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什么元朝灭亡文人念念不忘?元朝是一个怎么样的朝代?

为什么元朝灭亡文人念念不忘?元朝是一个怎么样的朝代?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19 更新时间:2023/12/31 14:50:23

为什么元朝灭亡文人念念不忘?元朝是一个怎么样的朝代?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这句话咱们肯定都不陌生,至于到底正确与否咱们今天不做讨论(因为这句话出自日本人之口,那就得颇为思量一番了)。

我们一般把元灭宋视为野蛮取代文明的悲惨事件,这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出现了断层,汉民族百姓们承受了深重灾难。元朝在中国统治也极为残暴,比如说把全国百姓封为四等人(汉人为最低级一等,直接体现就是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九儒十丐(就是说元朝的文人地位最低,甚至比娼妓还不如,也就比乞丐稍微好点,科举被废,斯文扫地)。

所以朱元璋在起兵之后以“恢复中华”为口号,将蒙古人斥为胡虏,他还在北伐的檄文中说:“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处处都以汉人正统自居。在朱元璋想来他代表饱受压迫的文人百姓们讨伐落后、野蛮的异族人(强调蒙古人非我族类),解救百姓于水火之间,只要他朱元璋一声令下,天下英豪全都振臂响应!

但是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在百姓们积极响应的同时,元朝的文人们反而保持了一种诡异的沉默,甚至还逆潮流而行,尊奉元朝为正统,否认朱元璋的合法性。

(尽管在明朝当官,宋濂依然心念元朝)

而且心念元朝的文人们人数还不少,最显著的就是元朝户部尚书张昶,他在被朱元璋抓住了之后当了明朝的官,但这位老哥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偷偷地和元朝勾结,事情败漏后张昶竟然丝毫无愧色的写了几个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蒙古大将王保保手下也有个叫蔡子英的人才,对元朝可谓忠心耿耿,在战斗中蔡子英也当了俘虏,结果他坚决不肯投降,对着朱元璋就哭,日哭夜哭,反正就是怀念旧主,朱元璋无奈只能把他放走了。

当然您可以解释为这两个都是被元朝给洗脑了,毕竟和其他被压迫的同胞相比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就成为了蒙古人忠实的帮凶,毕竟秦桧也有三朋友嘛。

除了官员,修行的道士们以及在野的隐士们好像也对元朝念念不忘。

最典型的就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把张三丰写成了反元义士,《倚天屠龙记》中是这样描述张三丰的:

张三丰双目如电,直视赵敏,说道:“元人残暴,多害百姓,方今天下群雄并起,正是为了驱逐胡虏,还我河山。凡我黄帝子孙,无不存着个驱除鞑子之心,这才是大势所趋。老道虽是方外的出家人,却也知大义所在。空闻、空智乃当世神僧,岂能为势力所屈?你这位姑娘何以说话如此颠三倒四?”

您看着是不是特别激动?特别解气?实际上张三丰一直怀念元朝,对朱元璋和明朝颇为不满.......

现在道教界公认的张三丰的两部诗歌作品中都出现了“大元遗民”,比如说《卖花声》:

无根树下说真常,六道含灵共一光。会得威音前后事,本无来去貌堂堂。明洪武十七年,岁在甲子中和节,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天柱峰之草庐。

《自题敕封通微显化真人诰命后跋》中记载:大元遗老三丰道人书。

都已经洪武十七年,大明已经定鼎天下快二十个年头了,张三丰还想着当元朝人哪!这哪里是什么反元义士,明显就是元朝的顺民嘛!

您要说这些并不能代表天下文人,那我再给您举举例子。著名诗人杨维桢就誓死不从朱元璋,甚至说:“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而元代的理学家郑玉在太祖点名要他去做官时直接回复:“吾岂仕二姓者耶!北向再拜自经死。”甚至朱元璋的心腹谋臣刘伯温一开始也曾经为元朝廷镇压起义军,后来朝廷太昏庸,刘伯温一怒之下隐居,换句话说如果朝廷不昏庸呢?那就老老实实为朝廷效力,镇压逆贼朱元璋呗!而且宋濂、刘伯温这些开国功臣(当然绝大多数都是文人,而且是江南文人)在私底下也对明朝颇为轻蔑,怀念元朝(宋濂在记事时还用的是元朝年号)。

就算是朝代更迭总有一些遗民想不开(比如说清末不少的遗老遗少,甚至还有像王国维这种大文学家),但元末明初却存在着大量的江南地主和读书人怀念元朝,他们对明朝的感情并不深,甚至可以说是冷眼旁观。

这一点让朱元璋大为奇怪,你们这些读书人不是都知道“华夷之辨”?这些蒙古人如此欺压我们这些汉人,为什么你们还要对元朝如此念念不忘甚至誓死效忠?

别说朱元璋奇怪,就连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钱穆先生对此也颇为不解,他极为惊讶的发现“明初诸人,皆不忘元廷,无意出仕。”钱穆先生首先强调了这些文人与大明朝廷并不一条心:“胡元入主,最为中国史上惊心动魄一大变,元人用兵得国之残暴,其立制行政之多所剧变,而中国全境沦于异族统治之下,亦为前史所未遇。未及百年,乱者四起,明祖以平民崛起为天子,为汉高以下所仅有,读史者岂不曰驱除胡虏,重光中华,其在当时,上下欢欣鼓舞之情当如何?而夷考其实,当时群士大夫之心情,乃及一时从龙佐命诸名臣,其内心所蕴,乃有大不如后人读史者之所想象。”这些文人甚至还对元朝廷念念不忘。“明祖开国,虽曰复汉唐之旧统,光华夏之文物,后人重其为民族革命。然在当时文学从龙诸臣,意想似殊不然。或则心存鞑庭,或则意蔑新朝。虽经明祖多方敦迫,大率怯于进而勇于退。”按照钱先生的解释这些文人被蒙古人统治了几十年,所以一个个都被洗脑成为了元朝忠心的奴才,这才“心志不免自狭,意气不免日缩,乃以为斯文所在,即道统所在。”

真的是如此么?咱们来分析一下蒙古在中国的统治政策(尤其是南方)。

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读书人们对元朝如此念念不忘,必然有其原因所在。

为什么怀念元朝?因为他们在元朝活得舒服。

怎么个舒服法?因为元朝更重视商业,对田地赋税收得极轻。

叶子奇就在《草木子》中这样夸赞元朝的赋税“元朝自世祖(忽必烈)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亦!”

元朝在江南地区的赋税甚至比起南宋来说还要少!“法网疏阔,征税极微。吾松(江)僻处海上,颇称乐土。……一家雄踞一乡,小民慑服,称为野皇帝,其坟至今称为某王坟茔。”(您看看,都自称为皇帝了,一个土地主在元朝有着多么大的权力啊!)

所以看看元朝在江南进行统治的特点,首先是判罚极为宽松(这个咱们后面要讲到,这里就不介绍了),而且税收极少,所以那些个文人地主们怎么样?过得如同皇帝一般!这个观点还得到了明朝读书人的认同:“前元取民最轻”,“其时(指元朝)赋税甚轻,徭役极省。”“陛下即位之初,诏蠲今岁田租十分之三。然江南与北异,贫者佃富人之田,岁输其租。今所蠲特及田主,其佃民输租如故,则是恩及富室而不被于贫民也。”

和咱们想象中元人虐待江南汉人不同,元代南北的政策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别。“今王公大臣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倾,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而在南方,“江南豪家广占农地,则驱役佃户,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恣,纵恣妄为,靡所不至”。也就是说元代的统治者在北方(一般体现为王公大臣)抢占民田来当草场放牧使用,而江南的富商和读书人则像土皇帝一般,他们占据民田驱役佃户,日子过得美滋滋!

(元朝同样有科举,读书人照样可以当官,作威作福)

这其实就是江南士子们怀念元朝的关键,蒙古人在平定了南宋后对江南富户地主采取了“一本于宽”的政策,对这些读书人百般拉拢,所以元代江南豪族的权势不但得以稳固,而且比之南宋还要更大!为什么?强龙不压地头蛇,蒙古人在江南没有开展种族灭绝,为了保证元政府对江南统治的长治久安,元朝廷的官吏们和江南富户、读书人勾结在一起,他们“夺民田宅居,蠹有司政事,为害滋甚”。

(元朝的大部分官员还是由汉人担任)

这些人过得有多爽?他们不但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有人说元朝没有科举,这是不对的,就连刘伯温也曾经前往北京参加进士考试)步入仕途,还可以用送钱、纳粟等等方式当官。虽然蒙古人在江南担任重要职务,但天下这么大,你们蒙古人有多少?还不是要汉人来协助,大量史料证明,汉族官员在江南甚至中央担任要职的人数要远远超过蒙古人(蒙古人主要掌握的是军权)。所以对于士人们来说,元朝和南宋也没什么区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要比南宋时期过得快活和自由。建文帝重臣方孝孺这样评价元朝的吏治:“元之有天下,尚吏治而右文法。凡以吏仕者,捷出取大官,过儒生远甚,而儒多屈为吏。吏皆忠厚洁廉,宽于用法而重于有过,勇于致名而怯于言利。”刘伯温也这样回忆:“士大夫安享富贵而养功名,文人雅士渲染太平,歌舞升平,极尽侈糜之能事”。士大夫们都过得爽,那百姓们呢?谁还管啊!

除了收税少,蒙古人对刑法的判处也十分轻微。比如说在灭南宋后把233条罪名,减少到了135条,在忽必烈时全国都只有不到两千人被判处死刑(这个跟朱元璋比比,动辄一次杀几万)。

(江南的读书人们还很怀念张士诚时期的自由和宽松,这也让朱元璋十分不满)

而这些读书人的好日子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彻底破灭了,老朱是个什么人?心硬如铁,他的父母因为官吏们贪污赈济粮饿死了,他自小当过和尚、乞丐,参加义军,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物,这样的人对于这些地主和文人自然有一种特别的不信任感。而江南地主因为在元朝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对朱元璋也十分冷淡(而且当时江南的士人地主要么希望元朝卷土重来,要么支持法度宽松的张士诚,对朱元璋十分仇视)。作为报复,朱元璋在统一天下后对江南士人的打击也变本加厉。

朱元璋首先强调了元朝“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于是规定“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必杀无赦”。你们还以为是元朝时期的土皇帝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不能为我所用,杀!

诗人高曾为魏观撰写《郡治上梁文》,其中“龙盘虎踞”等句触怒朱元璋,认为他怀念张士诚,直接被押到南京腰斩。戴良因为辞官不就,朱元璋逼迫他自杀。与此同时朱元璋对江南的地主富户们也不遗余力的打击,你们这些人贪赃枉法,坑害民财,早就要收拾你们了!于是江南一代“富民豪族,铲削殆尽”、“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

所以这些读书人为什么怀念元朝?按照士人的话来说就是“洪武间秀才做官,吃多少辛苦,受多少惊怕,与朝廷出多少心力,到头来,小有过犯,轻则充军,重则刑戮,善终者十二三耳。其时士大夫无负国家,国家负天下士大夫多矣。”他们在元朝多爽啊,蒙古人又不懂政事,怎么判案怎么纳税还不是他们一句话的事?在他们“广占农地,则驱役佃户”、“小民慑服,称为野皇帝”的时候,百姓们过得是怎样的生活?卖儿卖女,生不如死。但这些读书人却看不到,他们只关注的是赋税少、刑法松,一边榨取民脂民膏,一边还能轻松的饮酒赋诗。可惜元朝的统治终究是结束了,这些寄生虫也遇到了最关心农民、手段最毒辣的朱元璋,贪污十六两银子就剥你的皮!

标签: 元朝张三丰

更多文章

  • 杨秀清区区一个烧炭工哪里来的军事能力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秀清,太平天国

    还不知道:杨秀清区区一个烧炭工哪里来的军事能力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1840年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后,中国就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封建地主阶级和西方列强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1851年,洪秀全率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宣布起

  • 太平天国毁掉孔庙是真的假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天国,孔庙

    太平天国毁掉孔庙是真的假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近年来,不少以晚清历史为题材的网络文章,猛烈地抨击太平天国焚烧孔庙、学宫,砸毁孔子神牌,还在定都天京后,大规模地禁书、烧书,禁毁了无数儒家经典书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太平天国就不仅仅是与清朝为敌,

  • 宋朝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曾经创下了三个世界第一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南宋

    还不知道:宋朝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宋朝总是跟软弱无能联系在一起,除了清末,宋朝的这段历史估计是我们最不想提起的一页,似乎这个朝代的中国总是在挨打,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朝代经历了许多磨难,一直处在战争的阴影下,但绝不是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那么

  • 吕后为什么会看上比他大十几岁的刘邦 吕后为什么会选择他呢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后,刘邦

    还不知道:吕后为什么会看上刘邦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这刘邦是怎么和吕雉认识交往的,今天一聊就来做个全面的解答!话说,刘邦和吕雉认识的这会儿还是吕姑娘,还不是那个黑化了的吕后,她的婚姻,是由他爹吕公说了算的。在《史记》里这样描述:吕雉的父亲吕太公作为

  • 绣春刀到底是什么刀 与日本武士刀相比差距有多大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绣春刀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绣春刀是什么刀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最近几年,以明朝锦衣卫为题材的影视影视作品非常火热,这也让绣春刀这种神秘的明朝兵器走进大众视野。关于绣春刀明史中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而且前段时间发掘出嘉靖年间锦衣卫指挥使的墓志里也有写到:赐四兽麒麟服、銮带绣春刀、银鎁瓢方

  • 长白山上有什么秘密?清军入关为何要封锁长白山?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长白山

    长白山上有什么秘密?清军入关为何要封锁长白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长白山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长白”二字寓意着长相守,对爱情美满的向往。早在4000多年前的书籍中就有对长白山的记载。在清朝时期,顺治皇帝下令封锁长白山,不允许外人进入山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

  • 春秋时期齐国率先陈霸为何凄凉收场?齐国有机会统一天下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齐国率先陈霸为何凄凉收场?齐国有机会统一天下吗?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齐国是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诸侯国,齐桓公更是春秋五霸之首,当时齐国国力要远胜其他诸侯国,为什么齐国内部却没人提出一统天下的战略呢?秦国能够一统六国,成为最后的赢家,也是因为秦国早早便有这样的计划,后来奋六世之余

  • 揭秘贵族养童养媳的原因 他们为何会花大价钱来养这个孩子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贵族,童养媳

    还不知道:贵族为什么要养童养媳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在古代电视剧之中,穷人养不活自己的孩子,要不然把孩子送到贵人家当童养媳,要不把孩子送出去当丫鬟这是为了让孩子有一条活路,那么为什么贵人家都愿意养童养媳呢?毕竟养一个孩子不是小

  • 唐朝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何贵族开始逐渐衰亡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贵族

    还不知道:贵族为何在唐朝就开始衰亡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什么是贵族?在中国古代存在的特殊的一部分群体,在权力、社会地位和掌控的财产高于社会上的其他阶层,而这一阶层我们称之为贵族。中国古代的贵族阶层数量少,却掌控着帝国的方方面面顶尖的资源,这也成为了其他阶层为之追求

  • 清朝大臣说的“不怕圣上召见,就怕皇上赏饭”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古代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想象,身为臣子能够得到皇帝的赏饭,应该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但是清朝大臣对于皇帝赏饭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在清朝时期皇帝举行的例行宴会,除了建元定鼎宴,还有另外5种比较大型的宴会,分别是冬至宴,万寿宴,大婚宴等。除了这些大型的宴会,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仪,还会举行一些小型的宴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