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木兰辞背后的悬疑:花木兰当年花的是什么钱?

木兰辞背后的悬疑:花木兰当年花的是什么钱?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890 更新时间:2024/1/4 17:08:47

《木兰辞》中有一句:“(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首先可以看出在花木兰的年代,“马具”是极为丰富全面的,这四种商品无一例外都是“马具”,显然在当时使用马匹较多;其次当时的集市也有很多,辞中出现的动词是“买”而不是“换”。想必商品经济在当时有一定的发展,肯定是有商品交易的。既然有商品交易,那么当时花木兰的手中就一定拿着货币,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古钱币了。

那么问题来了,花木兰购买这些商品时所使用的货币是哪一种呢?关于这一点就要提到花木兰所处的年代了。

当今对于花木兰的断代并无定论,但大致分为两种:

观点1. 隋朝:

清朝人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中第56、57、60回对花木兰有所描写。既然是《隋唐演义》那么花木兰即是隋末唐初时期人。中大致内容为隋恭帝时,突厥来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屡建奇功……

如果是花木兰是隋朝人,那么花木兰在当时所使用的货币应该是五铢钱,即隋五铢。

隋五铢与普通的汉五铢在钱体面貌上有显著的差别,除钱文篆书外,早期隋五铢钱文笔画更为精整,外郭较宽,而钱面无内郭,而钱背则有内外两郭。钱文“五”字,第一笔与最后一笔的起笔位置有一竖相连。

隋朝早期,隋文帝实行紧缩的货币制度。颁布五铢钱令,命令各关查禁劣钱。一时间约束了五铢钱的铸造,也使早期五铢钱铸造十分标准而被称为“置样五铢”。

置样五铢为当时标准的五铢钱,当时法律规定了一千文五铢钱重四斤二两重,并且规定从外关带进铜钱的人必须要经过检查,合乎标准才可入关,不合标准没收改铸。(因为当时不合标准即没收减重,隋文帝在朝15年,或许南北朝时期很多珍奇货币就是当时被没收改铸了,或为一说)。隋文帝不但创立了隋朝,而且成功的依靠“货币政策”稳定了南北朝时遗留下来的混乱局面。而自隋炀帝起,隋朝即每况愈下。军费开支逐渐增多,对外经济政策也增大了政府开支、连年灾害加之大兴土木如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等在当时来看使国家迅速陷入了财政危机中。人民私铸钱币的增多也使国家再次陷入危机。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大业七年末(公元611年),米价需一斗几百钱。隋恭帝义宁元年末(公元618年),陪都洛阳的米价竟达一斛万钱。可见当时物价极高,人民负担十分沉重。

如此高的物价下,花木兰还能到处买东西,恐怕不太可能。几年前一部港台电视连续剧《花木兰》中,演绎时间发生在隋朝早期,显然也是不对的。那花木兰到底是什么时期的人呢?

观点2. 北魏

《木兰辞》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本是一首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北朝要早于隋朝,可见说木兰是隋朝人的观点差强人意。

《木兰辞》中有一句描写木兰告别父母家人一个人奔赴征程的字句:“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辞中提到“黄河”、“燕山”等地,木兰首先应该是北方人,而且黄河与燕山山脉属于当时的北魏,这是其一;

其二辞中提到:“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这里讲,木兰这边的天子是被称作“可汗”的。而“可汗”却是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显然木兰所属朝代应为少数民族政权;

其三:“木兰不用尚书郎。”这里提到木兰凯旋后,不愿接受可汗封职“尚书郎”。“尚书郎”本为一官职,始于东汉。选拔出“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大概相当于如今的部长级别。而隋朝创立了影响后世千年的科举制度,而不再选举孝廉了。隋朝为汉族创立的政权,天子不称作“可汗”再次证明了木兰不是出自隋朝或是北魏。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代。早期由于属于游牧民族几乎不使用货币,但随着与汉民族的融合,逐渐开始耕种。农业发展刺激了商业的发展,逐步产生了货币。木兰当时应该已经有货币,可见时间应该在北魏中后期。她当时应该是用过“太五铢”的,而且太和五铢在当时也是主要流通的货币之一,北魏后期所铸的永安五铢因为铸造时间较晚,可能花木兰并未使用过。不过她的年代应该还使用过一些相近地区的前朝所遗留下来的货币,例如:后赵?丰货、魏五铢、汉五铢等。

标签: 花木兰木兰辞五铢钱

更多文章

  • 古代女子防止丈夫“包二奶”竟使用这些奇招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二奶,古代,独孤皇后,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叫君骨髓枯。”这出自《金瓶梅》的警世恒言的意思是说,别看漂亮女人玉体柔软如酥,但她的腰间却好像带着一把杀人的斧头。虽然没有看到好色男人的人头落地,但他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女人搞得精净人亡。一句话,男人们,别贪恋女色,她会勾人性命。致人于死地。然而,历

  • 又懒又馋又色的猪八戒 为何人气反倒高过孙悟空?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游记,猪八戒,孙悟空

    猪八戒的智慧是本能的。聪明和能干,是叫人去仰慕的;老实,却叫人信任、疼惜。逞强会让人害怕地走远,示弱却让人愉快地走近。很显然,在取经队伍里,猪八戒的人缘比孙悟空好,在读者群里,猪八戒的人缘也比孙悟空好。不过,猪八戒又有不同,猪八戒不光与人亲近,还会骂人、抱怨、赌气、斗心眼儿—然而这种种,可不也是另一

  • 西游记中猪八戒为什么总是吵着要散伙?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游记,猪八戒

    在取经队伍情绪比较稳定的时期, 猪八戒是不可能把取经队伍戳散的。所以我们应该看形势严峻时候的表现, 猪八戒提出要散伙, 多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 往往是形势越严峻, 猪八戒要散伙的念头越强烈。你这个团队要破产了, 我为什么要陪着一起死? 我当然可以另找出路! 所以, 不能因为他多次要散伙, 就说他是个

  • 登月第一人临死前曝UFO真相:美苏40年不敢登月内幕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UFO,登月

    自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美国结束“阿波罗”登月计划后,几十年来,美国、苏联从此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所有25名飞往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发现过不明飞行物,对外星强大科技的“畏惧”,促使美国宇航局(NASA)放弃了载人登月任务。有记载25名

  • 鲁迅任职教育部时与上司有过节:认定上司偷书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傅增湘,鲁迅,

    鲁迅曾任教育部科长,与顶头上司——曾任教育部长的傅增湘颇为不睦,傅增湘是著名教育家、藏书家,鲁迅曾欲将藏书转卖给他,他开了个离谱的低价,令鲁迅极为不满。鲁迅认定傅增湘有“偷书”劣迹。一次是给其弟周作人口述的一个故事,一次是自己撰文写的一篇工作回忆录。鲁迅给周作人讲的那个故事,黄裳就特别在《藏园佚事》

  • 历史上那些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作死,人物

    明朝永乐皇帝次子,汉王朱高煦,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擅长作死的人。他这辈子就是一部标准的作死教材,而且作得让人哭笑不得。活生生把自己从皇位候选人作成了藩王,然后作成了叛逆、囚徒,最后挂掉。燕王朱棣登基后,年号永乐。朱棣的儿子中有两个最有希望继承皇位:长子朱高炽是个体弱多病的胖子,但心地仁厚;次子朱高煦武勇

  • 揭秘:朱元璋为何不立有本领的朱棣为太子?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朱棣,太子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有魄力,有思想,有力度。一直搞不明白,他为何要让朱标父子为储君,而让和自己类似的朱棣做藩王。而储君的懦弱,又为燕王朱棣的谋反创造了条件,那么朱元璋为何不立有本领的朱棣为太子呢?其一,朱棣的母亲不是马皇后,朱棣的母亲只是朱元璋的一个妃子,身份不够高贵。在那样的时代,只有皇后

  • 父亲被杀而曹操却为何放纵凶手死磕陶谦?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三国

    而曹嵩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徐州辖区的琅琊郡,陶谦要捕杀曹嵩有很多的机会,可是曹嵩一直活的好好的。而曹操派去的泰山太守应劭,曾经在初平三年和陶谦一起并肩作战,讨伐李傕,两人感情非浅。从这几点看,陶谦派出人马保护曹嵩,向曹操示好才是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可惜,问题出在护卫的将领身上。曹嵩从琅琊前往兖州,携带一百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为何老喜欢耍赖收钱不办事?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猛将,吕布

    袁术为了进攻刘备,曾经邀请吕布联手,并且答应给吕布提供钱粮。但是当吕布出兵之后,袁术却耍赖不给钱粮,搞的吕布很窝火。第二次袁术再次邀请吕布出兵,并且先把一百万斤粮食给了吕布,按照道理,吕布这次已经收到钱粮了,应该主动出兵了。可这次吕布却没有出兵,对袁术的态度,由热衷变成了冷淡。 吕布的态度为什么前后

  • 筷子竟是拥有千古骂名的妲己发明的!筷子的起源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筷子,妲己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时间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标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关于筷子的起源,还有一段不可思议的历史故事,谁又能想到,拥有千古骂名的妲己,一代妖妃,竟然是她发明了筷子,才能让我们现在饮食如此方便。根据史书记载,筷子是在商朝末期开始使用。人类从石器时代开始进化,从使用火烤食