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太监死后,为什么要将净身切下来的东西一并入葬?

太监死后,为什么要将净身切下来的东西一并入葬?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14 更新时间:2024/1/17 22:53:48

太监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专为侍奉皇家而设立,为了防止淫乱后宫,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洁,太监都需要手术切除生殖器,但是在太监死后,切下来的生殖器会随着尸身一同入葬,这是为什么呢?

在一本清末太监孙耀庭(1902—1996,天津静海人)晚年出版的自传(即《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还被改编为电影)里,详细自述其阉割过程:

1,多数是家里实在穷得没法活下去的孩子,才被迫走上这种再也不能做男人、从此断子绝孙的道路,净身以后入宫,为皇帝、后妃们服务,当卑贱的奴才。

2,要做太监,要净身,就必须年纪越小越好,那样疼痛还能忍得住;而且“命根子”也小,容易割掉一些。

3,净身一般是选择在春末初,天气凉爽,不不热,利于做这种最原始的“手术”。

4,净身过程当中,要遭受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四周被几个人用力按住死死不动,用最快的小刀,一下子便将“那东西”断根割掉。

5,净身以后的人,全身疼痛难忍,生不如死,要像鬼叫似地嚎三四天才能过去。

6,“命根子”当时自己还不能带走,要存放在主管执事的太监头头那里。

还有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这些太监们,不管其一生受到多大的坎坷、苦难、不幸,平日里也要积蓄点钱,从主管太监手里把自己曾经丢失的东西(即当年自己被阉割后留下的“命根子”,自然十分宝贵了)给赎回来,或好好地珍藏在自己的箱子、抽屉里,或认真悬挂在自己所住的屋里的梁柱上,将来死了以后还要随身下葬,放入棺木里。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被阉割以后,这些没了“命根子”的太监们,号称六根不全,不男不女,不阴不阳,不算个正常人;要是他们不把自己的“命根子”赎回来,不紧紧带在自己身边,那死后爷也不会收容他,就入不了阎王殿下地狱,不能投胎转世,只能成为孤魂野鬼,在人间游荡、飘零,那是很凄苦、可怜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项羽为什么要处死秦三世子婴,子婴最后的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楚汉争霸时期,秦国的实力已经非常微弱了,甚至继位的皇帝子婴也自废帝位,降为王,是为秦王,那么项羽如咸阳之后,为何还要对已经没有威胁的子婴痛下杀手呢?项羽很厉害,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很霸道,曾经分封天下诸王;项羽用兵真如神,曾经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项羽带的兵,

  • 李园杀春申君前后始末,最大的原因竟然是这个?这也是春申君的致命弱点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纵观古代成就大事的人物们,无不有着清晰的头脑和果断决绝的行事风格,优柔寡断和心慈手软往往会给自己招致灾祸,春申君黄歇的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春申君是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二十余年,竟然死于自己的门客李园之手,令人扼腕,发人深思。楚国的楚考烈王不能生育,相国春申君遍寻能生育的妇女献给楚王,

  • 吕布被他追着打,溃不成军之时刘备为什么还要与其结盟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猛将,但是他缺乏谋略的同时又两面三刀,因此多为后世所不齿,刘备也在吕布身上吃过大亏。在第十二回中,刘备三番拒绝陶谦让徐州,我们仔细分析之后,可以知道,那并非刘备的本意。作为徐州的本土官员糜竺,和作为刘备帐下的虎将关羽张飞,多只看到刘备有利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刘备不利的一面。可刘备不同。

  • 中国古代海洋探索的辉煌时期,非大明郑和下西洋莫属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航海是人类勇气和智慧的完美体现,在大航海时代,明朝本有机会依靠顶尖的航海技术成为世界霸主,但是海禁政策让这个可能化为了泡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明的航海技术在当时是世界一流的。在人类文明史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文明。古代文明间的交往互动,主要有赖于亚欧大陆上自古形成的陆上通道。汉代张骞通西域,其重大

  • 杀伐果断的武则天对大臣毫不留情,为什么却对他网开一面?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自古以来的官场就是伴君如伴虎,大臣犯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但是面对铁腕手段的武则天,娄师德却能得以善终,这是什么原因呢?武则天多疑,终其一朝,文臣武将能够善终者甚少,而娄师德却基本保持了终身不败。为官五五载,享年七十余,当面、背地、生前、死后说他坏话的几乎一个没有,做人做到这份上也算是出类

  • 清初皇子个个是学霸,康熙的儿子更是个个人中龙凤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清朝皇帝的勤政是在中国王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不仅是皇帝阶段勤于政务,在皇帝成长和接受教育的阶段,学习的刻苦程度也是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乾隆帝弘历和弟弟和亲王弘昼同时在上书房读书,每次宝亲王都能第一个把所有的功课学完。而就在他无所事事的时候,福敏便还要求他在学完了当天课程之后提前预习下一天的课程,这

  • 这位明朝秀才,为了考取功名,竟然连续36年屡败屡战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明朝的科举相当严格,但是面对着巨大的权利和地位成果的诱惑,还是有很多人义无反顾加入科举国考的大军,更有甚者,连续36年参加科举,其精神不得不让人佩服。明朝末年艾南英在《天佣子文集》中曾写道:考试当天,考场打三通鼓,秀才们即便遇到大冷天,冰霜冻结,也得站在门外等候点名。督学大人则穿着红袍高坐堂上,围炉

  • 朱棣的严酷税收,每户每年上缴一匹小马驹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朱棣是大明第三位皇帝,他虽然是通过暴力手段篡位,但是却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皇帝,不过他与朱元璋非常像,可能常年征战的人都是这样的性格,他制定的税收政策有些过于严苛了。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九月七日朱高炽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在朱高炽

  • 山顶洞人和北京猿人都是在我国发现的,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都是发现在我国的远古人类,他们虽然都属于猿人,但是不论身体还是社会形态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北京人属于早期智人还保留某些猿类的特征;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和现代人已经差不多。北京人使用自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过的是原始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处于氏族社会。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使其比

  • 揭秘三国时期真实的杨仪,心胸狭窄,德不配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我国古代时期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德行,如果这个人行为粗鄙,德行很差,那么就算是再有才华,也很难得到重用,三国时期的杨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记得有一位企业家在讲述他的用人之道时说:“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在三国这个人才的大舞台上,能够一展身手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