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世民有多偏心?他偏爱长孙皇后生的孩子吗?

李世民有多偏心?他偏爱长孙皇后生的孩子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8 更新时间:2024/3/18 12:40:12

说到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1.改立李恪?

在李世民将李治定为储君之后,觉得李治有些年幼,于是又想改立李恪,这件事在长孙无忌的阻挠下没能成功。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李恪他当不上储君之位,从他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李世民根本就没想过立他为储君。

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

“……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恪英果类我……’。”

记载的这段是什么意思呢?皇上担心怀疑李治有些仁慈软弱,在私底下偷偷和长孙无忌说,李恪这孩子像我一样英勇,我想立他,你觉得怎么样?

没几天又对李恪说:

“……霍光折简诛之……”

父子虽然是至亲关系,但是如果有罪过,就按照法制来,不能因为私情涵盖过去。汉代的时候,已经立了昭帝,但是燕王不服气,想要图谋不轨,霍光就直接将他斩杀了。

2.李世民真正的意图

其实,从这两段记录可以看出一个非常矛盾的点,前面那么直白地对长孙无忌说了他对李恪的欣赏,甚至有心改立储君之位。

但是后面对李恪说的话,很明显是在敲打他,让他不要学汉代的燕王,现在的朝中,也有李世民准备的像霍光一样的大臣,而这大臣自然是站在正统的太子后面,为他支撑。

两番话可谓是前后矛盾,那么哪一个才是李世民真正的意思呢?自然是与长孙无忌说的话,李治是长孙皇后的孩子,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是最不可能支持赞同李恪的。

总之,想要改立李恪为储君,这番话是最违心的,不仅从这里不能看出来,其实从很多事情上都能看出来,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生的三个嫡子,和其他嫔妃生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态度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有的人认为,李世民这番话是为了李恪着想,是作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爱。

并不是,很简单,看看刘邦的做法,对于和自己心爱之人的孩子如意,刘邦特地给刘盈说,以后要善待如意。而李世民呢?他对李治说的是,好好善待李承乾李泰,这些人中并没有李恪,他反而对李恪说,让他谨言慎行,朝中有他准备的“霍光”,最好不要胡来。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对长孙无忌说出这种话呢?他总不可能平白无故说出这种改立储君的话吧。

“……晋王立,泰与承乾可无恙也。”

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在嫡子李承乾谋反失败之后,李世民想要把大家的矛头引向别处,同时保住自己的这三个嫡子。

3.父亲的偏爱

其实不看这些,从平时的表现就能看出李世民对自己的三个嫡子和其他皇子,究竟是怎么个不同法。

而嫡长子李承乾谋反失败,李世民也没有处死他,而是将他贬为庶人,在几年后,又将他封王,可以说,如果是其他非长孙皇后生的孩子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早就死得透透的了。

在史书中记载,在李世民在位七年的时候,李恪就去了封地,而几乎同龄的李泰不仅没有去封地,李世民还想让他搬进冬宫旁边的宫殿,最后被大臣极力劝谏。

更不用说李治这个小儿子,自皇后死后,李治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皇后死后到李世民死这段时间,后宫几乎一无所出,可见李世民除了将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其他的心思更是放在了自己的嫡子上。

甚至在封为储君之后,也要将他留在身边,由此可见,李世民对自己嫡子的喜爱。

在李恪去了封地之后,李世民发去一封告诫不要多犯错的信,为了让他不要奢侈,不肯再给他财物支援。而到了自己的嫡子们,比如李承乾,取消他使用府库内东西的限制,再比如李泰,每月都要赏赐,赏赐的东西甚至都超过了正规的储君。

再说到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封地,李恪8州,而李泰22州,且多为富庶之地,经济发达,繁荣昌盛。

诸如此类的事情多不胜数,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与皇后生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不同。不过,相必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出现这种偏爱之事,人之常情,但要是家里没有皇位要继承,还是尽量做到公正。

标签: 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孙尚香与刘备的关系如何?二人表面恭敬,内心却相互猜忌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孙尚香,三国

    说到孙尚香,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三国时期, 群雄逐鹿中原,尚武、崇敬英雄之风影响着大多数人的生活。孙夫人,真实姓名不详,史料记载未记载,我们在这统称孙尚香。东吴主公孙权的胞妹,虽然是一方霸主的妹妹,金枝玉叶,生的体态轻盈,貌美如花,却也学父兄喜欢舞枪弄棒,

  • 明朝时期,蒙古是怎么分裂成鞑靼和瓦剌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蒙古

    明朝是通过什么方式,使蒙古分裂成为鞑靼和瓦剌两个部分的?在这篇文章,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众所周知,明朝建国后,来自北方蒙古人的威胁便一直存在,从早期的北元到后来的鞑靼与瓦剌两部,他们对明朝都是极具威胁的存在,甚至明朝还曾差点亡于瓦剌人之手,那么这里便出现了一个问题,曾经的元朝

  • 揭秘:历史上的瓦剌和倭寇怎么不联手攻击明朝?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明朝

    瓦剌部族的崛起其实是依靠大明朝才逐渐称雄北方草原的,当时明朝为了牵制离明朝更近的鞑靼部,就赐予瓦剌汉人官职,令其统率草原诸部,与大明建立“朝贡”关系。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瓦剌、鞑靼和兀良哈其实都是蒙古族黄金家族的后裔,明朝时期,这三大部族在草原上叱咤风云多年,各有所长,同时也

  • 唐朝当初到底有多强大 唐朝都打败了哪些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言:唐朝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如果让大家选择可以回到过去的一个朝代,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会选择唐代,人们常说“强汉盛唐”,其实中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就拿明朝来说吧,他们虽然对外敌态度十分强硬,可对内部的管理却不足,最后还因内乱而灭亡

  • 唐朝之后 西安为什么会失去成为都城的地位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西安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和西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之前中国对外的经济线路以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为主,所以政治中心靠西北地区。唐之后海运逐渐成熟,海上贸易变得频繁起来,所以政治中心开始向东南方向移动。到了明清时期,由于闭关锁国,所以明朝开始想北移(为了抵抗北方侵扰也是一个原因)。清和元

  • 陈桥驿兵变时,是谁带头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赵光义

    唐灭亡之后,五代十国的混乱分裂局面最终由赵匡胤结束,建立了统一的宋朝。之前有史书记载,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策划了陈桥兵变,但是这些史书都是在赵光义继位之后编纂的,那么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呢?一个皇帝死后,即位的皇帝要给前任编写传记,这种官修史书称为《实录》。因此,太祖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就给哥哥编修了一

  • 项羽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分别都有哪些人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项羽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一向有着十分强势的姿态,他甚至在自己还未称帝的时候,就已经擅自分封了十八位王,大有一副天下早已收入囊中的姿态。汉元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首先进入关中,驻军灞上。即位四十多天的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颈系丝绳,封存了皇帝的玉玺、符节,在轵道旁投降。不久楚国上将军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进入关中地区

  • 朱标如果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事实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标,朱棣

    对朱标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建立后,在朱元璋的励精图治之下,社会生产力慢慢恢复,并且持续上升,政治上较为清明,一改元王朝治下百年的中华颓弊之势。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帝王之一,更是平民草根翻身为帝的代表人物,他在很多方面的成就都是不可小觑的,可以说后

  • 汉武帝时期真的穷得连军饷都发不起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汉朝

    文景之治下的汉朝府库充盈 ,财政税收丰厚,司马迁这样描文景之治:“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可惜好景不长,种种原因让这个刚崛起的帝国走向崩溃的边缘。汉武帝以来,汉朝开始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哪有不花钱的战争?后勤、武器都需

  • 隋朝灭亡和大运河有关 唐朝灭亡为什么也和大运河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朝,大运河

    很多人都不了解隋唐大运河,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说起大唐帝国的灭亡,大部分观点都指向穷兵黩武。可以说有关,但不是必然联系。这里由于要讨论究竟是不是穷兵黩武的问题,所以,我们讨论的重点将会放在经济问题上面。说起唐朝的经济繁荣,就不得不提隋炀帝杨广的暴政之一,修建的大运河。这条运河是连接南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