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陈庆之这么强大七千人敌八旗满万?

陈庆之这么强大七千人敌八旗满万?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836 更新时间:2023/12/4 21:16:08

从现代的古装剧和历史上我们可以知道清代的八旗军可以说知名度很广,努尔哈赤组建满洲八旗兵曾说过,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但是历史上有位人物他却只需要七千就能无敌天下?那他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陈庆之

首先介绍下八旗军: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为八旗制度下的军队。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成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

在努尔哈赤组建满洲八旗兵后,面对如此赫赫军容,曾豪气盖云的说:“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面对腐败落后的明朝军队以及上百年没打过仗的落后朝鲜军队时,满洲八旗军的确做到了这样辉煌的成绩;但是努尔哈赤忘了,在李成还在的时候,在精锐的李家军还在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奴仆,李家军实在太强大了;可惜后来李家军前往朝鲜和日本战斗的时候,损失惨重,以至于东北失去了精锐部队的镇压,这才有了努尔哈赤的崛起。

而且就算崛起了又能怎样?结果还不是被死死的钉在了东北?连宁州锦州防线都突破不了,更别说后面还有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而且明朝压根就不是亡于满洲之手,而是被李自成从内部攻破的。后来多尔衮想趁虚而入,结果只能在山海关下徘徊;如果不是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主动投降的话,满清根本入不了关,就这样还好意思自夸“满万不可敌”?

但历史上还真的有一位名将做到了,而且他所指挥的还不到万人,只有七千人;这人就是白袍战神陈庆之。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出生寒门,但颇有见识,在十八岁时被梁武帝萧衍所提拔,担任主书一职;这文职类工作一干就是二十余年;直到陈庆之四十一岁的时候,才开始初掌军权。

当时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投降南朝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后由于豫章王萧综的叛变,导致大军溃败,全军中,仅有陈庆之一部斩关夜退,所辖的部队全部生还;梁武帝大为惊喜,发现这陈庆之还是一员非常有潜力的武将。

在当时,那可真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此后,梁武帝便开始委以军事重任;比如在公元526年时,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陈庆之为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李长钧筑两城以拒之,陈庆之攻拔两城。后李宪力屈而降,陈庆之入据其城。此次作战,梁军共克52城,获75000人。此次军事行动,让梁武帝明白,陈庆之真的是一员军事奇才。

自此以后,陈庆之的人生,仿佛就像开了“挂”一样;在涡阳之战时,陈庆之率两百轻骑突袭魏国军队(十五万),大破其前军,威猛丝毫不亚于逍遥津的张辽;后双方交战上百次,最终陈庆之率军连破魏军十三座大营,又降城中3万余人,夺取了涡阳之地。

后来,北方的魏国发生内乱,尔朱荣权倾朝野,夺取了朝政大权,大肆屠杀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大乱而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帮助他称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梁武帝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这七千人就是传说中白袍军了。

这陈庆之就是靠着这七千白袍军,屡战屡胜,并一度攻下了洛阳。据不完整考证,白袍军在睢阳大破7万守军,攻占城池;考城歼灭2万守军,攻占城池;进攻7万御林军防守的荥阳,胶着中遭援军20余万包围,然后在包围圈形成之前,大破荥阳,攻占城池。

在陈庆之攻占洛阳的时候,尔朱荣在北方集结了三十余万大军,伺机反扑洛阳;而陈庆之的白袍军,由于经历多场大战,已经折损了很多了,这是一场实力极为悬殊的大战,甚至远超“赤壁之战”。按理说此次陈庆之完全没有胜算。然而陈庆之再一次创造了军事奇迹,在中郎城阻截了尔朱荣三天,这三天里战斗异常激烈,最终因为尔朱荣损失惨重而被迫撤兵。

但最终,陈庆之还是不得不撤军,尔朱荣亲自带领大军追击陈庆之部队。陈庆之的人马在蒿高遇到了山洪暴发,正在渡河的军队被洪水吞没,幸好陈庆之本人幸免于难。由于陈庆之在北魏这段时期的战绩实在太不可思议,所以在正史中,并不太认可。

和陈庆之的白袍军比起来,努尔哈赤的那所谓的“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简直就像笑话一般。靠着七千人,而且还都是骑兵,就能攻下魏国的都城洛阳;就连对方派举国之军来攻,都能全军而退;如果不是天灾的话,说不定陈庆之还能带着白袍军安然回到梁国。

由此看来陈庆之如果有七千人却是可以敌八旗军满万。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是必然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在23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代,秦国与赵国围绕着上党郡的归属,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的大决战,这便是“长平之战”。多数人所熟知的故事版本是这样的:在战争期间,赵王听信了秦国间谍散步的流言,罢免了主张打持久战的老将廉颇,换上了有名无实、只会空谈的赵括,结果导致赵军全军覆没……。可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 慈禧那么喜欢权利 为什么不效仿武则天当女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在清朝最后一位掌权者,是一位女性。对于他的名字,相信也是家喻户晓。那就是慈溪太后。慈禧对于权力非常的向往。她是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自从咸丰皇帝去世之后。他就开始垂帘听政。开始了自己的统治模式。慈禧热衷于权利,为何没有效仿武则天当女皇帝!不过有一点我们非常的想不通,为什么他没有效

  • 秦始皇父亲是谁,秦始皇的后代应该姓赢,为什么如今这个姓消失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中中无直传天下,却是春和换日头,这是姜子牙乾坤万年歌的一句畿语!中中无直,就是一个吕子,春和换日头就是一个秦字,意思就是吕不韦吕氏传天下,号称秦!但是我们众所周知,秦朝,是秦始皇,嬴政的天下,公元220年,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怎么会有中中无直传天下的“谣言”呢?这里就涉及到

  •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至今未挖掘出来?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秦始皇陵墓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秦始皇陵墓的修建既是一个奇迹,可以它说见证了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兴衰。经风雨两千多年,而不倒的秦始皇陵墓,早就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乃至世界上的,物质文化遗产了。那又为什么不挖掘出秦始皇陵墓呢?第一,地上景观保护难度大。挖掉了秦陵地面以上的坟,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秦始皇陵

  • 清政府十分腐败无能 清朝为什么还会留下这么多的国土?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清朝留下的并不是960万平方公里,名义上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实际上能够控制的连960万公里都不到,而清朝巅峰时期也就是乾隆时期,领土面积可达1310万平方公里左右,也就是说,清朝晚期的皇帝的的确确都是败家子,再折腾几年,国家主体还不知道能不能保持完整呢!巅峰时期中国领土面积到底有多大?要说中国领

  • 跟朱元璋打天下的34位功臣 只有一人得以善终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自古无情帝王家,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不惜杀掉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有功之臣还有亲人,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很多皇帝都有疑心病,哪怕是帮他打江山的兄弟,他也怕有一天这个人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所以,在古代很多英雄人物一旦功高盖主,那就代表命不久矣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雄才大略,唯一的不足就是因为

  • 清代大贪官和珅,死前的绝命诗就连嘉庆帝都夸赞?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在乾隆帝时期,就已经走了下坡路。说到乾隆帝,不得不说一位大臣,这个人就是和珅,可以说和珅是清朝最大的贪官了,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可想而知其贪污程度。作为清朝的一

  • 古代如何保卫皇帝安全:明代靠特务 清代用满族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帝王史,保卫皇帝可谓是各个朝代的头等大事。如何做好皇帝的安保工作,各朝有各朝的规定和做法。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安保工作规格越来越高,其中尤以宋明两代最为严密。宋朝时期安保部队的规模最为庞大,而明朝对国家领导人的保卫更为严密,其中最突出的一点,竟有相当于现代警卫制度中的“秘密警察

  • 此人才智远超诸葛亮,无奈英年早逝,有此人魏国早成大业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三国时期,乱世枭雄曹操在大家眼里是一个生性多疑同时又心胸狭隘的人,不过曹操是一个特别爱惜人才的人,虽然爱惜人才,不过很少有人能让他推心置腹。然而有这么一个人和曹操情投手足,才智方面甚至超于诸葛亮,可惜天妒英才,去世时年仅三十八岁。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期就心如明镜,非常的有远见,汉末时期天下大乱,二

  • 秦始皇皇后是谁,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中国古代帝王均立后,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对于这一千古之谜,参加“秦俑学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的专家认为,立后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但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之影响。中国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