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小伙的辫子有多脏?他们多久洗一次?

清朝小伙的辫子有多脏?他们多久洗一次?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42 更新时间:2024/1/24 8:37:32

韩菼是清朝官员,他曾在《江阴城守纪》中写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清朝,不按规定剃发就会被处死,俗称“剃发令”。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了剃头令,规定任何人都必须剃发,不得以任何借口来躲避剃发,拒不剃发的只有死路一条。

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

,在入关前,都是游牧民族,在草原上随时迁徙,没有固定的住所,满头的头发难以打理,把前面头发剃光,后面头发扎成辫子就逐渐变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后来就变成了游牧民族的标志。

至于为什么要留这种发型,相传是努尔哈赤在统治女真部落的时候,束机能是女真族人都尊敬的人,束机能两鬓与前额天生秃发,由此有个外号叫

秃发束机能

,努尔哈赤想了办法,就

让所有人都留辫,大家既不会排斥,也实现了女真各部落的团结。

清军入关以后,为何让汉人也要留辫呢?据记载,清朝颁布这个强制规定都是源于一个叫

孙之獬

的汉人,他为了讨好清军,就学满人剪了一样的发型,结果上朝时,

满人和汉人两派都不接受他,受到排挤的他,就向多尔衮建议全天下的人都留一样的发型,以便统治。

多尔衮听后觉得言之有理,

一方面镇压造反的人

,另一方面也能实现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权,让汉人臣服。虽然汉人一直遵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成年以后就没有剪过头发,不论男女,都要把头发用发髻盘在头顶。但是民不与官斗,

反抗的也没有好下场,正如嘉定地区的人因为抗清

反剃

遭遇了三次屠城

。后来的人自然而然就遵从了这一规定。

这辫子的发型也经过了很多次的变化,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留着阴阳头,梳着粗黑的大辫子是晚清的时候才流行的,最初的辫子是以细为美,细到什么程度呢?据记载,能穿过铜钱中间的孔的辫子才是最标准的,即只留头顶的头发,周围的头发全剃,形如一缕金钱,中心部位的头发结成辫子如鼠尾,取名为

“金钱鼠尾”。

辫子的长短,粗细的变化,没有人特意提出,也没人提出异议,上至皇上,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很自然的就接受了这个形式的变化。

就好似时尚潮流,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晚清,辫子虽然变成一种标志,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也让众人犯难。发量的增加和辫子长长,每次自己清洗都很麻烦,于是大街小巷的理发师应运而生。

这些理发师傅都肩挑一根扁担,扁担上理发的工具一应俱全,还自带火炉,随时都有热水供应,可谓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会因此经常洗发,这对于贫苦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人一个月甚至半年洗一次头发才是最常见的。那头发的脏污程度可想而知,

有传教士评价晚清的辫子,因为受不了辫子散发的气味,他们都不敢去人多的地方。

辫子的历史经历了

两百多年,是奴役的象征。

在众人心中已形成了只要大清还在,辫子的传统就会一直流传下去的概念。所以在晚清,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兴起,就以不留辫子来表示反抗清朝的统治。事实上,伴随着人民思想的觉醒,很多有志之士就提出不留辫子的想法,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康有为,就向光绪皇帝提过建议。虽然被否定,但是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朝堂上关于不留辫子的说法不绝于耳。

直到清末,剪辫逐渐盛行。

讽刺的是,以前拒绝留辫演变成了拒不剪辫,当作宝贝似的留着,不知是否因为担心会有杀身之祸。不少学者都针对此现象发表章。从清朝人不愿剪发不难发现,

经过了清朝几百年的统治,人民心中早已形成了奴役思想,这是根深蒂固的。

即便后来的清朝败落,封建制度废除,思想落后的老百姓,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受到了压制、剥削也未曾想过抵抗。可以说,

被迫剪掉辫子的那些人,心中的辫子依然存在,不想轻易的去改变生活方式,要实现接受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标签: 古代清朝

更多文章

  • 揭秘辽朝组建的两支奇葩军队:“怨军”与“瘦军”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辽朝

    辽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由于他是位亡国之君,自然要享受传统史学家们给亡国之君的准备好的一套评价,于是天祚帝在后世的史书之中必须并且只能是以残暴不仁、昏庸无能的形象出现,当然,是否属实已经很难得到验证了。不过,从天祚帝在辽朝被女真攻灭之前组建的两支奇葩军队来看,这位皇帝最起码颇有些天马行空的

  • 黄皓是刘禅身边的小人,为何姜维不除掉他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黄皓

    姜维和黄皓,丁奉和孙綝这四个人的性质完全不一样。首先,黄皓更像是“佞臣”,正在走向权臣的路子,还没有取得绝对的权力,也没有威胁君权。孙綝则不一样,他可是继承了孙峻,一门五侯典禁军,权倾人主《三国志.孙休传》。所以,孙綝对君主来说属于“奸臣加权臣”。再看两位大将,姜维原属降将,逐渐升至蜀汉北伐的领兵大

  • 吴国为何能成为三国中最后灭亡的一方?靠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吴国,三国

    吴国能成为三国中最后灭亡的一方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虽然在当年那段争霸历史中,曹魏、东吴和蜀汉三方阵营可谓打的是十分精彩,但是说道最后的赢家,却是一直藏在背后的司马氏族。被我们称作为老贼的司马懿在曹操死后,先后辅佐了三代曹家君王,逐渐积累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 科举考试制度的起源是什么时候?是如何出现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科举

    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国,并传播至汉字文化圈其他国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国科举外,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

  • 杨广是如何成为皇帝的?为何最后被杀?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氏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谥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谥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谥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隋炀帝于604年8月21日由杨素协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

  • 史料中记载的包拯是怎样的?他真的是个值得赞美的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包拯,北宋

    说到包拯,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包拯,这个名字在我国也可以算是家喻户晓了,就算对真实历史上的他没有半点了解,但是有关于他的民间传说却一定是听过不少,再加上很多影视作品的演绎,包拯就成为了一个断案、判案的高手,人黑心不黑,人称包青天。但是我们还是要能够分得清传

  • 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机构 锦衣卫是如何诞生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锦衣卫

    你真的了解明朝锦衣卫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开国皇帝对一个国家的贡献之大毋庸置疑,回顾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大多都是经历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如此,但是朱元璋还有一处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自己的出身。用现代的话来说,朱元璋从出生到成为皇帝,是妥妥的逆袭。因为家庭条件等原因

  • 残害手足的曹丕,真的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丕,曹魏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提到曹丕,可能有不少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阴险狡诈”这一类的形容词,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曹丕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但其实,罗贯中都已经把曹操黑得看不出原型了,曹丕自然也不会逃得掉,而且很多事情只要细细想想,就会觉

  • 他是南梁最后一位皇帝:揭秘萧方智的悲惨一生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萧方智,南北朝,陈霸先

    他是梁元帝萧绎的第九子,后被陈霸先拥立为帝,死时年仅16岁,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萧方智出生于543年,是萧绎的第九子,母亲是夏贤妃。萧方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被封王,享受最高级别的待遇,可是却在少年时期就去世,而且被杀害的,接下来趣历史小编来说说。萧方智六岁时被封兴梁侯,九岁时被

  • 为什么说司马炎建立了西晋,但是也毁了司马家的江山?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炎,西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司马炎因为造成了八王之乱,可以说是历史罪人了,司马家的江山也是在他身上消耗殆尽。很多人说为什么司马懿晚年不称帝,当时年幼的曹芳根本拿司马懿没办法,但是司马懿始终还是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推翻曹家,或许也是怕后人诟病。按照当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