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皇帝祭天时的斋戒铜人是谁? 解密铜人起源

皇帝祭天时的斋戒铜人是谁? 解密铜人起源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16 更新时间:2024/1/2 20:43:46

设置斋戒铜人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铸铜人以示警

祭天作为乞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仪式,曾是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已有祭天活动,据《尚书·典》记载,帝尧时期“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从考古资料看,如今已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祭祀遗址已有30多处。

祭天仪式中设置斋戒铜人,最早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末的战乱中审时度势,荡平群雄,逐元顺帝于漠北,建立了大明王朝。他认为自己能取得这样的丰功伟绩一定有上天的眷顾,所以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表达对上天的感激。为了使这种感激表达得更加虔诚,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命大学士朱升撰斋戒文:“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专一其心,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朱元璋还规定:“临祭,斋戒三日,务致精专。”他觉得惟有这样“庶可格神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谕“人心操舍无常,必有所警,而后无所放”,令礼部铸铜人以示警。铜人高一尺五寸,手执牙简,如大祀简上书“致斋三日”、中祀则书“致斋二日”。祀前三日,由太常寺进置于斋所。此后,祭天不仅成为明清两朝的一种制度,皇帝斋戒请出“铜人以示警”也成了必不可少的惯例。

魏徵被唐太宗李世民视为一面镜子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祈年殿西配殿的祭天礼仪展览包括祭天历史以及明清两代皇帝的祭天礼仪、祭祀年表、祭天仪程等,斋戒铜人出现在“祭天仪程”部分,立在“看牲视牲”和“恭进铜人”前面的展柜中。展板上关于斋戒铜人的介绍文字是这样写的:“大祀前,礼部官要在皇帝斋戒处安设手执斋戒牌的铜人提醒皇帝斋戒。传说铜人为唐代著名谏臣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以直谏敢言著称,辅佐唐太宗李世民长达17年,进谏数百次,且多为唐太宗采纳。《旧唐书·魏徵传》记载,唐太宗曾多次感慨:“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段流传至今的“镜子”名言中所说的“以人为镜”的人正是魏徵。在魏徵写给唐太宗的奏疏中,最有名的当属《谏太宗十思疏》,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637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足,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对此极为忧虑,于是“频上四疏,以陈得失”。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重,唐太宗到魏徵家中探望时流着泪问魏徵有什么要求,魏徵强支病体说:“我不愁别的小事,只担心国家的兴亡。”第二天,魏徵便溘然长逝,享年63岁。唐太宗悲痛万分,罢朝五天致哀,命以一品官礼葬,还把魏徵像画于凌烟阁上,经常前往吊唁赋诗,以示缅怀。唐太宗还在魏徵像前感叹道:“今天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对此,著名画家阎立本还绘有一幅《魏徵进谏图》。

刚炳为明成祖时期司礼监太监

赐葬八宝山建护国褒忠祠

刚炳(约1348年-1403年),明洪武年间,他随侍太祖征战四方,甚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他又随朱棣驻守北京。在刚炳的建议下,燕王招揽了姚广孝等著名辅臣。燕王起兵“靖难”时,刚炳随侍燕王左右,屡立军功,深得永乐皇上信任,常被永乐皇帝唤入内宫,并亲切地呼其为“刚铁”。由于常常出入于紫禁城,为防止奸臣进谗陷害,刚炳于是自己净身避嫌。

永乐年间,骁勇善战的刚炳曾扈从明成祖朱棣北征大漠瓦剌,再建功绩,被永乐皇帝提拔为司礼监太监。在攻取永平、保定时,刚炳智勇双全冲锋在前,夺得首功;在北征元朝残余势力时,又相继智取了阳和等地。其后,刚炳血染沙场,战死于大漠,明成祖朱棣甚为悲痛,念刚炳忠勇双全,不仅将其褒扬为“开国元勋”,还赐葬于黑山(今北京八宝山),“岁时享祭”,并为他建了一座祠庙——护国褒忠祠。

但也有人认为刚炳并无其人,因为《明实录》、《宦官传》等明代的多种史籍中,均没有他的记载。但在嘉靖十年的《重修皇明故司礼监太监刚公墓记》以及万历元年杨博所撰的《重修黑山会司礼监太监刚公护国寺碑记》中,却详细地描述了刚炳的事迹,比如他的交趾血统,洪武时“参侍帷幄”,常从太祖征伐,后封为燕王府承奉,随朱棣起兵靖难、征漠北。在靖难之役中,“亲犯矢石,首擒平保”,随成祖“北征瓦剌,智取阳和”,被提升为司礼监太监……

冷谦是明代太常寺乐官“协律郎”

被誉为明代郊庙音乐的奠基者

关于斋戒铜人,除了魏徵和刚炳,还有一说是明代乐官冷谦。有人认为,斋宫大殿前丹墀上斋戒铜人石亭里的那尊警示皇帝“恪恭罔懈”的铜人雕像,正是这位同样敢于直言进谏的冷谦。

冷谦可谓明代郊庙音乐的奠基者,是明初很有影响的音乐家、养生学家,其专著有《太古遗音》、《琴声十六法》、《修龄要旨》等。如今流传下来的史籍记载中,对其在音乐、绘画、养生等领域的造诣多有褒赞。《明史·乐志》记载,明太祖“置太常寺,其属有协律郎等官。元末有冷谦者,知音,善鼓瑟,以黄冠隐吴山(今浙江杭州)。召为协律郎,令协乐章声谱,俾乐生习之。……乃考正四庙雅乐,命谦较定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遂定乐舞之制”。明末清初的姜绍书在其所撰《无声诗史》的记载是:“仙人冷谦,字起敬,武陵人,道号龙阳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盖百余龄矣。”“中统(1260年-1263年)初,与邢台刘秉忠从沙门海云游,书无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皇极)经世》,天文、地理、律历、众技皆能通之。至元间,秉忠入拜太保,参中书事,君乃弃释业儒,游于霅川……”清代徐沁在《明画录》卷二《冷谦传》中的描写更为神奇:“世传其化鹤入瓶,事甚诡异。”据传,冷谦还是一代名医,对养生术颇有研究,曾提出六字延年诀,即“嘘、泗、呵、吹、呼、嘻”,在调摄、养生、四季起居、按摩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著有养生学专著《修龄要旨》,后被清人叶志铣辑入养生学丛书《颐身集》。

标签:

更多文章

  • 陕北高原首现周代车马 推测墓主身份为贵族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丁岩20日透露,从2014年5月开始,该院对陕西省宜川县虫坪塬墓地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发掘,已发现两套珍贵周代车马,系周代车马首次在陕北黄土高原出土。从出土马胄及一车驾双马推测,墓主应为贵族。虫坪塬墓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两套车马共埋一坑,该坑为长方形竖穴,东西长7.1,南北宽

  • 揭秘慈禧太后临死遗言 震惊整个大清王朝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至于慈禧,是“老妖婆”,还是“不同寻常的太后”;是地地道道的卖国贼,还是多让大清王朝多延口残喘30年之久的救世主……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回眸最后一天的慈禧,如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跟随镜头,用眼去观,用耳去听,用手去触吧。1908年,11月15日

  • 揭秘宋高宗杀妹背后的不可告人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宋高宗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柔福帝姬从北方回到南宋,一晃已经十多年,朝廷上下都知道她就是徽宗的女儿、自己的妹妹,为什么母后硬说人家是假冒的呢?赵构看看韦太后,母后的眼睛里闪烁着罕见的凶狠,赵构不敢多问,事情还要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说起,一位自称是柔福帝姬的女子出现在赵构的面前。宋高

  • 这座墓历经沧桑 却为什么从没有被盗过?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名人的墓地都曾被摧毁性的挖掘或者盗过。但是,有一位皇帝的陵墓却在多次被挖掘、偷盗、炮轰中安然留存下来。这就是武则天的乾陵。这座陵墓被刀枪砍过,也被大炮轰过。然而陵墓却一直恪守着它的职责,守护着它的主人的遗体。为什么武则天的乾陵能够幸存呢?乾陵,位于西安咸阳境内。墓中合葬着李治和武则

  • 揭秘婆罗浮屠再现:海底惊现千年佛寺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导读:关于古老佛寺的话题与探寻依然在延续,人们不间断的探索,研究希望从中能发现新的文明。如同巧合一般,在一片海底寺院遗迹,显示除了不亚于婆罗浮屠的壮观、庄严,足以再次“惊艳”与震撼世人。2015年9月21日,广州市佛协主办、广州大佛寺协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佛教与文化之行巡礼活动在结束婆罗浮屠的对话后,即

  • 唐僧取经从长安到印度为什么绕道新疆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许多人在研究西游记这本名著的时候,都会对这场长达“十万八千里”的旅途感到不可思议,那么这个“十万八千里”的路程到底是为什么能够有这么远呢,原来当年的玄奘高僧,走的西行路线十分“不科学”,他不是走一个相对直线甚至弧线从长安到当时的云南再直接到印度,他的西行路线是绕了一个大圈到达的,他当时是绕行了亚洲八

  • 雨露均沾?揭秘唐朝嫔妃实行轮岗侍寝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我们常说,帝王的后宫拥有三千佳丽。其实,三千佳丽不过是个虚数。应该说,帝王的后宫拥有多少后妃和如何召幸侍寝是有一整套宫廷制度的。那么按照制度,这些帝王的后宫究竟应该拥有多少嫔妃呢?又是如何召幸侍寝的呢?据《礼记·昏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就是说皇帝有名有

  • 为什么康熙的陵墓叫景陵?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景”就是“大”、“光明”的意思,所以以此宣扬康熙功德。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陵寝,位于唐山遵化马兰峪清东陵昌瑞山脚下,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该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

  • 咸丰皇帝死因之谜:与汉人寡妇纵欲而亡?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后来,咸丰帝干脆“金屋藏娇”,将其中四位特别美丽漂亮的女子加以位号,被称为“四春”,即牡丹春、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这四春佳丽分别居住于圆明园内的宫殿之中——咸丰帝之所以不愿长期居住在热河,除了上述的政治苦衷和皇位隐忧之外,还有一点是决不能形诸言表的。咸丰帝虽不是极端荒淫的皇帝,但确是一位风流天子

  • 杯酒释兵权发生在什么朝代?杯酒释兵权的利与弊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通过杯酒释兵权及之后的诸多措施,赵匡胤稳固了皇权的同时,也埋下了国家积贫积弱的种子。最大的成功竟换回来最大的噩梦,无论对赵匡胤还是对大宋朝,都是如此。宋太祖赵匡胤篡取了后周帝国的江山社稷之后,对后周的旧臣一个不杀,全部予以提拔重用。仅凭此一点,就已经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政治胸怀和统治智慧。不过,仅凭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