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陈胜能起义成功,是因为得到六国旧贵族势力的帮助吗?

陈胜能起义成功,是因为得到六国旧贵族势力的帮助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714 更新时间:2024/1/17 13:41:19

说到陈胜,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陈胜出身贫农,干过长工,是典型的草根。“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与其说是豪迈宣言,更像是无奈的自嘲。

后来大雨误期,死刑的压力使他和民兵们不得不选择反抗。此时作为屯长的陈胜不可能想到推翻强秦,他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将这900多名阶级兄弟发动起来,对其反抗进行合法性宣传。很快,“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灵异事件就出现了。效果不错,弟兄们的激情被彻底激发出来,暴动开始了。然而,陈胜的宣传根本上不了台面,只能忽悠与自己同处“绝命困境”中的人,对其他阶层和群体完全产生不了吸引力。

但他运气很好。就在他喊出“天下苦秦久矣”后不久,许多地方的劳苦大众也积极响应。这不能说明他有前瞻眼光,只能说他的举义契合了弱势群体的需求。面对如此盛况,陈胜产生了与“阶级友军”竞争的狭隘想法,因此树起了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大旗,企图赢得正统权威和声望。此举可看作是陈胜构建个人权威的开端。但这不伦不类的强行捏合,正是政治幼稚的表现。

不过,陈胜的好运仍然延续着。陈家军的实力果然超越了其他各支草根武装,并很快攻占了战略重镇陈(今河南淮阳)。受其鼓舞或刺激,反秦活动也升级了,“诸郡县苦秦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胜”。大好形势下,陈胜在陈召集了有多支反政府武装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并通过了一项“拥护陈胜称王建国”的重要决议。这是陈胜构建个人权威的第二步。

表面上看,没什么政治资源的陈胜能够称王,因为他有起义反秦的“首事之功”和恢复楚国的“复国之德”,豪杰们也说“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然而,这帮豪杰可不是草根,他们中的大部分要么是原关东六国的旧贵故吏,要么与旧贵故吏有关系。这帮人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宽阔的人脉渠道和上佳的社会声望,亡国的耻辱使他们无时不想东山再起,但他们不想当出头鸟。陈胜举义时,他们在观望;草根武装纷纷起兵时,他们推出了傀儡,并派代表参加大会。把陈胜举荐为王,陈胜就成了出头的椽子,陈胜浑然不觉,甚至感激涕零。而旧贵们可以趁机浑水摸鱼,适时把握动向,还可以避免暴露目标,可谓一箭三雕。

陈胜建国是他构建个人权威的第三步。不过,其行动并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正规的操作,完全是自以为是的鲁莽举动。当年一起耕田的人听说陈胜称王便去投靠,只因其言行有损陈王威严便被杀害。这种维护个人权威的极端表现足以使陈胜丧失家乡民众的支持,而乡亲是他唯一可用的资源。不久,吴广被其下属田臧以“不知兵权”的借口杀害,田臧自立为王,逼陈胜立其为将军。这在政权内部瓦解着本就不稳固的人心,田臧的行为也表明了政权内部的混乱和部下对陈胜加强个人权威的不满。

不过,陈胜的处理也可看作是他巩固反秦军事集团的努力和让步,毕竟田臧拥有“旧贵族”身份。然而已经太迟。集团内部离心,秦廷平叛部队又不断增强进攻,陈胜被车夫杀害,其“平民王政”也很快销声匿迹。与此同时,其他多支草根武装首领也被属下杀害,相继覆灭。与其说是秦军反扑的结局,不如说是自身内部分化的结果。

在此前后,六国旧贵也丢掉傀儡走上前台,六国相继复国。他们的社会见识、政治视野、军事理念及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都是草根们难以企及的,他们懂得相互妥协利用,并结成了松散的“反秦军事联合体”。正是这个联合体最终推翻了秦帝国。当然,他们的观念也不尽一致,其冲突不可避免。推翻秦帝国后,火拼就成了必然。刘邦是体制内的“亭长”,这种资历加上他那随和灵活的性格,使其避免了陈胜的覆辙。刘邦重视家乡子弟兵和起家老底子,长期低调追随项楚集团,且与其他边缘势力建立同盟关系,并大量接纳知识分子,将当时所有势力的优点集于一身,其脱颖而出、最后统一中国也是理所当然。

标签: 陈胜秦朝

更多文章

  • 长安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将其改为西安?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安,明朝,朱元璋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西安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统一了全国后,建立了自秦朝以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随后,刘邦接受了张良、娄敬等人的建议,将都城建立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集中的关中地区,并将都城命名为“长安”。何谓“长安”?意思是“长治久安”。长安这

  • 南明唯一敢御驾亲征的皇帝,朱以海最终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以海,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朱以海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众所周知,明朝的都城北京被攻破以后,明朝正式灭亡。但是,逃过清军屠杀的明朝宗室与官员在南方,又重新建立起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南明主要势力有四系王,分别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鲁王监国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键与绍武帝

  • 中国古代的四大奸臣都留下了哪些成语典故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李林甫

    作为忠臣的对立面:奸臣,是历史的蛀虫,不仅蚕食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也让历史一次次的改写。回望历史各时期的奸臣,人们无不痛恨,他们既有像和珅一样的贪赃枉法之辈,也有像李林甫一样引胡入关最终引发“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也正因有了这些前危后则,人们总喜欢把这些奸臣的所作所为编写成各种戒言以及成语,目的也是让

  • 在真实的历史中,宋朝官员的俸禄标准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官员,俸禄

    还不知道:宋朝官员俸禄标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热播电视剧《清平乐》里有这样一幕:范仲淹被贬黜时,曾经与晏殊进行过一番谈话。谈话时,范仲淹主动提到自己的俸禄,说:“我官位不高,一年的俸禄却有三十万钱。一亩中等土质的田地,丰年可得一斛粟,卖三百钱,三十万钱便是千亩

  • 5岁封王9岁被赐死,刘子鸾死前一句话流传至今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子鸾,南北朝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子鸾。《诗经》里面盛有过这样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简单来说天下所有的东西都是皇帝的,有权利处置国内所有东西,包括大臣们的生死。所以皇帝的子嗣,从出生开始就可以享受到远超常人的荣华富贵。不过,出生在皇宫里面,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只有得到皇位的

  • 明朝的太监真的都会武功吗 他们的存在感为什么比唐朝高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太监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太监。想要练习《葵花宝典》轻松跻身高手行列,但要付出断子绝孙的代价。书中更是强调,《葵花宝典》的作者是一位太监!有了这个先河,日后的武侠小说以及影视剧中,最后的幕后大BOSS经常是一位武功高深莫测的太监。比如《新龙门客栈》中的东厂太监曹少钦,《龙门飞甲》中的西厂

  • 古代把犯人发配到边疆充军,路上会有人逃跑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唐朝

    发配充军,又叫流放,中国古代简称“流”,是五刑之一,其他四种是笞、杖、徒、死。而流放这种刑罚仅次于死刑,在中国古代是非常严重的刑罚。流放这一刑罚的本质其实就是给你放逐到文明社会之外,让你远离人群,远离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孤立,让你生不如死。至于逃亡的事,朝廷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在古代,安置流放犯的地方,

  • 为什么古代皇帝都相信有长生不老药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唐朝

    因为每一个人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有人一出生就受苦挨饿,这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多赚点钱,能吃饱穿暖,最好再有个房子住一下,就知足了。有的人不一样,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勺,什么钱啊,房子啊,锦衣玉食啊,这些都不新鲜,他想当官,想获得更大的权力,能支配更多的人钱物,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结识更多上流社会的人。

  • 古代没有冰箱 古人又是如何储藏食物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冰箱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冰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引言三伏天,天气炎热,早上做的美食,中午不吃基本上就变味了,真是浪费。不过还好现代有冰箱,可以很好的保存食物。就算到了冬天,冰库里面也能拿出夏天的龙眼葡萄来品尝。冬天里的温室大棚,能生长出夏天的新鲜蔬菜,现摘现吃。就算没有温室大棚,高铁飞机

  • 元朝之后的蒙古为何再无辉煌 除了内部原因还有外部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蒙古

    对元朝之后的蒙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蒙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他们当时是生活在我国边境的一个少数民族。同时期存在的另一个游牧民族还有匈奴,因为出现时期相同的两个游牧民族,他们经常被拿来比较。很多历史学家都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们的区别那么大,匈奴最后被中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