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汉朝与匈奴和亲到底是什么样的 汉朝一共和了多少次亲

汉朝与匈奴和亲到底是什么样的 汉朝一共和了多少次亲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35 更新时间:2024/1/24 22:45:3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和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这是宋人王安石以汉代著名和亲远嫁者王昭君为素材而写作的怀古之作。粗浅看来,王安石对昭君出塞的认识与我们大多数人对此事的印象是一致的。但作为一位政治家,王安石其实比我们把事情看得更清楚:汉代的“和亲”并非简单的“和亲”,昭君出塞也不是单纯的出嫁。

一、此“和亲”非彼“和亲”

对于汉代和亲政策,很少有人会觉得陌生。毕竟在中学时,一说到汉代的对外政策,老师们就一定会提起“和亲”。可虽说已知晓“和亲”很多年,我们许多人或许却并不清楚和亲的真正含义,只以为就是将汉代公主(至少是名义上的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作妻子。

事实上,汉代的“和亲”并非是单纯的不同民族间的政治婚姻。1929年,王桐龄先生较早地提出了“和亲”的释义:“和亲政策者,汉族皇帝以本国公主嫁与外国君主,与其讲求婚之谓……白登败后,高帝无力退敌,乃用敬之议,欲遣公主嫁匈奴冒顿单于,吕后不可,乃以良家子为长公主,代往”。

在王桐龄先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内外的学者对“和亲”都作此理解。可细究汉代史料,若把“和亲”之“亲”简单地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姻亲”,那么和亲背后的汉与匈奴两个民族间的民族关系形态就被忽略殆尽了。两族间的关系显然又是汉代和亲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和亲”的真正含义不应当省略这一层含义。

那么怎么解释“和亲”才是更合适的呢?今人葛亮提出了一个建议。在汉代史料中,“和亲”时常与“兵”、“击”相联系,譬如“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有修文而和亲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而在开汉代和亲之先河的刘敬口中,“和亲”只是“和约匈奴”、“外和匈奴”。所以可以推测那时的“和”就是今日的“和亲”。

而“亲”字在汉代的涉外文献中其实非常常见,往往有“亲附”、“亲睦”之意。有时“亲”字甚至直接用“附”字替代。诸如“离兄弟之亲,汉以故不和,邻国不附”的“附”就是“亲附”。所以综合来看,汉代的“和亲”应该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关系形态,即由战争向和平的转化,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在汉代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刘敬口中的“和”,也就是将公主嫁给匈奴为妻。

二、和亲公主与和亲任务

其实远嫁者既然顶着大汉公主的名号,我们也就不难料想她们的任务不会只是简单地为人妻子。就像唐代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给西藏带去更先进的文化,并缓和两国关系一样,汉代和亲公主其实也肩负着外交重担。

汉代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发生在建国初期汉军于白登战败后。作为战败方,汉代嫁出公主无疑是一种妥协。那位代替真公主出嫁的宗室女子,也就不仅得作匈奴之妻,还得作大汉使者,缓和匈奴与汉的关系。

而根据刘敬的观点,“和亲”只是汉代在对外政策中的短期策略。相比于大动干戈,彼时军事实力并不如外族的大汉用和亲的手段显然比动武“性价比”更高。在长期策略中,刘敬另提到为促进民族融合,以实现真正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朝廷应再推动不同民族间的联姻。这反过来亦证明了汉代的和亲者需要承担较重的外交责任。

三、汉代到底有多少次和亲

既然我们将和亲视作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又把和亲公主当作“外交官”,那么汉代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政治活动呢?参考《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将新皇帝、新单于对原有和亲行为的重申或承认另视作一次和亲,那么这一数量可高达二十九次。

汉高祖至吕后摄政时期,大汉与匈奴三次和亲。汉文帝至汉景帝时,大汉七次与匈奴和亲。汉武帝至汉昭帝时,大汉与匈奴和亲三次,与南越和亲一次。汉昭帝至王莽新朝时,大汉三次与匈奴和亲。后来,卢芳、彭宠、李兴、马援主导了九次与匈奴的和亲。东汉时,汉光武帝与汉明帝分别与匈奴和亲。永寿年间,张奂与羌人和亲。建安初年,袁绍与乌桓和亲……

事实上,在这二十九次和亲中,有十七次我们是难以从史料中找到和亲公主的身影的。换句话说,这十七次和亲可能只是彻底的外交举措,完全不涉及婚姻。

和亲没公主,这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却又极可能是多数汉代和亲的真相。和亲公主不仅是新妇,更是大汉的外交使者,亦不同于一般民族间联姻的出嫁者,这或许才是我们所误解的汉代和亲的真相。

标签: 汉朝和珅

更多文章

  • 古代妾的地位比奴才还要低 但做妾却有一个好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妻妾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妻妾,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古代的妻和妾,我们总是在古代的电视剧或者小说当中看到古代的男人有妻子也有妾,这是当时古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了。在那个年代女性就成为了一种附属品,而男性的话呢,他们拥有越多妻子和妾就代表着他们身份地位越高 了,当然啦,也并不是所有古代男

  • 汴京之围宋朝为什么会被几万人围困?八十万禁军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汴京之围,宋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汴京之围宋朝为什么会被几万人围困?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看过《水浒传》的人都应该听过,里面有一个豹子头林冲,号称是宋朝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单单指的是禁军八十万,还不包括湘军以及边军,金国二次南下,根本不可能让这么多宋军全军覆没了吧,那汴京被围困的时候,这些军队

  • 什么是潜火队?早于世界几百年的宋朝消防队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潜火队,宋朝

    你真的了解什么是潜火队1666年,伦敦发生了一场大火,吞噬了整个城市。大火之后,伦敦成为了一片废墟。虽然这一场大火没有造成太多的人员伤亡,却也带来了饥饿、疾病等痛苦所以在这一场大火之后,消防得到了重视,渐渐的才有了现在的消防队然而在我国,北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专业的消防机构—潜火队宋朝文化繁荣,经济

  • 光绪身为皇帝,为什么要听出处听慈禧太后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光绪

    光绪对于慈禧的感情,一方面有着像母亲一样的敬畏,一方面却又因为受制于慈禧而十分愤怒,但由于自己的软弱,他也不敢拿慈禧怎么样。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把光绪皇帝囚禁在了南海瀛台之上,慈禧训政,光绪被剥夺了一切权力,并被监控起来,失去了人身自由。初被控制,光绪一时不能适应,愤怒、烦躁 中伴有恐惧,对此《

  • 木兰秋狝大典是什么?清朝时期的木兰围场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木兰秋狝大典,清朝

    说到木兰围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如果问汉民族建立的王朝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有人可能说是国家的腐败,也有人说是经济的崩溃与民间的反抗,这些的确是导致王朝兴衰更替的重要原因,但这些原因却都要让位于一件事情,即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可以说在中原王朝看来,游牧民

  • 顺治的身世到底如何?其中的民间传说可信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顺治

    有关顺治皇帝的身世,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其真实性几乎可以忽略,各位权当个故事听听就好。山东人王皋,家境贫寒,常常难以维持生活。于是,他乘帆船来到复州,以打猎为生。有一天,皇太极的皇后,也就是孝庄皇后,也率群姬们来到这里打猎,忽然看见前方有一头鹿在奔跑,孝庄皇后连射三箭都没射中。就在此时,王皋和

  • 李左车:西汉最厉害的军师,历史上评价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西汉

    所谓军师,就是那些为主帅出谋划策的谋士,这样的人在西汉时期有不少,但谁才是西汉最厉害的军师?有人觉得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也有人认为是“阴谋大师”,其实还有一位厉害人物被人们所忽略,他的才智丝毫不逊色于张良、陈平,甚至在军事方面还要超过两人!那么他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明武宗和母亲张皇后的关系为何不好?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皇后,明朝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按照史书的记载,他是明孝宗与张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可是明武宗即位后,却与母亲张皇后的关系非常冷淡,明武宗在宫中只住了一年多,就搬到了宫外的“豹房”,自此不再踏足皇宫,直到最后死在豹房。古代的时候,讲究“晨昏定省”,早晚要向父母问安,可是明武宗从来不见自己的母亲。感兴趣的读

  • 岳飞冤死后,岳家军有着怎样的命运?他们为何不反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飞,南宋

    说到岳飞和岳家军,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说起精忠报国的岳飞,大家肯定很熟悉,在我们惋惜此等爱国人才的时候,也在痛恨着陷害忠良的秦桧和昏庸无能的赵构。岳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忠君爱国的精神一直被历朝历代所宣扬。话说当时岳飞手下的十万岳家军,战无不

  • 鳖灵也是治水的功臣,为何他的名气却极低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上古,鳖灵

    在远古时期,河水泛滥是非常严重的灾难,因此治水成功的人往往能得到巨大的威望和信任。“大禹治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大禹也因此得到舜的赏识,为他最后得天子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禹治水”大家都很清楚,还有一位,也是以治水得到天子的赏识,最终成为天子的古人,他叫鳖灵。《蜀王本纪》是这样介绍他的。说古代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