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清军入关时百姓们为什么还夹道欢迎?

揭秘:清军入关时百姓们为什么还夹道欢迎?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97 更新时间:2024/1/14 11:09:32

清军入关时百姓们为何要夹道欢迎?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公元164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这一年发中发生了几个重大事件,包括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城、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这些都对中国数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以清军入关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我们知道,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有四大政治力量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着激烈的角逐,它们分别是明王朝、清王朝、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而最后的胜利者,竟然是偏居关外一隅的清王朝,并且统治中国长达276年的时间,远远超过蒙古族统治的元朝,成为了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中国时间最长的朝代。

但如果我们仔细看清王朝这一段的“发家史”的话会发现,其实当时的清朝并不具备有明显的优势。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在入关之前,清军的总兵力估计在20万左右,而李自成的军队则不下80万,明军的兵力也很多;虽然清军战斗力强悍,但是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军队比起来,在数量上还是处于劣势。最重要的是,在崇德八年,即公元1643年的时候,清朝的杰出统治者皇太极突然病逝。由于皇太极生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便致使黄两旗和白两旗争夺皇位。

虽然最后双方都顾全大局达成一致,立年仅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并由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独揽大权。但是,在皇太极去世顺治帝尚且年幼的情况下,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历史转折时期担任起重任并及时抓住历史的机遇,就是摆在多尔衮等清朝统治者面前的严峻考验。

不过,最终的历史证明,多尔衮的确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他很好地抓住了那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实现了清王朝对中原地区的大一统。而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便将从决定清朝与大顺政权的“山海关之战”开始。

在山海关之战发生前,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霸占,感觉是奇耻大辱,于是便转而投靠了清朝。当时多尔衮的进军路线,仍然是皇太极时期所制定的进军路线,即避开山海关,绕道蒙古地区,从长城关口入关。但是在吴三桂降清之后,多尔衮便立即改变了进军路线,直接从山海关入关。

李自成在得知吴三桂降清并拒绝归顺大顺政权时,便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山海关。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和吴三桂军合兵一处,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山海关附近的石河展开的决战。

多尔衮先让吴三桂出战,等到吴三桂与大顺军激战不支的时候,便下令让阿济格多铎等将领率领两万多铁骑支援吴三桂。大顺军被多尔衮此举打得猝不及防,大败而归。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山海关之战”。总结来说的话,清军之所以胜利,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 当时的大顺军已经和吴三桂的军队激战半日,士兵的体力消耗巨大,其锐气也被消磨殆尽。所以此时清军出兵,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2.

山海关之战主要的战场是石河地区,而这一地区都是一马平川的草原,而清军的士兵善于骑射,习惯在平地之上与敌人交战。所以,在地理环境占据优势的清军,自然能击败大顺军。

3.

但这场战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李自成在进入北京之后实行的一系列错误的政策所导致的。在李自成占据北京之后,大顺军上下便都以为可以从此享受荣华富贵了,于是军队纪律开始废弛,官兵们“恣意淫掠,身各怀重资,无有斗志”。虽然李自成曾经给吴三桂抛出了橄榄枝,但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予以重视,于是便将他推到了清朝一边。即便后来李自成亲自率军出征,但是当时的大顺军官兵因收罗了大量的财物,担心自己性命不保,斗志下降,战斗力大打折扣。还有,李自成虽然亲自率军前来,但事先并没有考虑到敌人的战斗力和优势所在,所以在突然遭到清军攻击措手不及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总的来说,山海关之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清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命运。清军在攻占北京之后,便逐渐统一了全国。而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失败之后便开始变得一蹶不振,最终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军入关之后,百姓们还非常高兴,夹道欢迎清军。这又是为何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主要和两者施政的方式有关。

我们知道,1644年三月的时候,李自成便攻占北京,明朝宣告灭亡。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李自成应该要做的是安抚民众,加强军纪,以便和清军做最后的对抗。但是,李自成并没有这么做,相反,他的军队在进入北京之后开始四处搜刮民财,军纪涣散,肆意骚扰百姓,民心尽失。在当时,原本是“高高兴兴迎来的闯王”,但没想到却给自己迎来的是一个恶魔,李自成的到来不仅没有给当地带来希望,反而还是灾难的继续。

而就在这个时候,汉官范文程向多尔衮进言说,在入关之后,一定要让清军严格遵守军纪,不得肆意杀戮百姓,掠夺百姓的家财。多尔衮完全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毅然下令进军关内。

在入关之后,多尔衮下令不准士兵在城内奸淫掳掠,违者必定严办。此外,多尔衮为了更好地保护民众的切身利益,在顺治元年六月十七日的时候,多尔衮还谕礼部曰:

“古来定天下者,以泽及穷民为首务,我国家求贤之心,众已共晓,而京城内流贼蹂躏之后,必有鳏寡孤独、谋生无计及乞丐街市者,著一一察出,给予钱粮恩养。”

此外,多尔衮还批准明朝的遗臣可以出来做官,为新王朝效力,对过去既往不咎;

所以,也正是多尔衮等清朝统治者所实施的一些政策,才使得民众得以很好地接受他们。而这也正是清军入关之后受到百姓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签: 清朝古代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胡善祥跟汉王有关系吗?胡善祥是怎么被废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高煦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胡善祥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近日,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让许多观众对明朝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一直在追剧的人应该已经看到宣德皇帝朱瞻基废黜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理由是胡善祥早年与汉王朱高煦有染。大家应该知道,胡善祥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且也确实是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

  • 古人说的三教九流和八大江湖是什么 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教九流,八大江湖

    还不知道:三教九流和八大江湖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通过不断发展,衍生出了特定的社会形式,并产生了不少的固定词语,比如形容社会人物复杂多样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便是其中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三教”指的是哪“三教”、

  • 西汉和东汉的评价为什么会两极化 难道是因为汉武帝的缘故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汉,西汉

    东汉为何不如西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把东汉和西汉的时间加在一起,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但人们似乎对西汉的印象会比东汉更加深刻一些,而且评价也会更高。人们提到东汉的时候,往往就是和三国历史联系到了一起,所以东汉的存在感一直不高,想起

  • 封建时代大量荒地不开垦,农民为何不去开垦荒地要去造反?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李自成

    古代农民为何不去开垦荒地要去造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纵览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其中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而说到农耕社会,自然就离不开农民和土地这两个关键因素了。这也正是历代王朝的覆灭因素中,总会有农民起义爆发的缘故。耕地然而,事实上中国古代

  • 清朝知府的升迁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一般可以升到几品官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官职

    你真的了解清朝官职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知府”的出现最早是在唐代,那时叫“知府事”,知府在职官上的命名则是在明代,清朝地方行政基本上是沿用了明朝的职官。知府在清朝是比较常见的地方行政官,属于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清朝有很多做过知府的官员在历史上都大名鼎鼎,像做过黄州知府的

  • 历史上三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战败后选择西迁为什么鲜卑不走?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匈奴,鲜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匈奴、突厥战败后选择西迁为什么鲜卑不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纵观整个中国王朝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北方边境从来没有真正安稳过,北方游牧民族总是对中原的大好江山垂涎三尺。大部分时候,汉族总是胜利者,但是,每当中原王朝衰落之时,游牧民族就会悄悄崛起,趁火打

  • 薛绍如果当初没有死 太平公主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薛绍,太平公主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薛绍和太平公主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真正的事实就是历史没有如果,出于好奇心,我们又假如一下历史的发展。而我们的这个假如就是想让历史的发展的趋势向我们心里面想的那样的,这虽然很不客观,但是却让人感觉非常的过瘾。我们就对唐朝的关于太平公主的一段历史进行一个假设。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是真的为关羽报仇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夷陵之战

    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21年7月,刘备称帝后的第三个月,蜀汉昭烈帝刘备就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地发动了”侵略“战争。当时,长江三峡是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也是主要界线。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

  • 曹操明知曹冲的死和曹丕有关 曹操为什么还传为给曹丕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曹丕

    对曹操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曹操的四个儿子中,曹昂很早就战死了。曹冲最聪慧,年少便饱腹经纶,对任何事物都能做的让曹操十分满意。而曹植的文学水平造诣极高,可是为人处事,朝纲政理却十分的糟糕。而曹丕的能力和水准就介于曹冲和曹植之间。治国之法所以

  • 朱元璋杀有免死金牌的大臣为什么没有承诺 只因为免死金牌上的四个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免死金牌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免死金牌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作为白手起家的皇帝,一路走来可谓是十分不容易,这个过程中自然也是离不开众位大臣们的帮助,所以在建立国家之后,朱元璋也是非常大方的赏赐了他们,特别是李善长、徐达这种大功臣,更是封为公爵,可以说是非常优待了。朱元璋不仅赏赐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