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康熙究竟想把皇位传给谁?精心布局为传位

康熙究竟想把皇位传给谁?精心布局为传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39 更新时间:2023/12/28 13:55:27

康熙传位的事情,在历史上搞得那么轰轰烈烈。那么,他究竟想把皇位传给谁呢?

康熙心中的皇位继承者,必须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既有菩萨心肠,更要有霹雳手段的人承继大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清国祚永续,富强昌盛。

皇子习政事 表现各有千秋

其实,满清从努尔哈赤起就有一个较之于其他朝代非常具有先进性的、独特的传统作法,即所有皇子一旦成人便开始学习政事,或入各部政府实习参赞,或派往全国各地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人品、性格、能力、水平等等,均可得到全方位的展示,从而有利于皇帝的甄别和选拔。

那么,康熙朝的皇子们在实践中都是怎样表现的呢?太子胤礽懦弱昏聩,已经两次遭贬。三阿哥胤祉深藏不露,八面玲珑。八阿哥胤禩霸气内敛,善于交通权贵,更善于笼络收买人心,朝廷里的诸多大员小吏,甚至包括九、十、十一阿哥都“紧密地团结在以八阿哥的周围”,当时朝野均认为接班非他莫属!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均为侠肝义胆之士,英武豪爽。可此二人统领大军纵横疆场有余,文心周纳,老成谋国不足。尤其是十四阿哥还与老八若即若离,互为依靠却又勾心斗角。

唯独四阿哥胤禛不依不靠,慎独正行,特别是在追缴赃款,惩治贪腐之事上毫不手软。如此,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封疆大吏,以至于当时的官场上给他起了个“活阎王”的绰号。

犹豫难定夺 方苞巧妙说理

深切地体察了诸皇子的优劣,康熙帝内心已将接替大位的人选锁定在四阿哥与十四阿哥两人身上,只是迟迟难以最后定夺。于是,他向桐城派的学术领袖,当时以布衣身份在上书房行走,亦师亦友的方苞先生求教:诸子皆佳,惟四子与十四子甚慰朕心。然,何人可继大统,朕殊难决断,望先生一言以决。

方苞不愧是大学问家,他不正面回答,却用比喻说理道:此乃皇上家事,臣本不该置喙。然,皇家无私事,家事即国事。故,臣有二法可为圣上决疑——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作料无不取决于掌厨之人。当下火头已弱,味淡无盐,亟需能够旺火且敢于下重料之人也,此其一。其二,选皇子立一国之君,除其本人外,尚可注重皇孙,若皇孙天纵英明,则可保大清三代盛世。

听完这话,康熙帝以手加额,庆幸道:吾得之矣!

他“得之矣”,得到的结论是什么?自然是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已经生了聪明能干儿子弘历(即以后的乾隆皇帝)的四阿哥胤禛了。接下来,康熙帝在生命之火熄灭前极短的时间内,以超人的胆识和政治智慧,电闪雷鸣地作出了一系列决策。

为胤禛铺路 康熙殚精竭虑

不是将以往的亲信安插进重要部门,也没有把一些军官晋封为上将军,而是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抓捕了几个与“八贤王”勾勾搭搭的封疆大吏,罢免了政府各部中趋炎附势、卖身投靠八阿哥的一些官员。这就在无形之中剪除了胤禩的羽翼,为胤禛的顺利接班扫平了道路。

同样是在毫无征兆和毫无理由的情况下,一道谕旨,便基本上将各省督抚、乃至于包括上书房大臣马齐张廷玉在内的能员大吏统统官降一级。正当朝野对此议论纷纷,迷糊不解,甚至是以为皇上是不是临终前神经错乱,乱发政令时,具有大智慧的明眼人已经看出,老皇帝这是为新皇登基后能够及时地加恩于众臣而采取的逆向手段,这样的心思真可谓殚精竭虑,用心良苦!

明明知道步军统领衙门主官(俗称“九门提督”)隆科多是八阿哥的党羽,康熙帝却秘密地同时发给他两道诏书。

第一道诏书:步军统领隆科多勤劳政事,功勋卓着,着即简拔为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并由该大臣负宣读传位诏书之责……

第二道诏书:步军统领隆科多依附权贵,矫诏乱命,着即褫夺本兼各职,立即赐死!本诏书留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处,遇变开读……

这样两道内容完全相反,一道位极人臣,一道突遭横祸,立下地狱的诏书同时颁发给一个人的事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但却收到了奇效。此奇效在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和同样是巨大的威胁面前,很少有人会选择后者,谁也不会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这就硬生生地将“八贤王”阵营中的一个铁杆干将拉了出来,并且还得叫你死心塌地的为新皇帝所用。更因为隆科多掌握着京师防务的军权,一旦他不得不尽心竭力地拥戴新皇帝时,其他人想利用军队搞政变、逼宫等等的预案则必然全部化作泡影。

挥惊天一笔 胤祥执掌兵权

弥留之前,趁着那短暂的清醒,康熙帝密招胤禛进宫,把铸有“如朕亲临”四个大字的金牌令箭交给他,并嘱咐:凭此令即刻解禁十三阿哥胤祥,由他执令箭掌管兵部。

这又是浓墨重彩的惊天一笔!谁都知道,十三阿哥胤祥不仅知兵、且长期与“丘八”们在一起摸爬滚打,在军队中有极好的人脉。而且,胤祥少年丧母,一直是四哥胤禛对他呵护有加,他两人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弟兄关系,而是生死与共的政治同盟。所以,此时由他来执掌兵权,除了能够保证胤禛顺利接班之外,对于以后新政的施行又奠定了一块牢固的基石。

在所有皇子中,康熙帝最疼爱有加的是十四阿哥胤禵,此时,他作为统兵大将正在甘肃指挥平乱。按照一般的做法,父亲将死,肯定会把最喜欢的儿子召回来做最后的诀别而以尽人伦。事实上十四阿哥也多次以此为借口要求返京一探虚实——谁不想为自己能够登上大宝而努力呢!但是,康熙帝却向他发出了“无圣旨不得擅自回京”的诏令,当然,这里所说的“圣旨”既包括老皇帝的也包括新皇帝的——为了政权的顺利交接,康熙帝忍痛割爱,谁能做到!

标签: 康熙

更多文章

  • 黎曼猜想为什么危险 猜想危险在什么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德国,数学家,爱因斯坦

    都在等待“黎曼猜想”证明却不知道它后面隐藏的危险一、大神黎曼过直线外一点,可作其几条平行线?欧氏几何说,只能作一条;罗氏几何说,至少可以作两条(包括一组和无数)。黎曼慢悠悠地反问:谁知道平行线相交还是不相交呢?“平行线公理”的世纪之争,最终终结于黎曼。黎曼提出:过直线外一点,一条平行线也作不出来。(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为什么要自杀?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俄国

    1925年12月28日,叶赛宁在一家旅馆里,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年,他刚满30岁。死前,他咬破手指,用血写了首八行的“绝命诗”。在世界诗歌史上,永远记录着1925年12月28日那个寒冬发生在俄罗斯伟大的田园诗人叶赛宁身上的故事。那一天,他在一家旅馆里用一根绳子结束了年仅30岁的生命。消息

  • 法国是如何崛起的?巅峰时期与康熙王朝对比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法国,清朝

    提到法国,得先从罗马帝国的极盛时期讲起,当时罗马帝国的地盘包括整个环地中海地区,其中就有后来成为法国的高卢地区,当初土著高卢不服从罗马人,但经过500多年的磨合,也被罗马人同化了。罗马衰败之后的公元六世纪,属于蛮族分支的法兰克人占据了高卢。此后高卢先后历经梅罗文加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到查理大帝在任时期

  • 沙俄吞并西伯利亚时,清朝为什么坐视不管?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吞并,沙俄,清朝

    清朝不仅坐视西伯利亚被沙俄吞并,清朝根本就是无视西伯利亚被沙俄吞并。虽然清朝的建立者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但自从女真人入主中原之后,哪怕是他们的“龙兴之地”东北,他们也不太想回去,更何况更为冬季更为严酷、环境更为恶劣的西伯利亚地区呢?而与此同时,16世纪末,已经摆脱了蒙古统治的俄罗斯开始了其侵略扩张的

  • 老年溥仪被带回皇宫,看到龙椅沉默良久,幽幽感叹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溥仪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人人羡慕的“职业”,受万人膜拜不说,还享尽了荣华富贵。所以谁要敢来争皇位,皇帝必然是要跟谁玩儿命的,即使是没落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逼着退位时,也是一百个不甘心的。因此为了重续自己的皇帝梦,溥仪后来做了日本人的傀儡,也背上了千古骂名。之后又落到了苏联人手里,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

  • 为什么沙特到现在还实行君主制?这对沙特有什么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沙特,君主制

    今天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治体制,不过有一种政治体制受到关注,就是君主制,这个在今天很共和制多数下,这种制度也饱受争议,君主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政体形式。它不仅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还被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君主制的具体形式并不划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们就说说

  • 揭秘:秦始皇的儿子扶苏,为何世人都叫他公子扶苏?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秦朝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拿秦始皇来说更具有代表性,秦始皇明明叫嬴政,为何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呢?当然一般都会在前面加个公子。其实这个现象只存在先秦时期,那个时代的称谓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是由姓、氏、名、字四个部分组成。就拿孔子来说,他氏孔,姓子,名丘,字仲尼。在夏商周三朝,姓、氏、名是分开的,一门大姓下面,

  • 千牛卫的职位都有哪些?不同职位有什么特点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千牛卫,唐朝

    隋太子千牛东宫左右内率(相当于千牛卫的将军)、副率,各一人,掌领备身已上禁内侍卫,供奉兵仗。又无功、骑兵、法等曹及行参军员,余与虞候同。有千牛备身八人,掌执千牛刀;备身左右八人,掌供奉弓箭;备身二十人,掌宿卫侍从。太子千牛备身,太子备身左右,正七品上;太子备身,为正九品下。有长史以下等员,无兵曹。隋

  • 改变历史的“谷登堡革命”,书籍的历史才正式开始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世界

    从很多方面来说,纸的发明都可以与钢铁和纺织的发明相提并论,人们甚至以纸的消耗量来衡量文化的发达程度。就纸文化而言,中国先拔头筹,最早实现了文字载体的轻质化和低成本化。可以这样说,没有纸也就不存在真正的“书”,只有当纸取代甲骨、石头、青铜、竹木、丝帛、兽皮、泥土和纸草,而成为文字新载体后,书籍的历史才

  • 爱尔兰内战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爱尔兰内战的结果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爱尔兰内战,英国

    战争进程都柏林战役1922年4月,200名反条约共和军战士在罗里·欧康纳领导下,占领了都柏林的四法庭,造成了紧张的僵持局面。这些反条约共和派想要面对面与英军对抗,希望以此团结共和军的两大派别对抗共同敌人。但是对那些决心要使自由邦成为现实可行的自治爱尔兰国家的人来说,这是一次叛乱行为,不得不“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