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诸葛亮到底是忠于汉室还是忠于刘备?

揭秘:诸葛亮到底是忠于汉室还是忠于刘备?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88 更新时间:2024/3/18 12:40:36

笔者认为诸葛亮既不愚忠于刘备,更没有忠于汉室,而是通过择主刘备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是东汉时期正统的思想意识形态,对于当时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是奋斗的最高目标。东汉末年,之所以有很多士人隐居山林,并不是不想“治国、平天下”,而是情势所迫,非不为也而不能也。诸葛亮不可避免的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二,从诸葛亮当时言行来看,他常以管仲乐毅自居,这两人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诸葛亮的朋友庞公德、徐庶等都将其称作“卧龙”,认为他胸怀大志,将来必能干一番大事业。其三,诸葛亮结交的朋友也不是南阳周边的农夫,而是所谓的“名士”,如庞统、石广元、徐庶、崔州平等人,这些人在一起时主要是切磋学问、纵论天下、品评时局、等待机会。其四,从东汉末期的形势来看,当时汉献帝沦为摆设和玩偶,各方诸侯凭借自己的实力割据一方,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他早就判断出东汉王朝气数已尽,即使神仙来了都无法挽救东汉灭亡的命运,如果诸葛亮真忠于汉室,他怎么会在卧龙岗蛰伏数年而不出仕为官呢?

从当时诸葛亮拥有资源条件来看,他要想单独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他拥有的经济资源很少,不过有几间草庐、几亩薄田,最多就是一个不愁吃穿的农户而已,要凭这些资源单独招兵买马几无可能。其次,诸葛亮也没啥政治资源,他有一个叔叔诸葛玄曾在刘表手下做过小官僚,而且在诸葛亮17岁那年还病逝了。再次,诸葛亮也没有多少人脉资源,只在隆中结交了庞公德、徐庶等名士,这些人对诸葛亮的品德才学都十分敬重,他也因而获得“卧龙”的美名;其实诸葛亮积累最多的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和谋略,这是他实现“治国、平天下”志向的核心资源。

当时有曹操、孙权、刘备、刘表、刘璋等军事集团存在,诸葛亮单凭自身力量很难实现其宏大志向,只能通过寻找所谓“明主”,与“明主”合作实现其政治抱负。

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从儒家正统意识形态角度看,诸葛亮不会助纣为虐与之合作。何况当时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谋士众多,有郭嘉荀彧程昱等,诸葛亮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实现理想,需要付出巨大的竞争代价。

江东孙权手下谋臣大多为江东人士,地位稳固,孙权与这些谋士都有深厚的感情。孙权手下的谋士大多中年以上,27岁的诸葛亮与之相比并无多大竞争优势;何况诸葛亮与孙权合作有附庸割据之嫌疑。

刘备是汉室中山靖王之后,他打出“复兴汉室”的旗号,与诸葛亮的正统意识形态相契合;何况刘备手下谋士奇缺,仅有的徐庶还被曹操用诡计逛走;诸葛亮选择与刘备合作,马上就有施展才能的平台。而且刘备当时处境艰难,正是需要诸葛亮发挥能力的时候,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刘张关三顾茅庐后,对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的谋略啧啧称奇。诸葛亮自从跟了刘备,有了刘备集团这个载体后,自己的伟大抱负基本实现了,通过联吴抗曹、赤壁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最终名垂青史。

如果诸葛亮愚忠于刘备,在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倾巢而出攻伐孙权,他完全可以制止这种愚蠢行为,就不会出现刘皇叔抱憾死于白帝城的悲剧。诸葛亮更不会在刘备死后,天下大势已定情况下,多次出祁山讨伐曹操。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虽然实现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是如果万一成功了呢?

如果诸葛亮仅仅忠于刘备,那么在刘备死后,就可以凭借蜀地天险采取守势,保存实力。而不是六出祁山讨伐曹操,最终落得损兵折将、实力大损的结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诸葛亮忠于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负。

标签: 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古代真的有“截杀官员然后冒充上任”这种事发生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清朝

    这类“截杀官员然后冒充上任”的奇事,最出名的就是清代小说集《虞初新志》里的“雷州假太守”故事:明朝崇祯年间上任路上的雷州太守,突然被一伙强盗截杀,然后这伙强盗拿了太守的上任凭证,大模大样冒充太守去雷州上任,工作竟然比真太守还出色。以至于从上司到老百姓,都对这伙人敬服有加。直到后来穿了帮,七名强盗被法

  • 清朝妃子不是精挑细选吗 她们留下的照片为何那么丑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妃子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妃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看着清朝的旧照片里,各位皇帝的妃子们的合影照片,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冒出:周星驰在“鹿鼎记”里的一句感慨:“皇上,您也不容易啊!”这就难怪传说中的同治皇帝,实在是受不了宫中的寂寞,向往外边的精彩,经常微服出巡紫禁城外的“八大胡同”,逛窑

  • 历史上真实的三顾茅庐,真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顾茅庐,三国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他的才华让刘备愿意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后来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并最终帮助他建立起了蜀国。这个历史典故在中国可谓是流传千古。那么历史上的三顾茅庐是什么样的?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第一种说法

  • 朱元璋赏赐过几面免死铁券?最终为何只有两人善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明朝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免死铁券,又称免死金牌,在文艺作品中,这可是件“威力巨大”的东西,家里有此物者即使犯了死罪,也可凭此免去一死,就连皇帝也无可奈何。例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紫砂记”中,恶霸班得五仗着家里有皇太极赐下的免死金牌而横行霸道、鱼肉乡

  • 李渊是如何平定四方,一步步建立大唐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渊

    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大唐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但是事实上,平定四方攻城略地,最大的功劳是李渊。是谁打下了唐朝的天下?是李世民?答案是否定的。唐朝的天下应该是唐高祖李渊打下的。那唐高祖李渊是怎样一步步打下唐朝天下的?我们接着往下看: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出身

  • 司马迁为什么夸平原君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迁,西汉

    司马迁作为大历史学家很少夸奖人,可他在写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时,却罕见地夸他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司马迁在夸完后,紧接着又说平原君有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未睹大体”,没有大局观,并且还举例说明,说他“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是个“利令智昏”的人

  • 李世民有多偏心?他偏爱长孙皇后生的孩子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唐朝

    说到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1.改立李恪?在李世民将李治定为储君之后,觉得李治有些年幼,于是又想改立李恪,这件事在长孙无忌的阻挠下没能成功。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李恪他当不上储君之位,从他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李世民根本就没想过立他为

  • 孙尚香与刘备的关系如何?二人表面恭敬,内心却相互猜忌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孙尚香,三国

    说到孙尚香,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三国时期, 群雄逐鹿中原,尚武、崇敬英雄之风影响着大多数人的生活。孙夫人,真实姓名不详,史料记载未记载,我们在这统称孙尚香。东吴主公孙权的胞妹,虽然是一方霸主的妹妹,金枝玉叶,生的体态轻盈,貌美如花,却也学父兄喜欢舞枪弄棒,

  • 明朝时期,蒙古是怎么分裂成鞑靼和瓦剌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蒙古

    明朝是通过什么方式,使蒙古分裂成为鞑靼和瓦剌两个部分的?在这篇文章,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众所周知,明朝建国后,来自北方蒙古人的威胁便一直存在,从早期的北元到后来的鞑靼与瓦剌两部,他们对明朝都是极具威胁的存在,甚至明朝还曾差点亡于瓦剌人之手,那么这里便出现了一个问题,曾经的元朝

  • 揭秘:历史上的瓦剌和倭寇怎么不联手攻击明朝?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明朝

    瓦剌部族的崛起其实是依靠大明朝才逐渐称雄北方草原的,当时明朝为了牵制离明朝更近的鞑靼部,就赐予瓦剌汉人官职,令其统率草原诸部,与大明建立“朝贡”关系。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瓦剌、鞑靼和兀良哈其实都是蒙古族黄金家族的后裔,明朝时期,这三大部族在草原上叱咤风云多年,各有所长,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