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大禹为什么要禅位给伯益?为何会引起巨大风波?

大禹为什么要禅位给伯益?为何会引起巨大风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00 更新时间:2024/1/29 21:25:24

伯益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四千余年前,大禹秉承舜禅让政治传统,向上天推荐皋陶,授予治政大权,将皋陶立为“储帝”。一旦大禹去世,皋陶将接任帝位。

可惜,皋陶英年早逝。相传,皋陶执掌刑法,犹如今天的大法官,死于帝禹二年,享年106岁,这种说法显然不太可信,大禹找接班人,不太可能找一老态龙钟之人,十有八九比大禹稍微年轻一些。

于是,大禹又立了一位“储帝”,即大禹治水的高级助理伯益,相传是《山海经》的作者。

大禹在位第十年,东巡会稽时去世,伯益继位为帝。自黄帝起,一场席卷华夏的“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拉开了帷幕。

01

伯益为帝之后,天下开始动荡,阴谋策动者古书记载不一,主要有三种。

一,《竹书纪年》记载:“益代禹立,拘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

伯益挑起战争,先囚禁了启,于是启暴起反杀,进而夺取帝位。伯益为何如此,原因不难理解,启对伯益帝位稳固影响很大。

二,《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大禹禅让伯益之后,启的手下纷纷造反“攻益”,进而玩出一出“黄袍加身”的把戏,这一说法中启并未动手。

三,《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大禹禅位伯益,但伯益“佐禹日浅”根基不牢,天下不服伯益,诸侯反而纷纷朝拜启,于是启自动成为一代新“帝”。

这三份记载各不相同,谁先发动权争记载也不同,但透过其中文字记载,不难看到一个惊心动魄的共同点:大禹去世之后,“华夏联盟”内部权力争斗非常激烈,伯益与启势同水火,最终夏后氏族长启因有大禹打下的深厚根基,在夏后氏拥护者的支持下,启夺取了帝位。

02

按照儒家说法,尧禅让舜,舜禅让禹,其原因在于舜与禹有德行、有能力、有功劳,所以天下万民归心,权力平稳交接。那么,伯益其人怎么样呢?

大禹治水有功,得到万民拥戴,伯益是大禹治水高级助理,也有治水功劳。除了治水,伯益还有二大功劳: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粮食紧张的上古时代,伯益这一发明功劳巨大,所以帝舜将族女嫁给他,还让他担任虞官,掌管山泽、繁育鸟兽;发明凿井技术,《吕氏春秋·勿躬篇》记载“伯益作井”,井的出现让先民可以不再逐水而居,北方广大平原地区逐渐为先民充斥,得以开发,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

可见,伯益即便不是尧舜禹这般“圣人”,但以他的资历、贡献、德行来说,有足够的资格成为大禹的接班人。而大禹选择伯益,想必不会无缘无故,必然因为伯益有让人信服之处,不然如何“任之政”?

既然如此,为何大禹禅位伯益却引起巨大风波,大禹之子启与之爆发激烈权争?

03

欲要解开伯益与启的权争原因,就要先了解上古时代背景。

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国情”,史书记载的古人行为举止,不结合相应时代很难明白。四千余年前,若干个强大的关系密切的部落联合,组成了一个“华夏联盟”,盟主就是“帝”。在那个王侯将相皆有种的时代,尧、舜、禹、皋陶、伯益等人,不可能是普通民众,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强大的部族支撑,因此禅让的本质大概是以下二种:

一,部落内部权力交接,相传尧与舜都是黄帝后代,数代之后各有部族。

二,部落之间权力交接,由于是多部落组成“华夏联盟”,谁的部族实力更强,号召力更大,无疑更容易获得“帝”位。

《史记》记载大禹治水时“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中“不敢入”何解?或许,大禹治水时,舜的部族非常强大,但大禹的夏后氏实力也很强,威胁到了舜部族地位,因而之前大禹父亲被稀里糊涂杀死,大禹就变得更为谨慎。大禹治水过程中,纵横捭阖,让无数诸侯归心,最终舜不得不禅位于大禹,而非其他人。

山西陶寺遗址,与尧舜禹时代非常接近,被认为最可能的尧帝古都。这座遗址的墓葬中,有着非常残忍的一幕,高规格墓葬里的几具尸骨遭到残忍破坏。原因何在?结合《竹书记年》中“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与《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武王伐纣”记载,所谓禅让真相或许就是残忍血腥的权争。

透过上古时代背景可见,禅让是当时的政治传统,本质大约是原始民主推举制,不是尧舜想传位于谁就一定能传位于谁,最终“帝”者是各方势力妥协平衡的结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权斗、血腥厮杀、政变层出不穷。

因此,大禹所在的夏后氏实力虽强,但绝不可能像后世皇帝那样一言九鼎、言出法随,选择禅位伯益应是权力平衡的结果。但对于大禹之子启而言,夏后氏实力强大、盟友众多,自然不甘心被伯益领导,于是爆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

04

伯益与启的权争时,还存在一个关键问题:为何伯益实力好像非常差劲,被启轻松击败?

上文提到“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或“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无论在实力方面,还是在人望方面,伯益表现得都非常差劲。但伯益跟随大禹治水,又有发明创造,大禹还“任之政”数年,应该不会出现“天下未洽”之怪事,而且伯益背后必有一些强大部族支持,不会那么轻易失败才对。

大禹死后,为何帝者伯益如此差劲?《战国策:燕策一》记载或揭开了真相,“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可见,大禹禅位伯益,或是无奈为之,碍于当时禅让政治传统,才选择了伯益,但为了最终传位于启,将天下家族私有化,实则早已暗中布局,由启自己摘果子。比如,让伯益执政,而以启为吏,估计是架空了伯益,让启掌握实际权力,因而最后才会出现“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启夺权后,破坏了当时政治传统,激起以有扈氏为代表的一批诸侯的不满,与以夏后氏为代表的联盟发生激战,最终双方爆发“甘之战”,夏启取得了胜利。

从此,传统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中华文明进入新篇章。对伯益而言,夏启篡权罪该万死,但对中华文明而言,原始公天下到家天下却是时代的进步。

夏启篡夺伯益帝位,掀起的这一场政治大变局,至此并未结束。

史书记载夏启晚年荒淫无耻、贪图享乐,所以导致武观之乱(夏启儿子武装夺权)、太康失国等事件,其实与“公天下”突然变成了“家天下”,规章制度不完善,天下私有化还处于过渡期,人心混乱不知所措,让野心家看到了机会,所以才出现夏启死前就爆发夏朝分崩离析之忧,死后更是导致夏朝中断五十余年。直到少康出现,才真正建立了夏朝的统治。

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竹书记年》、《韩非子》、《史记》等都是当时人们对上古的认知,但时移世易,政治环境早已不同,史书对上古认知往往会出现误解,如今回顾上古历史,就要揭开笼罩在禅让制、大禹、夏启等身上的外衣,如此方可管中窥豹一些真相。

标签: 伯益夏朝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吃的都是山珍海味 清朝皇帝为何连鸡蛋都吃不起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皇帝,鸡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皇帝吃鸡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无论想吃什么山珍海味都能吃到。但是清朝,皇帝却连鸡蛋都吃不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都是内务府搞的鬼,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清朝皇帝吃不起鸡蛋。古装剧《甄嬛传》中雍正皇帝无论是元宵佳节还是

  • 历史上没有穷人的朝代 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年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莽,汉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莽新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从无数战争中得来的。但是从古到今,每一个朝代的变更几乎都需要引发一场战争,战争的残酷程度可想而知。国家朝政动荡、百姓居无定所,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着被迫上战场,最后落一个战死沙场的结果。但是不是

  • 赵高是如何搞定扶苏与蒙恬呢?扶苏和蒙恬为什么双双自杀?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扶苏,秦朝

    扶苏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大秦王朝,并创造性地改称为“皇帝”。然而,他随后却开始享乐,且大兴工程建设,最终把国家折腾得千疮百孔。而秦始皇本人也病死在出巡途中。在沙丘突然暴亡后,野心家赵高图谋不轨,他

  • 和珅本身的钱财那么多 和珅的发家史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和珅,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珅的钱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和珅在当时朝堂之上除了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外,他本人的钱财也是相当多的,因此今天就我们来看一下和珅的发家史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其实无论是清朝的贪官还是其他的朝代,很多官员都有着一定的收入,但是在收入的状态之下,除了

  • 西汉盐铁专卖是什么起源?历史发展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盐铁专卖,汉朝

    还不知道西汉盐铁专卖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当政期间,一改汉朝长期休养生息的和平政策,在实现权力集中之后,就积极的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此时的汉武帝除了常年与匈奴交战之外,更是攻闽越、伐南越、平定卫氏朝鲜、收服西羌、楼兰、车师、轮台、大宛等国,几乎凿空了整个西

  • 王羲之十岁时曾骄傲自满,他是如何调节自己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王羲之,东晋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羲之,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书法家,为书法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同时,王羲之是爱国战将,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在他小时候一位老奶奶的教导,可谓令他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都有了极大改变,这位老奶奶的存在使王羲之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王羲之七岁学书法,凭借自身优秀

  • 清朝大臣在上朝之前 太监为何会在大殿前甩鞭子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上朝,鞭子

    对上朝甩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近年前,看清宫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皇帝上朝前,总会有一个太监在大殿前甩鞭子,鞭子打在地上噼啪作响,然后大臣们便排队进入大殿,开始早朝。这甩鞭子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讲究吗?甩鞭子的意思甩鞭子这在礼仪上的专业说法呢:“鸣

  • 庞统知道落凤坡有埋伏,他为什么还去?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庞统,三国

    当年有句传言,谁拥有卧龙或凤雏其中一人,就可以拥有天下。卧龙肯定是诸葛亮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经常以妙计战胜对手,而这个凤雏庞统竟然能与诸葛亮齐名,可见这个凤雏庞统雄才谋略绝不在诸葛亮之下。当年在落风坡的时候,庞统明知前面有埋伏,庞统依然选择前进,简直就是送死,一点反抗都没有。庞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

  • 吕蒙的死因是什么?都有哪些说法?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蒙,东汉

    对吕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蒙字子明出生于东汉时期,是当时的一位名将,相信一提起吕蒙大家都会想到三国时期的另一位英雄关羽,当时关羽就是被吕蒙击杀的,也因为此事让吕蒙立了一件大功,自此吕蒙就被孙权所看重,封他做了南郡太守也成了孙权手下的一名重要将领。在吕蒙临死前,孙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为何会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允炆,明朝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建文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朱元璋死后,围绕着继承问题爆发了靖难之役。朱元璋遗照命令皇长孙朱允文即位,年号建文。但在建文帝继位之后,在身边清流文人的鼓动下开始了激烈的削藩。朱元璋第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