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诸葛亮命丧五丈原,竟然早在司马懿的预料之中?

诸葛亮命丧五丈原,竟然早在司马懿的预料之中?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11 更新时间:2023/12/26 16:04:39

五丈原是一代名臣诸葛亮殒命之地,不过通过史料来看,诸葛亮当时的主要对手司马懿,似乎对诸葛亮即将命丧于此早就知晓,那么司马懿是如何判断的呢?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居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蜀汉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兵出斜谷屯扎于五丈原后,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和司马懿所率魏军对峙于渭南。诸葛亮考虑到之前每次进兵都面临粮草接济不上的困局,使自己壮志难酬,所以此次北伐,他分拔出一部分兵力在渭水两岸屯田。

蜀军屯田士兵混杂在当地居民中间,但士兵们只开荒种地,从不扰民,因此与百姓相处得很是融洽。司马懿因何判断出诸葛亮将命丧五丈原?这是诸葛亮生命中最后一次北伐。谁也料不到,小小五丈原,竟成诸葛亮的伤心地,也成了他灵魂的最终皈依之所。刘备死后,蜀相诸葛亮先后发起过六次北伐,讨伐的目标都是盘踞中原的强大曹魏。前五次兵出祁山均功亏一篑,未得中原寸土不说,还落得个国家窘迫、百姓疲弊的可怕后果。

五丈原位于今天的陕西岐山县境内,地势高耸,北临渭水,南依棋盘山,东西两面沟壑纵横,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古文献记载,彼时魏太师司马懿已经率军南渡渭水,假如隔江对峙的诸葛亮引蜀军反其道而行之,率蜀军北渡渭水,就会截断魏军的退路,并断绝倾巢南渡魏军与长安甚至许昌之间的联系,孤军深入的司马懿,必会陷入进退两难的不利局面。

此事却见诸另一部正史——《晋书》。《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曾对左右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以司马懿的看法,假如诸葛亮驻军五丈原则必死,而据守武功山东向扎营则满盘皆活,他真的能未卜先知吗?这其中究竟蕴含着什么奥妙呢?诸葛亮的粉丝们一贯认为,司马懿喜欢故弄玄虚,他的话毫无道理,不过是想显示其能,顺便稳定一下军心罢了。如果这样评价司马懿,未免把一代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谋略家看得太过简单了。

不论在小说中还是在正史里,司马懿都堪称一代人杰,在军事谋略上,他更是诸葛亮的劲敌与克星。查阅资料得知,司马懿对敌我双方战场形势的判断,完全是有的放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势态与山川地理之利弊,他绝对是知己知彼与谙熟于胸的,他的预测是客观唯物的,而非神神秘秘的唯心主义。司马懿因何判断出诸葛亮将命丧五丈原?

正如前文所说,司马懿统帅魏军南渡渭水,假如诸葛亮来他个战略大转移渡到渭河北岸,等于一举切断魏军与后方的联系,断其后勤补给,抄了魏军的后路。孤军深入的司马懿在渭水南岸孤掌难鸣,粮草不济,进退不得,诸葛亮则可以占据武功山,然后分兵困死孤悬渭水之南的司马懿大军,自率主力沿路北进,直捣长安。然而,一贯料敌如神的诸葛亮似乎没看到这些,他任性地选择扎营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此举对倾巢南渡的魏军侧翼与身后构不成任何威胁,不光是失去了战略主动性,弄不好还会将战场上稍纵即逝的有利战机拱手让出。诸葛亮绝非浪得虚名之人,他虽不能撒豆成兵,但也不是目光短浅的草包一个,他这样做显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地理上看,他率大军进驻五丈原而不冒险北渡渭水占据武功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史料记载,五丈原的背后就是斜谷,假若扼守斜谷,则可以守住与西蜀联系的捷径,假若战事不利,蜀军还可以沿斜谷道从容的回撤西川。

孙权积极响应,于是亲率大军分三路讨伐曹魏。谁料诸葛亮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率蜀军进驻五丈原后,并未主动攻击隔江对峙的司马懿,而是修葺营寨并命令士兵在渭河之滨屯田打粮,似乎忘记了当初对吴国君臣的承诺。或许身为蜀相的身份,使他乐见自己的盟友孙吴和曹魏打得不可开交,甚至巴不得东边的魏吴战场成为绞肉机,一旦那边成为主战场,蜀国就能坐收渔人之利了,加上司马懿也有率兵远出以躲避魏明帝曹睿猜忌的考量,于是彼此心照不宣,双方都极力避免主动开战,于是魏蜀边境上出现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奇怪景象。司马懿因何判断出诸葛亮将命丧五丈原?诸葛亮坐山观虎斗,却装作屡屡求战而不得,虽然演技精湛,但毕竟演过了,那吴主孙权也不是三岁孩儿,可以任人欺哄。

东吴军队刚开始攻势犀利,颇有斩获,魏明帝曹睿见势不妙,先派秦朗率军两万增援西线司马懿,自己则亲率魏军主力对吴军发起反击。此时的孙权,见当面魏军愈战愈强,内心似有所悟,他发觉自己这边已成为主战场,魏军主力正源源不断加入战团,而由蜀军负责的西线战场似乎波澜不惊,并无大战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自己或被诸葛亮忽悠,再傻打下去对己不利,于是他赶紧采取了应对措施,东吴大军迅速鸣金收兵撤回本土。史料记载“(吴军)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西线战场上,司马懿仍然坚拒不出,诸葛亮还在分兵屯田,似乎在做长久屯驻下去之打算。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却不谈军事,反而拉着使者问起了诸葛亮的饮食起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答:“三四升”。

然后司马懿问起政事,使者说诸葛亮日理万机,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司马懿经过一系列看似不经意的询问,对诸葛亮的状态已经十分清楚,他对左右说:“亮将死矣”!果然,积劳成疾的诸葛亮于当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司马懿因何判断出诸葛亮将命丧五丈原?历时七年、反复进行过六次的诸葛亮北伐曹魏战争至此结束。诸葛亮不顾战略失策,以一州之力强攻占有广袤北方的强大曹魏,终因实力相差悬殊而难建尺寸之功,自己也给后世留下了穷兵黩武的形象。而魏国则在明帝曹睿以及司马懿等人的正确指挥下,虽拥优势兵力但却采取防御姿态,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逼退了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司马懿对于敌我态势的判断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均明显高出诸葛亮一筹,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点。

国与国之间,拼的是综合实力,呈一时之勇,取得一些小胜,玩弄一些小伎俩,绝非克敌制胜的法宝。一贯被看作儒家知识分子典范的诸葛亮,因自己的失策,给本就羸弱的蜀国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如此看来,司马懿对于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的预测并非强加于他身上的魔咒,更非一语成谶,而是一系列偶然中的必然。三国归晋乃大势所趋,历史大潮难于悖逆,即便英明睿智如男神诸葛亮一般,也难免犯错,更难以逆转。看来诸葛亮屯兵五丈原并非其命中必有一劫,而是时势使然,但五丈原的故事或许能为孙刘两家同床异梦、极度脆弱的所谓结盟关系给出一个更恰如其分的诠释吧?

标签:

更多文章

  • 分封给诸侯的土地,竟然还要诸侯自己去打下来才行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周朝的分封制分散了国家的权力,虽然方便管理,但是极为不利于国家统一,最终导致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周武王打败了殷纣王,周替代殷成为天下共主。他将原来的诸侯国安顿下来以后,就开始分封功臣谋士。这些受封的人也就是诸侯,他们受封后要建立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封建。不过,这些诸侯到自己的封地去,并不是坐着车或者骑着

  • 面对官场潜规则,左宗棠是这样应对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说起清朝的硬核人物,左宗棠要算的上是最为强硬的一个了,那么这样一位有着铁腕手段的大臣,面对官场潜规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左宗棠是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

  • “文正”是文官的最高谥号,清朝朱珪如何能得到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古代谥号是在人去世之后追加的,而文官的最高谥号就是“文正”了,清朝朱珪是如何在死后获得这个谥号的呢?他又是如何获得这个谥号的呢?清朝朱珪生于1731年,卒于1807年,字石君,号南崖,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人,后来跟随者父亲迁居北京大兴县,1747年,年仅十七岁的朱珪经过殿试成为了一名进士,从此入仕。1

  • 诸葛亮死后竟被抄家?刘禅竟然能做出这种事来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刘禅竟然在诸葛亮死后抄了他的家?这有没有历史依据?真实性如何?如果是真的话,刘禅为何要这么做呢?刘备白帝城托孤,将所有事物都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不负所托,安蜀国、收蛮夷,紧接着又是亲自北伐,最后却病逝五丈原,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心血来潮,决定看看相父究竟有没有骗自己,于是查看诸葛亮的遗产。查到最后

  • 赵范早赵云面前略施小计,结果被一眼识破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赵云在三国历史上并非是小说中写的那样是一个开挂的武将,真实的赵云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从他智擒赵范就能看出这一点。赵范诈降,赵云将计就计引赵范出城,反捉赵范,体现出较高的情景谋略能力,情景谋略必须应时应变,在倏忽而来的情形中灵光闪现,急中生智速定谋略致胜,为谋略家的上乘境界。赵云计捉赵范刘备取了零陵

  • 雍正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清王朝的皇权交替就没有让人省心过,九子夺嫡就是皇权争夺的巅峰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九子夺嫡,而是雍正的继位。雍正皇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从皇四子胤禛登基以来,这既是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也是演艺界火爆炒作的题目。我们这一节就来聊聊这个热门话题.(图)雍正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zhēn

  • 这便是两千年前秦朝的“厕纸”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秦朝时期纸张还没有被发明出来,那么这个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无比重要的东西,在秦朝的替代品都是什么呢?当时秦朝还没有发明纸张,如果你看到秦题材的影视剧中有人拿着本线装书装模作样地读,赶紧上去打个招呼吧:“兄弟,从哪个次元穿过来的?”一些有钱人用布帛当书写材料,这种材料轻便又结实,但最大问题就是贵。所以当

  • 1856天京变乱之后,大清政府都做了些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清朝的太平天国动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虽然声势浩大,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清方情报工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到了1856年秋,也基本弄清了天京事变的脉络。皇帝也好,前方封疆大吏和将帅也罢,都认为“机不可失”,相信此时此刻太平天国已陷入混乱和危机,正是逆转战局、一举成功的好机会。和日后表功著作

  • 哪位皇帝被称为“一月天子”?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说起历史上的短命皇帝,明朝的朱常洛要算一个,因为他是先皇与宫女所生,因此受尽排进,而他服用丹药后身亡也可能是被人谋害。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中旬,当了四十八年皇帝的朱翊钧驾崩。祸不单行,即位刚一个月的新君明光宗朱常洛因服了两粒神秘的“仙丹”驾鹤西去……这两粒神秘的“仙丹”究竟是什么?谋害明

  • 土耳其的清真寺:宗教、征服与民风时尚的纪念碑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宗教是人类文明最为灿烂的文化和最宝贵的财富,它支撑着千年来人类的精神信仰,而伊斯兰教作为流传到现在的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非常多的信仰者。阿尤布清真寺伊斯兰教勃兴之时,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贝都因人,最初并无严格意义的建筑可言。流动的帐篷是他们的宅居,浩瀚的旷野是他们的庙宇,无垠的沙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