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后宫三千佳丽:皇帝如何应付后宫开销呢?

古代后宫三千佳丽:皇帝如何应付后宫开销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295 更新时间:2024/1/15 20:09:26

相信很多男人都羡慕过古代的皇帝,因为他可以拥有三千后宫佳丽。但是你知道吗?养着这些后宫可一点也不是轻松的活。同样是当老婆,可在古代,给皇帝当老婆是有工资收入的。

在封建时期的中国,长期流行着一妻多妾制,给皇帝当老婆那是一种职业,有明确分工的。那么,给皇帝当老婆的工资到底能开多少钱?后宫三千佳丽,皇帝又是如何应付庞大的后宫开销呢?

据《国朝宫史》反映,明代后宫开支巨大,“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内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费更甚”。明代后宫仅化妆品的费用,每年就要花去40万两银子,可想其他开支了。因此国力强盛年代,后宫规模可能很大,如唐玄宗宫妃有4万人,有条件养活那么多老婆嘛。

以汉朝公职人员的薪酬制度为例: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俸禄最高“金印紫绶,秩俸万石”。后宫昭仪等同丞相,但实际上,昭仪拿的年棒并没有丞相多,每年的俸禄是4200斛(石)稻谷。据《汉书·律历志》和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辩证一》中对当时的计量单位和换算公式的记载,汉昭仪的实际年俸折合现代174182市斤。不过,现代有学者考证,秦汉时的1石稻谷,仅合现代27斤,即便是按照这标准算,汉昭仪的年俸也达到到了113400斤稻谷,收入相当可观了。

汉代最低一级的宫女保林的年俸也有192斛,相当于现代5184斤,这份薪水也算是很高了,以人均一天一斤粮来算,一个宫女一年便可以养活14口人,而昭仪一年则可养活310口人。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朝代后宫的年俸不尽相同,并非哪一朝的妃子都有这么高的待遇。国力下降、败落时,后宫的规模就很小了——多了,皇帝也养不起啊。

再看看清朝皇帝女人们的工资。据乾隆七年编纂的《国朝宫史》记载,清朝后宫的年俸分九等,分别是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皇太后的年俸最高,每年黄金20两、银2000两。余下相应的是皇后银1000两、皇贵妃银800两、贵妃银600两、妃银300两、嫔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两、答应30两。处于不同等级的宫妃,年俸的差别很大,这也是历朝都存在的现象。

清妃相比汉妃动辄上万、十万斤稻谷来算,可能并不高。但除了银子以外,她们还能得到大量的包括绸缎、貂皮等在内的贵重物品。以“妃”为例,除300两银子的年俸外,每年还能得到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1匹、帽缎1匹、彭缎3匹、纱4匹、裹纱5匹、绫5匹、纺丝5匹、杭细5匹、棉纳5匹、高丽布5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0匹、深蓝布10匹、粗布3匹、金线10络、绒5斤、棉线3斤、木棉20斤等。

面对巨大的开支,实际上,即便在唐玄宗时代,后宫开支也让他感到沉重。唐玄宗是怎么养活那么多宫妃的?首先是国家财政支出,再是建“小金库”,让太监、爪牙下去搜刮民财。《旧唐书·食货志》记载,为养活后宫成群美妃,唐玄宗想方设法搞钱,“开元中,有御史宇文融献策,括籍外剩田”。就是检查户籍以外的隐瞒土地,结果仅此一项便多收税几百万贯。

宋仁宗赵祯当皇帝时,宫人的月俸一度高达12000贯。宝元年间,军事调动频繁,财政经费同时吃紧,赵祯只好在后宫嫔妃身上抠钱用,养不起了。

有的朝代,皇帝还会打白条,拖欠薪水,给的是“口头支票”。遇到国事危急时,还要捐款。如赵祯,在军费困难一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只好接受谏议,削减后宫赏赐。皇后、嫔妃还每人捐助5个月的俸禄,弥补军费不足。

遇到年景不好,皇帝还会找个理由,比如后宫阴气太重,把宫妃遣散。唐文宗太和年间,“出宫女千人”;宋仁宗时“出宫人几百人”。唐宪宗更干脆,一下把后宫放出200车人,让她们随便嫁人。

标签:

更多文章

  • 名相诸葛亮为什么要拿扇子?仅仅是因为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只要有诸葛亮出场,总离不开一把扇子。这把扇子从早上摇到晚上,从夏天摇到冬天,从年轻摇到衰老,不管什么时候,总是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潇洒和帅气。那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喜欢摇扇子呢?夏天是为了凉爽,冬天摇扇又是为了什么?传说先走几波吧。一种说法是是诸葛亮出山前他的妻子黄月英送给他的,黄月

  • 赵姬与这四个男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庄襄王孙异人在邯郸为人质时,这位赵姬是邯郸一富家女,被吕不韦选中,娶回做妾,不料孙异人在与此女相识后对她一见钟情,便硬让吕不韦把她让给自己,吕不韦被迫答应了,于是这位邯郸女就成了庄襄王的嫡妻,待庄襄王即位后,她便名正言顺地做了王后,庄襄王死后,她又以赢政生母的身份稳居太后之位。赵姬虽贵为太后,却风流

  • 金军的“铁浮屠”防御力那么强悍 为什么还是被宋军克制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铁浮屠”就是金军的全甲重骑兵。所谓全甲,就是战士和所骑的战马都身披重甲。“铁浮屠”盔甲是由长方形的甲条组成,使用坚韧的皮绳层叠联结起来,形成相互叠压的层状结构。上图就是金军“铁浮屠”重甲兵的手绘复原图“铁浮屠”对于普通弓箭、刀枪具有比较好的防御力,很难直接穿透形成杀伤力。但是金军的“铁浮屠”虽然防

  • 项羽在乌江看到韩信写的七字 长叹一声自刎而死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汉五年十二月,汉王刘邦率领大军,将西楚霸王项羽围困在垓下。当天夜里,项羽带着仅剩的八百余人,向南面突围而去,准备保存实力,东山再起,史称垓下之围。当时刘邦大将韩信,料到项羽突围之后必走乌江,于是就命人快马抢在项羽之前到达乌江口,并且在乌江口的一棵大树上用蜂蜜写下七个字:“立逼霸王乌江死。”树下的蚂蚁

  • 清朝官员等级是如何的?清朝官员品级详解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一般来讲,清代的官制体系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域体系,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两大系统。二是职能体系,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系统。两大类相互交错。其中,京官系统中以文职官员为主,地方官系统中则文武兼有。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经略大臣(通常由大学士兼任,因事特设,事罢即撤)、大学士衔

  • 雍正真的杀死了亲爸爸?死后为什么不敢葬入祖坟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人死后,入葬祖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历史很悠久。从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可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帝,死活不愿意葬入祖坟,甚至找各种理由来说明原因,这位皇帝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不愿意死后葬入祖坟,是什么原因呢?按照传统雍正死后,应该葬

  • 斯诺在自己的书中中伤宋庆龄 宋庆龄非常恼火表示要对斯诺采取法律手段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美国人斯诺大红大紫离不开宋庆龄,正是在宋庆龄的帮助下,他才能顺利的到延安采访,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最后名声大噪,并且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国庆阅兵。然而,在美国兰登出版公司1958年出版他的《复始之旅》一书中关于宋庆龄的一些描述,却惹怒了宋庆龄,不惜要与对他采取法律手段。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能让宋

  • 清朝五刑和现代五刑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提到古代的刑罚,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影视剧上的那些画面,给人以残酷、野蛮的印象。真实情况什么样?我们不妨以清朝为例,谈谈那时候的刑罚。清朝的“正刑”,完全沿袭前代,即“五刑”:笞、杖、徒、流、死。根据《大清律例》的规定,我们简要了解一下“五刑”的情况。笞刑就是用小竹板责打犯人的背部、臀部或腿部,针对轻

  • 南宋6座皇陵仅埋葬地下2米 原因和岳飞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在大家印象中,古代皇陵往往规模宏大,仅仅地宫就能容纳好几十人。南宋一朝虽然偏居一隅,但是商品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是最不缺钱的主,可是南宋的全部皇陵,全部没有地宫,金银财宝葬的不少,可是仅仅就埋在地下两米处,这是为什么呢?南宋皇陵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镇宝山内,南宋一朝一共有皇帝9人,5岁小皇

  • 故宫的冷宫原来就在这里 大白天也是阴森森!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说到冷宫,我们并不陌生,在电视上看古代电视剧的时候,动不动就有妃子因为不受皇帝宠幸,或者被人陷害,而打入冷宫!而故宫作为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故土,也有被称为“冷宫”的地方,那故宫的冷宫到底在哪个位置呢?清朝时期,故宫的冷宫位于紫禁城东北角,景祺阁北面的北三所(现已坍毁)。光绪皇帝曾经最宠爱的珍妃就被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