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诗人韩翃升官趣闻:因为一首诗而被唐德宗记住

诗人韩翃升官趣闻:因为一首诗而被唐德宗记住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32 更新时间:2024/1/16 10:22:36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出处:

唐孟棨《本事诗》

背后的故事:

韩翃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卢纶司空曙等人并称为“大历十才子”。虽然韩翃以诗歌闻名,但是他在官场仕途上并不顺利。韩翃早在玄宗天宝年间就考中了进士,但是并没有受到重用,一直没得到实质性提拔。在仕途上熬了近三十年,到唐德宗建中初年,仍旧是个幕僚。他一大把年纪了,同事们都是不看好这个迟暮老朽。他自己也觉得很惭愧,便经托病不去上班。

同事中有个姓韦的,担任巡官,位卑职小,经常和韩翃在一起喝酒聊天,两人谈得很投机,都将对方视为知交。

有天晚上,韦巡官急急忙忙敲开韩翃的门。韩翃从睡梦中醒来,睡眼朦胧地问老朋友,什么事情这么急急忙忙。

韦巡官兴奋地说:“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意思就是你已经被朝廷任命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了。

这是个什么官?驾部郎中是从五品京官,可穿绯色的官服,佩带银鱼装饰。知制诰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诏书敕令。这绝对是一个令人仰慕的职位。况当时的韩翃只是个幕僚,听到自己得了这么个高级官职,那是何等意外啊!

韩翃听了,当即断定这不可能。他说:“必无此事,定误矣。”

两人进了屋,韦巡官坐下喝了一口茶,才将消息的来源说了一遍。

原来,韩翃当天没有去上班。恰好当天的邸报到达(唐代,全国州一级地方政府都在长安派驻了办事机构,州一级的称为州邸,道一级的称留邸,他们将当天皇帝的决策、人事任免、京城里的重大事项写成材料发给地方长官,称为“邸报”),韦巡官看到邸报上说知制诰缺员,中书省推荐了两个人,但皇帝看了他们的简历后否决了。皇帝一个都不同意。当时的皇帝是唐德宗,他的批示是“与韩翃”。中书省查了官员名录,发现有两个韩翃,一个是江淮刺史,一个是汴州刺史部下幕僚。中书省官员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官员将两个韩翃的简历呈给德宗,并请示说:“有两个韩翃,同名同姓,我们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个,请皇上明示。”

德宗也不看简历,随口说道:“就是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那个韩翃。”

这下中书省的官员都明白了,原来是个诗人啊!

韦巡官对韩翃说道:“这首《寒食》诗不就是您老的作品么?”

韩翃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说:“诗倒是我写的,但这也太突然了吧!”

韦巡官哈哈一笑,举起茶杯庆贺韩翃高升。但此时的韩翃仍旧将信将疑。估计那天晚上他一夜没睡好吧!

第二天一大早,汴州刺史和带领所有僚属来韩翃祝贺。韩翃此时方才相信自己真的高升了。

标签: 诗人唐德宗韩翃

更多文章

  • 解密三国美女甄宓之死:因曹操去世而被婆婆报复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甄宓,三国,曹操,

    在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典略》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建安十六年,世子为五官中郎将,妙选文学,使桢随侍太子。酒酣坐欢,乃使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他日公闻,乃收桢,减死输作部。”在建安十六年,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喜欢文学,有位叫做刘桢的文人很受看重。有一次宴会,大家都喝得有点

  • 国主丧子暴怒决意灭佛:佛像显灵流泪扭转局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凉,佛教,匈奴,

    《高僧传》载:逊伪承玄二年,蒙逊济河伐乞伏暮末于抱罕,以世子兴国为前驱,为末军所败,兴国擒焉。后乞伏失守,暮末与兴国俱获于赫连定定,后为吐谷浑所破,兴国遂为乱兵所杀。逊大怒谓事佛无应,即遣斥沙门五十已下皆令罢道。蒙逊先为母造丈六石像,像遂泣涕流泪,谶又格言致谏,逊乃改心而悔焉。昙无谶是北朝时期来华高

  • 揭秘:北魏大臣古弼如何让太武帝拓跋焘虚心认错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北魏,拓跋焘,大臣,

    公元444年春,北魏大臣古弼接到了一封上谷地区(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群众来信,信中反映:“(上谷皇家)苑囿过度,民无,乞减太半,以赐贫人。”由这短短十六字里,不难想象上谷皇家园林多么硕大多么繁华多么绮丽,不难听到失地贫民的呼声多么悲怆多么急切多么强烈!皇家园林的“过度”膨胀,使得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

  • 曹家媳妇的结局:为何曹操家三代媳妇均不得善终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三国

    《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天龙八部》里的“凌波微步”就来自于这篇奇文。传说《洛神赋》暗含了曹植对嫂子甄氏的爱慕,真实性难以考据。三国是一个男性英雄的世界,从攻城拔寨的体力活,到运筹帷幄的脑力活,都是男性们在操作。在这幅宏伟绚烂的时代画卷旁边,会有一些无足轻重的花边、流苏,那就是女性们担当

  • 徐达之死:徐达是被朱元璋御赐的蒸鹅毒死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达,朱元璋,明朝

    徐达(1332—1885),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朱元璋同乡。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徐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明朝建立后,累官至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其长女后为明

  • 揭秘唐朝的天价文章:稿费堆满东都洛阳的一条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诗人,文人,

    写字写文章这玩意,不只是文化活,也是商业活,自然是有市场价的,现代商品社会如此,古代农耕社会也如此。古来圣贤文人,在为人为官方面,可以清廉,但在出售文化产品方面,因为是劳动所得,那可就不客气了,例如郑板桥写对联,开价两千两银子,给一半就写一半,按酬出工。满腹经纶换来优势生存资本也是应该的,这不是对人

  • 宋徽宗如何自评“瘦金体”:推行后将省很多墨水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徽宗,瘦金体,书法,

    中国历史上,要数宋朝人最爱读书,整个大宋王朝读书成为时尚,连皇帝也不例外,完全是读书人的天堂。其实,风流儒雅的宋朝人,不只爱读书,而且很幽默。宋太宗时,胡旦被称为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胡旦晚年,因患眼疾,在家闲居,闭门不出。史官为某贵侯作传,因为出身贫贱,曾以杀猪为业,史官很是为难:不写不是实录,而

  • 曹操为何要捉拿活赵云?曹操为何不让人杀死赵云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赵云,三国

    三国演义上有这么一段,赵云在曹操大营里,为了救幼主阿斗,不惜七进七出,那么多曹营将校,居然束手无策。那么曹操果真杀不死赵云,赵云一个人难道真的能单挑曹军百万大军。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么曹操为何要出现这一个昏招,否则,赵云连同阿斗不就死在曹操手里吗?小说中写道赵云在曹营中冲杀,曹操在景山顶上,看见一将

  • 杨万春:唯一打败李世民的人为何消失在历史中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万春,李世民,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打过的唯一一次败仗是在高句丽,一个叫安市的小地方。当时唐太宗带十万精兵亲征,以摧枯拉朽的局势连克几个阵地,俘虏高句丽军十几万人,高句丽主力基本全被摧毁。只要拿下安市,就可以直下平壤。但没想到竟被拦在了那里。唐军每日猛烈进攻安市,连续月余,唐军在城墙边兴筑土山进逼城

  • 宋朝奇特的饮食习惯:张俊竟用猪下水款待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饮食,宋高宗,

    宋朝餐桌上之所以出现羊下水,是因为缺羊,这个解释其实是很片面的———宋朝缺羊,可是不缺猪啊,为什么猪下水也很红火呢?翻翻《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两宋京城好多小吃跟猪下水有关,例如“猪肚”、“猪脏”、“猪胰胡饼”,还有猪肺做的“灌肺”、猪肝做的“肝脏夹子”。南宋养生手册《奉亲养老书》载有“猪肝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