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解密:唐高宗李治为何敢收留阿拉伯帝国追逃者?

解密:唐高宗李治为何敢收留阿拉伯帝国追逃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47 更新时间:2023/12/9 21:54:46

公元651年,波斯帝国(伊朗旧称)遭新崛起的拉伯帝国侵袭,京城泰西封(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城)沦陷,波斯国伊嗣俊殉难。伊嗣俊的儿子、也就是帝国的王储卑路斯“火线继位”,一边率残军退守抵抗,一边求助“国际干涉”。

卑路斯首先退守到了吐火罗(今阿富汗一带),在吐火罗人帮助下,一度收复了边疆失地。然而,好景不长,在阿拉伯帝国的疯狂反攻下,卑路斯吐火罗人难以招架,于是他们联合外求援,卑路斯提出到大唐“政治避难”。

国破家亡,波斯君主最后关头为向大唐寻求“政治避难”?

史学家多是从军事实力对比分析原因。公元7世纪,世界只有两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那就是大唐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两国争夺的焦点就是现在的中亚与西亚。大唐帝国曾与阿拉伯帝国大小争战20次,大唐军队“胜多负少”。

所以,当时西域各国,也就是中亚和西亚地区,政治流亡者首先想到去中国避难。从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只有大唐帝国能抵制大食的东进。其他中亚诸国,包括东罗马帝国,根本罩不住流亡政权。

当然,这类分析也是不错的,但显然不够全面。这里,除了不可或缺的军事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往往被忽略了,那就是世界“正统”地位。

无论是东罗马帝国,还是波斯帝国、西亚诸国,甚至阿拉伯帝国眼中,大唐帝国无疑是占据“世界主体明”的国家。这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占据政治文明制高点;二是拥有她主导的、高举国际正义旗帜、具有军事干涉能力的国际组织——天可汗。

从政体的先进性和影响力而论,唐均堪称世界领先。是时,和中国保持“政治交往”的国家多达七十多个。大唐政治,可谓红遍世界。

而说起中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天可汗”,众所周知。它不是一个简单名誉称谓,也不是一个纸糊的王冠,而是一种实质性的国际组织体系。昔日“天可汗”,从范围上,算不上今日联合国,但却相当于“东方北约”。这是中国主导的第一个“国际组织机构”,其作用主要是政治与军事两方面,担当起两方面义务,维系国际和平,仲裁各国间之纷争,为天可汗之首要任务。维护各国独立,不受强国侵略,为天可汗另一职责。为表示对天可汗之绝对服从,各国嗣君即位,必由天可汗下诏册封。各国军队必须接受天可汗之征调,受征中国平乱。

因为有了天可汗组织,公元七世纪“国际道义舞台”就此成为“中国领衔”表演。日本人称此时的大唐帝国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亦非虚语。

“烈烈王者”所向披靡。弱国被强国欺凌,大唐岂能坐视不管?高宗欣然接受了卑路斯请求,马上设立波斯都督府(今伊朗境内的扎博勒),以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将波斯与大唐“安西都护府”连成一片。

然而,由于波斯都督府没有中国军队驻扎,波斯全境不久终被大食吞并,波斯都督府也无法独存。公元670年,高宗招卑路斯入朝,授“右武卫将军”衔,命人修建长安波斯寺,卑路斯与其子泥涅斯得到妥善安置,先后定居长安。

尽管大唐没能帮助波斯复国,但摄于大唐之威,阿拉伯大军终究未敢穷追卑路斯到中国内地。扶弱济困、主持正义的大唐帝国,还是赢得了弱国的尊重,“天可汗”占据了政治道义的制高点,而且在军事上,基本保持着对大食的绝对优势。阿拉伯大军在天宝前期的几次中等规模的冲突里均败于唐军,后来倾其国力发动怛罗斯会战,20万阿拉伯军面对3万唐军依然难以战胜,最后只靠唐军内部的反叛才将唐军打退,而阿拉伯军的自身损失却是唐军的几倍。阿拉伯人虽胜尤耻,唐军虽败尤荣。后来即使安史之乱爆发,阿拉伯也终未敢进兵西域。

因为有了大唐帝国的存在,阿拉伯帝国东进的步伐被阻挡在葱岭之外!

公元674年,卑路斯客死长安。这个国破家亡的波斯亡国君,因为有了中国的庇佑,安稳地度过了他的政治余生,避免了成为阿拉伯大食战俘的可能。

世界主体文明大国一个侧证,就是她能建立起周边国家包括流亡者信任的国际组织,成为各国政治流亡甚至叛国者的首选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在世界遴选“政治避难所”,首推大唐帝国。

标签: 阿拉伯帝国波斯唐高宗

更多文章

  • 揭秘:秦始皇是芈月的后裔还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芈月,吕不韦

    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君王的婚姻大事一般都不决定于君王个人的意愿。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皇室家族的利益。君王的婚姻实际是一种政治行为。君王与后妃之间极少是由爱情而结合的。后妃不过是皇室家族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进行政治斗争的一个筹码,一种工具。后妃们有的意识到这一点,有的意识不到这一点,但不管她们意识

  • 曹操的72座疑冢究竟哪个才是曹操真正的墓穴?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

    一代奸雄曹操曹孟德,生前防人防到了“梦中杀人”的扯淡境界。这样一个人自然对自己死后“被害”的可能性也要防备,曹操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挖出来或被盗墓者折腾,他破天荒地提出了“薄葬”的倡议。按理说,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其权势已经和皇帝无异,可他怎么就舍得让自己死后“受穷”呢?据传,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他

  • 史上唯一不买吕后账的刘章 刘章和吕后是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章,吕后,吕雉,刘邦,吕禄

    刘章是刘邦的孙子,而刘章的妻子是吕后侄子吕禄的女儿,铲除诸吕时,他亲自斩杀丞相吕产,立下头功。吕后专权以后,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只在幕后工作,而是真正带范儿地直接走到了前台统领大局。她不仅有自己专用的公章,而且还大胆地将纪年改为“高后”。那些在以往她恨过的人,都杀掉,任谁见了不得哆嗦一下?…俗话说得好,

  • 中国历史上十大冤案:伍子胥被迫自刭浮尸江上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伍子胥,范蠡,文种,商鞅,韩信,春秋战国

    第一案 浮尸案中国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大丈夫当数伍子胥。楚平王要杀伍奢,又担心他两个儿子回来报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说,父亲召我,若求生不往,为天下耻笑。弟弟伍员说,俱死无益,不如奔他国,借力雪耻。伍奢与伍尚俱被杀,伍员四处逃亡。民间对伍子胥多有好感和同情,因此有了“伍子胥过韶关,一夜

  • 刘备的陵墓到底在哪?刘备陵墓真的暗藏诅咒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刘备陵墓

    关于刘备的陵墓所在之地,可谓是众说纷纭,官方的说法是指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正殿西侧的惠陵。但是,在民间,却有很多的历史及考古爱好者有不同的看法。考古学家认为,刘备的确葬在了成都的惠陵,因为,刘备最宠爱的妃子甘夫人就葬在了这里,刘备死后必然会有与夫人合葬的遗愿。而在众多的民间说法中,均表示:当年刘备在攻

  • 夺门之变的历史背景:为什么会发生夺门之变?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夺门之变,明英宗,明景帝,

    土木堡之变时,朱祁镇被瓦剌胡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推举为皇帝,是为朱祁钰。后来,兵部侍郎于谦成功抗敌,并与瓦剌议和,瓦剌首领也先眼见朱祁镇已经无用,于是同意让朱祁镇回燕京。朱祁钰表示不愿意退位,曾对大臣说:“我并不是贪恋帝位,而是当初把我推上宝座的,是你们啊。”他贪恋帝位与否这并无关是非,不过

  • 夺门之变的意义:明英宗夺门之变有何历史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夺门之变,明英宗,明景帝,

    朱祁镇复辟後,于谦以谋逆的罪名被处死,而所有曾助朱祁镇夺回帝位的功臣,如石亨、徐元玉、许彬、杨善、张軏与曹吉祥等人都被封为大官,当中,都在朝中横行霸道,到了曹吉祥受宠的后期,更发生了曹吉祥企图弑位的曹石之变。政权逐渐陷入混乱,各个派别文官相互争斗,一些官吏在激烈的派别斗争中遭到贬斥,武官的地位逐步低

  • 朱祁镇靠夺门之变复位 为什么他又最恨“夺门”二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祁钰,朱祁镇

    最近热播电视剧《女医明妃传》是以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对兄弟的故事为背景。不过历史上他们兄弟之争,其实很单纯,就是为了皇位,而不是女人。大致剧情大家都知道了,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结果被俘,朱祁钰在国难之际被推上皇位,任用于谦守住了北京城,使大明转危为安。但是,朱祁钰一旦上去了,就不想下来了。有人说朱祁钰这

  • 深宫里也有爱情:明英宗朱祁镇与钱皇后悲怆的爱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祁镇,钱皇后

    有人说,深宫里只有肉欲和利益,没有爱情。大明朝英宗皇帝朱祁镇的钱皇后或许就是一个异类,她的一生,诠释了爱情,这个普通而又神圣的字眼。英宗皇帝朱祁镇的祖母张太皇太后是个喜欢操心的人,虽未垂帘,但军国大事总需尊重她的意见。孙儿朱祁镇的婚姻大事,自然也是奶奶一手操持的。太皇太后深知一个好皇后对皇帝、对皇朝

  • 解密:魏武帝曹操无法让名将关羽真心归顺五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关羽,名将,

    关羽的政治信念是与刘备一起“灭贼兴汉”。所谓“贼”者,泛指东汉末年拥兵作乱的各路实力人物,确指有实力控制皇室,扰乱朝纲,一手摭天的权臣董卓、曹操等超级军阀。公元200年前,刘备被曹操打败,落荒而逃,生死不明。负责镇守刘备老巢徐州所属的下坯、小沛两处据点重镇的刘备部将关羽、夏候博双双被擒,其中夏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