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这个男人为了招待刘备,竟然杀死了自己的老婆做肉食!

这个男人为了招待刘备,竟然杀死了自己的老婆做肉食!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11 更新时间:2023/12/24 16:05:20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战争导致的尸横遍野和饥荒是两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不过就算是再恐怖的饥荒和战乱,也很少见大规模的食人情况,因为这严重违背了人性和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三国时期的一个小故事,来探究一下人心到底能有多残忍。

中国人之善良和平,谦恭仁爱,在这个世界上,是数得着的。但某个皇帝,某个军阀,或某个什么也不是,手中有杀人之权柄,一旦暴虐起来,那份残忍之心,也着实可怕。古代在刑法中,有一条凌迟罪,那简直比医科大学里的解剖课还麻烦。行刑的时候,刽子手要将犯人一刀一刀地割切,用刀必须达到三千多次,还要保证罪犯不能马上毙命,所以,凌迟一个罪犯,常常要两天工夫。这种处决的方式,已失去任何惩罚的意义,而是人类最丑恶的变态心理的残酷发泄而已。

在中国旧小说中,有许多血淋淋残忍的描写。《水浒传》里那十字坡孙二娘开的黑店,如何将人肢解,肥的当馅,瘦的当臊,著书人一点也不觉得多么不妥地津津乐道。武松为张团练所害,返转来进行报复,不但将仇人的脑袋砍掉,连无辜的家属,使女,也一并杀死,著书人描写时,可谓有声有色,淋漓尽致。等到李逵劫法场去救宋江,挥开两把板斧,逢人就砍,许多看热闹的群众,也成了刀下之鬼。扬州说书中,光这一段屠杀无辜的场面,能说上好几天。这种以血腥为乐,以杀戮为快的残忍心理,很足以表现人类潜意识中的恶本质的。

《三国演义》里,曹操吕伯奢一家,杀管粮官,杀吉平,杀贵妃……充满了血腥气。而那个猎户刘安,杀了自己的妻子,挂在厨房里,将她臂上的肉割下来,炒出几盘菜肴来,供刘备食用,则是尤为令人发指的残忍。这是刘备被吕布赶出了小沛,匹马逃难,且投曹操途中发生的事情。因为途次绝粮,夜宿一个猎户家求食,此人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作者以平淡的笔墨,写这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面不改色心不动,实在是很可怕的。

因仇立意杀妻者,有之,无心误伤杀妻者,也有之。像刘安这样把妻子当成一只羊,一口猪,杀了待客,还说是狼肉,自有人类以来,大概也少见的。虽然,在此之前,杀了亲生儿子,烹制成一道菜呈给君王者,在此之后,杀了自己的爱妾与部下将士共餐者,这种人性泯灭的事,也并不乏见。无论如何,只是因为寻不着野味,而把老婆宰了拿她的肉来顶替,除非此人丧心病狂,是疯子,实在是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不能接受的。

上帝在伊甸园里,赋予亚当、夏娃那种男女情爱的本能,正是人类于摇篮中就有的最基本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得以子孙繁衍,才有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姑且撇开这些不言,作为人,一个生命载体,有她几乎是本能的求生欲望,只是为了贵客盘中的一道菜,就给杀了。而视他的妻子,如同栏中圈养的猪羊鸡鸭的这个丈夫,做出这种绝对是反人类的罪行,姑且把他当作神经上的不正常。但写书的人写了,不以为荒谬绝伦,评书的人评了,漠然不动感情,真是令人骇异。

毛宗岗评到这里,曰:“刘备以妻子为衣服,此人以妻子为饮食,更奇。”只是有一点点不以为然的意思。李卓吾在回目后曰:“刘安杀妻,固非中道,犹胜吕布因妻而杀身者也。”虽然有否定之意,但觉得他杀妻杀对了,至少比吕布强。这位在当时属于思想解放一流的李贽先生,竟不抗议一声,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由此可见,人道主义,在古老的中国历史的残暴和愚昧中,是无法植根的。

另一位《三国演义》的评点家李渔,可能有些看不过去了,此公是特别钟情女性的。所以他从创作这个角度,发表议论:“欲以感切之事形容受之者之好处,不知言之太过,反成惨毒。文字不可太过,于此可见。”

愚昧和残暴是一对孪生子,只要有愚昧,就有非人的暴行。时至二十世纪末的文明世界,不把人当人,尤其不把女人当人的种种恶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难道就会完全绝迹了吗?

当然,中国史书上杀妻的有不少,最有名的当属“吴起杀妻求将”。吴起杀妻已经相当黑了,但出发点是为了避嫌,而刘安杀妻的动机实在值得怀疑。

要说真的崇拜刘备吧,象介子推一样割自己身上的肉给刘备吃嘛!当时虎背熊腰的关羽张飞也不在场,刘备和书生孙乾两人的饭量会有多大?割个大腿够吃了吧(当然也是不对的),犯得着杀人吗?如书中所写,“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可见刘备吃了只胳膊,剩下的估计是刘安自己享用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唐太宗立储的关键因素,竟然是来自外姓的支持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皇帝的继承人挑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唐太宗时期的太子李承乾自己作死,让李世民不得不重新立太子,这个时候,国舅长孙无忌的一番话给了他很大的启示。李承乾的图谋败露,皇太子的地位不保,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是挑选什么人来取代他,让唐太宗很费思量。唐太宗一度倾向于魏王李泰,朝廷中岑文本、刘洎也公开提出这个建议

  • 孝文帝考核官员的独特创举,罢免没有进谏的官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官员的考核一直是朝廷的重要工作,不然就会有大量的尸位素餐之徒占据朝廷要职,这对国家百害无一利。北魏孝文帝在这一方面就有一个很好的改革措施。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在官员管理方面推出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考评一次官员,并将被考评者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和下等再分为三等,上等中之上者才提升,下等中之下者

  • 对于国家级遗产的保护,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关法令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对于文化名胜古迹的保护一直做的很好,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被完整保存下来,其实早在周朝年间,就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而后世历朝历代也将遗产的保护视作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工作。中国历史上见诸官方记载的国家级遗产保护活动,当始于周朝初年。其标志为《祭法》和《谥

  • 开国皇帝朱元璋杀功臣的真正原因是不是滥杀无辜?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多数人印象中除了他的样貌奇特外,还有另一件事就是他大杀功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开国皇帝大杀建国功臣一直都是诟病,但是朱元璋是否真的像说书的所说那样,因为自己的多疑猜忌而滥杀功臣呢?洪武十三年九月初三,大明皇宫内的大殿里跪着两个人。只见这两个人被五花大绑,跪在大殿前面

  • 威风赫赫一大英主,最终却众叛亲离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威风赫赫一大英主,最终却众叛亲离,他就是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那他又是为什么最终众叛亲离呢?今天就由小编来和大家说说。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本名赵雍,他少年即位后,称王自立,变法图强,推行“胡服骑射”,建立一支中原前所未有的精锐轻骑兵,攻灭劲敌中山国,向西北征服林胡、楼烦两支游牧部族,令赵国

  • 古代太医这个职业为什么越来越受“冷落”?高风险而且工资还低!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在中国古代很多自小习医的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入朝为官,进入太医院成为宫中的太医。然而,要想进入太医院也不是一件易事,他们必须得经过层层选拔,亦或是经人举荐才能入宫。如若,他们幸运的进入皇宫之中,太医院则会根据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别纳入“食医”、“疾医”、“瘍医”、“兽医”等类别,从此,出人头地名利双

  • 朱元璋被戴绿帽子,还有一个儿子且当上了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在历史上谈到明朝,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朱元璋,这位明朝开国皇帝简直就是从草根到皇帝逆袭的典范,但是你知道吗,朱元璋曾被传戴绿帽子,而且皇帝都让外人当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在将元顺帝赶出皇宫是,顺道接手了元顺帝出逃时无法带走的美人,在这些美人中朱元璋最喜欢的是一个来自高丽的美人,朱元璋对这个美人甚是宠

  • 三国演义中骗人的名言,你知道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许多人了解三国这个朝代,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但是《三国演义》是小说它的许多情节与历史不符,其中就包括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今天小编就说说那些与历史不符的名言谎言。《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

  • 为什么说清朝为什么比不上明朝?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两个朝代经常被人拿来作比较。有人挺明朝,说明朝不割地、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有人支持清朝,说清朝开疆拓土,没有清朝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大的国土,而且清朝的君主没有一个昏君的,和明朝那些不务正业的皇帝比起来,

  • 中国历史上的龙袍起源于什么时候?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龙袍,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中国帝王龙袍从隋文帝起,开始征用中国最好的蚕丝辑丝作为经纬线,并以手工丝秀龙等图案。辑丝丝绸制作龙袍一直延续到中国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