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东京审判中的印度法官帕尔:认为日本战犯无罪

东京审判中的印度法官帕尔:认为日本战犯无罪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09 更新时间:2023/12/18 15:15:54

帕尔是在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时,惟一一位坚持日本战犯无罪的法官,他的半身塑像就立在靖国神社游就馆的门前。他的儿子承受到安倍晋三的接见。虽然安倍对帕尔给了很高的评价,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帕尔只不过是安倍以及某些日本右翼人士用来否定历史问题的一个“工具”。

“另类”法官反对审判战犯 日本政府对其备加推崇

安倍在加尔各答的一家酒店会见了帕尔81岁的长子。谈话刚一开始,安倍就大讲帕尔的好话:“您父亲现在还受到许多日本人的尊敬,他是构筑日印关系基础的重要人士。”帕尔的儿子则回忆起1966年他跟随父亲访问日本时,受到安倍外祖父、时任日本首相岸信介接见的场景,并把自己与岸信介的合影赠送给了安倍。

为什么安倍要特地拜访帕尔的后人呢?这还要从帕尔本人的经历说起。帕尔年轻时曾在加尔各答大学法学院攻读宪法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先是留校教书,后来当上了加尔各答高等法院的法官。帕尔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国际法培训,但是通过自学,他成为了印度著名的国际法专家。

1946年,为审判日本战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该法庭共有11名大法官,帕尔代表英属印度出任法官。在庭审中,帕尔成了所有法官中的“另类”,他不仅从根本上否认法庭的“合法性”与判决的“公正性”,而且认为“侵略战争是一种国家行为,对其负责的应该是国家而不是个人”。帕尔还认为,指控28名甲级战犯的“破坏平罪”与“反人道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还没有出现在国际法中,不能在事情发生之后再罗列罪名。

为证明自己的结论,帕尔还写下了十几万字的意见书。但他的意见遭到其他大法官的坚决反对,他的意见书也被禁止公开发行。1952年,帕尔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成员,并一直工作到1966年。1967年,帕尔因病逝世。

印专家称帕尔有局限 日右翼歪曲其观点

虽然安倍把对帕尔的评价上升到了“构筑日印关系”的高度,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帕尔在印度国内其实没有什么知名度,安倍这次拜访帕尔的后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否定日本的战争责任。恐怕连帕尔自己都没有想到,在他死后几十年还充当了日本某些右翼势力的工具。

谭卡教授是印度著名的东亚问题学者。他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帕尔虽然参加了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但是他本人在印度历史上没有什么重要影响。谭卡认为,帕尔根本没有理解法律的实质和精神,他单纯地从法理的角度看问题,必然会脱离现实与时代的发展。

谭卡还说,二战时期,曾有一些印度人为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日本寻求帮助,像著名的苏帕思博思就在日本的帮助下组建了“印度民族军”。这些人虽然也是为了民族独立,但是在大原则上有问题。在当时,印度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先打倒法西斯,再寻求独立。所以二战之后,苏帕思博思等人在印度国内获得的评价并不高。帕尔曾对苏帕思博思的行为表示赞赏和支持,这势必影响了他在远东军事法庭上的立场。

印度另一知名学者南迪教授曾对帕尔做过专题研究,并多次到日本访问。他认为,帕尔是一个有着局限性的法官。他在国际法庭上的表现要考虑到二战时期印度独特的局势和帕尔自己的思想发展轨迹。南迪教授说,他在日本亲眼看到一部分右翼人士大肆吹捧帕尔,其实他们是在利用帕尔,在对他的思想断章取义。

一些日本主流媒体也对安倍会见帕尔的行为不以为然。朝日电视台评论说,安倍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缓解右翼势力对其8月15日不参拜靖国神社的批评,另一个就是继续其“摆脱战后体制”的主,而所谓的“战后体制”,其实就是对战前的军国主义制度的否定。朝日电视台还引述某位自民党人士的话说:安倍这次去印度,不是在为日本拼外交,而是在怀念他的外祖父,因为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曾经是甲级战犯嫌疑人。安倍就是要从否定他外祖父的战争责任做起,进而否定全部战犯的战争责任。

标签: 东京审判印度日本

更多文章

  • 东京审判亲历者回忆:东京审判的真相和内幕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京审判,二战,战犯,

    86岁的高文彬仍然保持着老派上海文人的作风,接受记者采访时穿着整洁的衬衫,头发也一丝不乱。他找出一叠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资料提供给记者做参考,依稀可见他当年在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办事处做秘书时的风格。“很可惜,当年我从日本带回国的很多资料和照片,现在都找不到了。”时年25岁的高文彬作为中国

  • 宋朝的兵器都从哪儿来?宋朝都有哪些强大的武器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皇帝

    公元 960年,原五代时期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做了北宋的开国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靠掌握禁军起家,又是以兵变方式夺得政权,因此深知掌握军队的重要。他当了皇帝以后,一方面想方设法陆续解除了自己一些带兵老部下的军权,另一方面加紧了朝廷对国家主力军禁军的直接控制,抑制和改

  • 朱棣起兵夺权竟被刘伯温预测?刘伯温究竟有多神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棣,刘伯温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奇怪的一个朝代,他在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首都便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从此有了两个京城,两个直隶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朱元璋死后的一场兵变--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所发动的一场兵变。但是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朱棣所发动的这个兵变早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就被人成功的预测到

  • 西夏王朝:一个在古代历史上被忽略的封建政权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夏,历史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

  • “重文”不“轻武”:宋代对外战争胜率超过唐朝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战争

    不计历史影像依旧模糊的三代,自秦统一后的中国历史也已经够长,但仔细盘点盘点,其中能确立相对长期安定秩序的统一王朝,还真不多。苏辙说,三代以下“能一天下者四君”,分别指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再加上苏辙没机会看到的明、清两代,也无非汉、唐、宋、明、清五朝。而宋代夹在这个序列里面,又似乎多少有点

  • 蒙古族不过中秋节是为何?八月十五杀鞑子并非信史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古族民俗节日,中秋节

    1949年后,在新时代的文艺和社会政策影响下,继续沿用“杀鞑子”这种有伤民族感情的说法未免不合时宜,因此在各类出版物中,“杀鞑子”这个词慢慢消失,同时像“起义革命”、“恢复大汉江山”这样的说法也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反映民族平等、马列主义的理念和词汇,因此故事的主题也从汉人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起义变成

  • 揭秘:楚庄王的问鼎之治是指的什么历史事件?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楚庄王,春秋战国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洛阳是东周的都城.楚庄王亲自领兵打败在陆浑一带的戎族以后,又到周定王的边境阅兵,显示楚国势力的强大,想以此威胁周天子,与他分治天下,吓得周定王立即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他。庄王一见王孙满就问:“我听说大

  • 城门立木:为什么一根木头能够推动秦国的崛起?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鞅变法,秦国,崛起,

    公元前359年,秦国国都雍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就在这根木头立下的那一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伏笔已经悄无声息地埋在了雍城那历经风霜、坚实厚重的肥沃黄土之中。战国中前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中,位于关西的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与之相邻的魏国就远比秦国强大,并且从秦国

  • 解密项羽的失败:作为他的挚爱虞姬是否有责任?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项羽,虞姬,楚汉争霸,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美人,在帝王亡国之后,另嫁他人者不少。很少有美人为了帝王而自杀。但是,虞美人很可能为项羽而自杀了。殉情美人,非亡国女色在历史的记载和常人的印象中,项羽都是一个残暴的人;但是,人们都忽略了项羽的另一面———他也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项羽的重情,莫过于对虞姬了。项羽的妻子是谁,史无明载。《

  • 冯玉祥兵围紫禁城后两个老太妃如何偷出龙袍?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冯玉祥,龙袍,紫禁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四个月后的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发《清帝退位诏书》,中国大地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最后一次按清廷皇室仪仗举办的大丧却在1932年2月,清廷退位20年之后。这次皇室大丧沸沸扬扬,轰动京师,报端多有评论。1932年2月5日,居住在北京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