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能够迅速占领大明全境,这个明朝的叛将功不可没

清朝能够迅速占领大明全境,这个明朝的叛将功不可没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3/12/24 8:05:51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虽然攻下了北京,但是如果明朝偏安江南,要一时间完全消灭明朝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个时候一个重要人物登场了,他就是洪承畴

满清开国,说过范文程,不能不说洪承畴。两人都是汉人,也都功不可没。然而,我同情范文程,却不喜欢洪承畴。

清史稿说:“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泉州)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他是崇祯皇帝极为宠信的明朝重臣。其一生所受朱家王朝恩泽,深之似海。这一点,他自己也从不讳避。洪承畴曾撰过一副对联,挂在自家中堂之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洪承畴出仕之道,相当艰辛。他虽说出身望族,但其曾祖父辈时,家道已中落。待到洪承畴出生之时,已是家境贫寒了。他11岁时不得已而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腐干,也曾走街串巷叫卖。不过,洪承畴自幼聪慧,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其族亲洪胤所办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有抱负,便免费收洪承畴为徒。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甚得赏识。其老师洪启胤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还有一次,他与洪启胤先生对对联,以砚台做答:“黑砚台,砚台黑,为官铁骨叮当当包黑。”透出其欲作清廉有为之人的远大抱负。万历43年(1615),洪承畴参加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赐进士。洪承畴出仕之后,一直在江西、浙江和陕西等地为官,均为小官耳。

洪承畴之发迹,当自崇祯一朝。明末政治腐败,农民纷纷造反。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先后起义。洪承畴在镇压农民义军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其政治与军事才华。他从参政、巡抚,一直做到了陕西三边总督,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洪承畴最大功劳,就是俘杀高迎祥、大败李自成。一时间,洪承畴名声大噪。他的军队亦为称为“洪军”。

自此,崇祯皇帝对洪承畴甚为赏识、且屡有嘉奖。崇祯11年(1638年)9月,皇太极攻占义州,围攻锦州,关外军情甚急。清史稿称:“庄烈帝(崇祯)徵承畴入卫。明年春,移承畴总督蓟、辽军务”。崇祯12年(1639年)春,崇祯不得已,下令将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统领关外军务。在崇祯看来,此时满清之威胁,已大大超过农民起义军了。因此,他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希望洪承畴当之大任,挽大明于既倒。

然而,洪承畴却辜负了朱由检的“似海君恩”。松山兵败,洪承畴被俘。同时被俘之人,还有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等人。清史有载:“获承畴、民仰、变蛟、廷臣及诸将吏,降残卒三千有奇。”然而,皇太极却下令“杀民仰、变蛟、廷臣”,独独要求将洪承畴递解送往盛京。皇太极的用意是清楚的:“上欲收承畴为用”。

起初,洪承畴亦临死不惧,似乎决心以死谢恩,曾“延颈承刃”,始终不屈。不过,也有学者称,洪承畴之举,完全是一种求生之智慧,借以抬高自己的筹码。此说对否,不得而知。于是,便发生了皇太极招降洪承畴的故事。清宫戏中,多有提及,亦有演绎。比如,听闻洪承畴好色,便发十数美女陪之。比如,令庄妃亲近洪承畴,亲喂人参汤等等。

最出名的故事,就是范文程招降洪承畴了。清史稿记载:皇太极“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之。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范文程劝降,洪承畴咆哮谩骂回之。范文程毕竟是智慧之人,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只谈古论今。谈话之间,梁上落下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皇太极说:洪承畴是不想死的。他对自己的衣服如此爱惜,何况他的生命呢?第二天,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身上。此时的洪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随即叩头投降了。皇太极大喜。他说:“今获一导者,吾安得不乐?”此导者,就是向导,满清进军中原的向导。

此时此刻,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在做什么呢?朱由检自以为,洪承畴此番必死。他根本不会想到,洪承畴也会变节。清史记载:“庄烈帝初闻承畴死,予祭十六坛,建祠都城外,与邱民仰并列。庄烈帝将亲临奠,俄闻承畴降,乃止。”崇祯皇帝下令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同时祭悼的,还有被杀的巡抚邱民仰。然而,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崇祯震谔不已。

洪承畴的德行操守,在崇祯一朝是颇有名声的。洪承畴讲忠义,也是普遍的评价。如此忠义之人,怎么会变节呢?以崇祯之心胸,自然是最最想不通的一件事。因此,这个祭悼仪式草草收场了,“遂御祭始罢”。不过,这件事,朝廷并没有张扬。多年之后,当满清入主北京之时,老百姓才知道,这个“忠义之人”洪承畴居然还活着。错谔之者甚众。

有一件事,至今仍有争议。洪承畴降清之后,尽管皇太极待之甚厚,但他一直没有出来做官。这是为什么?清史有载:“承畴既降,隶镶黄旗汉军,太宗遇之厚。然终太宗世,未尝命以官。”同情洪承畴的人说,这是洪承畴依旧看中其品行。只要明未亡,崇祯仍在,他就不做官,似乎证明此人还有的气节。但事实是,满清对洪承畴这样的降臣,仍然是有警惕的。不放心,才是皇太极的真实想法。他看重的,仅仅是洪承畴的计策,以及对明朝的政治军事的熟知程度,而不委以实权,让其独挡一面。若说其觉得有愧于崇祯皇帝,也是不实之词。摄政王多尔衮进京之时,洪承畴已是鞍前马后、积极有为了。崇祯走投无路,去煤山上吊之时,洪承畴在干什么?他正在关外协助多尔衮拟定入主中原的计划。其有愧意乎?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朝廷对洪承畴的警惕才稍稍放松。清代史家赵翼评价洪承畴说:“(洪)出经略江南诸省,逋寇以次削平,后再出经略楚、粤、滇、黔诸省,西南底定,皆其功也”。直到此时,他才独挡一面,屡建功勋了。然而可悲的是,满清的主子,对洪承畴仍有戒心。他接替多铎任职南京之时,就经历了告密事件,几乎断送了他的前途。一次是南明鲁王部下的诱降信事件,另一次是僧人函可事件,后者不过是查出了几本随身携带的反清复明的书稿而已。幸亏多尔衮仍要用洪承畴,才没有多加追究。洪承畴对满清开国居功至伟,但一直没有受到封赏。直到顺治18年(1661年)正月,顺治死,康熙嗣位。洪承畴“疏乞休致业”,朝廷几经争论,康熙才授以一个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世袭位,应付了事。

还有一件事,也是洪承畴万万想不到的。乾隆皇帝于清乾隆41年十二月初三下诏,命国史馆编纂《明季贰臣传》。他说:明清之际,洪承畴等明末诸臣望风归附,满清考虑到“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今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辄复畏死刑生,靦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显然,他对降清的“胜国臣僚”表示出了一种蔑视。

乾隆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从忠君思想着眼,这些人实在“大节有亏”。乾隆还说:“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各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于是,洪承畴被打入了《贰臣传》。虽说是甲等,也是瑕瑜可知了。洪承畴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慨?!

洪承畴的负恩变节,其亲朋友好友皆引为耻。其间故事甚多。不说。只述一件小事,很有意思。洪承畴清廷为官之后,有一次在旧历“谷雨”与友人对弈。其间丫鬟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便随口道:“我道茶香这样浓——原来是‘雨前茶’!”洪承畴张口吟出一联:“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这位友人续了一个下联,韵含深意:“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后来,也有人将洪承畴那副著名的对联各加了一个字,拧翻了诗意。深有讽刺之意。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康熙4年(1665年),洪承畴病死,卒年73岁。洪承畴被葬于今北京市海淀区的车道沟。然而,这个墓地早已被破坏殆尽。据说,现只存有一对石狮子也。洪承畴如此绝顶聪明之人,亦不过如此下场。呜呼

标签:

更多文章

  • 宋朝的黑科技都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军事力量还是不行?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历史上有许多的发明,但是要是谈论到那个朝代的军事武器发明最多的话,那宋朝绝对算的上一个,今天我们就谈谈宋朝的那些黑科技。“弱宋”之称陪伴两宋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世人公认,草原大国也好,蛮夷小国也罢,都是胜多败少。宋军打起顺风仗是无比顺手,抵抗稍稍强烈,就不行了,容易溃败。仔细研究两宋战争史,你会发现

  • 金字塔为什么屹立四五千年都没有倒?到底是怎么的存在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在古代西方的七大奇迹中,埃及的金字塔是当世唯一保存至今,尚算完好的建筑。金字塔建造于5000多年前,至今已被发现的有100多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中海畔、西部沙漠等地。其中,胡夫金字塔是最为庞大的一座,建成后高146米,虽历经几千年的风吹日晒,依然后136米,相当于一座30层高的大厦。胡夫金字塔

  • 明末,第一名将非袁崇焕,而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就设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规矩。同时明朝的后世之君也遵守这一制度。这个朝代中,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包括明太祖朱元璋在内。朱元璋的经历已经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了,毕竟他是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出现了洪武之治的盛世

  • 孝庄太后权倾朝野 位高权重 为什么她却不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孝庄出生于蒙古贵族,是黄金家族的后裔,而且美貌过人,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她所处的时代是满清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要面临宫廷的争斗,还有明朝和李自成这样的外在对手。但是孝庄却极其的沉稳和果敢,辅佐了两个幼帝,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是真正能担得起“国母”这个称号的。孝庄太后身处满

  • 他靠吃软饭起家,成西汉开国功臣,做三朝丞相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吃软饭虽然是一个现代名词,但这种行为古来有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居然还有一位靠吃软饭起家的传奇人物,他的智谋堪比张良,后来辅佐刘邦战胜项羽,为西汉政权的建立、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他本人也是政坛的不倒翁,做过三朝的丞相。而著名的六出奇计,协助刘邦统一天下就是他,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 古人怎么刷牙,刷牙所用之物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刷牙,这一重要的卫生保健习惯,从晚唐到北宋末年,用牙刷刷牙的风气逐渐形成,有保健功能的揩齿药也随之发展得多种多样。在宋代,刷牙作为一项卫生保健措施,在社会上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杂货”一节,在“挑担卖……”之后所列的小商品名目中,有“刷牙子”一项,临安城中的货郎沿街叫卖日用

  • 柏林战役中 苏军是德军的2.5倍 赢了战场却输掉尊严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在二战时期,苏军的兵力是德军的2.5倍,在攻打柏林战役时,当时的苏联机械270余师,20个坦克军团,15个空军集团进行围攻德军,共计兵力250万人;而德军当时兵力只有48个步兵师,1500辆坦克,3000架飞机和9个摩步师,共计兵力80万人。结果我们不用想肯定是苏军胜利,德军投降;不过在整场战役中,

  • 古代女子为什么要点守宫砂,守宫砂有什么作用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守宫砂是中国古代验证女子贞操的药物。据说只要拿它涂饰在女子的身上,终年都不会消去,但一旦和男子交合,它就立刻消失于无形。因为有这样的特性,所以在中国古代就有人用它来试处女之身。当女婴出生不久,父母便会在女婴右臂上用守宫砂标印这种红色的标记,它伴随着女婴长大成人,在未婚之前,这种标记一直存在,不会退色

  • 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是如何炼成的?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看过电影《英雄》的观众,也许还记得这样的细节:秦朝大军攻城时,黑衣铠甲的强弩手一字排开,战鼓擂响,箭羽如飞蝗般射向敌阵;杀声阵阵,攻势如虹,其摧城拔寨、所向披靡的气势令敌手魂飞魄散。两千年前,正是这支威风八面的大军,横扫六国如卷席,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秦国的总人口为500多万,而秦

  • 孝庄皇后既然已经下嫁多尔衮,为什么死后不与其合葬?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孝庄皇后历经三朝,一生颇为传奇,可谓是大清朝最为盛名的女人了。在清太宗皇太极死后,孝庄皇后下嫁给了摄政王多尔衮,此事又给这个女人增加了一层神秘感。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也颇具神秘感,就是孝庄死后独特的下葬地点。按理说,作为皇后,孝庄死后应该与皇太极合葬,也可葬在皇太极昭陵的旁边,或者与多尔衮合葬,也可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