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越王勾践,一个卑鄙的小人,残暴的君王,为何还被我们学习了两千多年?

越王勾践,一个卑鄙的小人,残暴的君王,为何还被我们学习了两千多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74 更新时间:2023/12/20 20:29:59

越王勾践,一个卑鄙的小人,残暴的君王,为何还被我们学习了两千多年?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中国古代社会是极其讲究规则的,这个规则包括做人方面的仁义信,以及国与国之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公认行为准则。举个例子,敌对两国之间讲究不加丧、不困凶,不加丧是指如果敌对国处于国君去世,局势之际,不能发动对该国的战争;不困凶是说敌对国家遭逢灾年,不能对其用兵。

不仅如此,敌国如果遇到了天灾,还应对其进行救助,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这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人道,也是所谓的“军礼”。比如当年秦晋两国常年打仗,可秦国闹灾荒时,晋国就运送大批粮食给秦国,以助其脱困。看起来迂腐不堪的行为,却是当时约定俗成的传统。

(电视剧《卧薪尝胆》西施剧照)

这些规则既然只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就有人遵守,有人不遵守;有人不仅不遵守,还会进行肆意破坏。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就是这么一个破坏规则的人。

勾践是与“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划等号的。两千多年以来,他的故事不知激励了多少代人。但笔者幼时对“卧薪尝胆”还是很不太理解:想成事,默默努力就行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苦逼?是不是要以此来检验自己有多坚忍?何必呢?

(勾践被俘)

及至知道了勾践的人品,就感觉“卧薪尝胆”和一个流氓忍着蚊虫叮咬蹲在草丛里等待非礼过往女性是一样的可怕,不仅无可学之处,还有点变态。

这个内心变态的越王,长相也非同一般,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怪异”。范蠡说他“长颈鸟喙”,就是长着个长脖子,嘴尖尖的像鸟嘴——尖嘴猴腮的样子,极为丑陋。

(越王勾践大概是长成这个样子)

长得丑,心也坏,为达到目的,勾践就没有不敢做、不能做的事。

越国战败后,勾践甘愿到吴国为吴王牵马坠蹬,品尝吴王大便,并把自己的妻子送给了吴王。当越国遭遇天灾,粮食几乎颗粒无收,吴王夫差恪守“不困凶”的人道,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勾践借种子的要求,帮越国度过了难关。但当吴国也遇到了同样的灾害时,勾践之恶毒就显现了出来,他将稻米种子煮熟后给了吴国。

可以想见,吴国老百姓辛苦又满怀期望地把煮熟的种子播下地,却一直看不到发芽时的心情,吴国也因此灾情加重,国力大减。

这还不算完,与吴王阖闾对阵时,勾践在军队前面布置了几百名囚徒,让他们排成三排当众自刎。脑补一下那个场面吧,百人一起自刎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就在吴国军士目瞪口呆、心惊胆战之时,越军趁机向吴军发动了进攻,给吴军以沉重的打击。

在与吴国的战争中,勾践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这个胜利确实不光彩。吴王夫差虽然战争败了,人品却要比勾践好得多,因为他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

(吴国战败,夫差向勾践献上自己的宝剑)

勾践的做法,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干人事!

勾践毫无道德底线的行为,别说在古代,放在现代社会也是很让人不齿的。我们常说某某人“下三滥”,勾践又何尝不是如此?他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取得胜利,恰恰是他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红利“。

相比之下,吴国两代君主阖闾与夫差一直吃勾践的亏,正是因为遵守了传统文化,按规则出牌。在他们内心深处有着一定的贵族精神,秉持着古代的道德礼仪,打败越国后并未将其赶尽杀绝,没有屠城,没杀勾践,最后还放他回了越国继续经营。

吴王就没想过越王会卷土重来吗?肯定想过,但勾践低到泥里的卑微和夫差给予的宽容,让夫差相信勾践真的会对他感恩戴德,甘愿伏低做小。

(吴王与吴国相国)

可能吗?他小瞧了这个内心强大的小人。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与其说吴国败给了美女西施,不如说是败在了他们的贵族精神上。

奉行君子之行的吴王,不管自身修炼得多么强大,国家多么有实力,遇上了勾践这样的真小人,再怎么做都是徒劳。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讲规则一个专玩阴的。强大在弱小面前是如此的无力,正义面对邪恶竟也无可奈何。不择手段的勾践在用尽了损招、阴招之后,冠冕堂皇地登上了成功者的领奖台,其“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座右铭。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剧照)

如今,很多人只记住了吴王沉湎酒色而亡国,越王忍辱负重而东山再起,却没有人关注他们成败背后的真相,人们津津乐道于勾践的隐忍和顽强,把他的阴险无耻称作机智灵活,却不指责他违背道义,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

成功的道路有很多,不一定非得用毁灭他人的方法,勾践之成功,放到今天来看,也是不可学的。勾践作为一个通过小人手段取得成功的典型,无论付出多少让人泪目的艰辛,我们都希望“卧薪尝胆”从未在词典里出现过。

标签: 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本是一个富家之女,却甘愿为一个男人从容赴死,真有这样的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

    本是一个富家之女,却甘愿为一个男人从容赴死,真有这样的女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白圭,战国时期的洛阳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其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传于白圭。并且,在《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

  • 历史上最低最不受欢迎的王朝 因为它的存在造成了300年的灾难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朝,司马懿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晋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很多大统一王朝都会给百姓带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安稳的生活,但是有一个大统一王朝却是历史上评价最低,最不受欢迎的,因为他的存在,带给百姓的只有无尽的灾难和黑暗。这个王朝就是由司马懿开创的晋朝,其实准确的来说晋朝并不能说是一

  • 这十个字是孔子仅有的遗墨,为何会留在这里?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战国

    这十个字是孔子仅有的遗墨,为何会留在这里?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孔子生前著书立说,但遗墨存今的却极少。他的字到底写得怎样?在哪能看到孔子书法真迹呢?丹阳延陵镇季子墓里的十个字系孔子所书,保存至今,神韵彰显。季札生于公元前576年,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

  • 唐朝大将一生征战无数 皇帝赏赐免死金牌后第二天就造反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怀光,唐朝

    还不知道:李怀光造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对于臣子来说,要是能得到一块免死金牌那将是最大的奖赏,因为只有立过大功的人或者元老级别的人物才能得到。而免死金牌最开始叫丹书铁卷,是刘邦想出来的,后来的朝廷都沿袭了这一制度。不过拥有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毕竟这样的奖赏

  • 如果崇祯迁都成功会怎么样 他会得到南方官员的拥戴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明朝

    如果崇祯迁都成功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明王朝的法定帝王,崇祯如果南迁自然会受到南方的拥立,但是南方实力派表面上拥立他是一回事儿,背地里阳奉阴违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因为崇祯皇帝假使南迁后也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地方实力派的节制,在于他手中没

  • 三国时期为什么这么多的谶语?为什么能神预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

    三国时期为什么这么多的谶语?为什么能神预测?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次陷入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大致的历程相当于从周平王东迁到秦始皇统一五百五十年浓缩成近百年。用《三国演义》开场白的话总结就是两个字:分-合。代汉者但涂高有意思的是,三国时期很多的历史事件,

  • 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出马,仍奈何不了这位老将,诸葛亮解决问题?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

    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出马,仍奈何不了这位老将,诸葛亮解决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发生在雒城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和张任。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张飞与赵云先后与刘备在雒城会合后不久,诸葛亮也来到了雒城前线。

  • 古代朝鲜近在咫尺 为什么中原王朝没有吞并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朝鲜

    还不知道:古代中原王朝为什么没有吞并朝鲜呢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华民族不善战吗?看似如此,但当我们翻开地图发现,并非如此,从中原一小块地方向四方征战,东抵大海、西至高原、北至苦寒之地、南到瘴气密布的雨林。可以说,东亚最好的一块地盘都囊括进来了。但是,你有没有发现

  • 揭秘: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是一个意思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唐朝

    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内容非常丰富,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体系完整的职官制度。宰相就是“百官之长”,更是辅佐君主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执政官的泛称。“宰”是主持之

  • 清朝有一种“特殊”侍卫,喝喝茶看看书待遇优厚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乾隆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封建王朝被推翻以后,皇宫大内侍卫这一职业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对它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书本或是一些宫廷影视剧。印象中也不过是披甲执戟,整齐地一字儿排开,或守在朝堂丹墀两边,或站在巍巍的皇城墙上。但你知道吗?有一种皇宫侍卫却与众不同,他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