充分利用了女真人游猎的生活习气特点,将全族之青壮都合编城军队,分属于自己的儿子和亲信们,如此一来,每一次发动战争,其战争动员就极具煽动力,因为战争是女真经济发展的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法。这样的部队,打仗不是为了拿工钱,而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发展。所以女真军队战斗力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来,他们本身就是从小成长与险恶的白山黑水中,除了种地之外,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与野兽搏斗,单兵素质极高;二来,女真人拥有比较统一的价值观,他们的战争,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进攻,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防御的,唯有以战争来掠夺才能过上好日子,谁又不想过上好日子?

其二,解决了经济后勤困难的问题。女真士兵自带干粮,自备马匹,自带武器,然后集结之后,无需长期专职训练,就能投入战争。战场是他们最好的军事训练。这种组织模式效率很高,而且不需要国家财政的后勤支撑。而在不需要国家财政的投入,就不会存在鸽派鹰牌的区别。八旗旗主与大汗努尔哈赤之间,相对权力集中,战争意志坚决,不存在拖后腿的问题。

其三,战争的红利,对于中原军队,战争胜利之后的红利与普通士兵没有关系,同时战争红利也是朝廷财政的一大笔费用支出,往往一场战争打下来,耗费极大的同时,却又并不能使得军队更加具有凝聚力。而对于八旗军队而言,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自带干粮,没有人给他们开工资,收益完全取决于赢得战争后能抢到多少。他们对于战利品的分配,能够做到比明军更高的公平度。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的,不仅仅是士气和信仰,更重要的还是利益。如果一场战争打下来,大家都是赔本卖吆喝,谁还愿意用命来拼搏?

而反观明军,制度已经固化,阶级分化严重,政治上的纷争,不仅仅导致对战争投入有限,而且最关键的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班子,所以明军内部因为政治存在了许多的问题。

其一、党争严严重拖累军队指挥系统。明朝政府到了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党争局面。如果只是单纯的政见之争,对于政府而言也能起到积极作用,然而明廷的党争已经逐渐沦为利益之争,赤裸裸的党同伐异,由此导致了整个政治生态的失衡。这种情形在对外战争中尤为明显,一个优秀的将领,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政治站队,但无论他站那一边,他的政治生命都会迅速的终结。但往往因为党争,在择帅方面,存在极大的隐患。极其容易出现将帅们在外出征,还要面临险恶的政治斗争。同时,重要朝廷对于战争的盲目估计,导致整个战略在执行过程中急于求成而忽略客观实际,最终导致将帅指挥失误。

其二、臃肿的军事制度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明廷的军事制度,到了明末,卫所军彻底沦为了中上级军官的佃农,这些军队不但战斗力低下,而且还在战争中极其容易拖后退,一旦战事失利,卫所军慌忙溃散,致使战争彻底失败。同时,朝廷还需要用庞大的军费和土地来支撑各地卫所军,这种空耗国家财政的军队,长期以来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使得朝廷无法下定决心取缔。而在明廷中后期出现的募兵,虽然战斗力有所提高,但是装备、训练跟不上,同时在军饷被各级官僚克扣,导致士兵作战积极性不高,单兵素质明显低于清军。

其三、军队后勤与抚恤赏赐的问题。明廷在后期财政逐渐趋于崩溃,这种局面由税收制度改革的不彻底,以及长期重农主义和官商勾结逃税等诸多因素造成。而这些因素因为涉及到执政者的切身利益而无法进行改革,由此就导致了军费的支出存在极大困难。明廷征伐后金,往往动员的军队数量十分庞大,这些士兵除了长期镇守九边的精锐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征调的军队。庞大的军费开支加上官员腐败的情况,使得士兵的物质保障极差,在士兵阵亡后,其抚恤也十分不到位,而胜仗之后的赏赐也被克扣的差不多,从而使得士兵们并不具备舍生忘死的战斗情怀。

综上对比,清军是一只具有活力而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又拥有一个执行力极强的指挥系统,而明军无论哪个方面,都无法使得军队形成极强的凝聚力,发挥出一个大国实质上的军事实力来。从而导致明清之间的战争,最终以明廷灭亡而彻底告终。

标签:

更多文章

  • 马谡用古代名将的用兵之道在街亭一战,结果输了,这是何解?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马谡的街亭之战,其实是完全可以打胜的。马谡的策略似乎也没有什么错,而且很符合古代名将用兵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者,马谡必须“先声夺人”。马谡指挥的是先锋军,他的任务不是牵制敌人。牵制敌人的任务,其实是守箕谷的赵云和邓芝在做。作为先锋,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先声夺人。也就是说,在和张郃交战的时候,一次性

  • 中国最有名的四姐妹!娶了她们的男人无一不成功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于2015年美国东岸时间6月17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1点)在美国纽黑文去世,享年102岁。至此,“合肥四姐妹”成为绝响。民国世家,除了站在权力顶端的“宋氏三姐妹”,还有文化界声名卓著的“合肥四姐妹”。台湾导演侯孝贤最想拍张兆和四姐妹的故事

  • 晋献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真的和后母齐姜私通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晋献公是我国春秋时代的晋国国君,是曲沃武公之子,晋文公之父。晋献公在位期间,分裂的晋国也不过将将被武公统一而已,很多地方还不稳定。晋献公一继位,为了稳定局势,就做了一件特别惨绝人寰的事情,那就是杀光原晋国所有的公子,也就是晋国宗族的大宗之人。这种情形不禁让人想起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晋献

  • 秦朝为什么被称为“史上最短命的王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利用十年时间,横扫六国,实现了华夏大一统,建立了秦朝。但却只存在了十四年,便如昙花一现,烟消云散在历史长河中,堪称“史上最短命的王朝”。说起“千古一帝”秦始皇,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暴君,感觉他穷凶极恶,修长城,驰道,灵渠、阿房宫、始皇陵等,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推行严

  • 古代皇帝不爱御驾亲征,因为大多都失败了,唯独一个全胜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西方的国王爱御驾亲征,比如古代希腊、波斯的国王,每次出征都是亲披盔甲上阵,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英国狮心王理查,更是索性死在亲征异域的路上。但是,中国皇帝似乎更习惯养尊处优,亲征这种事,除了少数开国皇帝,基本当它不存在。而且,御驾亲征的皇帝,严格军事意义上打赢的只有一个。一、失败的御驾亲征者中国历朝历

  • 唯一一位坐过牢的皇帝——刘询,他的三任皇后的悲惨人生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对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诠释的这个道理,既适用于普通百姓,也验证于尊贵帝王。刘病已为史皇孙刘进之子,号皇曾孙,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在此之前,征和二年(前91年)正月,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诬告为巫蛊咒汉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

  • 历史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后的命运究竟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故事从什么开始呢?有些东西本来跟她不相干,作为江东郡主,大哥孙策是名动一时的英雄豪杰,二哥孙权是一代霸主,天之娇女,自幼尚武,无忧无虑。孙夫人本来是应该快活的,但是因为一个地方,命运转轴开始发生改变。公元208年,“夏,六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以曹操为丞相”(《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 隋文帝杨坚的长子杨勇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杨勇,隋文帝长子。好学,喜词赋。北周时,曾任洛州总管、上柱国、大司马,统领禁卫。隋建国后,立为太子。虽性奢华,又多内宠,但当参预国政时,每多建议。其后渐受猜忌,弟杨广欲谋夺太子之位,遂乘机构陷杨勇。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勇被废为庶人。及后杨广杀文帝,赐勇死,追封为房陵王。杨勇详细介绍:这寥寥数字

  • 李斯为什么帮胡亥继位,而不是英明的扶苏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李斯如此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继位,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扶苏假如继位,就宣告李斯政治生命的彻底结束。这是一个多重选择的问题,是百姓更重要,还是他们的繁荣更重要?很可惜,李斯选择了后者,在他跟胡亥、赵高同流合污的那一刻,政治形式就已经形成了!秦二世—赵高—李斯的三巨头执政,就在嬴政死的那一刻开始生根

  • 父子都抢着丢皇位,却因此成就盛世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在古代统治亿万百姓的皇帝应当算是天下都羡慕的角色,传说中的三千粉黛,佣兵无数,事奉其左右的无不是才情集于一身的名人志士,身上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似乎一切都是最好的,这种生活当然是人人得艳羡,恨不得做一天皇帝都人生无憾。但是只有生在帝王之家的人才懂得权力之争的痛苦,甚至有人为此放弃江山。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