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周思源新解《水浒传》:梁山108将半数不是好汉

周思源新解《水浒传》:梁山108将半数不是好汉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463 更新时间:2024/1/27 9:38:30

梁山泊劫富不济贫!一百单八将起码有四五十人不是好汉!宋江受招安,不是丑化他……知名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近来新解《水浒传》,对许多定论做了颠覆性的重新诠释,在学界引起争议。

梁山好汉劫富不济贫

周思源近年因在央视讲解《红楼梦》而闻名。周思源说,他在研究《红楼梦》的同时必须熟悉四大名著的其他3部作品,而且对整个明清小说、中国古代史都得有所了解,因此他新近重读《水浒传》,读出不少新感受来。周思源说,一直以来,梁山好汉被认为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英雄好汉,但是,要问一句:他们劫富,济贫了吗?

周思源称,晁盖吴用等8人智取生辰纲,生辰纲本是不义之财,是可以取,但最后晁盖、吴用等把这些不义之财瓜分了,也就是说,这个不义之财从一些掠夺者手中转移到了另一些掠夺者手中,主人改变了,不义之财的性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周思源强调,这种劫富不济贫的现象绝对不是个别现象。晁盖上山后马上有一次抢劫,派了几百人下山,抢了20多车财物,一半留在仓库里,另一半中的二分之一给当时山上的11位头领平分,其他二分之一给了七八百名小喽罗平分,头领所得大约是喽罗们的70倍!“也就是说,梁山好汉不但劫富没有济贫,就连梁山内部也存在分配严重不均的现象”。

108将半数不是好汉

周思源认为,梁山108将中四五十人不是好汉,至少有43位不是好汉。他说:“把李逵树为英雄,是对中华文化的严重亵渎。李逵是一个典型的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有理无理都要杀人。有些论著也注意到了李逵滥杀无辜的问题,但是他们轻描淡写地把这个问题说成是李逵简单、鲁莽,这些看法我是不同意的。”

“逼上梁山”不是农民起义

过去,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说“逼上梁山”,就是指老百姓被腐败官府、黑暗势力迫害。实际上,梁山108将中真正属于被“逼上梁山”的只是个别案例,典型的代表就是林冲,但是这类人所占的比例连108将的零头都不到。

周思源分析了其他3种“逼上梁山”的情形:自己犯了事无法存身,被迫上梁山,以晁盖、吴用等人为代表;被义气感召上梁山,这是最多最复杂的;第三种是被梁山诱逼来的。周思源同时指出,晁盖、卢俊义、宋江、吴用等只不过犯了事,被迫入伙,不能代表农民,也不是聚义。

宋江受招安有功无罪

一直以来,水浒学界认为,宋江接受招安,是投降主义;而宋江毒死李逵,更是《水浒传》的一大败笔。但周思源提出,自己新解《水浒传》最大的颠覆是宋江受招安,有功无罪。宋江为什么必须受招安呢?其实历史上的宋江是投降的,但这显然不符合群众对英雄好汉的想象,于是写宋江受招安,一点都没有委屈宋江。至于宋江为什么要毒死李逵,这个一直被古代小说研究者认为是败笔的细节,在周思源看来是必然,因为李逵反对投降,在宋江看来非死不可。当然,周思源承认,虽然《水浒传》在思想内容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但仍然是一部无可否认的伟大的艺术巨著。

权威反击:“新解”有失偏颇

周思源对《水浒传》的颠覆性新解,在学界引起争议,诸多知名学者认为,周思源的所谓“新解”有失偏颇,不少观点还有待商榷。

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刘世德认为,起义的队伍向来龙蛇混杂,梁山108将算不算好汉要从总体上看。在封建社会里,梁山泊毕竟是反抗官府,反抗以贪官污吏、恶霸地主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在一个对抗性的矛盾中,要看梁山好汉主要代表什么,“劫富就足以说明他们斗争的倾向性,斗争的性质了”。

至于“逼上梁山”是不是农民起义,刘世德认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逼上梁山”是否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他的个人看法是,这要放在封建社会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观察。《水浒传》客观上反映的还是农民起义的事实。具体到参加这个队伍的一些头领,头领里边的一些领袖是否农民出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向来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袖,不一定就是无产阶级出身的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一开始往往是由一些非无产阶级出身的职业革命家来领导的。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上,我以为也是适合的”。他表示,不能够认为参加农民起义队伍的人全部是或者纯粹是农民。至于谁算不算好汉,那要把他上山以前和上山以后的行动区别开来,这实际上牵涉到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看法和评价。其实,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队伍并不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纯粹,而是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把他们拔高,恐怕不是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石昌渝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他表示,要查梁山108将的出身,确实一部分就是强盗,但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并不是他们,而是鲁智深、林冲、吴用、宋江这些人,通过他们的经历,表现“逼上梁山”的历史真实。“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其成分都是鱼龙混杂,判断这个运动的性质,不能仅仅依据其队伍成员的成分,而主要应该看这个运动的纲领以及纲领的实践”。石昌渝强调,不能因为这108将的出身如何,就给整个梁山定性。

标签: 水浒传梁山108将

更多文章

  • 揭秘:乾隆为什么说崇祯继位时“国事已不可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崇祯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专门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庙宇,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在该庙的景德崇圣殿内,供奉着188位古代帝王的牌位,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祯。乾隆与历代帝王庙有着不解之缘,他曾经六次亲祭帝王庙,并且重修殿宇,在庙内留下四座石碑。这些碑文记录了乾隆对入祀帝王的评价,同时也反映出

  • 古代和尚头上为什么有戒疤?戒疤数量有何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尚,戒疤

    导读:香疤在汉传佛教中也被称为戒疤,这是汉传佛教的一个“特产”,不过在1983年已经被中国佛教协会发文废止了。在《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的文件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为

  • 揭秘:女皇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的混乱私生活!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

    武则天,名武曌,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14岁入宫时被唐太宗李世民册封为才人,赐号“武媚”,人称“武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唐中宗、唐睿宗时临朝称制,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

  • 解密三国:如果庞统不死能力会不会超越诸葛亮?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庞统,诸葛亮

    卧龙与凤雏齐名,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他们都是汉末三国最顶尖的人才,而且还是亲戚、同学。诸葛亮有个二姐,嫁给了庞山民,庞山民的父亲是荆州本地知名人士庞德公,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这样算他们是同辈。庞统年轻的时候性格朴实迟钝,不太爱说话也不外向,但很有思想。18岁时庞德公介绍他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寄

  • 二千年前西汉丞相长寿秘诀:喝人奶活过105岁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苍,长寿,人奶

    喝人奶真的能长寿吗?二千年前有一个人这样做,他活了105岁。张苍,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人。生于战国末年(前256),死于汉景帝五年(前152),活了105岁。。他为什么这样长寿?《史记》说他靠喝人奶。 张苍是荀子的学生,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师兄弟,那位写出了《过秦论》的大文学家贾

  • 揭秘东吴第二任皇帝孙亮为何被废?与嫔妃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亮

    孙綝希望小孩子孙亮不要多嘴,老老实实听大人的话。14岁的孙亮是皇上,当然恼火,心想:你要搞清楚究竟谁是老大。但内外都被孙綝控制,不能明里灭了他,只能暗暗地积蓄力量,偷放冷箭。孙亮训练了自己的军队他先要找自己的同盟军。第一个就是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当年立孙亮为太子,孙鲁班就是坚定的支持者。现在情人孙峻

  • 《红楼梦》中“冬至日”的秘密 :暗示背景为嘉庆年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红楼梦,冬至,背景,

    冬至是中国24节气中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这一天在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自此在中国北方进入“数九”。俗话“冬大如年”,自古这日十分隆重。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云:【长至南郊大祀,次旦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传自正统己巳之变,此礼顿废。然在京仕宦流寓极多,尚皆拜贺。

  • 李斯为什么不帮助扶苏 李斯扶苏有何深仇大恨?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斯,扶苏

    李斯为什么不帮扶苏赵高修改诏书,杀死嬴政嫡长子扶苏,当时身为宰相的李斯为什么没有阻止赵高,反而还和赵高狼狈为奸,帮助赵高害死扶苏呢?李斯和扶苏之间是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使得他非要置扶苏于死地。李斯,嬴政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也是他向嬴政提出了皇帝的称号,绵延千年的皇帝称号正是由李斯提出来的,李斯也被始皇

  • 馆陶公主男宠是谁?汉武帝姑姑馆陶公主有多好色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刘彻,馆陶公主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好色”都是一个让人避讳的话题。男人如此,女人尤甚。但种种迹象表明,好色从来就不是男人的“专利”。很多时候,女人同样走不出这个“怪圈”。只不过,受客观因素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对此讳莫如深、有所顾忌罢了。当今社会,富婆和女贪官包养“小白脸”的事情屡见不鲜,尽管只是遮遮掩掩

  • 揭京官曾国藩的日常开支 租房费为何成其负担?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晚清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流传于世的《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许多人案头的必备书。在很多人眼里,像曾国藩这样的高官,日常生活一定奢侈,家中的钱财肯定堆积如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和当时天下书生一样,金榜题名、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