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孙策若不早死,能够统一天下吗?

孙策若不早死,能够统一天下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15 更新时间:2024/1/13 17:12:34

少年英雄孙策彻底与袁术决裂后,凭着自己的武略和用人之道继续扩大地盘,26岁独霸江东,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孙策英年早逝。

根据三国志记载,一代谋士郭嘉断言:孙策必死与匹夫之手。

那么具有将帅之才的孙策究竟是如何去世的呢?

如果孙策不死,三国格局必将改变,东吴甚至有可能统一天下,看完此文就知道了。

上一次我们讲了,孙策少年英雄、知人善任,用了四五年就攻取了丹阳、会稽广大州郡。

他此刻算是给自己打下了一份基业,从此更是威名远播。

在他扩大地盘的过程中,老上司袁术虽然给了孙策一些帮助。

但是就在孙策日益壮大的时候,袁术野心称帝,想给自己捞顶黄冠戴戴。为了这件事,孙策跟袁术就断了关系。

等到袁术真正登基之后,成了全天下人都反对的目标。

于是就有人跟孙策联系,想一起讨伐袁术这个乱臣贼子。

到了建安二年,当时曹操已经把皇帝弄到许都来了,曹操已经变成了皇帝的代言人,兼发言人,兼秘书长等等。

曹操出于名义上的讨伐逆贼,实际上是争夺地盘,曹操肯定不能允许袁术这个伪皇帝的存在。

大家要是都学袁术自己称帝,那自己养的这位汉献帝还有啥意思,谁家缺祖宗缺爷啊。于是曹操就准备消灭袁术这个伪政权,当时孙策的地盘跟袁术接壤,孙策又是这般少年英武,再加上孙策已经跟袁术断了关系,曹操自然就想联合孙策共同消灭袁术。

所以建安二年的夏天,曹操遣使带着汉献帝的诏书认命孙策为骑都尉。并且承袭父亲孙坚乌程候的爵位,兼任会稽太守。

并且诏书上让孙策和其他的几个豪杰(吕布、陈瑀等)一起讨伐袁术。

孙策接诏之后,虽然很高兴,但是他对于朝廷给的骑都尉这个军职不满意。

他觉得自己统领兵马,骑都尉的职务有点低了,想得到个将军的封号以自重。

就派人向王浦微露其意,王浦也很聪明,当即以皇帝的名义宣布孙策为明汉将军。

孙策这下满意了,大军立即北上,跟袁术交战,然后曹操就带兵亲征袁术。把袁术从淮河南岸赶到了淮河北岸,袁术的实力大大削弱。

孙策自从担任了朝廷的明汉将军之后,又出兵配合朝廷讨伐袁术,就这算是和朝廷(主要是曹操)搭上了关系。

孙策名义上是朝廷的臣子,那怎么也得向朝廷表示表示孝敬孝敬。

所以建安三年,孙策派谋士张纮到许都给朝廷进贡了一点地方特产。

别看这特产不值钱,但是当时肯拿朝廷当回事,肯孝敬朝廷的诸侯不多。

大多数人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天子,所以孙策这个举动让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就倾心拉拢。

他上表推荐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候。然后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孙策的弟弟孙匡。又为自己的儿子曹彰娶了孙策堂兄弟孙贲的闺女。

还延聘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到京师任职。

当然让孙策两个弟弟让京师任职,既有拉拢的意思也有防范的意思,等于拿他两个弟弟当人质。

因为曹操也觉得,孙伯符很了不得了,年纪轻轻起兵就占了这么大地盘,谁知道他日后会做出什么事来。

这样一来,孙曹两家就走得非常近了。

孙策傍上曹操这个靠山的同时,他的麾下还收入了鲁肃这个奇才。

鲁肃不仅在日后提出了鼎足三分的战略思想。还在周瑜去世后接掌了前线军事,是东吴不可或缺的谋士之一。

那么鲁肃是怎么结识孙策的?历史上的鲁肃其人又如何呢?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人,今天的安徽定远。

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幼年丧父,又祖母抚养成人。长大之后体貌魁伟、性格豪爽。爱好读书,擅长骑射。

那会的士大夫都是文武兼通,像之前我们说的王允、董卓等等都是武功高手。详见三国故事公众号之前文章:王允武艺惊人!董卓武力过人,黑白两道通吃,

东汉末年,鲁肃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所以经常召集乡里的青少年练兵习武、保境安民。并且他仗义疏财,所以深得乡里敬慕。

当时周瑜有一次因为缺粮向鲁肃求救,鲁肃就把一千三百斛粮食全都赠给了周瑜,从此之后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在戏曲舞台上鲁肃就是一老好人,甚至有点儿糊了巴涂的,很窝囊。

其实历史上的鲁肃不是这样的,他允文允武诶、国之栋梁。

这个时候,鲁肃和周瑜都得到了袁术的认命,但是哥俩都明白袁术成不了什么大事,用曹操的话讲“冢中枯骨而已”,就跟死人差不多了。

所以他们拒绝了袁术的认命,抛弃官职,然后过长江投奔孙策。

孙策大喜,认命周瑜为建威中郎将,鲁肃也把全家搬到了孙策的地盘上。

袁术一看自己王小二过年是一年不如一年。孙策一年比一年强大,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

所以袁术就派遣密使把印绶送给丹阳地方势力首领,比如说祖朗等,让他们去煽动山越人共同打击孙策,山越就是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除了袁术鼓动的敌人外,在孙策周围还有不少威胁。之前跟孙策打过仗的刘繇此时占据了豫章,猛将太史慈也扎根丹阳受到山越人的拥护。

孙策一看,这饭得一口一口的吃,仗得一个一个去打。于是先去征讨祖朗,把他给生擒了。

生擒了之后,就对祖朗讲:你以前袭击过我,砍中过我的马鞍,但是如今我兴起义旅,创立大业。我不念旧恨,只要是能用之人,我都要加以任用,我对天下人都是如此,不仅仅是你一个人。你别害怕,只要你归降与我,跟着我混,保你吃香的喝辣的,荣华富贵。

祖朗一听这个,额,原来死不了,很高兴。而且对孙策确实心悦诚服,立刻叩头请罪。

孙策马上下令,给祖将军松绑,卸掉枷锁,认命为门下的功曹。

接着孙策就攻击太史慈,太史慈虽然是一员猛将,但是毕竟架不住孙策大军压境一番攻打,太史慈就也被活捉了。

太史慈被活捉之后,被五花大绑推推搡搡押入账内。

孙策走上前去,也解开了太史慈的绳索,拉着他的手说:“将军还记得神亭相遇时的情景吗。你那时候要是抓到我了,你会怎么对付我?”

太史慈说:“那可不知道,那谁知道,搞不好弄死你吧。”

孙策大笑说:今天我要干大事,这个大事我得更将军你一同开创,我听说你有胆识,为人忠勇,是天下的志士。可惜你明珠暗投,你跟随的不是明主,你不如跟着我,我跟你是知己,咱们不仅仅是君臣关系,我是你的知己,你不用担心不如意。

太史慈一听这话,当然也是心悦诚服,那就愿意追随将军鞍前马后在您左右。

所以孙策就认命太史慈为官。

大军返还,祖朗、太史慈在前面开道,全军都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情,两个强敌被我们打败,而且还归顺了我家主公。

太史慈归顺没多久,刘繇就去世了,部下一万多人推举豫章郡太守华歆为首领,但是华歆认为自己不应该利用这个时机擅自夺取权利。

刘繇的部下坚持了几个月,华歆还是坚决不肯同意。

这样一来,刘繇的部下就无所依从了。

孙策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就让太史慈去安抚刘繇的这些旧部。

而且他对太史慈讲:刘州牧以前责备我为袁术攻庐江,当时我不能不这么做,因为先父遗留下来的数千精兵,都在袁术那。我志在建立大业,我一人做光杆司令不行,所以我不得不向袁术曲意低头索求父亲的旧部。当然了,后来袁公路不遵守臣节,不听劝谏,所以大丈夫以道义相交,有大的变动了也不能不分离。只恨在刘州牧活着的时候不能跟他解释清楚。今天刘州牧的儿子在豫章,我希望你代表我去看望一下,把我的意思转告刘公子的部曲。如果他们乐意来就让他们跟你一起来,不乐意来的话你就替我安抚一下。顺带你观察下华太守治理郡务的能力怎么样。你替我办这事,需要多少兵力,你开口。

太史慈说:“末将曾经犯下不可宽恕的重罪,将军您有齐桓、晋文那样的器量,我应当以死报答将军恩德。如今咱们跟刘州牧余部又没有交战,不宜多带人马,带几十个骑兵就够了,我这就登程。”

孙策左右的人说,您可千万别让太史慈走,太史慈必北去而不回来了。

孙策却深具信心地说:“子义他舍弃了我,还可以投奔谁呢?谁还配做他的主公啊,你们多虑了!”

所以为太史慈设宴饯行,送别至昌门,临行抓着太史慈的手腕问:“何时能够回来?”

太史慈答道:“不过六十日。”

太史慈走了之后,孙策手下仍然议论纷纷,说太史慈不会回来了。

孙策说:你们不要瞎说,我考虑得非常周到。太史慈为人勇猛,胆识过人,但他不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他绝对以道义为重,一诺千金,一旦视为知己,生死不会相负,你们别担忧。

果然,不到60天,太史慈如期而返。

回来孙策就问:“那边情况怎么样啊,我交代你的事情办了没?”

太史慈就跟孙策说:这个华歆品德非常高尚,但是他不太适合乱世。如果太平盛世,做一个好地方官,治理郡县没问题。但他这个人没有什么战斗谋略,只能自保而已。另外他手下好多了占了好多地方,不接受他豫章郡的命令。华歆只能干瞪眼,没有任何策略。

孙策一听扶手大笑:好,那这样一来,豫章郡就是我的了。

就在孙策准备攻打豫章郡的时候,群雄争霸的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袁绍终于击败了公孙瓒割据了北方,而袁术这个伪皇帝却落魄而亡。

袁术败亡后,庐江太守刘勋势力壮大,孙策为了解除威胁,出兵攻克了刘勋的根据地,刘勋北投曹操。

随后孙策趁势进攻黄祖,黄祖大败,只身逃走。孙策也算是为父报了仇。

取得了一连串胜利后,孙策大举进攻豫章郡。那么豫章郡是否如孙策所料,轻而易举就能到手呢?

攻城之前,孙策对功曹虞翻讲:

“豫章太守华歆虽然有名望,但是他绝对不是我的对手,如果他不开城门,一旦发动进攻,肯定会发生死伤。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愿看到死伤人命,死人可不是什么好事啊。所以老哥你能不能去劝劝他,让他投降。”

所以虞翻就去见了华歆,见到华歆之后,虞翻就说:“听说您跟鄙郡前太守王朗在中原地区都享有盛名,收到海内一致尊崇。虽然我偏处海隅,心中常常景仰。”

华歆听完这话很受用,那得谦虚一番,说我可不如王朗。

虞翻点点头说:“那么你豫章郡的粮草储备、武器装备和民众的勇敢斗志比我们会计郡如何啊。”

华歆说那可远远比不上。

虞翻就说了:您名望比上王朗,那可能是您谦虚了。但是你兵力精强比不上会稽,那您可说对了。我们孙将军智谋出众,用兵如神。以前他攻破扬州刺史刘繇,这可是您亲眼所见。再向南平定我们会稽郡,您一定也有所耳闻。现在您困守孤城,粮草不足。不早作打算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我们孙将军大军迫近豫章,我这就回去,如果明天中午迎接孙将军的檄文还没送到,恐怕我就再也见不着您了。

然后虞翻跟华歆道别,华歆听完这些话,想了一想,干脆就投降孙策得了。在谁手底下混不是混,打仗我实在不是这块料。

所以华歆连夜赶写迎接孙策的榜文,第二天一早就派人送到了孙策的军前,孙策随即领军前进。

一看华歆头戴葛巾,身着便服迎接孙策,孙策赶紧下马对华歆说:“太守您年高德邵、名满天下,为远近人心所归,我年幼识浅,应当用拜见长辈的礼节来见您。”

然后恭恭敬敬按照子弟的礼节拜见了华歆,把华歆尊为上宾。

攻占豫章之后,江东基本上都成了孙策的地盘,孙字大旗迎风飘扬。

孙策骁勇无敌,多谋而善于用兵,此时又称霸江东,然而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的谋士郭嘉却看出了孙策的致命弱点。策轻而无备,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三国志》

那么孙策英年早逝是否与此有关,他究竟怎么去世的呢?

孙策这个人除了会打仗勇猛刚正跟父亲很像,另外在性格上还有一点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就是他刚毅倔强,有的时候拿别人的话不当话,不太爱听别人的建议。

也就是这一点,为他日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孙策非常喜欢外出打猎,虞翻就劝他:您喜欢轻装便服出行,随从的官员来不及警戒,士兵们也常常觉得很辛苦,您这想起一出是一出,动不动说走就走的旅行。提前都来不及清道,您就跑了。您身为主公,如果不够稳重的话就不容易树立权威。所以您听没听说过传说中的白龙一旦变为鱼,普通的渔夫都可以把他射死。白蛇自己放纵就被汉高祖给杀死。您千万要留心,以后少干这没谱的事情。

孙策在口头上说:好好好,我知道了,您说的对。

但是仍然改变不了这个习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当时正西征黄祖,广陵太守陈登(曹操的人)引诱大盗严白虎余党准备在孙策后方起事。

孙策知道这事后,回军进攻陈登,先驻扎在丹徒,等待运输粮草。

在这之前因为孙策曾经杀死吴郡太守许贡,所以许贡的家奴门客隐藏在民间,人家主子没了,没人给开工资,打算为许贡报仇。

孙策驻扎在丹徒,这些人看到了机会,孙策太喜欢打猎了,所以他们就埋伏在孙策打猎的途中。

孙策有一天打猎,骑着一匹骏马,速度极快,卫士们的马追不上。正当孙策策马驱驰追逐猎物的时候,突然许贡的三门客从埋伏地点放箭,一箭正中孙策的面颊。

卫士们随后才赶到,把三个门客全都给杀死。

所以如果孙策听了虞翻之言,何至于此。

这一次受伤非常严重,就算华佗来了也未必能把他救好,何况当时没有遇上华佗,眼看是活不成了。

所以孙策就召唤张昭,跟他们讲:“中原大乱,以吴越的人力,拒守三江险要,足以坐观成败,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我的弟弟孙权。”

然后就把孙权叫过来,把自己印绶给孙权佩戴上,跟孙权讲:权弟啊,率领江东人马决战于疆场,与天下英雄相争,你不如我。但是选贤任人,使他们各尽忠心保守江东,我不如你。所以你要继承我的遗志,保住父兄艰难创业留下来的这份家业。

《三国演义》里面,临死之前还跟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然后孙策含恨去世,年仅26岁。

少年英雄这一离世,江东政权的担子就落到了更加年轻的孙权身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楚光绪皇帝为什么离奇死亡?原来竟是死于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1908年11月14日晚,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阴森凄凉,经过了漫长十年的幽禁生活,傀儡皇帝光绪终于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尽头,结束了自己悲凉而充满哀怨的一生。次日,实际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死去了,前后只隔了一天。光绪的死亡充满了无数谜团,因为他与慈禧的死亡时间差太令人生疑了,光绪被慈禧囚禁十年,可以

  • 这座皇陵位置早就探明 但2000年来没人敢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盗墓这个行当,古已有之。从不得已盗墓,到形成盗墓职业,甚至发展到军队盗墓,只在短短数百年间而已。历史上,著名的曾组织军队盗墓的有曹操、董卓、黄巢、孙殿英等。从知名度来看,曹操和孙殿英最牛。曹操发明的摸金校尉,到现在仍被小说、影视作品大加描绘。而孙殿英呢,因为年代较近,另外因为他盗掘的是慈禧太后的陵墓

  • 为什么爆发黄麻起义 结果怎么样 有什么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黄麻起义是继我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是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开了鄂豫皖地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序幕,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事

  • 霍去病仅仅活了24岁 儿子无故暴毙 孙子自杀!这一切都只是巧合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将星如云,但是能够成为一代战神的屈指可数,而霍去病就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十七岁就敢率领800铁骑勇闯匈奴腹地,斩获敌人两千多人,由此获得了冠军侯的封号,下面就要说一说关于他的故事。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只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的一个杂役。他本事不大,色胆倒不小,勾搭上平阳公

  • 赵姬的风流史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秦始皇,他是完成了第一次大统一的人物,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很深的影响,焚书坑儒,残暴不仁,功过皆有,在历史上更是赫赫有名,就是这样的一位千古一帝,她的母亲赵姬却很是风流。(有说法秦始皇终生未立皇后的原因正是他的母亲赵姬太过风流,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创伤和扭曲)赵姬,她本来是吕不韦的妾室,后来被吕不韦送

  • 古代女子常是深居简出 那么她们闲暇之时干些啥来打发无聊时光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古代宫廷里的女子这么多,平常闲来没事也不能出宫去玩,只能在宫里活动。其实大部分古代的女子都很少能够出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她们的真实写照,那她们都做些什么来打发无聊的时光呢?深闺女子以秦朝来说,后宫嫔妃常做的,有这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女红,很多女人因为手巧可以绣出许多精细的作品出来。而绣一副完整的作

  • 兵马俑千人千面 秦始皇真的用活人来烧俑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近日,有很多人对秦始皇兵马俑有了质疑,秦始皇兵马俑是活人俑吗?如果不是,那秦始皇兵马俑上千个人中为何竟没有一张脸是重复的,这些问题,在知道活人俑传说之后,就都会揭开,下面小编带你看活人俑传说。活人俑其实就跟活人陪葬是差不多的,据说在古代开始的时候帝王死后都要活人陪葬,战国开始,活人殉葬的制度就已逐渐

  • 水浒传中潘金莲为什么竟然会嫁给武大郎?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是历史上知名的淫娃荡妇,她虽然长得貌美如花但是风流成性、嫌贫爱富根本就看不上武大郎这样的穷屌丝,那么又为什么要嫁给武大郎呢?这其中有着怎么样的故事。武大郎是水浒传中的经典角色,他的一生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武大郎的名声都来源于他那个美丽动人的妻子潘金莲,那么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又是怎

  • 满仓儿案牵连众多,为什么多次审判都没有解决?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满仓儿案,原只是明朝孝宗时期一件武官女儿被骗卖案件,但经过几次审判依旧没有解决,最后惊动明孝宗,引发三法司会审,该案件并无特殊之处,却透露出明朝中后期的司法混乱与官员行政的腐败低效率。明朝孝宗时期,千户吴能虽然境遇贫困,但女儿满仓儿颇有姿色,因而吴能一直希望能为女儿觅得一户好人家。吴能为官,女儿姿色

  • 和硕端柔公主历史中《鹿鼎记》建宁公主原型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陈小春版《鹿鼎记》中建宁公主的形象相信早已经深入人心,这个刁蛮任性、无法无天的公主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清朝公主形象的认识。历史上,康熙皇帝并没有这样一个妹妹。顺治皇帝唯一的一个成年公主—和硕恭悫长公主也是温顺贤良、安静甜美的所在,而且是康熙皇帝的姐姐。但是,清朝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位像建宁公主一样刁蛮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