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战国最败家的四位君主,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战国最败家的四位君主,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80 更新时间:2024/1/16 18:23:13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到了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家联手消灭智氏,并在战国初期瓜分了晋国,成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与此同时,田氏代齐的发生,促使战国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七雄并列。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战国七雄中,虽然是秦国成为了最后的大赢家,消灭了山东六国。但是,秦国的强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在秦国强大的过程中,自然也遭遇了不少强大的对手。其中,就魏国、齐国、楚国、赵国,无疑是秦国崛起道路上无法逃避的四大强国。但是,对于这四大强国来说,最终都走向了衰落,并且都被秦国所吞并。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时期,这四大强国的衰落,都和一位败家的君主存在直接的关系。换而言之,魏国、齐国、楚国、赵国的历史上,各自都有一位由盛转衰的君主。

魏国:魏惠王

首先,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在魏惠王之前,魏文侯推动了李悝变法,这让魏国在战国七雄率先崛起。也即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才是第一个变法图强的诸侯国。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南征北战,巩固了魏国的霸业,奠定了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的领先地位。不过,魏惠王作为魏国第三位君主,却没能守住霸业。在魏惠王时期,魏国是把齐国当作主要的对手的,于是采取团结赵、韩,缓和与秦国对立的策略。但是,魏国在和齐国的交锋中,却是屡遭重创。特别是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魏国损失了大量精锐的魏武卒,这成为魏国衰落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魏惠王想要和秦国之间缓和关系。但是,秦国却趁着魏国在东线战场的失利,从而不断进攻魏国,夺取魏国的河西之地。至于韩国和赵国,也逐渐和魏国貌合神离。于是,非常明显的是,魏惠王这位君主在位时,魏国不仅实力上受到损失,更面临着备受孤立的问题。总的来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

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

楚国:楚怀王

楚怀王芈槐(约公元前355年-公元前296年),芈姓熊氏,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第37位国君。公元前328年,楚威王去世,芈槐继位,史称“楚怀王”。在楚怀王之前,楚威王等君主已经将楚国推向了巅峰。换而言之,楚怀王接手的楚国,同样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楚怀王即位初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变法,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完全可以称之为一位贤明的君主。对此,纵横家苏秦曾言“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不过,如同唐朝时期的唐玄宗一样,楚怀王在位的后半部分,则是比较昏庸的。在被张仪欺骗之后,楚怀王贸然发动了丹阳、蓝田之战,结果导致楚国损失了大量的兵马和疆域。

在此之后,楚怀王又在秦国和齐国之间摇摆不定,所以又吃到了垂沙之战的败仗。连续的失败之下,楚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格。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两国相交不斩来使,何况是会盟协谈的一国君主楚怀王被扣三年里,其子不思救父而自立为王,诸侯自以为无害于己而不讨伐。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

齐国:齐闵王

齐闵王田地(?—公元前284年),妫姓,田氏,名地,战国时期齐国第六任君主,齐宣王之子。公元前300年,正式即位,在位十七年。齐闵王刚刚即位的时候,齐国正联合韩国、魏国等诸侯国,和楚国展开了垂沙之战。垂沙之战大败楚军以后,联军乘胜攻占垂丘(今河南省沁阳县北)、宛(今河南省南阳县)、叶(今河南省叶县)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宛、叶以北的土地为韩、魏两国夺取。在垂沙之战后,齐闵王更加膨胀,于是发动了第二次函谷关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齐国联合韩国、魏国大败秦国。公元前286年,齐国吞并富有的宋国,而齐闵王则一度和秦昭襄王并称为东西二帝,这体现出齐国在当时战国七雄中的巅峰。

不过,在笔者看来,齐闵王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的行为和野心,无疑让齐国成为了众矢之的。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之战爆发,乐毅率领大军攻占了齐国70多座城池,而齐闵王也在这场战役后丢掉了性命。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齐闵王之前,齐威王、齐宣王等君主辛苦多年打下的基业,就这样被齐闵王葬送了。

赵国:赵孝成王

最后,在魏国、楚国、齐国相继倒下了,赵国成为山东六国唯一的希望了。也即当时的情况,应该只有赵国能阻挡秦国一统六国了。为此,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此战,赵孝成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固守不战使赵国蒙羞。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人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于是赵孝成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由此,对于长平之战的失利,固然赵括是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对于赵孝成王这位君主,显然也是连连犯错。众所周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了45万精锐士卒,这意味着赵武灵王、赵惠文王等君主的努力,全都被赵孝成王浪费了。因此,就赵孝成王来说,和齐闵王、楚怀王、魏惠王一样,堪称战国最败家的四位君主,并且最终的结果都是秦国受益。

标签: 古代战国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曹参是历史上最悠闲的丞相?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参,西汉

    丞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官职。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也即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秦武王在位时,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西汉建立后,依然设置相国、丞相,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自西

  • 甘肃冒赈案发生在何时?这起案件的结果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甘肃冒赈案,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甘肃冒赈案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有着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的“甘肃冒赈案”爆发,此案先后牵涉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各级官员113人,各级吏员共170余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云南等多省,就连乾

  • 刘备入蜀,留守荆州的最佳人选是谁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三国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建安十八年(213年), 刘璋派遣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在

  • 司马懿是如何逐渐夺权的?他临终前有什么嘱托?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曹魏

    说到司马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引言:陈留王立共五君,大业卒传司马懿。——宋·杨简《历代诗·三国》古代的墓葬风俗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安葬去世的人这么简单,墓葬的豪华程度与墓主人的身份相关,因此王侯将相、名门贵族的墓往往都很豪华,里面的陪葬品也很丰富。而且每到

  • 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有什么作用?那么多水银从何而来?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陵,秦朝

    说到秦始皇陵,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史记》古代的帝王们都有着修建陵墓的传统,而作为统治者的陵墓自然是奢华无比。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做到大一统的皇帝,在

  • 刘邦称帝之后 刘邦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家乡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汉朝

    对刘邦家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在整个中国历史之中是一个非常传奇性的人物,他出身非常的地位,在秦朝末期,他只不过是泗水亭的一个亭长而已,而这个职务虽然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刘邦在当地是一个小混混的头子而已,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混社会的人。说实

  • 林冲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会被发配充军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林冲

    林冲是万分无奈被逼上梁山的,他因为貌美的妻子被高衙内盯上而遭到权贵陷害,最终被发配充军,面对必死境地不得不落草为寇。林冲为什么被发配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林冲的妻子,林冲妻子不依,高衙内被气病了。高俅设计让人带林冲带刀进白虎节堂,由于带刀进军事重地违法,所以发配。林冲误入白虎堂高太尉为设计陷害林教

  • 丁酉科场案是怎么回事?有多少人受到牵连?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丁酉科场案,清朝

    自隋朝时期开设科举考试以来,科举就成为了但是大部分穷酸知识分子进入仕途一展抱负最主要的途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常常将金榜题名与金钱、权力与利益等物质需求所挂钩。这样的世俗观念深入人心,“作弊”这样一种省时又省力的方法在科考中也屡见不鲜。清军入关后,虽然迎来了新朝代,但是明朝中后期腐朽的官僚主义依旧

  • 三国中结局不好的四位谋士,他们分别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三国

    东汉末年时期我国虽然说是战乱不断,但是在那个时候也涌现出了不少的能人志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共同创造出了精彩的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有很多的文臣是非常有能力的,但是他们却因为身体的原因早早的去世了,就比如说郭嘉就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曹操对他非常的欣赏,但是他却早早的陨落了,在三国历史上有4个人

  • 靖难之役建文帝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建文帝为什么会败给朱棣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靖难之役,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靖难之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建文帝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元璋对朱允炆十分宠爱,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随后肃清朝堂上的反对势力,将大部分功臣都屠戮殆尽,为朱允炆铺好了道路。而作为朱元璋支持的正统皇帝,朱允炆本是占据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