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中国古代没有农民起义?什么是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没有农民起义?什么是农民起义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55 更新时间:2024/1/15 11:47:37

近现代有关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是指居有定所、从事农业耕种的劳动者。但是笔者翻遍中国历史书,发现中国从来没有这种农民的起义和革命。下面逐项叙说几次主要的被历史书断定为农民起义的暴动和起义:

1、陈胜(?~前208)、吴广(?~前208)。这两位河南人被历史学家称赞为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但是,《史记》记载陈胜吴广两人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发动反抗秦朝暴动时并不是农民,而是秦王朝的基层官员“屯长”。他们押着戌卒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暴动,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

这段历史事实很清楚地证明:陈胜吴广自己不是农民;他们暴动起义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农民的利益和诉求,而是在犯规后为了自己保命;而且他们起义取得初步成果后,陈胜自封为王,吴广自封为将军——获取自己的富贵。

这次暴动起义带发的其他暴动领袖,如项羽是贵族,刘邦是游民。刘邦的主要干部,如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无业青年,还有布英、雍齿一类均是浪子。总之,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农民,他们也没有提出怎样代表农民的利益和诉求——只做到了推翻秦王朝,建立自己的王朝汉帝国。

2、唐朝后期的王仙芝黄巢暴动也被历史书断定为农民起义。史载王仙芝、黄巢均不是农民,均以贩私盐为业,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非法走私犯。黄巢(?~884)是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屡举进士不第(说明他是书生)﹐以贩私盐为业,家富于财(有钱)﹐善击剑骑射(尚武)。黄巢领导的暴动,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可谓空前壮烈。但是他不是农民,也不代表农民的利益。黄巢最后被唐朝官军剿灭。假如黄巢成功了,也就是建立一个新王朝——与农民并无多大关系。

3、元朝末年的朱元璋被史书尊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也是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史载朱元璋出身贫苦,但他15岁时成孤儿,出家当和尚。以后多年在外云游,按照阶级划分理论,朱元璋不能算农民,而是有宗教身份的游民。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的暴动组织。郭子兴则是安徽定远地方一个财主,加入了白莲会。他拿出家里的钱财,摆酒杀牛,结交江湖好汉。可见郭子兴也不是农民,而是财主。元末闹暴动起义的其他领袖如刘福通韩山童均不是农民,而是白莲教的专职领袖。其他如张士诚徐寿辉明玉珍均是商贩,陈友谅是县吏。总之,没有一个是农民。最后朱元璋扫平群雄而建立的明王朝根本不见农民的淳朴厚道,有的是严刑峻法和大杀功臣。

应该说,元末民众暴动的主要动力不是为了农民的什么利益,而是民族矛盾,因为蒙古人在政治治理上比后来的满族人差远了。

4、明末的李自成也被史书尊为农民起义的伟大领袖。但是,史载李自成也不是农民,而是银川驿卒,也就是明朝送公函的公务员。李自成经过多年的战争,最后建立起大顺朝,同样看不到在哪些方面代表农民的利益和诉求,只有财产掠夺和权力分配——腐败太快,以致打到北京就自己垮了。

5、清中期的太平天国真可以算得上的一场革命,因为洪秀全的拜上帝会是直接引进西方的基督教,这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洪秀全不是农民,而是游民加书生。杨秀清石达开等是烧炭工(属于工人阶级了)。拜上帝会则歪曲了基督教义,加入乌托邦幻想,因此洪秀全一进入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就彻底腐败堕落了,其专制独裁远胜于清朝皇帝,其内讧规模和胡思乱想则前无古人了。太平天国的生灭全过程与农民以及农民的诉求没有任何关系。

从上面几个历史故事可以看出:

1、以上几位领袖人物和他们领导的军事力量,肯定有真正的农民参与,部分是主动的,大部分是裹胁的。但同时他们的对手,也有很多农民参与,如陈胜吴广面对的秦朝军队,至少关中的农民是支持朝廷的;黄巢面对的唐朝军事力量,主要由农民组成;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明玉珍、张士诚等也得到农民和游民的支持,其中以明玉珍最亲民爱民,口碑远好于朱元璋;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队伍四处游动,故游民参加多,农民多是被裹胁。正由于定有居所的农民基于传统意识和经济利益,仍然支持朝廷,因此李、张(特别是张)才会在各地大开杀戒;洪秀全在文化上不为守旧的农民所接受,其队伍主要以两广和湖南的游民为主。这些事实说明用“农民起义”来标榜这些暴动和其领袖是不准确和不合理的。

2、如果是农民起义,当然有它的动因并代表农民的诉求。但上述这些起义的动因和诉求与农民关系太小,还不如说这些起义者是被逼,或者某些个人的野心驱使所致。

3、以前对中国历史上的暴动和改朝换代,有“让步论”,即每次暴动和新王朝建立,新统治者总是要对农民作出政策让步。其实,这种理论大有问题:这里的让步,是统治者的让步,而不是农民的让步;其让步的对象主要不是农民,主要是对士族、游民和地主的许诺和让步,因为这些阶层才是稳定或者捣乱社会的中坚力量,真正的农民只是他们的被动的跟从者或者旁观者。

4、一位历史学家说过一句名言: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历史都是书写者根据其理解和想法去编写的历史。现在说到“农民起义”,是当代书写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农民、以及什么是真正的农民的诉求不甚了了。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近现代中国写历史书的学者们不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历史,而是理论先行,用理论框框去裁剪改造事实。因此,所谓“农民起义”是一个伪命题。

标签:

更多文章

  • 道光临终留遗诏死后不入太庙?因大清有如此祖训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公元1850年农历正月十四,在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清宫里却是一片阴郁,哀声四起,因为就在这一天,道光皇帝驾崩了。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道光皇帝竟然在弥留之际留下朱谕遗诏,要求自己死后灵位不进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死后都是要入太庙享受后世祭祀的,这是作为皇帝最起码的尊严与殊

  • 靖南王耿仲明与耿精忠的关系 耿仲明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靖南王耿仲明是三藩的的其中势力之一,他在早期的时候在明朝总兵的手下做事,但事后来总兵被杀死后,耿仲明就逃到孙元化的手下做事,在此后他便与孔有德两人一起做事,最后耿仲明和孔有德两人投降于清朝,在投归于清王朝后耿仲明和孔有德两人还是多次带兵出征,在战绩上面也是连连立下战功,在崇德年间,耿仲明被封为了怀顺

  • 汉代尺子出土,终于知道三国时期人物的身高了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是三国演义原文,描写关羽的。尺是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古人动不动就七尺男儿、八尺男儿什么的,按照现在3尺为一米,七尺就两米多,九尺都成巨兽了,显然不对头。所以古代一尺的长度肯定跟我们现在的不一样,那三国时期那些猛将们身高

  • 好水川之战的战争经过是如何?最后结果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兵10万从折姜(今宁夏同心县预旺东)进发,经天都寨(今宁夏海原),沿瓦亭川(今葫芦河)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李元昊为发挥骑兵优势,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好水川口,遣一部兵力至怀远城(今宁夏西吉县偏城)一带诱宋军入伏。韩琦听说西夏军来攻

  • 原来玄武门之变的城市是这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建造时期:隋代至唐代。位置: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北郊。结构:木石结构。在唐朝长达290年的统治历史中,其京城长安先后有三处坐朝、居住的宫殿,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太极宫是隋朝修建的,原名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京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太极宫实际上是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

  • 千古一帝乾隆的生母身份为什么一再遭质疑?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历代文人为何编造乾隆身世?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6年登基,为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乾隆帝即位前为宝亲王。雍正帝登基后就将其秘密立为皇太子,立储诏书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这也成为以后清朝的定制。雍正帝驾崩后弘历继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位六十

  •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富商,后世商人的楷模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丝毫不影响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反而,各国君王们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那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商业,是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齐国之所以一直都很强大,与齐国的富庶有莫大的关系,齐国在管仲变法后,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商业大国。而且当时各国间也需要物品的流通,所以

  • 刘封做错了什么,惨遭父亲刘备杀害,真和关羽有关么?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刘封是蜀汉一个地位非常尴尬的将军,史书记载刘封是刘备的假子,假子并不一定是义子的意思,也可能是继子。刘备在荆州时期一直没有儿子,收养刘封应该是在阿斗出生之前。那时候的刘备已经四十多岁,事业还没有成就,需要一个能够继承自己大业的人。可是刘备刚刚收养了刘封不久,自己的儿子阿斗就出生了,这样刘封的地位就变

  • 秦始皇的陵墓不能挖掘 竟然不全是技术问题?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秦始皇作为真正意义的千古一帝,他的丰功伟绩无人能及,就连自己的陵寝也是绝无仅有的。而这座前后耗时三十九年修建的陵墓,至今未能全然重见天日,也不全是技术问题。我们都知道,在陵墓周围的兵马俑已经被挖掘出来,一经问世便轰动全球。只可惜当时技术问题,没能很好的保护,以致于彩俑很快变成“泥人”。随着科技的发展

  • 宋朝为什么衰败无能?只因它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存在过很多王朝,其中,就有着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宋朝。可是,一提到宋朝,很多人都不以为然。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可能大家都认为:宋代时期好像很是窝囊,不能遇到战争,一旦遇到战争,大宋的军队就只能逃跑。因为避战畏敌,领土被敌国占领了不少。寸寸山河寸寸金,这就确实也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