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沈荩是谁,晚清关于他的案子对清朝产生了如何的影响?

沈荩是谁,晚清关于他的案子对清朝产生了如何的影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52 更新时间:2024/1/19 16:01:20

清朝时期的革命行动有过很多次,但是每一次都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其中光绪年间的沈荩案就给当时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7月31日,革命党人、新闻记者沈荩被杖毙狱中。其死因扑朔迷离,一种说法是由于泄露清廷与俄国签订的秘密条约而惹来杀身之祸;另一说法是各地报界事故频发,清廷杀一儆百,以儆效尤。沈荩之死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清廷对于此案的处理方式,不但没有收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反而引起中外舆论的强烈反响。

惨死狱中

沈荩,祖籍江苏吴县,随其祖到湖南,寄籍善化(今长沙县)。沈荩自幼天资聪颖,为人狂放不羁,鄙视科举,无意功名,但心怀大志,常与友人纵谈天下之事,并与好友组成文社,议论时政,因成员有12人,湘人称为“十二神”。在维新变法时期,沈荩与谭嗣同、唐才常交往密切,积极参与新政。变法失败后,他随唐才常来到上海,与唐才常等组织自立会,筹组自立军,往返于湘鄂之间,准备发动武装起义。1900年,自立军起义,沈荩为右军统领,起事于湖北新堤(今洪湖)。由于经费缺乏,部署疏漏,汉口自立军机关被张之洞破获,沈荩之右军也旋即告败,唐才常等遇难。自此沈荩进入清廷缉拿黑名单,开始了逃亡生活,经武昌至上海,辗转于京津等地,于1903年7月10日被捕。

沈荩被捕后,清廷唯恐夜长梦多,决定速杀之。他从被捕到被杀仅20天。因7月正值光绪帝生日,为万寿月,一般不杀人,慈禧太后决定改为杖毙,即用棍棒活活打死。时《大公报》载,行刑之状惨不忍睹,刑部“特造一大木板。而行杖之法,又素不谙习。故打至二百余下,血肉飞裂,犹未至死”“骨已如粉,未出一声。及至打毕,堂司以为毙矣。不意沈于阶下发声曰:‘何以还不死,速用绳绞我’”。一年后,维新志士王照获罪下狱,恰巧关在同间牢房,其《方家园杂咏纪事》记:“粉墙有黑紫晕迹,高至四五尺,沈血所溅也。”沈荩死时惨烈之状,不忍回想。

死因之谜

按清律,颠覆朝廷之罪当诛九族,以此推论,沈荩被杀本属难免,但行刑时间和行刑方式却给后人留下诸多疑惑。中国古代处决犯人有时间规定,常规是“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清代刑法规定,“每年正月、六月及冬至以前十日,夏至以前五日,一应立决人犯及秋、朝审处决重囚,皆停止行刑。”处决沈荩正为夏季,不符常规。采取杖毙之刑,也令人生疑,据此引发对沈荩之死的诸多猜测。

一种猜测认为沈荩作为记者,泄露了中俄秘密条约,招来杀身之祸。持这种说法者以章士钊撰写的《沈荩》一书为代表。据章书记载,1903年3月,“俄政府有要求满政府之密约七条,如下:(一)清国不可将东三省之地卖与或租赁于列国。(二)沿营口至北京之电线铁路,俄国可于其旁另自架设别线。(三)不论何事,清国于北清苟有建设,不得佣雇他国人。(四)营口海关税务,当使中俄银行管理,税关长必用俄国人,且令税关兼理检疫事务。(五)东三省地除营口外,不得开放为通商市场。(六)蒙古之行政组织不得有所变更。(七)拳匪乱事以前,俄国所得之权利,不得有所损害。”章士钊称:沈荩作为记者获取密约内容并公布中外,全国震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又因条约涉及列强在华利益,各国亦颇多微词,清廷一时间不知所措。后经调查乃沈荩散布所为,恼羞成怒,于是杖毙沈荩。针对这种说法,当时报刊《江苏》和《浙江潮》也发表过评论:“沈荩之被惨戮,其原因终不得而知。或曰:满政府与俄人订密约七条时,沈君适为天津某报馆之访事,闻之而首发表于某报纸。其事既表白于天下,于是内地各处电达政府,竭力抗拒者踵相接。满政府因而怒沈君,遂杖杀之。”但经过研究,彭平一先生《关于沈荩与“沈荩案”若干史实的补证》、严洪昌先生《1903年“沈荩案”及其影响》两文对沈荩泄露密约一说均提出质疑,并已论证其不可能发生。

另一种猜测认为清廷有杀一儆百之意,以泄私愤。1903年,《苏报》在上海外国租界地区因发表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的文章,遭到镇压。当时《苏报》发表了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大力赞扬和鼓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主张用革命手段扫除专制。之后,又发表章炳麟(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讥讽康有为和慈禧太后都是“汉族公仇”。于是,清廷宣拿章炳麟、邹容等人,要将辱骂皇帝、宣传革命的章、邹二人处以极刑。但因此事发生在公租界,按照《上海租借权限章程》规定,原告应在公租界审判。由于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对于清廷的“引渡”要求,态度不尽一致。据《中外日报》载:“近在北京地方各公使因上海苏报馆一案,英国参赞之意,以为诸人不应交与华官,日本公使以为未尝拘人。以前上海道既与各国领事立有约章,现在即应照约办理。惟俄、法两国则欲助中国政府,将诸人交于华官,故其中彼等之意见各不相同。美公使之意以为莫妙于仍交上海领事办理此事也。”正在各方争论不下之际,沈荩被捕。清廷对当时报界鼓吹革命早已恨之入骨,可怜沈荩,遂成替罪羊。

笔者认为,沈荩之死最主要原因应是其曾为自立军。晚清帝后斗争异常激烈,自立军起义时提出的“光绪帝复辟”和“逆后当权”等诸多“狂悖”言论,是慈禧太后决不能容忍的,且公开叛乱罪不可赦,沈荩也因此早在通缉之列。当沈荩在京津之地辗转之际,已被人秘密盯梢,奏陈慈禧太后。在现存的一份没留姓名的宫中档密帖中,告密者称沈荩乃通缉要犯,为自立军头目,“隐匿京师南城外,行止无定”“与外洋内地匪党及大学堂同乡办事人密通消息”“若不设法歼除,诚恐异外生节”,在这份300字的密帖中丝毫未提泄露密约一事,却提及自立军首犯唐才常等已“获正法”,言外之意沈荩早该杀了,以此推论,沈荩被速杀杖毙也就不难理解了。

“沈荩案”的影响

“沈荩案”在中外引起强烈反响。当时《中国日报》发表唁文:“沈君之死,鬼神为之号泣,志士为之饮血,各国公使为之震动,中西报纸为之传扬。是君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泰晤士报》认为清廷“狠心残暴,为历来刑法正义中所稀有”,将来“必有不得久安之势”。在中外舆论的谴责下,清朝统治愈发不得人心。

“沈荩案”的发生使清廷放缓了对“《苏报》案”的追究,使章炳麟、邹容等人免遭屠戮。“《苏报》案”发生后,清廷急于杀害章炳麟、邹容等人,可他们是在租界被捕,列强对于是否将其“引渡”给清廷争执不下。媒体对“沈荩案”的报道给了租界当局很大压力,一些外国官员也由此认识到清廷钳制舆论的野蛮行为,这些因素最终让租界当局决定拒绝清廷的“引渡”要求,从而在客观上保护了章炳麟、邹容等人。

另外,“沈荩案”等晚清一系列报案,也促使清廷对于僵化的舆论钳制政策进行反省,并最终促成相关法律的出台。1906年,奉命出洋考察宪政的载泽等五大臣先后回国,在奏折中提出“定集会言论出版之律”。晚清风起云涌的舆论环境迫使他们承认,唯有主动立法,放宽一些言论自由空间,才能有效加强舆论控制。由此,清廷先后在1906年和1908年颁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和《大清报律》等新闻法规。制定和颁布新闻出版法律,虽是清末实行新政的一项内容,而“沈荩案”的发生、处理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无疑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考得功名的学子,是如何参加升学庆祝宴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我们现代人在考上大学后,往往会宴请亲朋好友以示庆祝,那么在古时候,考生考取功名的难度更大,他们在高中之后是如何庆祝的呢?在古代中国,及第学子的宴请并不是随便吃的,十分有讲究。以唐代为例,文科考生便有“鹿鸣宴”、“烧尾宴”、“闻喜宴”、“相识宴”、“关宴”等各种规格和形式的吃请。这些宴请是唐代科举生活

  • 皇帝为什么都短命?揭秘皇帝寿命低于普通人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皇帝作为古代封建王朝权利的巅峰,能够享受到整个帝国的上层资源,但是纵观历史,皇帝们的平均寿命甚至要短于普通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皇帝成了一项短命的高危职业呢?第一,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有人作过一个统计,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二百零九人。这二百零九人,平均寿命仅

  • 印刷图书在这个时期代替手抄版本,书籍的普及大大推进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我国图书的出版还是主要靠手抄,唐朝时期设置书坊,有专门从事相关工作的抄书匠,但是工作效率还是很低,并不能够进行书籍的大量推广,直至印刷术的出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古代的图书出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官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其中,官府刻书绝大部分是儒家经典著作或佛道经典;私人刻书主

  • 清朝官员的收入有多少?年薪之外还有“规费”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基层官员的薪资,往往反映了国家的经济财政情况,清朝时期的官员薪资情况怎么样呢?现代相比较于清朝,到底是退步还是进步了呢?闲时翻阅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版四川《江油县志》,发现县官和县吏工资收入差距特别大,县吏工资收入十分微薄。据《江油县志》记载,那时县级政府中,被称作官的,仅有知县、巡检、典史、

  • 孝庄身为蒙古血统,是如何进入到满清皇室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皇室极为看重血统和出身,对于妃子的选定更是严格,后金和蒙古自古就不对付,那么出身蒙古的孝庄皇后是如何进入到后宫之中的呢?皇太极为什么娶大玉儿,对与清史了解的朋友想必对清初的事都非常好奇清初的时候皇太极为什么会娶大玉儿,历史上的皇太极其实并不喜欢大玉儿,可是最后其中却娶了大玉儿,这其中有什么缘故呢,下

  • 历史上的他把龙当做宠物养,他才是“真龙天子”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龙这种生物只存在于神话中,自古就是尊贵的象征,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有龙这种生物吗?中国的帝王都爱自称真龙天子,他们总认为自己是龙在人世的化身,受到上天的庇佑。这其实是中国古代图腾文化的延续,也是帝王们乐此不疲的造神运动的标的。即使天下大乱,各位龙子龙孙们各显其能,大打出手之时

  • 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是宋朝而不是盛唐?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我们现代人主要使用的货币就是纸币,虽然现在线上支付正在逐步淘汰纸币,但是纸币仍然是人类历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在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纸币是什么朝代的?又是如何诞生的呢?交子旧时纸币,行于宋。宋初币制混乱,四川用的铁钱体大值小,交易不便,大铁钱每千文重25斤,中者千钱13斤,一匹罗卖2万钱要用车载。故四川商人

  • 完颜宗弼竟然在战场的厮杀中过完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历史上的南宋和金南北对峙,金有着虎狼之心,而宋朝只想如何自保,在这样的背景下,岳飞和金兀术这对冤家的宿命就注定是以岳飞的失败而告终。完颜宗弼,生年不详,本叫斡啜,又被叫做兀术、斡出和晃斡出。他是女真族出身,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金朝著名的将领,为金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完颜宗弼从小便有

  • 北齐文宣帝高洋是个如何的皇帝,高洋最终的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昏庸暴君,虽然他很有能力也做出了一番成绩,但是他的罪行却还是不能被掩盖的。北齐文宣帝高洋生于529年,卒于559年,死时只有三十一岁,在位时间也不过十年,作为历史上一个开国皇帝,高洋是具有自己的优点的,可以说高洋统治的前期文治武功都相当的出色,采取了一系列

  • 夏朝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历史上并不存在夏朝?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夏朝是目前距离我们年代最为久远的一个朝代,因此也是受到质疑最多的朝代,由于很多历史都是通过传说的方式记录的,找到的实际证据也很少,因此怀疑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的说法也开始出现。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