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 朱元璋为什么还能坐稳江山

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 朱元璋为什么还能坐稳江山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23 更新时间:2023/12/6 13:47:1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杀功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上有三位皇帝被“标签化”得最深,秦始皇杨广、朱元璋。前面两位且不说,倒是朱元璋挺冤枉,尽管他的确杀了不少大臣,但这是残暴不残暴的问题吗?

如果不那么做,明朝能否往下延续还难说。朱元璋杀功臣,主要是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可这两人已经形成了威胁到皇权的小集团,对初生的明朝是一大隐患,不杀不行。

还有一些官员,被杀是因为贪污。朱元璋规定,贪污超过60两银子就要砍头,为了威慑贪官,还创造了一种恐怖的刑罚“剥皮充草”。残忍是残忍了点,但大家说,贪官不该杀吗?

因而,给朱元璋贴上残暴的标签是不太公平的。

朱元璋能得天下,真的不容易。同样出身草根的刘邦,家里至少供得起他一口饭,还有个给力的老丈人。朱元璋有什么?只有两袖清风,哦不,最困难的时候估计连袖子都没有,活都活不起了,只能当和尚、当乞丐,直到加入义军后一步步往上走,温饱才算不成了问题。

但就是这个穷光蛋、讨饭和尚,却最终削平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北上“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覆灭了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建立的大元帝国,光明正大地立国称帝。因而有学者认为,自古得位之正者,莫过于明太祖朱元璋。

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但朱元璋还是坐稳了,凭的是什么?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勤政,是超于常人的深谋远虑、文韬武略,还有一份为民之心。

朱元璋曾在自述中说“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很多人说他虚伪,都坐上龙椅了,还假惺惺的说什么本无意于天下。但事实就是如此,投军之初,朱元璋既无远大的理想,更没想过当皇帝,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

随着身份地位的不断提高,朱元璋肯定也感受到了权势的诱惑力,从被动变为主动,但依然保有那份初心,只折腾官员,不折腾百姓。在他手底下当官得提着脑袋,但当他的百姓,在封建时代是一种幸运。

这跟他底层赤贫的农民出身大有关系,只有像朱元璋那样尝遍民间的酸甜苦辣,才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人间疾苦,不像其他皇帝那样高高在上,与百姓离得天远地远。

据《明实录》记载,某次一江浙官员回京述职,给朱元璋带了一袋精制大米,朱元璋很高兴地收下了。但当有人问到要不要将这种精制大米列入皇宫的进贡品时,他却拒绝了,原因是怕增加农民的负担。

说句稍微夸张的话,朱元璋是真正将百姓放在心里的皇帝,曾对官员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基,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不但不扰民,朱元璋执政期间,还给民各种福利待遇,又是减免税收,又是鼓励农桑、促进经济。有人说,朱元璋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之一。大家能想象吗?他下令建了免费养老院、福利院。

明朝法律明确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朱元璋曾专门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送多少、怎么送,在《存恤高年诏》里记得明明白白。

为提倡敬老、养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对于孝子,朝廷不但给予精神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赏赐衣物、发放奖金。60岁就能享受普通老人80岁时才能享受的福利,死后还有三两银子作为丧葬费。

登基六年后,朱元璋下了道命令“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本来都是要纳税赋的,但为了让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允许老人的一个儿子免于服役。

神奇的是,朱元璋还试验过“保障房”政策,以南京作为试点,在郊外修筑公房,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虽然没能扩大到全国,也很有意义。

以上这些措施,和现代自然没法比,但在古代,足以让百姓对朝廷、对皇帝感恩戴德。百姓爱戴,这江山就稳了一大半,那些个乱臣贼子倒是想搞事,但没有群众基础,充其量也只能是闹一闹,很难有成功的可能。

另一半,考验的是朱元璋当皇帝的能力。

这方面,朱元璋也可在历朝历代皇帝中排进前五,虽然一开始只是个小老百姓,却在南征北战中成长为杰出的政治家,治国理政没问题,与官员勾心斗角更没问题,无师自通了帝王之术。

通过胡惟庸案,朱元璋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将中书省的事务交由六部分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间没有谁横伸一脚,君权由此得到集中。底下的权力分散了,自然也就很少会出现权臣把持朝政的现象。

通过蓝玉案,朱元璋打击了开国武将集团,收拢兵权,使君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并为后世的明朝皇帝,清除了武将造反这一祸端。明朝大体上走的还是宋代“以文驭武”的路数,尽管中后期明军战斗力锐减,但内部基本也没有影响大局的叛乱。

换句话说,百姓、文臣、武将都为朱元璋所掌握,他的江山也就稳了。再加上老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谁还跟着那些野心家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搞什么叛乱啊!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的后宫有哪些规矩?后宫是如何运作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后宫

    大家好,说起清朝的后宫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各朝各代皇帝的后宫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在唐宋期间,就出现了皇帝后宫干政的现象,所以到了清朝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各位后宫也只能争宠,也就不再干政了,但是争宠似乎也非常惨烈,大家最近看了这么多宫斗剧肯定也

  • 王莽头颅的骸骨为什么会被历代王朝收藏?这有什么寓意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莽,西汉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网上有一个问题曾经很火:“历史上有没有人疑似穿越者?”下面很多答案都回答了同一个人——王莽,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王莽新政,这对于一个古人来说,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先见,如此传奇的一生,在后世也算得上是绝无仅有,因此历史学家们对于王

  • 朱元璋收养了那么多义子,为何没让沐英改姓朱?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沐英,明朝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沐英,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1343年,一场大旱席卷了淮泗之地。农者耕于田,颗粒无所收。辛勤耘四季,遗尸满荒野。哀嚎遍地的土地上,那仅存的一点绿草,又被铺天盖地的蝗虫所吞噬。因为大旱,所以饿死;又因遗尸,引发瘟疫。年幼的朱元璋,眼睁睁地看着,父亲、

  • 水浒传中关胜的性格如何?他为何要上梁山呢?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水浒传

    关胜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总体而言,关胜是一个有胆识,明事理,重义气的人。关胜作为《水浒传》中一个笔墨浓重,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的角色,关胜的人物性格特征也是愈渐分明的。关胜作为一个北宋年间的蒲州巡检,自然是深受中国古代的根深蒂固儒家思想的熏陶与影响的,他的心中总也是保持着一股子的忠诚赤胆之心的,无论是对还是

  • 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先秦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吃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问题有意思,如今是一个吃货的时代,而中国也不愧是一个美食大国,我们周围可以享受美食是五花八门。不过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吃饭的花样并不多。首先在先秦时代铁器还没有普及,当时是没有铁锅的,所以什么“煎炒烹炸”都没有。那时候贵族用青铜鼎做饭,布

  • 明朝灭亡后,陈圆圆的结局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明朝

    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就此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有人说这体现了吴三桂对于她的深深爱慕,也有人索性就将陈圆圆说成是“红颜祸水”。历史上的吴三桂真的是因为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霸占,才选择投降清朝的么,而陈圆圆在明朝灭亡后的人生经历和最终结局又是怎样的,在这里我就为大家做一个解

  • 水浒传中武松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历史评价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水浒传

    武松有个大哥叫武大郎,武大郎娶了个貌美如花的妻子潘金莲,潘金莲嫌弃武大郎长得丑陋、人又矮,还很猥琐,但对于高大威猛的武松一直都心怀爱慕,多次勾引武松未果。后来潘金莲红杏出墙趁着武松外出办公的时候联合自己的奸夫西门庆一起谋害了武大郎,等到武松回来之后得知了这些消息,暴怒之下,接连杀了这两个奸夫淫妇。武

  • 纳兰容若的出身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英年早逝?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纳兰容若,清朝

    还不知道:纳兰容若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纳兰容若,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都是他的经典词作。纳兰容若(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本名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正黄旗,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

  • 朱棣篡位成功,朱元璋想过这种结果吗?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恨不得把子孙万代的事情都一一规划好。为了自己的好孙子能够坐稳江山,他把自己的那些老兄弟们搞死搞残。为了江山永固,设立了九大塞王,拱卫大明的边疆。可是老朱有没有想到,随着自己的长子太子朱标去世,朱标的那些兄弟们会对自己那个大侄子心悦诚服吗?知子莫若父,朱元璋对于自己几个儿

  • 水浒传中宋江真的写了反诗吗?内容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水浒传

    宋江反诗全文解读宋江的反诗,是在他醉酒之后,感叹世道不公,有感而发,遂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写于浔阳楼,是宋江被刺配江州的时候,写在自己醉酒所作的词《西江月》之后,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名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全文如下: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一首咏志之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