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周幽王陵墓中为什么有百名妃子生殉?

揭秘周幽王陵墓中为什么有百名妃子生殉?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37 更新时间:2023/12/11 3:46:18

周幽王的墓修得十分高大,墓门打开后,往下全是白垩土,这土实际是一种石炭岩石,有一丈多厚。刘去的手下费了老大的力气,才挖去白垩土。再往下又看到了大量的云母石再往下挖了一尺多深,意外地看到了100多具尸体,纵横交错,相互枕靠,叠压在一起。其中只有一个男的,其余全是女的。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站着,身上的衣服款式和活人穿的一样。已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主是秦穆公,其墓的殉人之多令人触目惊心,殉人尸骨多达184具,墓室上下层的平台上摆放有殉人棺具,有的甚至是裸葬。

想必那一名男人就是周幽王了。其他的百余女子会是谁?应该是殉葬的妃子或侍女。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妇女沦为贵族男子的玩物与附庸,在殉葬者中,妇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商代卜辞中就有专门杀祭杀殉女奴的记载。当然,殉葬者的身份并非全部是奴隶,也有墓主的妻妾和家臣。

到了春秋时期,奴隶制濒于崩溃,人殉的作法开始引起非议。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用177人殉葬,其中包括三名才能出众、孚有众望的良士。国人因此作《黄鸟》诗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暴君的憎恨。这时在各诸侯国,妇女作为主人婢妾生殉的恶俗也逐渐受到摒弃。齐大夫陈子车死后,妻子和总管商定用人殉葬。子车的弟弟子亢却对他们说:“如果哥哥在阴间需人侍候的话,没有比他的妻子和总管更合适的了,这件事要不就算了,如果一定要坚持,我就准备用你们二位生殉。”子车的妻子与总管只好同意取消生殉婢妾的打算。

春秋之后,人殉的作法已不多见,基本上改用木制或泥制人形偶像殉葬。战国时的秦国就曾在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正式下令废止人殉。但是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却再次发生了大规模骇人听闻的生殉事件。

秦始皇生前为祈求长生不老,曾派人率数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同时,还用十来年的时间,动用数十万人修建规模巨大的陵墓,即郦山始皇墓。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正式宣布后宫妇女全部殉葬。这次殉葬的宫女和被害工匠人数,竟多到“计以万数”。

秦王朝的一系列暴政激起了人民强烈的反抗,秦末农民战争不但推翻了秦王朝,而且教训了新王朝的统治者。威名显赫的汉武帝死后,虽然殉葬了大批金银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但他的几千名妃妾宫女毕竟全部保住了性命。随着人民的反抗和社会的进步,从汉朝到元朝,除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强制妇女殉葬作为一种制度,已不复存在。

到了明朝,尽管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以妇女殉葬的作法,却一度死灰复燃。朱无璋在世时即首开恶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他的次子秦王朱死后,以两名王妃殉葬。朱元璋本人死后,共有46名妃嫔、宫女陪葬孝陵,其中十几名侍寝宫女全部生殉。1424年明成祖死后,殉葬宫妃多达三十余人。此后的仁宗、宣宗也各以五妃、十妃殉葬。除皇帝外,诸王也间或用人殉葬。

最突出的例子是正统四年(1439年),周王朱有死后,因周生前曾上奏折表示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故明英宗特命“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谁料未等圣旨传到,王妃巩氏和施氏等六夫人已同日自绝殉身。直到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英宗病危时下遗诏表示“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才算最终废止了宫妃殉葬制度。

《朝鲜李朝世宗实录》有一段记载为我们再现了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死后逼殉宫女的悲惨情景:“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其中有个朝鲜选献的韩妃,临终时对守候在身边的乳母金黑连呼“娘,吾去!娘,吾去!”话声未落,便被太监踢开木床,一命呜呼,真是惨绝人寰!

17世纪代明而起的满洲贵族入关前仍实行人祭、人殉制。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生母大妃纳喇氏,就是在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与另外两名庶妃一起被逼殉而死去的。但入关统治全国后,这种做法即被废除。严格地说,自明英宗以后中国就不再有帝王用妃妾殉葬的制度。

而《史记》记载秦穆公死后曾殉人达177人,实际出土却多出了7人,可能是临时处死的。周幽王是否有殉人,史料上并无记载。如果《西京杂记》所记是真实的话,这将进一步证实,中国古代的殉葬陋习,在西周时仍然是十分盛行的。

蒙古在进入铁木真(成吉思汗)时代时,其社会形态仍处于奴隶社会,比中原的封建社会要落后多了。1227年8月成吉思汗死后,就有大量活人殉葬。

时马可·波罗所闻,成吉思汗死后,“在运送灵柩的途中,护送的人要将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杀死作为殉葬者,并对他们说:‘离开现世到阴世去服侍你们驾崩的主人吧。’”

蒙哥汗的尸体运往阿尔泰山时,护送的兵马沿途杀死了将近两千人。“除了这些不幸的殉葬者外,还有40名生前服侍过成吉思汗的美女,与他生前骑过的战马一道,被活活杀掉殉葬。此后的元朝皇帝死亡后,多少都有活人殉葬。

标签:

更多文章

  • 解密:古代男人去一次青楼究竟要花多少钱?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在古装电视剧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富家子弟穿梭在各式各样的花街柳巷当中,为了争一个青楼的头牌,可谓一掷千金。那么在古代,进一次妓院到底大概需要多少钱呢?首先是普通人逛妓院的花费。在明朝的《梅圃余谈》上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当时的北京外城周围私设了很多妓院,里面的女子做各种浮夸动作来勾引过往男子,有

  • 伊散德尔瓦纳战役:长矛与来福枪的较量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1879年1月22日,南非祖鲁军对英国殖民军的一次伏击。1879年1月,一支英国部队遭到勇猛顽强,计谋过人的祖鲁人的袭击,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这是一场灾难,全国上下为之震惊。这个事件正好同3年前的美国小比格霍恩河谷发生的小巨角河战役有些类似:当时美国第7骑兵队的5个骑兵连被苏族印第安人所消灭。在这两

  • 满清颁布了三条命令中为什么剃发令和易服令都可以 唯独缠足不行呢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人口也是历代王朝最多的,清朝末期之时,达到了四亿多人口数。清朝初期为了更好的统治,以奖励垦荒、减免税收的办法来稳固王朝基础,这样的政策直接促使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高数发展。小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一直到十八世纪中,经济来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就是“康乾盛世”。掌权者

  • 力学之父阿基米德有哪些故事?阿基米德的生平简介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诞生于希腊西西里岛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KingHieron)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德的意思是大思想家,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

  • 从河北四庭柱到五子良将, 他证明了曹操成功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曹操为什么能最终成功,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很多人都会好奇,其实,成功的原因会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一定是对人才的重视与不吝小节,这一点,只从大名鼎鼎的五子良将,张郃的经历中便能看出。张郃,一生征战,战功赫赫,极为曹操所器重,但实际上,张郃并不是一开始便追随曹操,而是一位主动投靠的降将,一个降将却得到了

  • 武则天后宫面首之谜:女皇究竟拥有多少面首?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自取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身世并不显耀。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十一月),武则天下诏改用周历,改诏为制。公元690年(武周天授元年九月九日),武则天登基,改国号为周,改年号为天授,自称圣神皇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女皇帝。人们说到皇帝,常常会

  • 古代欧洲盛行的“掷矛兵”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就没人用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说到“掷矛兵”其实吧还是真的很有意思的一种兵种了,但是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古欧洲发现有人使用这种兵种的,到了中国古代好像这样的兵种就非常的少见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不符合古中国的战场情况,还是另有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所谓古代欧洲盛行的“掷矛兵”应该是指标枪。一直以来

  • 神秘皇帝陵墓埋藏旷世神物 2000多年未被找到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古来,有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代,许多地位高、权势大的人,比如帝王、诸侯、将相等等死了后,一般都会下令给自己陪葬诸多的陪葬品,希望死后还能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然而,不幸的是,他们碰上了盗墓贼,甚至专业的盗墓军队。他们是为了财,盗墓贼也是为了财,两者似乎天生便是一对有缘人。于是乎千百年来,

  • 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者,最主要是他做的这三件事?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王莽是历史上难得的枭雄之一,更是新朝的开创者。在位15年的王莽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他一直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这也算是难得了。不过新朝始终没有逃过命运的安排,成为了历史上少数的短命王朝之一。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后没有留下子嗣,这给王莽带来了机会。到了公元6年,王莽已经是位高权重,他手中的权力不亚于皇

  • 清朝内阁制度是如何的?是怎么发展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清朝内阁制度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内阁制度。清朝入关之前,后金(清)中央机关无内阁。清军入关之后,清王朝建立起全国政权,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始设内阁。然而,内阁在清初成为定制,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历时共二十七年(顺治元年至康熙九年),才最后确定下来,这是一个充满权力之争而又复杂的反复过程。清朝内阁的主要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