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如此精明强大,为何能容忍胡惟庸专权达七年之久?

朱元璋如此精明强大,为何能容忍胡惟庸专权达七年之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73 更新时间:2024/1/16 21:28:53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胡惟庸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国大明,改年号为洪武元年,定都应天府(今南京),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在长达31年的皇帝生涯中,开疆拓土、整饬吏治,为大明王朝的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就像劳动模范一样勤勤恳恳地位这个帝国服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句不夸张的话,朱元璋几乎是封建社会最勤奋、最拼命的几个皇帝之一。

然而,在如此勤奋、拼命的背后,朱元璋有着他的另一面,那就是权力欲。

大凡能称得上一代雄主的皇帝,都有一个特点——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什么汉武帝、唐太宗,都是这样。当然,作为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虽然贵为天子,位尊九五,但是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有人拦住了朱元璋,就只有一个下场——死。

在大明王朝建立、天下安定之后,朱元璋做的很不地道,多次发动大清洗,把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杀了个干净。而朱元璋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权力。他之所以这么做,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本来大家都是一起打天下的穷人,凭什么你能做皇帝,而我不能呢?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丝怀疑,就让朱元璋杀光了几乎所有的功臣元勋。

可是,却有个例外——胡惟庸。

胡惟庸也算是大明王朝的元勋了,在龙凤元年(公元1355年)就投奔了朱元璋,那时候朱元璋不过只占据了很小的一块地盘,统一天下,门都没摸到呢。

正是因为胡惟庸这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此后朱元璋节节胜利,胡惟庸的官职也步步攀升,到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胡惟庸已经成为正四品(相当于正局级)的太常少卿。

胡惟庸一路官运亨通,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在朱元璋第一心腹谋士李善长的推荐下,他成了右丞相。而到了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胡惟庸更是被任命为左丞相,成为了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遭朱元璋处死。

事情到此本来就皆大欢喜了,可没等胡惟庸坐稳宰相的位子,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惟庸案”案发,朱元璋不仅杀了胡惟庸,还牵连出亲戚、朋友,最后诛杀3万余人才算罢休。

其实朱元璋杀胡惟庸并不奇怪,因为胡惟庸从担任右丞相开始,就开始了自己揽权的生涯。从洪武六年担任右丞相,一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案发,整整七年时间,胡惟庸作为宰相,拥有极大的权力,他经常利用手中的权力,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大臣上奏的奏折,胡惟庸干脆不请示朱元璋,私自处理。

这就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居然在他眼皮子底下,抢夺他的权力,对于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可是,朱元璋竟然一忍就是七年,要知道,别人抢夺他的权力,他连半年都忍不了,怎么可能忍七年!

权力欲如此强的朱元璋,竟然容忍胡惟庸专权达到七年之久,他是在等待时机,他要做一件大事——废除宰相。

自古以来,皇帝和宰相之间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微妙,宰相作为百官之首,类似于今天国务院总理,他们虽然名义上是必须要听皇帝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宰相拥有很多特权,比如“封驳”——皇帝做的不地道,宰相拒绝执行;比如代拟诏书——政策制定好了,皇上只要盖个章就行了。

很多偷懒的皇帝,看到有人替他们把活儿都干了,高兴还来不及。可是,朱元璋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不管这些人是谁,不管他们干了什么,但凡触及到权力,他就绝不会轻易饶恕。

但毕竟宰相这个职位,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时间,根深蒂固,贸然废除恐怕要招致大臣们集体反对。所以,朱元璋就让这位管不住自己的胡惟庸,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敛财、揽权、结党营私,直到七年之后,朱元璋觉得时机成熟了,才一举将他的党羽拿下,并且顺势废除了宰相。

而“胡惟庸案”案发之后,为了震慑反对废除宰相的人,朱元璋不惜大开杀戒,一下子杀了三万多人,总算把反对的声浪给压了下去。

要说起来,胡惟庸被杀,也不算太冤枉他,毕竟他做宰相的时候,品行、道德也确实不怎么样,而朱元璋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利用他,等到了七年之久,才最终行动,杀了胡惟庸,顺便废除了宰相。

朱元璋为了权利能忍耐他这么久,可见朱元璋心机很深啊!

标签: 胡惟庸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为何能避免外戚干政?原因共有五点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外戚干政,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外戚干政”,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外戚干政”问题一直都是皇族的难言之隐。外戚,也称“外家”,指的是皇帝的母亲一脉和妻妾一脉的亲人。以汉朝为例,高祖刘邦驾崩后,以皇后吕雉为首的外戚势力迅速把持了朝政,甚至,有隐隐有取代刘氏皇族的趋势。后来,天下虽然重

  • 公元189年,董卓进入洛阳城时,当时洛阳的权力架构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董卓,三国

    董卓入京时,洛阳权力架构——袁绍、丁原、袁术、曹操。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灵帝去世之后,以何进、袁绍为首的外戚势力和士族联盟和以蹇硕、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势力互相争斗。何进、袁绍密诏董卓进京,意图迫使何皇后下令诛杀宦官,结果董卓未到,何进先被宦官杀死

  • 许香桂:出身书香门第世家,太平天国女将之一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许香桂,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许香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许香桂(1831年—1855年),湖南郴州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世家,排行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姐姐许月桂。古代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好待字闺中,将来嫁个好夫君,相夫教子过一生,是大多数女性之人生选择。许香桂、许月桂两姐妹则不一样,她们

  • 揭秘魏国三少帝的结局,一生都是权臣的傀儡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曹魏

    你们知道曹魏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纵观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由魏武帝曹操开创的魏国基业,经由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两代,已经呈现江河日下的趋势。而曹叡死后,先后有三位少年承继魏国帝位,史称三少帝。然而,尽管同为少帝,这三人的下场却迥然不同。具体而言,有一人被废,一人被

  • 为什么明朝中后期之后,紫禁城内的水井基本上就没人使用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故宫,明朝

    你知道紫禁城内的水井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故宫作为我国最后一座古代宫殿群,是中华文化建筑史上的瑰宝,在明清两朝,故宫是皇帝的居所,经过明清两代帝王的修缮和扩建,如今的故宫可以说是各种配套设施非常健全,但是唯独故宫里面没有水源,这就很令人疑惑了。去过故宫的人都会发现,故宫里面其实

  • 三朝元老的飞将军李广为何终身没能封侯?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广,汉朝

    大家好,我是趣历史小编,说起李广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初唐四杰之首的大诗人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慨叹西汉历经文、景和汉武三帝的冯唐和李广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是对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的悲叹!李广是西汉名将,骁勇善战,威震匈奴,被称为“飞将军”,唐代诗人王昌龄就曾有

  • 盘点太平天国五大降将,他们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平天国,清朝

    大家好,我是趣历史小编,说起太平天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1851年1月,屡次科考失败的洪秀全决定干一番事业,他与杨秀清等人一起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不是一般人,他所建立的天国也不是一般的封建王朝,其立国理论基础不是儒家思想或其他中国传统文化,而是拜上帝教。按照拜上帝教教义,全天

  • 明朝的海盗集团首领,揭秘陈祖义的生平经历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祖义,明朝

    大家好,我是趣历史小编,说起陈祖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朝洪武年间,祖籍广东潮州的陈祖义因犯法而举家迁居南洋,后纠集亡命之徒,盘踞马六甲十余载,以劫掠海船为生,势力强大的时候,其麾下海盗达到万余人,战船近百艘。《瀛涯胜览》记载:明太祖曾下诏,悬赏白银五十万两抓捕陈祖义,却未能如愿。因陈祖义海

  • 只听说过美人计,历史上李牧用过美马计你知道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牧,战国

    大家好,我是趣历史小编,说起李牧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十六计》中提到美人计:“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乃可转败为胜。”施用美人计可消磨敌人的斗志,摧毁敌人的身体,增加敌人部属的怨恨,如越王勾践利用西施,取悦吴王夫差,最终反败为胜。战国名将李牧

  • “三寸金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古代女子为何要缠足?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缠足,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寸金莲”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首诗是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著,描叙了歌妓的小脚的痛苦与慰藉。在古代,女子以小脚为美,“三寸金莲”就是用来形容女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