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俩有来往吗?他们有很好的士族门风

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俩有来往吗?他们有很好的士族门风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80 更新时间:2024/1/23 18:55:22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从先秦时期到汉、魏晋,封建统治的根基基本上就是“士族政治”。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有“士,农,工,商”的说法,士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农是国家的根基,工商则被称作“末业”。“士,农,工,商”的政治制度是当时的共识,也是治国的基础。说到诸葛亮和诸葛瑾生活的汉代,到了汉代,由于大一统的国家环境,士族是出任官职的基本条件,官员的选拔通过举荐来完成。大一统的和平时代和先秦的纷争时代不同,士人的“名望”、“风范”相当重要。那个时候,考察官员,首先是看“德”,然而是能力。所以在当时,士族非常重视“名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格名望、风骨气节、学识才能。

这一点跟后来是有很大不同的,隋唐以后是通过科举取士,如果仔细看史书的话,可以发现汉代的人明显更注重气节。举个例子:西汉初年的周亚夫,周亚夫被抓入狱,当然是被冤枉的,他绝食自尽,因为在他看来以他的身份,入狱必须死才能保持他的气节。士族政治发展到曹魏就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政治从一种约定俗成而变成真正的制度。而这一制度在西晋得到巩固,在东晋发展到顶峰,而后进入衰竭期。因为这种制度本身也具有他的局限性,最终被科举制度代替。

汉代的士族为了做官往往要让自己的“德”和“才”被士族集团认可,有些人甚至需要通过主动去找有名望的人给自己一个评价。也就产生了很多以评价别人为主业的人物,比如许子将、司马徽、庞德公等等。曹操曾经主动找许子将评价自己,诸葛亮得到司马徽和庞德公的赏识。还有一个出名的评价别人的人就是庞统,庞统以知人著称,他去出使东吴,回来的时候就有东吴的人专门去送他,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送行,而是为了得到庞统的评价。

说到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二人,诸葛氏当然是当时的士族,士族再穷也是可以做官的,就算“躬耕于南阳”,自己种地也是士族。让诸葛兄弟各为其主的原因当然是士族的“名望”问题,说到具体的,就是上文说到的三方面种的“风骨气节”。兄弟二人在不同的势力,而且都担当重任,这是比较少见的。而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诸葛瑾先到东吴出仕,而后诸葛亮被刘备挖掘,这时已经形成了这种局面,再要改变的话就有损气节了。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出使东吴,孙权让诸葛瑾留下诸葛亮,诸葛瑾说:“弟亮以身失于人,委质家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后来诸葛瑾多次出使蜀汉,他也是去了之后只谈公事,业余时间从来不去私下拜访诸葛亮。

不过如果说他们老死不相往来也是不对的,他们毕竟是亲兄弟。其实两家之间经常有书信往来,不仅是诸葛瑾和诸葛亮,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之间也有书信往来。诸葛恪在东吴做太傅时,他想要起兵进攻魏国,满朝文武都反对,诸葛恪就以家叔诸葛亮为榜样。但是诸葛恪有诸葛亮的志向却没有他的才能,诸葛恪起兵二十万却一无所获。诸葛恪在吴国作死的时候,蜀汉的人就让诸葛瞻在家信中劝诸葛恪不要作死,可见他们是有来往的。

除了士族的气节之外,另一方面,诸葛亮和刘备,诸葛瑾和孙权都是誓死不背叛的关系。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大家都是知道的,孙权对于诸葛瑾也是这种关系。孙权晚年的时候身边有个奸臣叫吕壹陆逊等人都多次劝孙权将吕壹铲除,而诸葛瑾没有这么做。事后孙权知道吕壹的恶行之后,批评诸葛瑾,说自己与诸葛瑾恩犹骨肉,他却不规劝自己的过失。

综上,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俩有很好的士族门风,另外两人都被各自的君主极其信任。

标签: 诸葛瑾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汉献帝曾经两次谋杀曹操 曹操为何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献帝,曹操

    对汉献帝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献帝不堪凌辱,两次谋杀曹操,曹操为何不反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终导致群雄四起,军阀混战。这个过程中,以弑君闻名的董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杀死了汉灵帝和何太后的嫡长子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使得全天下对汉朝中央政权的

  • 蜀汉灭亡时是什么场景 刘禅的子女又是什么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蜀汉,刘禅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蜀汉灭亡,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蜀汉灭亡时有多惨烈?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最后结局如何?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刘禅被司马昭抓到魏国以后,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言。从此以后,不少人都认为这个亡国之君胸无大志,只懂得贪图享受。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

  • 上官小妹: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一生被困深宫中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上官小妹,西汉

    上官小妹,即孝昭上官皇后(前88年-前37年),汉昭帝刘弗陵皇后,上官安与霍氏之女,外祖父是大将军霍光。年仅十五岁,就尊为太皇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朝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汉朝时期有个人,虽不是皇帝,却有很多皇帝

  • 关羽和张辽都有着辉煌的战绩 张辽为何没有关羽出名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张辽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关羽和张辽都是万人敌,都有辉煌战绩,为什么张辽没有关羽出名?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 罗贯中同志浓墨重彩、巧装打妆了关云长。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仅是刘备的义弟,还是蜀汉五虎上将的首位。他形象威武:骑赤兔马,用青龙偃月刀。十八路诸侯聚义,他力斩华雄,参与

  • 汉桓帝与汉灵帝为何会被后世评为昏君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桓、灵,即汉桓帝与汉灵帝,这两位皇帝是被后世公认的昏君,而关於他们的昏庸。其中的一个重大的举证,就是这两位皇帝竟开卖官鬻爵的先河。这在今人看来,这两位皇帝一

  • 易牙为何会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易牙

    易牙杀死亲子只因了一句玩笑话,到底是本性恶毒还是无奈之选?在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一位名叫易牙的能人,他天生对烹饪料理十分感兴趣,当时他周围的人对于他的这一爱好都嗤之以鼻,因为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投奔仕途才是人们眼中的明智之选,只有那些有资格为国君效力,为国君所看在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一位名叫易牙的能人,他

  • 古代打仗声势浩大 双方打仗真的有百万大军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打仗

    对古代打仗,双方真的有百万大军交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中国古代战争的描述都是“兵对兵,将对将”,双方排开阵势,扎住阵脚之后,双方领兵大将出到阵前,互通姓名之后,开始厮杀。古代打仗声势浩大,动辄几百万大军,可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数吗?如何知道对方的人数有多少呢?古代

  • 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 不仅有兵法还有布阵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打仗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时战争的真实打法,不止有兵法、布阵,原来还能这样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古代战争,大家一定会想到电视剧里的场景:两军交战之际,士兵排好阵型。双方的将领,乘高大战马,持长枪、大斧,身披盔甲,纵马出列,奔至第一线,高声喝道:“尔等鼠辈!谁敢出阵

  • 荆州作为隆中对的重要部分 刘备为何不派诸葛亮去守荆州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荆州

    还不知道:刘备为什么不留下诸葛亮镇守荆州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遭孙权背刺丢失荆州,不仅是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时也决定了鼎足三分的战略格局。而荆州作为刘备集团“隆中对”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备为什么不留下诸葛亮镇守荆州呢?建安十六年,刘备在受到刘璋邀

  • 李自成作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为什么死在两个山民手中?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自成,明末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名起义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一代领袖李自成到底是怎么死的?对于他的死因,网上争议很大,有人说李自成没有死在九宫山,而是剃度出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