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甘肃冒赈案发生在何时?这起案件的结果如何?

甘肃冒赈案发生在何时?这起案件的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569 更新时间:2024/1/25 10:10:36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甘肃冒赈案的章,希望你们喜欢。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有着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的“甘肃冒赈案”爆发,此案先后牵涉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各级官员113人,各级吏员共170余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云南等多省,就连乾隆皇帝也惊呼此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乾隆帝给甘肃的特批,却成为了贪腐的温床

甘肃曾经有过一项被称为“捐监”的特权,即商人、百姓捐出一定粮食给官府,从而换取监生的身份。这是由于甘肃自然条件较差,常有灾害发生,此举便可以免去了朝廷调拨救济粮的麻烦,不过虽说是利国利民之举,但因容易滋生贪腐,因而一度曾予以取消。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陕甘总督勒尔谨上书请求在甘肃重开捐监,乾隆帝予以批准,但只允许以粮豆收捐,而不得折收银两,并以能吏亶望为甘肃布政使,负责此事。然而,王亶望的确“能力”出色,不过却是捞钱的能力非常出色,他根本没有按照要求收取粮食,而是全部折收了银两。

结果,仅仅用了三年时间,王亶望给乾隆上报的账面上便多了监粮600多万石,并有15万商民纳粮而成为监生,乾隆对于王亶望的成果十分满意。按理来说,账面上亏空这么多粮食,很容易就会被查出来,但王亶望却很聪明,他通过虚报灾情、上下勾结的方式,朝廷表示这些粮食被用于赈灾了。

然而,实际上他收来的钱财,全部被甘肃上下官员装进了私人腰包,于是大家都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因此,当朝廷派人下来检查存粮时,各级官员则通过粮仓下面铺架木板,木板上面撒上谷物的方式蒙混过关,倒也始终未能被人发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5月,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抚,宁夏道台王廷赞继任甘肃布政使。

王廷赞本是个能吏,其从兰州府经历这样的微末小吏,一路升任县、州、道行政长官,可以说在平反冤狱、振兴文教、兴修水制、剿匪安民、集军饷等方面都留下了不错的政绩。然而,升任布政使之后的他,面对如此大的一块蛋糕,很快也就加入了贪腐的行列,他不但没有革除弊端,反而向每个捐监的人又加收白银五两。

由于利益共享,甘肃上下官员早已是铁板一块,自然也就没人揭穿这其中的猫腻,于是这种贪腐方式,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一直持续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终没有露馅,直到一场反叛的爆发。

甘肃苏四十三谋反事件,揭开了惊天贪腐大案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甘肃河州循化厅(今青海循化县)

撒拉族中爆发新、旧教派之争,清朝政府则站在了旧教一方。于是,撒拉族人苏四十三便率领撒拉人、回民起事,迅速进逼兰州,乾隆帝急派阿桂、和坤赴甘督办,并令连城、凉州、陕西等地援军进剿。

然而,由于粮饷问题,援军虽然迅速抵达,却未能取得速胜,乾隆一怒之下撤掉了陕甘总督勒尔谨的职,时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连忙表忠心,上奏折表示自己愿意捐献廉俸银四万两作为军饷,然而乾隆帝看了奏折后却对其家产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浙江地区的贪腐案件同样牵扯到了前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而和珅、阿桂在奏折中多次提到因甘肃阴雨天气导致用兵困难,王亶望任职期间却连年奏报地方干旱,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于是,乾隆帝一面集结重兵平叛,一面谕令闽浙总督陈辉祖查讯王亶望,又令王廷赞呈报监粮私收实情。六月初,王廷赞上疏辩称,自己到任后,本已经停止了折收现银,但此后却再也无人报捐,无奈之下这才照章办理,又担心粮价不一,各州县有故意刁难之事,所以统一规定,报捐者以五十五两的数额为准。

六月初十,乾隆帝指出,甘肃开捐本是为收粮济赈,岂能擅自折收现银,而如此重大之事,为何甘肃各级官员无一人对朝廷提及?况且,所定五十五两银子的价格,表明该省的粮价并不算高,粮源充足,又何必赈济!

六月十三日,闽浙总督陈辉祖的奏折送抵京师,表示王亶望承认了折收现银之事,但并不承认是自己主使,且不乏狡辩之词。乾隆帝对王亶望、王廷赞的狡辩并不相信,认为“此事积弊已久,通省大小官员无不染指有罪”,于是令阿桂等人严厉追查到底,务必水落石出。

案件后续还有案件,六十余位大臣脑袋搬家

七月初,阿桂经过缜密调查,王亶望等人在甘肃省折收捐纳、冒销赈粮等违法乱纪行为被基本查明,并迅速具折上奏。乾隆帝则于七月三十日下达上谕,“王亶望上下其手,公然征收折色;勒尔谨竟如木偶,毫无见闻”,勒令王亶望立即正法,勒尔谨自尽,王廷赞绞监侯。

八月十八日,乾隆帝又对其他贪腐官员进行了处理,直到当年十月份,陆续被押赴刑场正法的,已经多达五十六人,而此后又陆续免死流放的,也有四十六人,以致甘肃省的官员几乎“为之一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王亶望被抄家,先后查获赃银300余万两,然而当其家产被运解京城后,却没想到又牵出一起案件。原来,前一年王亶望曾向乾隆进献过玉瓶、玉山子等珍贵器物,后来乾隆帝将这些东西全部退回,而这次查抄出的物品中,这些东西却全都不翼而飞。

九月初七,乾隆又派大学士阿桂和户部右侍郎福长安前往清查,同时令闽浙总督陈辉祖参与调查,在乾隆看来,陈辉祖无论如何是值得信赖的。十月下旬,阿桂等人通过调查,却查明正是陈辉祖偷换了玉器字画,且还兑换了黄金800两。不久,河东河道总督何裕成也上报,陈辉祖曾给其妻舅送银3万两和杂色金子1000余两。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二月初二,乾隆帝公布了对陈辉祖等人的处理决定,结果又于次日查明陈辉祖亏空仓谷银钱多达130余万,并且武备废弛,贻误地方,乾隆帝下旨“令其自尽”。至此,十年之前开始的甘肃捐监冒赈案才最终宣告结束。

经查,至乾隆四十六年初,甘肃省共有274450名报捐监生,收银15094750两,合计侵贪赈银2915600两,所谓监粮有名无实。在甘肃官僚谎报灾情、冒领赈粮一案中,查实在案中侵吞白银一千两以下者102人,一千两至一万两以下者30人,一万两至两万两以下者11人,两万两至十万两以下者20人,十万两以上者10人,甘肃全省官吏无不染指,堪称清朝第一贪腐大案。

标签: 甘肃冒赈案清朝

更多文章

  • 刘备入蜀,留守荆州的最佳人选是谁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三国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建安十八年(213年), 刘璋派遣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在

  • 司马懿是如何逐渐夺权的?他临终前有什么嘱托?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曹魏

    说到司马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引言:陈留王立共五君,大业卒传司马懿。——宋·杨简《历代诗·三国》古代的墓葬风俗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安葬去世的人这么简单,墓葬的豪华程度与墓主人的身份相关,因此王侯将相、名门贵族的墓往往都很豪华,里面的陪葬品也很丰富。而且每到

  • 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有什么作用?那么多水银从何而来?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陵,秦朝

    说到秦始皇陵,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史记》古代的帝王们都有着修建陵墓的传统,而作为统治者的陵墓自然是奢华无比。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做到大一统的皇帝,在

  • 刘邦称帝之后 刘邦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家乡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汉朝

    对刘邦家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在整个中国历史之中是一个非常传奇性的人物,他出身非常的地位,在秦朝末期,他只不过是泗水亭的一个亭长而已,而这个职务虽然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刘邦在当地是一个小混混的头子而已,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混社会的人。说实

  • 林冲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会被发配充军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林冲

    林冲是万分无奈被逼上梁山的,他因为貌美的妻子被高衙内盯上而遭到权贵陷害,最终被发配充军,面对必死境地不得不落草为寇。林冲为什么被发配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林冲的妻子,林冲妻子不依,高衙内被气病了。高俅设计让人带林冲带刀进白虎节堂,由于带刀进军事重地违法,所以发配。林冲误入白虎堂高太尉为设计陷害林教

  • 丁酉科场案是怎么回事?有多少人受到牵连?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丁酉科场案,清朝

    自隋朝时期开设科举考试以来,科举就成为了但是大部分穷酸知识分子进入仕途一展抱负最主要的途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常常将金榜题名与金钱、权力与利益等物质需求所挂钩。这样的世俗观念深入人心,“作弊”这样一种省时又省力的方法在科考中也屡见不鲜。清军入关后,虽然迎来了新朝代,但是明朝中后期腐朽的官僚主义依旧

  • 三国中结局不好的四位谋士,他们分别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三国

    东汉末年时期我国虽然说是战乱不断,但是在那个时候也涌现出了不少的能人志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共同创造出了精彩的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有很多的文臣是非常有能力的,但是他们却因为身体的原因早早的去世了,就比如说郭嘉就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曹操对他非常的欣赏,但是他却早早的陨落了,在三国历史上有4个人

  • 靖难之役建文帝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建文帝为什么会败给朱棣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靖难之役,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靖难之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建文帝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元璋对朱允炆十分宠爱,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随后肃清朝堂上的反对势力,将大部分功臣都屠戮殆尽,为朱允炆铺好了道路。而作为朱元璋支持的正统皇帝,朱允炆本是占据天时

  • 历史上有甄嬛这个人吗?她的历史原型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甄嬛

    一部甄嬛传,让我们对孙俪的演技刮目相看,那么在这部剧的历史背景下,真的有甄嬛这个人吗,她的原型又是谁?甄嬛和皇帝有孩子吗,大家知道在甄嬛传里面,虽然看起来甄嬛非常得皇上的宠爱,甄嬛与皇上的关系非常亲密,但实际上甄嬛心中最爱的人还是果郡王,而且还给果郡王生了孩子,那么甄嬛与皇上之间有孩子吗?答案是有的

  • 汉中之战后刘备实力达到巅峰 刘备当时有多强大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中之战,刘备

    你真的了解汉中之战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的势力达到了巅峰状态,具备了跟曹操和孙权三足鼎立的实力。当时的刘备占领了五分之四的益州和三分之一的荆州,基本上完成了“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然而相比于兵强马壮的曹操和基业稳固的孙权,刘备的实力仍然排在孙刘曹三家的倒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