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武一宗灭佛”,揭秘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

“三武一宗灭佛”,揭秘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7 更新时间:2024/1/8 8:28:0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四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唐武宗李炎灭佛、后周世宗柴荣禁佛。

因为前三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因此,这三位的灭佛活动又称为“三武灭佛”,而周世宗柴荣的庙号有一个“宗”字,因此,这四次灭佛事件被后人统称为“三武一宗灭佛”,在佛教史上则称为“三武一宗之厄”。

那么,这四位皇帝为什么要如此大规模的灭佛呢?

佛教是外来宗教,汉朝时从天竺逐渐传入西域,再由西域逐渐传入中原。佛教经过长期的发展,给寺庙和僧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再加上佛教寺庙往往享有免俗特权,占有大量田地,僧侣又不事生产,不服劳役,这就使得社会财富向寺庙集中,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对各代的朝廷财政收入和兵役来源带来不利的影响。

寺庙力量的过分发展,引起了世俗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并且,有的僧侣不守戒律,霸占田产,鱼肉百姓的行径促使社会矛盾日趋严重激化,最终导致只有通过政治手段才能解决,佛教发展史上的“三武一宗之厄”,正是这种矛盾激化后的结果。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其统治,以全民为兵的政策,但是,由于佛教势力发展过于迅猛,佛教徒人口增加,太武帝拓跋焘在军事战争中日益感到人力的缺乏;另外佛教进入中原后也吸收了谶纬学说,搞一些神秘理论,妨害到了皇帝的权力。

因而,太武帝在太延四年(438年)下诏,规定50岁以下的僧人一律还俗服兵役。不仅如此,太武帝还听从宰相崔浩的建议,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并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正式下诏灭佛:焚毁天下所有的佛像和佛经,沙门无少长悉坑之,禁止佛教的传播。

太武帝的此次灭佛,使我国北方地区佛教势力一时陷于衰落,直到拓跋焘死后,继位的文成帝拓跋濬颁布了复佛法诏,才得以复苏并发展。

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

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在经过多次辩论之后,宇文邕决定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

次年,宇文邕顶住多方的压力,下诏“禁佛、道二教,经书、佛像尽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为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看看,周武帝不不仅灭佛,同时还灭道。

于是,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各地的佛寺都被拆毁,不过,周武帝并不屠杀僧侣,只是让他们还俗。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继续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意义非凡。

周武帝禁佛后,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

唐武宗李炎灭佛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舍利的活动再次掀起了全国性的宗教狂热。对此,韩愈专门作了《谏迎佛骨表》予以坚决反对。

韩愈反佛是在佛教势力达到鼎盛的情况下进行的,韩愈素来不喜佛,而是信奉孔孟之道。韩愈为了确立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实现儒家的政治思想,他还曾写下《厚道》、《原性》、《原人》等论文,大力提倡忠君孝亲的孔孟之道,限制佛道的传播,甚至强调要以行政手段彻底废除佛教。

韩愈的反佛思想为此后的唐武宗灭佛行动提供了重要依据。唐武宗继位后,灭佛活动是逐年提升的。

会昌二年(842年),唐武宗即下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

会昌三年(843年),唐武宗又“命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

会昌四年(844年)七月,唐武宗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会昌五年(845年)三月,唐武宗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四月,正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的灭佛运动。

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笃信佛教的唐宣宗李忱即位。唐宣宗即位后即废止了唐武宗的灭佛政策。

后周世宗柴荣禁佛

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起,后周世宗柴荣也开始排斥佛教的一系列政策,和以前三次灭佛活动不同的是,周世宗这次灭佛,并没有大量屠杀僧侣,也没有大批焚毁佛经,实际上是带有一种整顿色彩的禁佛活动。

周世宗在禁佛活动中,他只留下前朝帝王有赐与匾额的重点佛寺,其余寺院一律毁去。

周世宗还对继续当僧侣的那些僧人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必须要会背诵一定卷数以上的佛经并取得尊长同意,才能出家,否则就是犯罪。

并且,周世宗禁止一切当年佛教徒“自残式布施”(斩断手脚、以热油烫脸等)明志的风气。

周世宗还下令毁灭天下铜制佛像,要销毁佛像以铸造铜钱,对此,官员们也是议论纷纷,周世宗却说:“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耶?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资治通鉴》)

周世宗这段话的意思是:你们不要对我毁去佛像这件事有疑虑。佛啊,是以善道度化世人的,如果有心向善,就是供奉佛了,那铜像岂是所谓的佛呢?而且我听说过,佛为了利益他人,就算是头颅、眼睛都可以布施给别人。如果朕的身体可用来救济民众,我也在所不惜啊。

最后,经过周世宗这次对佛教的整顿,共废去佛寺三万所,还俗六万余僧人,全国寺院仅余两千所。

在佛教的发展历史上,周世宗的这次禁佛活动是最有影响和最人性化的一次,通过周世宗的这次禁佛,佛教不再有大规模的发展,而是走向了勉强维持的阶段。

此后,儒、佛、道三教之争,也趋于缓和,不像过去那么尖锐,即使有纷争,规模也相对较小。

周世宗柴荣作为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通过这次禁佛活动,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位仁君,只可惜他是“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标签: 古代北魏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什么会闭关锁国 清朝的覆灭不是没有原因的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闭关锁国

    对清朝闭关锁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一个充满争议的朝代。争议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外族所建立的政权,他封建且自大的国策也是让后人诟病的原因,下面让我们看看,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清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清朝的闭关锁国其实并不是一家独有,早在元朝时期,朝廷

  • 东吴是怎么跟曹魏与蜀汉平分天下的?是靠周瑜还是鲁肃?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吴,三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东吴是怎么跟曹魏与蜀汉平分天下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所以能在一段时期内维持和平相处,背后的原因很多,其中人的因素绝对是主导。曹魏阵营中,司马懿背后所代表的势力正在慢慢地掌控着曹魏的政权;蜀汉方面,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揽大权,继续着匡扶汉室的理想伟业。那

  • 西夏皇室内乱时,宋神宗伐夏行动为何会失败?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宋神宗,北宋

    宋神宗,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第一次伐西夏大败后,如果宋朝君臣静心思过,休养生息,还可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但是,宋神宗急火攻心,第二年又发动了大规模攻夏战争,结果,永乐大败,宋朝再次损兵折将,铩羽而归。这次对夏战争的败事之人总共有三人,徐禧、种谔以及沈括(《梦溪笔谈》作者) 本来,

  • 历史上的白袍将军有多厉害 看看这三个人就知道了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云,薛仁贵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白袍将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都知道,每个朝代的更替必将伴随着杀戮。于是,就有了影视剧中呈现的战场上的场景。不知道大家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里的想法是什么?是猜测哪方会赢还是打仗两方将领的计谋谁更胜一筹?还是两者都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有些名将

  • 清朝妃子脖子上系一条白领是干什么用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清朝

    相信经常看清宫剧的朋友都会发现,清朝后宫妃子衣服与其他朝代略有不同,那就是脖子上多了一条白领子,这条白领子有的妃子佩戴的也不一样,在尺寸和花纹上面都会有很多讲究。有的妃子戴着都是白色,有的又戴着是花纹,不禁看的让人眼花缭乱。其实这条白领子有个专业的名词,叫“龙华”。龙华,它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也是一

  • 乾隆之子为何接连去世,背后真的只是因为疾病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清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跨越276年,历经三个世纪的风雨, 许多历史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在最近热播的几部电视连续剧里,有很多观众都注意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细节,例如为何乾隆皇帝正宫两个嫡出的儿子都在被立为太子之后就突发疾病去世了呢?清朝乾隆年间的医学水平算是比较稳定的,乾隆能够活到八十

  • 晋国如果活到战国的话 秦国还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国,春秋

    很多人都不了解春秋晋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的关系本来是非常好的,但是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两个国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都建立了自己的霸权之后就开始为了争夺天下的霸权而进入了长达百年的秦晋争霸时期。在秦晋争霸的大部分时间里面,秦国都是不如晋国的,甚至说秦国

  • 三家分晋有没有分配不均 魏国为什么会成为最弱的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国,春秋

    对三家分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春秋战国历史上,三家分晋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公元前453年,赵氏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在三家分晋后,形成了战

  • 在建立曹魏的过程中,曹操的虎豹骑有着什么样的战绩?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虎豹骑,三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曹操的“虎豹骑”,在建立曹魏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辉煌战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作为曹操手下最为精锐的部队,大家虽然听说过这支军队的名字,但对其战斗力、编制、战绩等细节恐怕少有人知晓,原因在于《三国演义》中对于这支军队几乎没有提及,而《三国志》中虽有记载,但同样较少。此外,虎豹骑

  • 秦王朝为什么才建立15年?被人推翻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灭亡,秦朝

    秦王朝为什么才建立15年,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没有人不夸赞秦始皇的伟大,尽管他做了很多遭人唾骂的事情,但在律法、度量衡、文字及车轨上的改革,却是为后来2000多年的君主统治,奠定了一个基础。因此,嬴政是一位绝对的法家支持者,在他眼中的天下,没有一处不可以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